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城市社会结构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178200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社会学城市社会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城市社会学城市社会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城市社会学城市社会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城市社会学城市社会结构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城市社会学城市社会结构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社会学城市社会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社会学城市社会结构(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社会结构社会结构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 广义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基本要素之间稳定、持 久的联系模式,其中又可以分为:宏观社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人口结构 、文化结构、民族结构、地域结构等领域;微观社会结构家庭结构、群体结构等。狭义的社会结构是指由社会分化产生的主要社会 群体之间相互联系的模式,如阶级、阶层、种族、职 业群体、宗教团体等。其中,阶级结构是社会结构的 基础。第四章 城市社会结构二、城市社会结构的特点 1、开放性城市的集中与开放、聚集与扩散、 是城市系统的运行特点;城市规模愈大、专业 性愈强、现代化程度愈高,则愈开放。 2、流动性社会流动规模大、程度高、方向多 样等,可以分为结构性

2、流动与非结构性流动、 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代内流动与代际流动等 。 3、复杂性建构城市结构的社会关系可分为血 缘、血亲、地缘、业缘、趣缘等多样性纽带。 4、异质性由社会分工合作差异形成职业结构 ,由文化教育差异形成人口文化结构,以及收 入差异形成社会经济地位结构等。三、城市社会结构的制约因素与功能 (一)城市社会结构的制约因素 1、城市经济、特别是产业结构,制约城市社会结构如职业 结构、收入结构、居住结构以及城市空间结构等; 2、城市科技发展制约城市文化教育结构、人口结构等; 3、城市文化教育发展制约城市居民的文化结构以及城市性 等; 4、城市社会体制和社会政策制约城市社会结构的建构与变 迁等

3、。 (二)城市社会结构的功能 1、城市社会结构是市民利益系统,是城市社会资源配置格 局;与市民参与社会行动的积极性程度正相关。 2、城市社会结构表明城市社会组织化程度,各种利益群体 通过组织的集体行动,直接制约城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 化活动。 3、城市社会结构是城市社会秩序状况,是社会控制和管理 的基础,也是制定、实施社会制度与政策的基础。第一节 城市人口结构一、城市人口结构的特点 1、密集性城市人口数量多、密度大。 2、流动性城市人口流动频繁、迅速。 3、异质性城市人口差异大、专业性强 。 4、增长性城市人口增长是自然增长与 机械增长的结合。世界与中国人口规模的演变 (一)世界人口规模的演变时

4、间人口时间人口公元前100万 年12万人公元1860年11.8亿 人公元前10万 年2030万 人公元1900年16.2亿 人公元前1.5万 年300万人公元1930年20亿人公元前3000 年3000万人公元1950年25.2亿 人公元元年2亿人公元1960年30亿人公元1650年5.45亿人公元1976年40亿人公元1750年7.3亿人公元1988年50亿人公元1800年9.1亿人公元2000年62.5亿 人公元1830年10亿人时 间人 口公元前221年2100万公元元年6000万公元250年2000万公元750年6000万公元900年3500万公元1100年8000万公元1280年60

5、00万公元1500年1亿公元1750年1.9亿公元1800年2.8亿公元1900年4.3亿公元1950年5.5亿二、人口结构的类型1、人口的自然结构 性别结构出生率 、结婚率、生育观念 年龄结构人口发展速度和类型以及抚养比、老年化 2、人口的地域结构 人口的自然地理结构人口流动 人口的行政区域结构选举、社会管理 人口的城乡结构户籍、居住、城市化 3、人口的社会经济结构 人口的阶级结构阶层结构 人口的民族结构民族区域规划与社会经济政策 人口的宗教结构信仰文化分布 人口的教育程度结构教育、文化政策 人口的婚姻家庭结构婚育、子女教育 劳动力资源结构劳动力市场 在业人口的行业结构行业就业 在业人口的职

