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文学概论考点整理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8171270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文学概论考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文学概论考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文学概论考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文学概论考点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文学概论考点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文学概论考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文学概论考点整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题1.文字幽灵化 我们看到牢固占据当下文化消费市场的大多数影视艺术,就其审美,价值取向 和基本叙事模式而言,它们大都仍可以看做是文学史诗传统的延续和改造,大 量事实证明,在那些图画和音乐的元素占有极多比例的影视艺术中,语言仍是 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媒介根基,即使是影像和音乐所呈现出来的所谓“无言之 韵”说到底终归要以“语言家园”为依托,也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评论家提 出了“文字幽灵化”的概念,认为文字对社会生活进行多方面的渗透,起到潜 在的隐蔽支配作用,所有以符号化形式表现出来的事物,都在某种程度上以某 种形式被文字幽灵附身。 2.游戏说 艺术活动或者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2、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 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 实际效用的,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其代表人 物是康德、斯宾塞、席勒 康德:艺术是一种自由的,愉快的,而且不带功利目的的活动,真正的艺术是 自由的,如同一种游戏 斯宾塞:“游戏”的主要特征是没有实际的功利目的,它并不是维持生活所必 须的活动过程,而是为了消耗肌体中积聚的过剩精力并在自由地发泄这种过剩 精力时获得快感与美感 席勒:人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必须通过“游戏冲动”才能协调起来 3.巫术说 巫术说认为艺术发生与原始人类的巫术活动有关,主要代表人物有泰勒、弗雷 泽等。这

3、种巫术说并非主张文学直接来源于巫术,而是揭示巫术意义的生产过程对文学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甚至巫术仪式还可以为某些文学类型提供直接 的借鉴。古希腊悲剧源于酒神节上的原始巫术仪式 酒神颂,后来又逐渐加入演员的表演、朗诵等,进而形成悲剧诗。由此,从人 类视角出发而形成的巫术说成为现代西方颇有影响的一种关于艺术诞生的学说 。 4.社会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关键概念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常使用的一 个概念,最早把“意识形态”术语引入哲学研究视域的是法国哲学家德.特拉西 ,德语的意识形态一词由马克思创制,最早出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书 里。在马克思看来,从本质上说,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4、体现,它赋予自 己的思想以普遍化的形式,借此达成遮蔽或歪曲现实关系的目的。 5.模仿说 模仿说是最古老的艺术传说,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模仿或者展现现实世界的事 物,在浪漫主义兴起之前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模仿”一词源于古希腊mimesis,自亚里士多德始成为美学与文学的核心用语。一个文学作品被理解为对 外在现实或者任何被描述为mimesis的方面 再现,然而,亚里士多德关于“模仿”的定义却融合了如下两重含义:其一,文 学作品是现存现实的呈现,其二,作品本身是一个实体,并非仅仅是对事物的 反应,前一种意义的模仿说竟主宰了西方近两千年。 6.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概念 现实主义,本指一种提供记录的印象

5、或者忠实“反映”真实生活方式的写作模 式,往往与理想主义相对,后来形成了一种广义的文学理论思潮,背靠“模仿 说”的历史传统,现实主义强调文学对社会现实的依赖,进而,要求文学对社 会现实进行忠实的再现,当然这种再现并不是直接或简单的复制,而是通过选 材,描写和典型化等不同形方式来进行的,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在真实的境遇中 ,将普遍人的现实问题呈现出来,近距离地观察文学的社会性背景和生活的复 杂性细节。 自然主义:自然主义自我标榜一种“客观的真实”或“科学的真实”,他们要 求小说家不仅是“观察家”,同样是一位“试验家”或“单纯的事实记录者” 。比较而言,自然主义不仅拘泥于生活中的个别事物,注重对周遭环

