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专题练习(四)科学探究中实验评价2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8171554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专题练习(四)科学探究中实验评价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科学专题练习(四)科学探究中实验评价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科学专题练习(四)科学探究中实验评价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科学专题练习(四)科学探究中实验评价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专题练习(四)科学探究中实验评价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专题练习(四)科学探究中实验评价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专题练习(四)科学探究中实验评价 2学校 姓名 1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 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1)请你指出他们电路连接上的两处错误; ,。 (2)该实验小组在器材选择上有一个元件选择是错误的, 是 ,应换成 , 理由是 。 2.小华用如图 9 所示的电路研究导体 中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他先后 将 5、15 和 25 的定值电阻接 入电路 A、B 两点间,闭合开关 S,读 出电流表示数(如下表) 。由实验数 据可以看出电流 I 与电阻 R 并不成反比。 (1)该实验中选错了什么器材 ,请你说出应换用的器材: 。 (2)为保证实验正确进行,还需要什么仪

2、器? 。 (3)该同学更换器材后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时,发现电流表指针一下子偏到了最右边,请 找出两点可能的问题。 ; 。3.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如图 16 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1)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 ;(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 和 对物体平衡的影响;(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 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两个

3、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4.晓亮通过实验测量牛奶的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此时应向 移动平衡螺 母,才能使天平平衡(填“左”或“右”)。 (2)他按图中甲、乙、丙的步骤顺序进行实验,依图中数据可知: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g,牛奶的密度为 g/cm3。(3)为了更准确地测量牛奶的密度,实验步骤顺序应调整为 。5.小明测量额定电压为 38V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使用 6V 的电源。连接电路前,他发现电压表的 015V 档已损坏,03V 档完好,他马上改接电路,完成实验。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 4 甲实

4、物电路连接完整。(2)连好电路,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点,电压表的示数为 3V,要测量小灯泡的 额定功率,还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_移动(选填“左” 、 “右”),当电压表示数为 _V 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可得出小灯泡的额定 功率为_w。 (3)小明完成实验后,他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的几组示数,然后确认 小灯泡的电流、电压,算出几组电阻值,求出的平均值就是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阻。他的方 法是_的(选填“正确” 、 “不正确”),原因是_6.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王军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家甲、乙两种装置,他将两端阻值不同的电

5、阻丝(R1R2)分别密封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中,并通过短玻璃管与相同的气球相连,两次实验电源电压不变。(1)在这个实验中,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是通过 体现出来的,像这种用能直接观测的量来显示不容易直接观测的量的方法叫“转换法” ,这种方法在物理学研究中经常用到,请举一例: (2)甲装置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 的关系。(3)在装置甲、乙的来两次实验中,通过比较相同时间里气球 B 与 D 的变化情况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 的关系。(4)在甲、乙两装置同时实验,在相同的通电时间里,与气球 (填气球字母标号)相通的电阻丝产生热量最多。 (5)教材上的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烧瓶与图中的相同) 。比较甲、乙和

6、丙图所示的两种不图 9图 4甲乙同的实验装置,你认为较好的装置是 ,理由是: 。 7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小明连接成如图 18 所示的实验电路。 (1)在这个实验电路中有一个仪器连接 有误,请你在实物图中只改变一根导线的 连接,使该仪器能正常工作(用“”标出 需要改动的导线,并画出改接的导线) ;(2)小明改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电表指针偏转情况如图 19 所示。为提高实验精确程度,这个电路仍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理由是 ;(3)小明通过实验得到两个定值电阻 R1、R2对应的 UI 关系图象,如图 20 所示。由图象得出: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关系;定值

7、电阻R1 R2(选填“”、“”或“”);(4)小明还想利用这个电路进一步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小 明先后用 5,10,15的电阻替换原来的定值电阻 R,每次替换后闭合开关,应调节 ,使 保持不变,然后再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8.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 U 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 6 (a)所示的情景.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 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大气压 (填“大于” 、 “

8、小于”或“等于” ) ;调节的方法是 :( )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 U 形管 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 _。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 c)和(d)所示. 他发现图 (d)中 U 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 (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 ; 简要说明理由: 。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各组使用相同的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 (1)小华所在的小组

9、实验操作规范,测量准确,该小组实验记录如下表:实验序号物距 u/cm像距 v/cm像的性质112002400倒立,放大,实像216001600倒立,等大,实像320001333倒立,缩小,实像430001091倒立,缩小,实像请你根据上表信息,求出凸透镜的焦距 f= cm (2)小华所在的小组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固定不动,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 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 (3)若烛焰,凸透镜,光屏分别放在某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凸透镜位置不变,烛焰 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时,为了在光屏上再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 (远离/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

10、当的距离。 (4)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 均为 12.00cm 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 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 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 。 10在探究 “电阻上的电流与两端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一个定值 电阻 R、一个电压恒定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开关一个, 导线若干。有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图9 所示的甲、乙、丙三个电路图。(1)三个电路图中,只有丙图是符合要求的,甲图中的错误是 _, 乙图中的错误是 。 (2)在这三个

11、电路图中,都有滑动变阻器,如将滑片P 都向左移动时,甲图中电 压表的示数将 _,乙图中电流表的示数将_, 丙 图 中 电 阻 R的 阻 值 将_。 (三空都选填 “变大 ” 、 “变小 ”或“不变 ” ) 11某同学在探究“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 的实验中。 (1)他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 的“0”刻度线处,观察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 11 (甲)所示,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图 19图 200.63315图 18+金属盒 及橡皮膜软管U 形 管(a)(b)(c)(d)图 6图 11天平横梁调平衡后,在称物体的质量时,他在天平右盘中加、 减砝码后,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 11(乙

12、)所示 1 这时他应进 行的操作是 。 (2)右表是这位同学记录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数据,请你根据表格中记录的内容和数据,进行 分析比较: 铁和铝两种不同物质的相同点是:不同点是:铁的密度为 根据这个实验的结果,请你分析并回答, 为什么说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答: 回忆我们在做这个实验时,为什么要选取多种物质,且对每种物质都要收集多组数据?若 对每种物质仅收集一组数据是否可以?为什么?12.某活动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传统腌制松花蛋的主要配料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小组同学将这三种物质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可能是 NaCl、Na2C03、Ca(OH)2乙同学认为:可能是 NaCl、NaOH、Na2C03丙同学认为:可能是 NaCl、NaOH、Ca(OH)2丁同学认为:可能是 NaCl、NaOH【交流与评价】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_同学的猜想不合理。理由一是_;理由二是_【活动与探究】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倾倒一定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于是得出该滤液中的溶质是 NaCl、NaOH、Na2C03的结论,证实了自己的猜想。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 Na2C03 溶液无现象,据此否定了自己的猜想;他又重新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 CaCl2溶液观察到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