6、业结构职业分层人口年龄结构的标准数值 各大洲不同海拔人口占全洲人口比重人口年龄结构 类 型老年人口系数少年儿童人 口 系 数老 少 比年龄中位数年轻型 成年型 年老型5%以下 510% 10%以上40%以上 3040% 30%以下15%以下 1530% 30%以上20岁以下 20|30岁 30岁以上大洲海拔高度(米)大陆平 均海拔200米以下200 500500 10001000 15001500 20002000 以上欧洲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州 六大洲平均68.8 56.5 32.5 46.9 42.3 72.9 56.223.5 23.5 24.1 33.3 15 17.8

7、247.2 11.7 20.8 7.9 22.8 8.4 11.60.5 4.9 13.8 4.1 4.7 0.9 4.42.5 6.8 4 4.2 2.30.9 2 3.8 11 1.5300 650 750 700 580 350 725如果地球人口降到100人, 你将会看到这样的情形: 57% 亚洲人 21% 欧洲人 14% 美洲人 (北美洲 、 南美洲) 8% 非洲人 三、人口迁移类型人口迁移根据迁移目的与动机的不同、性质不 同、迁移活动的空间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 根据社会组织情况不同可以分为自发性迁移与 计划性迁移; 根据移民迁往居住区定居时间长短可以分为临 时性迁移、季节

8、性迁移、周期性迁移与永久性迁移 。 根据迁移空间可以分为城乡流动型和区域间流 动型 区域间流动型可以分为国内移民和国际移民 国际移民又可以分为永久性国际移民和非永久 性国际移民。四、人口理论(一)马尔萨斯人口论 1、人口增殖力必须与生产资料的增加保持平衡。 失业、贫困是“人口法则” 的必然结果,并且是 限制人口过度增长所必需的。 2、实行“救贫法” 反而会使贫穷人口得以继续增加 ,是供养贫民以创造贫民。 3、“人口法则”使社会改革、实现社会平等来解决 失业和贫困得主张必然趋于失败。 4、只要财产安全和婚姻制度存在,社会的不平等 状况必然会随之而来,私有制是必然的,合理 的。 办法:战争与灾难的

9、“积极的抑制”与晚婚、节婚的 “道德的抑制” (二)新马尔萨斯主义 贫困与失业是人口增殖的速度超过了资本增长速度 的必然结果 。 “道德节制”的范围扩大到进行以人工避孕方法为特 征的节制生育。 (三)现代马尔萨斯主义 福格特生存之路(1948年) 埃利希 人口爆炸(1968年) 泰勒 世界末日(1970年) 米多斯增长的极限(1971年):“零增长” 布朗粮食危机(1996)由于人口增长过速而造成了所谓的“粮食危机” 、“资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等,使发展中国家陷于 贫穷和匮乏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于自拔,而且对全 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已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四)反马尔萨斯主义1、“长期停滞论”。 人

10、口增长的缓慢是资本主义失业存在的根源。资本 主义经济制度的新问题是人口与生产之间的矛盾。 人口衰退严重影响经济增长,甚至造成经济衰退和 萧条。 2、凯恩斯主义的就业理论 有效需求的不足是造成失业的根源,并且这种有效 需求不足的程度决定失业率的高低,若要实现充分 就业,就必须扩大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 由人口增长率下降而造成的人口衰退极不利于有效 需求的扩大,即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扩张。(五)适度人口论 一个国家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人口规模,以及最适 宜的人口密度和人口质量。 任何时候,在自然资源既定的条件下,必定存在着 某种数量的人口,它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而达到 最大的生产率,这个数量的人口就是