6、境和生活 的琐事的细节描写;并且主张抛弃艺术概括,想象或理想之类,以求得更为客 观的,更为科学的真实。可见,“自然主义”要极端地走向生活本身,讲求的 是文学对自然的无条件地复制和记录。 7.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兴起于西欧的一种崇尚想象、自然、象征和神话的文学思 潮,代表作家有海涅、拜伦、雪莱、济慈、雨果等。浪漫主义有三点基本特征 :第一,崇尚想象,浪漫主义作家总是喜欢在作品中张扬主体的想象、幻想以 及相伴随的情感,表现了鲜明的主体意识,从而透露出强烈的主观性。第二,主张回到自然,他们大都把自然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主张回到自然、回到中世 纪的田园牧歌生活。同时,认为人不仅是有机体,而且本

7、身也是一件艺术品。 第三,倡导象征与神话,他们大量采用象征手段,使平凡,粗俗的现象作为生 活整体而进入文学的象征系统中;同时,广泛引入古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异 国情调等,使文学作品体现出浓烈的地方色彩。 8.现代主义 现实主义是在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多种文学思潮的统称,包括后期象 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及荒诞派等。它往往具有如下的特 征:一是崇尚暗示性;而是着力刻画个体心理现实,如“意识流”、“超现实 ”等;三是致力于揭示个体生存的“荒诞”性;四是具有较强的先锋性,曲折 地传达对西方社会危机的拯救意图。同时,现代主义虽然五花八门,不同流派 有很大的不同,但或多或少都

8、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诊治意图,因而追求 深度模式和意义呈现,是它们大体上的共同特征。 9.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兴起于现代主义之后,与所谓消费社会和大众文化密切相关。一般 认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平面化。传统 的作品意义消失,深度模式被削平。二是断裂感。与历史传统相割裂,显示出 “精神分裂症”式的当下性。三是零散态。人在此被描写成为非中心化、非身 份化的主体。四是复制性。随着大众文化工业带来形象的复制,艺术成为类象 ,即每月原本的摹本,审美距离遭到冷落。后现代主义文学类型有“新小说” 、“新新小说”、“反小说”、“黑色幽默”、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等。 10.典

9、型(“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主要是指叙事作品中所塑造的显示性格 特征的富有魅力的人物形象。恩格斯提出:“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 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恩格斯的论述阐 明了塑造典型的基本要求:第一,典型应该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属于现实主义 文学的特定范畴;第二,注意细节真实,是典型塑造的显著标志;第三,典型 只有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意义上才能成立,也就是说,只有达到环 境的典型性与人物的典型性有机统一时,这个人物形象才能成为典型。 11.姚斯:期待视野 指的是在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的各种经验素养、审美趣味等综合

10、形成的 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水平和欣赏要求,在具体阅读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潜在 的审美期待。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学作品之间应当有一个适度的审美距离。期 待视野的不同,使得不同的读者对于作品的需求和好恶不同。 12.伊塞尔:空白 伊塞尔:“空白的东西导致了文本的不确定性。”任何文学文本都有未定性, 它的存在本是就是一个“召唤结构”,具有很多“空白”,当读者将自己独特 的体验和想象置入文本,将作品中的这些“空白”填充起来时,作品才真正成为读者的作品,作品的艺术世界才真正成为读者的世界。作品中的未定性才得 以确定,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才得以实现简答题1. 如何理解文学的审美与反叛姿态? 文学审美唯度创造了

11、“反抗主体”,任何对既定的秩序可能产生颠覆功能的事 物都包含着反抗的意味,文学向既定现实决定何谓真实的垄断权提出了挑战, 它是通过创造一个比现实本身更真实的虚构世界来提出挑战的。总之,审美中 各种想象性活动是对于人类异化的一种解放形式,文学的反叛性源于它同现实 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浪漫的赞美还是按照现实主义成规进行“真实”的描摹, 或者对于现实表示出现代主义的绝望 虚构文学世界反而使现实的经验世界显示出它的“虚假性”,从而号召与激发 人们行动起来,创造一个比现实本身更真实”的世界,尽管文学话语不是已然的现实,但它却以应然的价值方式指出现实的阴影和缺陷。所以,文学话语既纳 入现实,同时又在价值尺度

