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188316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文地质学基础Fundamentals of Hydrogeology石家庄经济学院工程学院第五章 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5.1 毛细现象的实质5.2 毛细负压5.3 毛细上升高度与悬挂毛细水5.4 包气带水水分分布及运动将细小的玻璃管插入水中,水会在管中上升到一定高度才停止,这便是固、液、气三相界面上产生的毛细现象。5.1 5.1 毛细现象的实质毛细现象的实质毛细实验: 松散颗粒中毛细上升高度(1)装样:选择一种砂样,均匀密 实地装入玻璃管内。(2)观测毛细上升速度:将装有 试样的玻璃管放入水槽内的透 水石上,使玻璃管的下端紧贴 水面。准确记录对应不同毛细 上升高度的时间。也可记录对 应不

2、同时刻的毛细上升高度。 一、毛细现象的实质一、毛细现象的实质毛细上升高度测定装置图 1-铜丝网 2-透水石 3-玻璃管 4-砂样 5-水槽 6-进水管 7-溢水管 8-支架试验说明:松散岩石中细小的孔隙通道构成毛细管,在地下水面以上的包气带中广泛存在毛细水。毛细水类型:支持毛细水悬挂毛细水孔角毛细水 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从地下水面沿着小孔隙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一个毛细水带,此带中的毛细水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称为支持毛细水。悬挂毛细水:细粒层与粗粒层交互成层时,在一定条件下,由于上下弯液面毛细力的作用,在细土层中会保留与地下水面不相连接的毛细水悬挂毛细水。孔角毛细水:在包气带中颗粒接

3、触点上悬留孔角毛细水(触点毛细水)。颗粒接触处孔隙总可以达到毛细管的程度而形成弯液面,将水滞留在孔角上。 毛细现象的实质:毛细现象的产生与表面张力有关。表面张力产生的机理:a.因为任何液体都有力图缩小其表面的趋势。一个液滴总是力求成为球状,因为球状是同一容积的所有液体表面积中最小的。如:扬一捧水在空气中,水变成许多水珠;水撒在一个油光的平面上,会变成水珠。b.液体表层分子彼此拉得很紧,犹如一层拉紧的弹性薄膜。若在液面上划一根长度为L的线段,此线段两边的液面,以一定的力f相互吸引,力的作用方向平行于液面而与此线段垂直,大小与线段长度L成正比,即f = L:表面张力系数,单位为dyn/cm (1d

4、yn=10-5N) 。表面张力的作用:表面张力使弯曲的液面将对液面以内的液体产生附加表面压强;附加表面压强的方向:总是指向液体表面的曲率中心方向:凸的弯液面,对液面内侧的液体,附加一个正表面压强;凹的弯液面,对液面内侧的液体,附加一个负表面压强。附加表面压强的产生:设想切取一个半径为R的半圆球形液面。显然,在液面的圆周状边线上都存在着指向液层内部的表面张力;其合力为2R,垂直于面积为R2的投影圆面。表面张力引起的附加表面压强为:弯液面下的液体实际承受到的表面压强(实际表面压强)等于大气压强P0与附加表面压强Pc之和,即:P = P0 + Pc 附加表面压强的拉普拉斯公式: 表面张力系数液体表面

5、的两个主要曲率半径。当R1=R2时, 则是拉普拉斯公式的特殊形式。拉普拉斯公式的含义:弯曲的液面将产生一个指向液面凹侧的附加表面压强,附加表面压强与表面张力系数成正比 ,与表面的曲率半径成反比。附加表面压强的讨论: 当液面为凸形时,附加表面压强为正,P = P0 + Pc; 当液面为凹形时,附加表面压强为负,P = P0 - Pc; 当为平液面时,不产生附加表面压强,P = P0 。 如图,将半径为r的毛细管插入水中,毛细管中的水形成凹形的弯液面,并向上升起,当毛细管足够细时,弯液面接近凹形的半球面。据拉普拉斯公式可知,此处R1=R2=r,则得:5.2 毛细负压凹形弯液面产生的附加压强Pc,是

6、个负压强,称为毛细压强。凹形弯液面的水,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要比平的液面小一个相当于Pc的压强;或者说,凹形弯液面下的水存在一个相当于Pc的真空值。 简单实验:使两个玻璃圆球保持一定间隙,然后向此间隙滴水,可看到两个圆球在接触处形成孔角毛细水,并立即贴紧。加水的砂比干燥的砂更为密实,也是毛细负压强作用的结果。 将Pc换算为水柱高度(m),且以hc表示,即: 茹林公式即:最大毛细上升高度与毛细管直径成反比。水的密度,等于1g/cm3; 重力加速度,等于981cm/s2 ;表面张力系数,取74dyn/cm(=7410-3N/m);毛细管直径,单位为mm。 hc为毛细压力水头,是一个负的压力水头。