11、“适度人口”。 适度人口是按人口平均计算使每人能得到最高收入 的人口数量。 适度人口是该国工业潜力所允许的最大规模生产所 能容纳的人口。而要实现适度人口,他认为必须节 制生育,降低人口出生率,使出生率和死亡率保持 平衡。(六)人口转变论 人口转变论是一种以人口变化和发展过程 及其演变与经历的主要阶段为研究对象的 人口理论或人口观点系统。 原始阶段人口数量增长的最大限度在 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之 下能够生产出来的生活资料总量。 中期阶段经济因素通过作用于婚姻状 况而见解地影响人口出生率。 现代阶段 生育观念变化导致人口自然 增长率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七)社会学派的人口思想 斯宾

12、塞社会人口有机论:社会分工作为人口阶级构 成的自然基础。当社会进化到一定阶段,人口压力 将自行消失,人口过剩只是一个历史范畴 。 杜蒙特 “社会毛细管学说”:在现代文明社会中,人 们要向上发展,就会不断地产生出新的欲望,并通 过这种不懈的努力使这种新的欲望和新的享受得以 实现,这就必然要求减少生育,减轻向上发展的负 担。 无论就价值而言还是就追求生活来说,“社会毛细 管现象”与个人进步或社会的个性化程度呈正相关 关系; 人口出生率的动向同“社会毛细管现象”的作用程度 构成反比例关系; 民族人口数量的发展和追求生活享受的社会个性化 呈相反方向变化。 意大利人口学家基尼提出的“人口循环上升 和下降

13、”理论 卡尔逊和霍雷提出的“扩散理论”与“文化时 间差距论” 汤普逊提出的“社会福利论”。第二节 城市社会结构一、城市社会结构的划分标准 社会分层的目的决定了使用什么分层标准。 以社会革命为目的的激进主义冲突论的标准: 马克思为代表的一元论;目前十种社会分层标 准中,只有两种即,按照占有生产资料和政治 权力划分为阶级。 以社会改良为目的的保守主义功能论的标准: 韦伯为代表的多元论,多达八种分层标准,或 以职业、文化、人力资本等划分为阶层。 二、城市社会结构的研究方法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类三、社会分层的操作程序社会上层社会中上层社会中中层社会中下层社会底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

14、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民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 者阶层四、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结构五、社会分层结构的形态从总体上看,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正由原来的 扁平结构向橄榄型结构过渡,现代社会结构正呈现 出其雏形。但是,这种橄榄型社会结构随着地域的 不同收入结构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它反映 了当前中国收入分配悬殊和地域发展严重不平衡的 现实。六、当前社会分层结构的总体特征1、社会资源分 化导致社会差 异急遽扩大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 结构不合理可以概 括为:该缩小的阶 层还没有小下去; 该扩大的阶层还没 有大起来。阶层结构的比 例失调成

15、为社会经 济危机的深层次因 素。中国大陆1978 -2000年吉尼 系数增长2、城乡分野:二元制社会3、金字塔VS橄圆型VS倒丁字的社会 结构4、身份分层:四重“社会屏蔽”身份制度对既有利益、地位的社会区隔与固化19561978年,私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从这 个意义上说,社会分层已经没有经济基础了。但 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并不是一个平等的社会,而 是以一个由身份等级所决定的分层社会。身份分 层的标准主要有: 1)无产阶级专政标准下的政治身份; 2)户籍制度分割下的工人身份和农民身份; 3)僵化从事制度造就的干部身份、工人身份; 4)不同公有制程度下的所有制身份。5、圈层社会流动机制与社会屏蔽1980年以来社会阶层流动情况6、官本位仍是中国社会分层体系的核心等级行政级 别代表职务对应军队级 别 1国家级国务院总理2-3副总理 级国务院副总理 国务委员3-4正省级省、直辖市、自治区正职 国务院部委部长或主任正军级4-5副省级省、直辖市、自治区副职 国务院部委副职 国务院部委下属国家局 正局长副军级5-7正厅级国务院部委各司正职 省市自治区厅、局正职 地级市正职正师级6-8副厅级国务院部委各司副职 省市自治区厅、局副职 地级市副职副师级7-10正处级国务院部委各司下属处正职 省市自治区厅局下属处正职 地级市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