2009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四十五(上)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讲稿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193498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705.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四十五(上)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2009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四十五(上)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2009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四十五(上)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2009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四十五(上)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2009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四十五(上)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四十五(上)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四十五(上)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讲稿(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讲稿课前热身v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v秋 思v张籍v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v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v这首诗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试简要 分析。v【答案】这首诗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借助 于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 诗中“复恐匆匆说不尽”是人物的心理活动, “临行又发封”是人的行动细节,也是人物心 理活动的反映。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 亲人的深切怀念。这种生动的细节使抽象 的思念变得具体可见。v考点、难点、疑点v1、考点解析v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 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它的含义非常 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

2、式、修辞手法、表 现手法 (写作手法)的使用。v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 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 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 情所起到的作用。一、试题传真:一、试题传真:0808年诗歌鉴赏题年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来打着人。(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 1:这首诗景中含情(1分)。 诗人从燕子落笔 ,细腻逼真地

3、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 的活动。(1分)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可爱之态,又生 动传神地表现了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 昵。(2分)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 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 情(2分)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2 2:这首诗借景抒情(1分)。诗人通过对燕子频 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1分)。借燕子引 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2分)表现出诗人远客孤 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2分)根据答案及评分标准,你能总结出诗歌表现手法鉴 赏的评分要点 即具体的解题步骤是什么吗?二、结论: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通常分四步走二、结论

4、: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通常分四步走1、明确说出表现手法是什么。 (如借景抒情,白描,工笔细描,拟人,动静结合等, 给1分)2、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 (要求:结合关键词句描述,给1分)3、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 (如燕子的活泼可爱,充满情趣,自然和谐等,2分)4、指出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 (如闲适,愉悦,乐观,郁闷,烦恼,凄苦等,2分)注:答出两种手法以上,取其答得较好的一种给分。要点 完整,可得满分;但错别字较多,有明显语病的,扣1分 。三、答题时所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三、答题时所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1、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1)明确概念:广义的“表现手法”相当于“写作技

5、巧”、 “艺术手法”、“写作手法”、“表达技巧”等。包括抒情方 式、狭义的表现手法、修辞技巧以及表达方式。(详见 学海学生用书P32:四写作技巧)(2)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整理归纳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补充材料1)间接抒情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即事抒情 借景抒情(补充材料2+例诗) 托物言志(补充材料3)情景交融(补充材料4 )表现手法(广义 )表现 手法( 广义)狭义的 表现手法比兴 对比和衬托(1)对比(2)衬托正衬(即烘托)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象征用典动静技巧动静结合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 现 手 法 ( 广 义 )狭义的 表现手法虚实结合作用: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

6、从而大大开拓 诗中的意境。其余: 以景结情(作用:给读者留下想像空间,使 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 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铺排点化(化用)意象组合渲染修辞技巧表达方式:白描与工笔补充:互文抑扬(作用: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更精 彩或使情感主题更突出, 给读者留下深刻 印象. )叠词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来打着人。(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0808年诗歌鉴赏题年诗歌鉴赏题四、典型答例分析四、典型答例分析1、

7、 作者用了白描及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由宏观到微 观,由远及近,先写茅斋矮小,江上燕子频频飞来筑 巢,又写了燕子衔来的泥点弄赃了琴书,以及小飞虫 到处能碰到人身上等细节,突出了草堂的简陋与条件 的艰苦,抒发了作者在简陋条件下仍不忘修养自身, 安贫乐道的思想与淡淡的寂寞无奈之情2、作者用了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江上燕子 频繁到自己低矮的茅斋中作客的活泼可爱的景况,抒 发了自己悠然闲适地生活。(1、2皆为满分卷 )3、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打是人才有的动作, 此处用在飞虫身上,显然是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燕子”“故来频”、“点污琴书时情趣盎然的情景 ,突出了作者怜爱愉悦的心情。

8、4、诗人作了白描手法,三言两语既写出了草堂的生活 ,在诗中“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就描绘了 诗人的生活场景。这样写诗句通俗易懂,清新自然,将 生活环境场景重现,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并且轻 松的心情。(3为满分卷,4为五分卷)5、本诗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江上的燕子因为茅斋很低 就飞来停在上面,琴和书内都有了泥点则引来飞虫。 6、采用了联想、寓情于情的手法,描写了低矮茅,燕 子,泥点,飞虫,好比世间污浊的人和事,影响着独居 草堂的诗人,起到了耐人寻味、意境深远的作用。 7、作者住在草堂时,看到燕子经常飞来,并衔着泥污 ,表达了作者看到官场的贪污而远离,抒发作者不同流 合污的高洁志趣。

9、(5为两分卷,6为一分卷,7游离题目之外盲 目作答,为零分卷)1.表达方式表 达 方 式议论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描写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叙述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一、表达方式:v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 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 考查的重点。 v1.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 抒情(通过记叙、描写、议论来抒情)两 种方式。v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 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 融情入景 、托物言志、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抒情方式口诀v抒情方式有两种,v直接间接要记清。v托物借人言心志,v即物感怀抒豪情。v怀古伤今影现实,v触借融景为情生。记

10、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 所表示的意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 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 体描绘和刻画。“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 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 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 声,一动

11、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v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v抒情可分A直抒胸臆(直接抒情)v B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 融、托物言志等)。v描写可分A正面描写 v B侧面描写 v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 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 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 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 奇伟。直抒胸臆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4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 涕下。直接对

12、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 的抒情方式。南 园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注吴钩:刀名。关山五十州:指当时唐代 中央政府不能控制的地区。凌烟阁:在长安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画开国功臣二十 四人。若个:哪个。 解析:李贺一生不举进士, 抑郁不得志,卒 时仅27岁。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 激越,又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急切救国的 愿望。后两句,诗人不用陈述而用设问句, 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哪有一个是 书生出身?这就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淋漓 酣畅地表达出来了。间接抒情把情感寄予在描写景和 物中,间接含蓄抒情。l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

13、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 愁字了得。l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l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l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描写v1.正面侧面v2.实写虚写v3.动景静景v4.近景远景v5.点-面v6.远、近、高、低、 二.修辞手法 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 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 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 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 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

14、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 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 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 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例如: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 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 。“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 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 的明洁。 再如: 江上看山 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

15、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 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 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 “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v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 情。v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v“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 v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 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 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 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 ,可见愁思的深重。对偶 用结构相

16、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 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 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 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 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 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 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 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 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 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 氛。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 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 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 可见愁思的深重。v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 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平仄相对,字数相等 ,词性相对 ,结 构相同,不重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