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基本原理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171529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基本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基本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基本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基本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基本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基本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基本原理(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第六章 社会主义及其发展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第二节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第六章本章主要讲述: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

2、义 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史上的历 史性飞跃。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辉 煌的成就,也有严重的挫折;既积累了丰富 的历史经验,又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学 习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指导, 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对于把握社会发 展规律、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的意 义。第六章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所经历的家庭手工业、手工工场 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 三个历史发展阶段: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

3、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第六章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 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 想来源。第六章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 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 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 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 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 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 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从此,这一伟大学说 便成为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揭开了 伟大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篇章。第六章 (二)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

4、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 现的。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 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 。这是因为: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 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 治的革命。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第六章 从理论上说,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 的与和平的两种形式。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1871年3月18日的巴黎工人起义和 由此建立起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 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 试。马克思高度评价巴黎公社的意义

5、, 认为“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力革命这 一主要的基本形式的同时,也并不完 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第六章 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 条件出发,分析了当时英国、法国、德国等主要资 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和阶级力量对比的情况, 认为无产阶级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 同时发生。 同时发生,并不意味着是这种革命将在某一天 或某一时刻“同时发生”,而是指同一个历史的发展 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 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的政 治经济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列宁认真总结了当时 变化了的新情况

6、,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 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 第六章 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十月社 会主义革命胜利。 十月革命的胜利,显示了暴力革命的伟大历 史作用,证实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 在一国或几个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的科学论断 ,也向全世界表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率先建立起先进的 社会主义制度。第六章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 会主义的探索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 历史的新纪元,苏维埃俄国成为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 不仅面临着巩固政权的任务,而 且还面临着在经

7、济文化相对落后 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 决定了列宁、斯大林在领导人民 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时,不得不经 历一个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第六章(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 探索 三个时期: 1 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2 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 主义时期 3 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第六章 从1917年11月到1918年 春天,苏维埃政权基本上 完成了“剥夺剥夺者”的任务 ,银行和大工业的国有化 使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 经济命脉。 1918年3月,苏维埃和 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合 约,战争暂时停止,列 宁立即着手拟定了向社会 主义过渡的初步计划。 在苏维埃政权

8、的当前 任务和论“左派”幼稚性 和小资产阶级性等一系 列著作中,列宁制定了苏 维埃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初步计划,提出了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和途 径等措施。第六章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引起 了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恐惧、仇视和 反抗。 从1918年夏天到1921年春,列 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实行了以取消 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在经济上采取一系列 非常的、特殊的又带有强制性的措 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对 于粉碎国际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 国内反革命叛乱,保卫新生的苏维 埃政权,起了重要作用。第六章 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击退外国武装干涉者, 取得了

9、国内战争的胜利,1921年初转入和平经济 建设时期。 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3月,俄共( 布)召开十大,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 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 这一决定,表明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发生了 重大转变,对在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向社会主义 的道路又有了新的认识,标志着列宁找到了一条 符合俄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六章 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 ,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 首先,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 过程。 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 位。 再次,在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

10、 和市场发展经济。 最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列宁还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阐 明了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国家政权 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系列措施。 列宁能够正视国情,面对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拘 泥于已有的结论,而是“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 。第六章 (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 会主义的探索 1928年10月,苏联开始实 行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 建立社会主义大工业的第一 个五年计划,1932年底完成 。 1936年12月,在苏维埃第 八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中 ,宣布苏联已经建成了社会 主义。第六章 苏联模式 从经济方面来看,主要是由经济

11、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 两部分组成。 在发展战略方面,主要是以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为首 要任务,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 转变。 在经济体制方面,主要是在所有制结构上形成了单一 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在经济运行中排斥市场机制,完 全采用行政手段,形成了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 。 从政治方面来看,主要表现为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 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 等。 进步意义 弊端第六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 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 展,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 ,先后有一批国家走上社会主 义道路,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 会主义阵营。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继十

12、月 革命之后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 。第六章 20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做 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第一,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史 作用。 第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外交 、军事上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在很大程度上 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 第三,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 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第四,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第六章社会主义道路曲 折、挫折东欧剧变、苏联解 体 21世纪,社会主 义必将迎来社会 主义的新的伟大 复兴。 第六章 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一

13、)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诞生,是马克 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 之一。 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国家发展 史上的伟大飞跃,它是人类社会最后 的也是最进步的新型国家政权。第六章 无产阶级专政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 领导的国家政权,国家和社会必须按照 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意志进行改造。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领导核心 。 无产阶级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 础的国家政权。第六章 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的是要消灭剥削、消灭阶 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具有多样性。 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产生过巴黎 公社、苏维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无产阶级专 政的

14、国家形式。第六章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一,社会主义时期还存在着一定范 围的阶级斗争。第二,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是不 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制度 ,全面改造旧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力, 增强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 义文明,实现向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第三,无产阶级专政也是建设社会主 义民主的需要。第六章 (二)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存在着一定 的历史联系。 批判继承 根本区别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一个历史过程。第六章第二节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 认识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 本特征的论述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根据社会的需要,有计划地调节生产 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扣除之后,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 需分配 没有商品生产,没有货币交换 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国家开始消亡但尚未完全消亡第六章 列宁在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了进一步 的认识。 1918年在俄共(布)七大讨论修改党纲时,列宁指出,社会主 义将来是个什么样子,什么时候达到完备的形式,这些我们不知道, 也不能说。只有未来建设者才能具体描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