12、上背离现实。 2. 王国维“隔”与“不隔” 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如何能够用语言将人们的所思所想所感准确地传达出来, 特别是如何将那些本身就不清晰的概念、感觉、情愫、感悟等心理因素完整、 准确地传达出来。王国维提出的“隔”与“不隔”之论,就是要探讨诗歌创作 如何既要借助语言,又要超越语言的限制的方法。“隔”就是所用文字的表现力不够,以致影响情感与意志的表达;特别是指用 事、用典过多,使诗人的真实情感被淹没在其中。“隔”的诗就像是在读者与 诗歌意蕴之间横亘着一堵墙,使人很难透过文字捕捉到诗歌意蕴。 “不隔”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使读者能够直接体会 到诗词中蕴含的内涵而感不到丝毫的

13、文字障碍。反之,“隔”的意思则是指艺 术技巧使用得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 “不隔”的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方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 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不要技巧,而是说技巧要运 用得恰当,以致看不出有什么技巧。 3.简要谈谈文学作品的三个层次 文学作品可是被看做是由三个层次组合而成的。第一层是文学作品的语言,它 是作品外在的形式结构,是由语言、文学所构成的层次。第二层是文学作品的 形象,它是作品内在的结构,是作家的审美意象的物态化。第三层是文学作品 的意蕴,优秀文学作品往往具有巨大的普遍性和深刻的思想性,具有象征和语 义,哲

14、理或诗情。 4. 如何理解文学作品的广阔性和间接性文学形象是由文学语言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中的具体生活画面,包括人物、景物 等具体形象及其构成的整体形象。文学形象最鲜明特征是间接性:文学形象所塑造的形象,是人的感官不能直接 感受的,它需要读者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 联想和想象,才会在脑海中呈现出活生生的形象画面来。 文学形象的广阔性:它最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具大的自由,可以多 方面地展示广阔而复杂的生活。文学作品不仅可以描绘视觉形象、听觉形象, 而且可以描绘人的嗅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觉;不仅可以描绘静态形象,而 且可以描绘动态形象;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不仅可以

15、从外部描写人的肖像、 动作和语言,而且也可以从内部去描写人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 5.如何理解文学鉴赏是一种是审美再创造的活动 在文学鉴赏活动中,一方面,文学作品作为审美客体,使读者进行鉴赏活动的 对象,作品中的文学形象成为鉴赏主体进行审美再创造的客观依据。另一方面 ,在文学鉴赏活动中,作为鉴赏主体的读者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审美创造活动,由于鉴赏主体的这种创造活动是凭借文学作品 而展开的,所以被称为审美再创造。 第一,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必须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 挥它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第二,鉴赏主体在文学欣赏的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

16、动 地进行审美再创造。 第三,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文学鉴赏与文学创作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 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 论述题1.导论:透视主义(结合文本,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2.结合威廉斯的便条谈谈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的看法? 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是: 文学语言富有独特的表现力;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 具有想像、虚构和情感等特性;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文 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这首诗口语化,具有随意、轻盈的特质,意境悠远,回味无穷,是一首非常好 的诗歌。原本这首诗是诗人到朋友家去做客,最后发现朋友不在家,由于肚子 饿,就吃了朋友冰箱里的梅子,写个“便条” :“我吃了放在冰箱里的梅子。它们大概是你留着当早餐吃的。请原谅,它们 可口了,那么甜,又那么凉。”留给朋友,表以歉意。这只是一张很平常的纸 条,为什么能变成一首富有韵味的诗呢?原因在于诗人后面给它进行分行,是 便条变成有结构的诗。就变成“我“与”你“之间围绕梅子展开的虚拟对话, 展现了当代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的甜蜜与冰凉感。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