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总复习缩小版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8186608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总复习缩小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总复习缩小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总复习缩小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总复习缩小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总复习缩小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总复习缩小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总复习缩小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章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宇宙中的地球知识整合知识整合(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级别(由小到大):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恒星系和河外星系总星系。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顺序: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从运动特征看,地球与其他八大行星十分相似,即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从结构特征看,地球与水星、金星和火星质量体积距日远近相似。(2)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如下表所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宇宙环境安全的宇宙环境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

2、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面有适宜的温度,水以液态存在。自身条件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大气层(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主要表现为光球层上的黑子和色球层上的耀斑。一般以太阳黑子数的增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其最明显的变化周期约为 11 年。 对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通讯; 对磁场的影响,产生极光和磁暴现象。(4)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5)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为 2302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年回归运动,移动情况下图(6)黄赤交角的地理

3、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黄赤交角 四季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7)地球的圈层结构比较地球的圈层结构重要特点晨昏线2大气圈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从地面开始,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下降。水圈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还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外部圈层生物圈生物圈中的生物广泛分布于地壳、水圈和大气圈中,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地壳在横向上,地壳可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其中大洋地壳远比大陆地壳薄。地幔地幔中有一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被称为岩石圈。内部圈层地核地核由铁和镍组

4、成,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第二章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大气(1)大气受热过程:太阳照大地(太阳短波辐射) 、大地暖大气(地面长波辐射) 、大气还大地(大气逆辐射) 。例如, 晚上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温度低,易出现霜冻;晚上阴天,大气逆辐射强,温度高。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可以用图 1-2-2 或图 1-2-3 表示,在此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

5、图图 1 12-22-2 图图 1 12-32-3竖直方向上的大气运动:高温上升,低 温下沉.同一水平面上水平运动方向:高压吹向低压.在自然界中,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有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如图所示。(3)大气水平运动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则风速越大。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影响风速。近地面:风向最终与等压线之间成约 45夹角。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4)气压带、风带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如图 1-2-6 所示。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

6、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其移动规律如图 1-2-7 所示。(5)气候的成因东亚季风的成因、风向比较图 12-53地区季节风向形成原因特征冬季西北季风寒冷干燥 东亚 夏季东南季风海陆热力差异 高温多雨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大气环流状况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位于亚热带大陆西海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少雨热带季风气候位于亚洲南部,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西南风,冬季盛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风全年高温,旱、雨两季(6)常见的天气系统冷、暖锋面与天气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叫冷锋。冷气团前缘插入暖气团下部,使暖气团被迫抬升

7、,水汽在上升冷却过程中成云致雨。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暴天气,以及冬季的寒潮,属冷锋天气。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叫暖锋。在暖锋上,暖气团沿冷气团主动地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云、雨。春、夏季,长江以南和以北地区,常有暖锋活动。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与天气气压状况气流状况中心气流天气状况举例低气压气旋上升阴雨台风、飓风高气压反气旋下沉晴朗秋高气爽(7)近百年来全球气候的变暖的原因及影响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植被破坏。影响:导致生态系统调整 ;海平面上升;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增加;危害人类的健康。第三章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地球上的水1 水循环

8、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 、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 “考纲”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水循环环节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 、径流、水汽输送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a.联系四大圈层、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b.促进物质和能量交换;c.对生态、气候、地貌等产生深刻的影响。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 分类 控制气团气温气压阴晴阴晴风控制气团气温气压阴晴冷锋暖气团高低晴阴雨大冷气团低高晴暖锋冷气团低高晴阴雨小暖气团高低晴4图 1-2-102 洋流海洋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也是大气最重要的

9、水汽来源和热量来源。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即分别以副热带为中心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其中,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没有形成大洋环流,而是形成连续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绕极流。关于寒、暖流的区分:从温度影响看,使洋流流经海区温度升高者为暖流,温度降低者是寒流。从流向看,从高纬向低纬方向者为寒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度者为暖流。洋流的分布以定向风形成的风海流为基础,注意大气环流与风海流的空间分布关系。空间分布:以风海流作为主体。中低纬度,副高中心,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北中高纬,逆时针向。 南半球中高纬是西风漂流。第四章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整合知识整合(1)物

10、质循环 (2)板块构造学说:把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亚欧板块。板块内部:地壳运动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火山、地震多分布于此。板块张裂处形成裂谷和大洋中脊;碰撞处形成褶皱山系、岛弧和海沟。(3) 、地质作用分类:按其能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类型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的影响内力作用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太阳辐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重力、化学作用使地表变得平坦内力作用: 背斜:岩层上拱、中心岩层是老岩层储存石油、天然气;建隧道地质构造 向斜:岩层下弯、中心岩层是新岩层有水断层:岩层错位

11、大型工程避开断层注意:背斜成山:岩层上拱,形成山岭内力作用背斜成谷:顶部受到张力作用,裂隙发育,容易受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外力作用板块相对移动对地球面貌的影响举 例边界类型张 裂形成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 大西洋生长边界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喜马拉雅山系、青藏高原消亡边界相撞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海沟、岛屿、海岸山脉亚洲东部岛弧马里亚纳海沟消亡边界5向斜成谷:岩层下弯,形成谷地内力作用向斜成山:槽部受到挤压,岩层变结实,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外力作用作用因素举 例流水侵蚀作用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流水作用(季风区典型)流水沉积作用冲积扇(出山口) 、三角洲(入海口

12、)风力侵蚀作用风蚀洼地、风蚀蘑菇、戈壁风力作用(西北地区典型)风力沉积作用黄土高原、沙丘、第五章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重、难点透析重、难点透析(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自然环境是由气候、水文、岩石、地貌、生物等要素组成的,各自然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整体性和差异性是自然环境的两大基本特点。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形成干旱的环境特征,其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都体现出干旱环境的特征。另外,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为某

13、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至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滥伐森林和植树造林都会对地理环境带来一系列的不同影响。(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各要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地理环境在地域分异上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首先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其次,通过分析自然带的分布,归纳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易错辨析易错辨析(1) 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例如:山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城市(吸烟除尘,净化空气,减弱噪声,美化环境。(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般指地带性分布规律与非地带

14、性分布规律,全球范围内存在着自低纬到高纬的纬度地域分异规律;中纬度地区存在着自沿海到内陆的经度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存在着自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因海陆分布、地形、河湖等引起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人口的变化(1 1)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二者的区别是:环境承载力是指资源环境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意即最高人口,是个警戒值。人口合理容量则不是最大或最多人口,而是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有些接近地区最适宜人口的涵义。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

15、程度、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2 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人口流动是批人口在短期内离开原居地后又返回的现象,如外出旅游、度假、开会等;人口迁移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永久性”或“长期性”变更定居地。(2 2)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生态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等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城市化、区域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发达地区迁入率较高。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 、战争(战争难民)等6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根本原因:人口的发展常常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处于互不适应的状态,这种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导致了人口的迁移。(3 3)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及图示)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及图示世界人口迁移的现状:由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从贫穷落后国家到富裕国家;从人口稠密国家到人口稀少的国家。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总体表现为从农村到城市和工矿区、从内地到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原因:以务工和经商为主,多为自发性迁移。第二章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整合知识整合 (1)城市区位分析与区位选择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