7、可以用张力计测定包气带的毛细压力水头(图)。 从图可以看出它是一个负的压力水头,故称为毛细负压。在饱水带中(用水力学原理):测量任一点的压力水头用测压管(压力计) H=Z+hp在包气带中(测负压):张力计是一端带有陶土多孔杯的充水弯管,多孔杯充水后透水而不透气。将此多孔杯插入土中,经过一定时间,张力计中的水与土中的水达到水力平衡,在弯管开口部分显示一个稳定的水位。由此水位到放置多孔杯处的垂直距离就是毛细压头hc,为负的压力水头。H=Z-hc5.3 毛细上升高度与悬挂毛细水 饱水带中任一点的水头值H表示为: H = Z + hp 包气带中任一点的水头值H为:H = Z - hc式中:Z由指定基准

8、面算起的位置高度(位置水头);hp测压高度(压力水头);hc毛细负压(毛细力引起的负的压力水头)。取潜水面为基准: A点(潜水面处任一点) 饱水带水头值:H=Z + hp = 0(Z=0,hp =0) B点(包气带支持毛细水的弯液面位于潜水面B处 ),该点上支持毛细水 的水头值:H=Zhc=0hc= -hc(Z=0,hp=-hc)即比周围潜水面水头低hc。 c点:因B点比周围潜水面水头低hc,在此水头差驱动下,支持毛细水弯液面上升到hc处时,弯液面处c点的水头:H=Zhc=hchc=0这时,支持毛细水带的水头与潜水面上重力水水头相等,支持毛细水的弯液面即停留于潜水面的上hc处而不再上升。最大毛

9、细上升高度即为hc根据茹林公式可知:最大毛细上升高度与毛细管直径成反比。故颗粒细小的土,最大毛细上升高度也大(表1)。表1 土的最大毛细上升高度悬挂毛细水弯液面:毛细力与重力的平衡: 在上层颗粒细而下层颗粒粗的层状细粒层中可形成悬挂毛细水 。 悬挂毛细水上下端均出现弯液面,下端的弯液面可以是凸、平 、凹; 毛细力与重力的平衡如下图所示。5.4 包气带水水分分布及运动 理想条件下(即包气带由均质土构成,无蒸发与下渗,包气带水水分分布稳定时),含水量的垂向分布如图7(c)。由地表向下某一深度内含水量为一定值,相当于残留含水量(Wc)。残留含水量的构成包括结合水、孔角毛细水与部分悬挂毛细水(图7a)

10、,是反抗重力保持于土中的最大持水度。这部分水与其下的支持毛细水及潜水不发生水力联系。再往下进入支持毛细水带,含水量随着接近潜水面而增高(图7a)。在潜水面上有一个含水量饱和(体积含水量等于孔隙度)的带,称为毛细饱和带(图7a)。支持毛细水带中含水量逐渐增加以至达到饱和的原因:土中的孔隙是由大小不一的孔隙通道构成网络,细小的孔隙通道毛细上升高度大,较宽大的孔隙通道毛细上升高度小。最宽大的孔隙通道也被支持毛细水充满的范围,即为毛细饱和带。支持毛细水带是在毛细力作用下,水分从潜水面上升形成的,因此,支持毛细水带与潜水面有密切水力联系,随潜水面变动而变动。毛细饱和带与饱水带虽然都被水所饱和,但是毛细饱

11、和带是在表面张力的支持下才饱水的,所以也称张力饱和带。井打到毛细饱和带时,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并没有水流入井内,必须打到潜水面以下井中才会出水。 包气带中毛细负压随着含水量的变小而负值变大的讨论:因为,随着含水量降低,毛细水退缩到孔隙更加细小处,弯液面的曲率增大(曲率半径变小),造成毛细负压的负值更大。故毛细负压是含水量的函数:hc= hc(W)比较:饱水带中,任一特定均质土层,渗透系数K=常数;包气带中,渗透系数K随含水量降低而迅速变小,K也是含水量的函数:K = K(W)原因分析:(1)含水量降低,实际过水断面随之减少;(2)含水量降低,水流实际流动途径的弯曲程度增加;(3)含水量降低,水

12、流在更窄小的孔角通道及孔隙中流动,阻力增加。由于上述原因, 渗透系数与含水量呈非线性关系。包气带水的达西定律 包气带水的非饱和水流,仍可用达西定律来描述。作一维垂直下渗运动时,渗透流速为:降水入渗补给包气带分为: 活塞式入渗 捷径式入渗K = K(W) ,即K是含水量的函数 当活塞式下渗时,下渗水的前锋到达深度Z处时,位置水头为-Z(取地面为基准面,向上为正),前锋处弯液面造成的毛细压力水头为- hc,则任一时刻t的入渗速率,即垂向渗透流速为:Vt=K(hc+Z)/ZVt=K(hc /Z +1)初期:Z很小,水力梯度(hc /Z +1)趋于无穷大,故入渗速率V很大;随着t增大,Z变大, hc /Z 趋于零,则V=K,即入渗速率趋于定值,数值上等于渗透系数K。包气带水运动与饱水带水运动的三个不同点: 饱水带只存在重力势,包气带同时存在重力势与毛细势; 饱水带任一点的压力水头是个定值,包气带的压力水头是含水量的函数; 饱水带的渗透系数是个定值,包气带的渗透系数随含水量的降低而变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