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综合问题归类汇编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8186616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综合问题归类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综合问题归类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综合问题归类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综合问题归类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综合问题归类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综合问题归类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综合问题归类汇编(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中历史综合问题归类汇编(上)高中历史综合问题归类汇编(上)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一、中国古代的政治一、中国古代的政治(一)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各权力机构的关系(一)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各权力机构的关系例题例题 1:(一模)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腹之不逮以治天下也。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材料二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材料三材料三 司马光说:

2、“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谋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引自资治通鉴材料四材料四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材料五材料五 昔程子云:天下之治乱系宰相,此止可就彼时朝政闼(无能)冗者而言。若以国家治乱专倚宰相,则为之君者,不几如木偶旒缀(帝王礼帽上的玉坠)乎?且用宰相者,非人君其谁乎?使为人君者,深居高处,以天下之治乱,付之宰相,大不可也。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为己任,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也。十二朝东华录引清高宗话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l)中国

3、古代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这要解决哪些矛盾?(4 分)(2)中国古代皇权总体呈现什么趋势?(l 分)(3)汉唐与明清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4 分)有无本质的区别?请简述理由。 (2 分) 统治者态度的转变,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3 分)答:答:(l)巩固封建统治,确立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权力机构之间的矛盾。 (4 分)(2)不断加强的发展趋势。 (l 分)(3)材料一、二反映了汉唐时,皇帝出自维护统治的需要而依靠丞相。材料三、四反映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大体解决后,为维护皇权的核心地位,防止他人分权而摈弃丞相。 (4 分)

4、皇帝前后对丞相的不同看法在本质上无区别,都是为了维护皇帝一姓的天下。 (2 分)皇帝的权威成为维系社会统一稳定的精神力量,社会对皇帝的崇拜造成了对个人自然权利流失的麻木,导致近代民主共和制的建立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 (3 分)例题例题 2 2 封建皇权的确立与发展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为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唐朝、北宋和明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2)封建皇权的不断加强带来了哪些消极影响?(3)明末清初,封建皇权受到极大的冲击。试从思想方面举例说明。答:答:(1)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同为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2 分)北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

5、、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事权和财政权;(2 分)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六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 (1 分)2(2)政治:导致暴政、腐败、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等现象;经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思想文化:钳制思想、摧残文化,阻碍科技发展。 (3 分)(3)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法治” ,反对“人治” 。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4 分) (举二例可得满分)(二)选官制度:包括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二)选官制度:包括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例题:阅读下列材料:例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 地方察举与公府征辟,为东汉士人入仕之途。此两制皆起于西汉。西汉的察举制,大体可分为在先

6、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 “贤良”所举大抵为现任之官, “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称与察举相辅并行的,尚有征辟制。摘自国史大纲材料二材料二 汉末丧乱,魏武培基,军事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世资, 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者也。摘自宋书恩幸传材料三材料三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时法,有书,有箅。自京师、郡、县,皆有学焉。摘自通典选举历代制下材料四材料四 科举者,专取四书刊号及易 、 书 、 诗 、 春秋 、 札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经

7、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摘自日知录语文格式请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并说明选官标准的重大变化。 (8 分)(2)试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隋唐和明清时期选官标准变化的原因。 (3 分)(3)上述材料内容对今天的干部选拔有何启示?答:答:(1)两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明朝八股取士。变化:察举制以德行为标准,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科举制以学识为标准,八股取士以呆板空洞的八股文为标准。 (8 分)(2)唐朝时期,士族衰落,庶族上升,打破了门阀制度,采取科举制,扩大地主阶级统治的基础。时请时期,封建制皮渐趋衰落,专制主义日益强

8、化,严格以八股取士,培养出服从皇帝的奴仆。 (3 分) (言之成理即可得分)(3)把德放在首位,德才兼备,推荐与考试相结合,杜绝不正之风。 (2 分)(三)监察制度:包括御史大夫(秦)(三)监察制度:包括御史大夫(秦) 、刺史制度(汉)、刺史制度(汉) 、三省六部制(唐)、三省六部制(唐) 、通判(宋)、通判(宋) 、厂卫特务机构、厂卫特务机构(明)等(明)等例题:例题: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为维护封建统治,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设立了一套完整严密的监察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最早形成于何时?列举史实说明。(2)两汉时期,这一制度有何变化?(3)北宋时期该制度又有

