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8186858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石仲泉2006 年 06 月 16 日 17:17中国共产党 85 个春秋的基本历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这一历程可以概括为:三个历史时期;实现两次历史性飞跃;探索出两条中国特色的道路;创立作为指导思想的三大理论成果。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历史的中国,在古代农业社会有着 5000 年的文明业绩,并曾以世界上的头号富强大国“独领风骚”达 1500 年。但是当世界进入工业文明之后,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这个庞然大物轰然坍塌,濒临亡国灭种的边缘。承

2、续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历史传统的先进中国人,前仆后继,寻寻觅觅,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能够使中国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思想武器。先是以李大钊、后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始,就将其视为理论与方法统一的世界观,致力于因时因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中国共产党创立后,即投入领导大革命运动和北伐战争。这时的指导思想实际上是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现实国情相结合,对于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两个问题都有初步认识,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派出不少重要干部在国民革命军中任职。但是对于革命领导权的极端重要性缺乏了解,对于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缺

3、乏认识,对于共产国际和联共中央的指导缺乏独立自主权,因而没有能够抵御异常强大的反革命势力对党的进攻。这是党在大革命后期遭致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革命向何处去?1927 年 8 月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仿中国的历史传统,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这以毛泽东领导的湘赣秋收起义为代表,放弃进军长沙的原定计划,开辟出工农武装割据的井冈山道路。这两条道路都是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最初探索。但是,哪一条道路适合中国国情?实践证明,后者指出了革命胜利的航向。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尽管世界已进入工业文明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4、引领世界潮流,但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那种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利用危机时刻在反动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进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而领悟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方法真谛的毛泽东,造反上山,武装割据,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这在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上没有,却有上千年的中国农民战争历史传统的深刻烙印。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重要成果。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 “左”倾错误领导不仅使包括中央苏区在内的广大苏区几乎全部丧失,而且在战略转移的长征途中又几乎使党和红军濒临绝境。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以

5、 1935 年 1 月遵义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会议,批判“左”倾错误领导,在改组中央后,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地位。遵义会议的拨乱反正,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伟大转折。从土地革命战争后期至抗日战争后期的 10 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对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不断总结,对中国社会的现状和历史、对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有了更为深刻和完整的认识,基本上明确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获得历史性大飞跃的 10 年。在这个大飞跃过程中,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总体和宏观方面而论,获得了四个最重要的

6、成果,或者说经历了理论的四次提升。一是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概念。这个思想虽早已有之,但形成明晰的科学概念,既要有实践的积累,又要有理论的准备。至抗日战争前期,这两个条件都已具备。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进行初步总结,写出了许多重要著作,特别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 实践论 、 矛盾论的写作,为在理论上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有了这个前提,提出至今仍为“显学”的科学概念乃是势所必然。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这个科学概念时说:“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

7、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在这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民族化”这一基本内涵非常明确。此后,毛泽东又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或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或具体实践)相结合(或之统一) ”的科学概念,来表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这两个科学概念的提

8、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史的第一块里程碑。二是明确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先是在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毛泽东根据抗日战争的新形势,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特点,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要走相反的道路。这就是“乡村能够最后战胜城市”的道路。随后,在共产党人发刊词 、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著作中,毛泽东进一步阐释了中国革命走这条道路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等问题,并且深刻地论述了这条道路是中国革命胜利之路的基本经验,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的“三大法宝”思想。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开辟及其理论上的成熟,是马克思

9、主义3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重大成果。三是构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核心理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无疑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基础理论。但是,如何对党在二十世纪上半叶领导的革命进行定位,更为系统、深入地回答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则不是这个理论所承担的任务,而需要外延更大、层面更高的理论来解决。抗日战争的伟大实践,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处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相互交错呈现的极端复杂局面的驾驭能力和斗争本领,促进了中国革命理论的提升。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进一步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抗日战争的新鲜经验,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概念,对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性质

10、进行了科学定位。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时构建的和后来继续丰富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精辟地论述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领导权、动力、前途、发展阶段、总路线,以及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和政策等诸多重大问题。这个理论为最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作了最重要的理论建构。四是创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成果之大全。在抗日战争中,党一方面制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方针,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在思想路线上由于对

11、过去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没有得到根本纠正,对党的许多重大历史问题,特别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路线是非,在党的领导干部包括高层领导中并没有统一认识,致使在一部分重要地区又发生新的错误。在抗日战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为了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决贯彻中央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去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党中央决定开展整风运动。这次整风运动,既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达到一个新境界的理论提升运动。党的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二十四年来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了,并且还将继续证明,毛泽东所代表的

12、我们党和全国广大人民的奋斗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党在奋斗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体系”(此为决议原文) ,以这个思想体系更普遍更深入地掌握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必将给党和中国革命带来伟大的进步和不可战胜的力量。有了历史决议的思想基础,在党的七大,全党形成共识,决定以毛泽东名字命名的“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七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这样,我们党自创立以来第一次将自己经过千辛万苦而获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4这四次理论提升,是一个同心圆的

13、外延不断扩大、内涵愈益丰富的递进关系。最后,在这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党不仅为中华民族在近代第一次打败外国侵略者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辉煌胜利,创建了新中国。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最伟大的实践成果。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曲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延伸和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曲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延伸和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准备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准备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 29 年,是党在探索建设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既有重大胜利又遭受比较多的曲折和比较严重的挫折的一段历史。

14、对这段历史怎么认识?尽管 1981 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已有结论,但是对这个决议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论断如何解读,在理论界和党史界迄今仍有不同看法。这里,我想根据我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课题组首席专家龚育之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延伸和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准备的思想,就如何解读这段历史,讲点个人看法。(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念对 29 年历史的解读。新中国成立后 29 年经历的曲折和挫折,同新中国成立前党领导革命 28 年经历的曲折和挫折,不能完全等量齐观。就领导主体而言,两者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两者相同的是:第一,党的领导没有经

15、验,一是领导革命没有经验,一是领导建设没有经验,都是在探索过程中犯的错误。第二,两个时期主要都是“左”的错误。在大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前期虽然犯有右的错误,但在土地革命战争前期连续三次“左”的错误,特别是第三次“左”倾路线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的损失最为严重。新中国成立后党所犯的主要错误也是“左”,特别是三年“大跃进”运动和十年“文化大革命”,是全局性的“左”倾严重错误,其时间之长超过了党的历史上任何一次。第三,两者错误的内涵就思想路线而言都带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性质,尽管其具体形态不同。大革命后期和土地革命前期的主要错误倾向,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经验主义成为教条

16、主义的俘虏。建国后所犯的阶级斗争扩大化乃至人为制造阶级斗争的错误,既有将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误解或教条化的问题,又有习惯于将革命战争年代群众性斗争的旧方法和旧经验照搬的问题。 “大跃进”的错误,就是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来搞经济建设。就此而言,党在建国前后所犯错误,其思想方法有相通的一面。然而,两者的错误又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建国后是党在全国范围执政条件下犯的错误,其危害和影响比过去要大得多,其承受和克服错误的耐力也比过去要大得多。其次,建国后5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念过程中犯的错误。过去危害最烈的“左”倾领导人犯错误,一个重要原因是认为“山沟里产生不了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视为“狭隘经验论”。建国后党犯错误时则不然,其指导思想始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念,要努力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虽然这种探索也曾走上错误的歧途。这是与过去犯错误的一个重要区别。再次,建国后党是在批判苏联模式过程中犯的错误。过去犯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将苏联经验神圣化,建国后上述两次全局性的大错误都与“以苏为鉴”有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