9、何新变化?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和影响。(4)明朝该制度又有何新的发展?它反映当时的什么时代特点?(5)综观上述制度的演变,你认为这种监察制度有何特点?答:答:(1)秦朝。 (1 分)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1 分)(2)两汉实行了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即刺史制度。 (2 分)(3)北宋在各州设立通判。 (1 分)根源:唐后期以来藩镇节度使权力过大,造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北宋3统治者为防止重蹈覆辙采取这一措施。影响:使知州和通判相互牵制,加强了中央肘地方的控制(或加强了中央集权) 。 (4 分)(4)明朝在中央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在地方设立提刑按察使司。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表明封建专制制度

10、走向衰落。 (2 分)(5)特点:监察范围从中央扩展到地方;监察的程度越来越严密。 (2 分)例题:例题:概述汉武帝、唐太宗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革新举措及其相同影响。据此谈谈你的认识。答:答:举措:汉武帝:实行刺史制度,使监察制度更加严密。实行察举、征召等人才选拔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唐太宗时期: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体系;完善了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调整健全了府兵制。 (10 分)相同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促成了封建社会兴盛局面的形成。 (2 分)认识:制度创新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条件。 (1 分) (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五)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及对边

11、疆地区的管辖(五)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例题例题 1 1:什么是“改土归流”?说明清初“改土归流”得以实施的条件及历史作用。 (略)例例 2 2:元朝和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全国的政权。请概括指出元朝和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了哪些方式?对此,略谈你的认识。 (13 分)答:答:方式:平定地方的叛乱,消灭割据政权;设置机构,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内地进行管理;改土归流;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反击外来侵略,维护领土主权;对少数民族实行安抚政策。 (答出五种方式给 10分,如答出每一类的的相关史实,每类给 1 分,但总分不得超过 5 分。 )认识:维护统一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12、。 (2 分)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l 分)二、中国古代经济二、中国古代经济(一)经济重心南移(一)经济重心南移例题例题 1 1:概括指出明清时期东南沿海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该区域城市经济发展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共 11 分)答:答:表现:高产农作物引进并得到推广,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专业的生产区域,农产品逐渐商品化;手工业兴旺,生产技术提高;分工细密,出现了地区和行业的分工;商贸城市和市镇蓬勃兴起,大多分布在运河、长江沿岸和东南沿海地区;城市工商业各具特色,商品经济活跃。(6

13、分)影响:冲击了这些地区的封建生产方式和自然经济,使该区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 分)使我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2 分) ;对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分)例题例题 2 2:请简要概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经济重心南移对我们有何启示?答:答:南移过程:三国吴、蜀时南方得到初步开发,东晋时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到南朝时开始赶上北方,隋唐时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2 分) 。安史之乱后,北方长期分裂战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此时南方经济则迅速发展,五代十国时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已经移到南方(2 分) 。南移原因:北方战乱多

14、,社会不安定,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而南方则相反,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北方人大量南迁,为南方发展提供了先进技术和劳动力;政治中心的南移及南方统治者的某些积极措施也促进了南方的开发;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4 分)启示:经济要发展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政治稳定;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先进技术;经济政策行之有效;具有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答出其中二点即可得分) (2 分)4(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例题例题 1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 “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 渭水上

15、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代一片葱茏。秦岭及其北麓在汉代被人称为“陆海” 。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筑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数。其中主要是就近砍伐。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记载。秦岭北麓的森林至今早没影没踪了。 中古史教参材料三 : 春秋战国时代,长江流域开发加快,下游的太湖地区出现了早期的圩田,上游的成都平原也出现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但从总体上来说,直到汉代长江流域仍是“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的生产力水平。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有九百多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迁,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转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李文澜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环境诸问题的历史启示材料四: 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人口日增,州滩筑堤围垦活动渐多,水灾日趋频繁长江流域较大水灾,唐代 16 次。长江流域水患研究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全国经济重心在关中的理由。(2)根据材料二、三,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3)出现“水灾日趋频繁长江流域较大水 灾”的原因有哪些?据材料二、三、四归纳。(4)从上述材料和分析中得到的最主要的启示是什么?答:答:(1)原因:自然环境优越。当时全国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