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煎服中药有9大注意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8160474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煎服中药有9大注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正确煎服中药有9大注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正确煎服中药有9大注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正确煎服中药有9大注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正确煎服中药有9大注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正确煎服中药有9大注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煎服中药有9大注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确煎服中药有正确煎服中药有 9 9 大注意大注意正确煎服中药有 9 大注意事项,一直为人们所忽视,中药的煎煮和服用对药效有很大 的影响,如果服用和煎煮的方法不正确,所服用的中药就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或 疗效大打折扣。现普及一下正确煎服中药有 9 大注意供大家参考:1、注意药材冲洗:大多数中药材都有灰尘和杂物,为此在煎煮前宜先用水快速冲洗, 以除去灰尘杂物。如药材中有花、叶、果及肉类药材的,需要将其淘洗。2、注意煎煮容器的选用:首选用砂锅、砂罐来煎煮中药,其次也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 不锈钢锅,忌用铝、铁、铜、铅等金属容器。3、注意煎煮前浸泡:清洗后可将药材浸泡 2030 分钟,以利于药材中

2、有效成分的溶出,又 可缩短煎煮时间,而种子、果实为主的药材可浸泡时间长些;夏天气温高时,浸泡时间不宜 过长,以免腐败、变质。4、注意煎煮的用水量:煎煮药材时加水量一般以淹过药材表面 23 厘米为宜,质地 坚硬的如何首乌、白芍等加水量可多些,质地疏松的药材如蒲公英、藿香加水量只须淹没 药材即可。5、注意煎煮的先后次序:一般情况下,中药材可以同时入煎,但有时需要特殊处理; 如标有“先煎”的药材如磁石、牡蛎等矿物药、贝壳类药物则应先放入锅中煎约 30 分种再与 其他药物同煎;标有“后下”的药物应在其他药物煎煮得差不多时投入,只需煎沸几分钟即可; 标有“包煎”的药材需用纱布包裹后煎煮。6、注意煎煮火力

3、与时间:一般药物未沸前用大火煎煮,沸后用小火使药物保持微沸。如果 是发汗药如麻黄、桂枝等及芳香药物如藿香、佩兰等,一般用大火煮沸,后用小火保持微 沸状态 1015 分钟。如果是骨角类药如龙骨、贝壳类如牡蛎及补益药人参、白术等,一般 用文火久煎。7、注意服用时间:于饭前或饭后服 1 小时服用汤药,以免影响药物与食物的消化吸收 和药效的发挥。煎好的中药汤剂一般应温服,但如果是寒症时宜热服,热症时应凉服。8、注意服用技巧:为了避免浪费,一剂中药建议您可煎煮 23 次,一日三次服用。如 果有恶心、呕吐时应少量频服,可减少对胃部的危害,不致药入即吐。9、注意服用方法:如果药方中有人参时,应当将其另外单独

4、煎煮,再同服,以免造成 浪费;阿胶之类的含胶质类的药材另加清水熬融,再与其他药汁兑服;如方中标有“冲服”的, 可用煎好的药液或开水冲服即可。中医中药预防保健知识宣传材料中医中药预防保健知识宣传材料一、预防流感一、预防流感: :流行期间,邪毒盛可用贯仲 10 克、板蓝根 12 克、生甘草 3 克、每人每日一剂内服,连服 3-5 天。冬春风寒季节:可用贯众、紫苏、荆芥各 10 克,甘草 3 克,水煎服,连服 3 天。夏日暑湿当令季节:可用藿香、佩兰各 5 克,薄荷 2 克,水煎代饮料。室内可用食醋熏蒸法,每立方米空间用食醋 5-10cc,加水 1-2 倍稀释后,加热熏蒸 2 小时,每日或隔日一次,

5、作空气消毒。二、预防痄腮:二、预防痄腮:每日可用板蓝根 10-30 克水煎服,连服 3-5 天。三、预防乙脑三、预防乙脑:每天每人用板蓝根、大青叶各 20 克水煎服,连服 5 天。四、预防麻疹四、预防麻疹:紫草三豆饮(紫草 10 克、绿豆 30 克、黑豆 30 克、赤小豆 30 克)每日一次,水煎服,连服 3-5 天。五、苍术熏蒸消毒:五、苍术熏蒸消毒:用 95%酒精浸泡苍术,取苍术按 1 克/m3,关闭门窗,点燃苍术熏蒸。六、防中暑六、防中暑药膳绿豆南瓜汤配方:干绿豆 50 克、老南瓜 500 克、食盐少许。效用:绿豆甘凉,能消暑,利尿,解毒,绿豆煮汤,是民间夏季解暑的常用饮料,暑易伤津耗气

6、,故配南瓜生津益气。用于夏季伤暑心烦、身热、口渴、尿赤或兼见头昏、乏力等症,有一定疗效。本方可作夏季防暑膳食。制作工艺:1、干绿豆用清水淘去泥沙,滤去水,趁未干时加入食盐少许(约 3 克)拌合均匀,略腌 3 分钟后用清水洗干净。2、老南瓜削去表皮,抠去瓜瓤,用清水冲洗干净,切成约 2 厘米见方的方块待用。3、锅内注入清水约 500 毫升,置武火上烧沸后,先下绿豆煮沸 2 分钟,淋入少许凉水,再沸,即将南瓜块下入锅内,盖上盖,用文火煮沸 30 分钟,至绿豆开花即成。吃时可加食盐少许调味。中草药煎服:中草药煎服:1、布楂叶 30 克、野菊花 40 克、金银花 50 克、山姜子 3 粒,水煎服。2、

7、鲜藿香叶、佩兰叶各 10 克,滑石、炒麦芽各 30 克,甘草 3 克,水煎代茶饮。七、预防甲型肝炎七、预防甲型肝炎1、茵陈 50 克,一天量,水煎服,连服 3 天。2、溪黄草 50 克,一天量,水煎服,连服 3 天。3、茵陈 50 克、山栀 10 克、甘草 3 克,水煎服,每日一次,连服 3 天。4、蒲公英 10 克、甘草 6 克,水煎服,每日一次,连服 3 天。八、预防红眼病八、预防红眼病金银花、菊花各 30 克,煎水代茶饮,连服 3 天。中医药如何预防中风中医药如何预防中风凡 40 岁以上的人,因阳气渐衰,应注意预防中风,一般可用草决明、桑叶、苦丁茶、生山楂、菊花各 3g,煎水代茶饮,日

8、1 剂。若肥胖、项短粗体质的人,一般可用半夏、制南星各 5g,番泻叶 23g,茯苓 6g,决明子 3g,水煎服,1剂,有化痰、祛湿、降脂减肥、预防中风的作用。出现中风先兆者,更要积极预防中风。常见的有如下种种:有时突然感到半身麻木、无力、口角流涎,片刻又恢复正常,此乃经络气血流行失畅,肢体、九窍失养,血脉涩滞所致。可用化红花、桃仁各69g,丹参 1520g,川芎 3g,桑枝 30g,半夏、天南星、防风各 9g,当归、炙穿山甲各 6g,水煎服。配合针刺曲池、合谷、风池、足三里、风市、三阴交、昆仑等穴。近来与人交谈或做讲演时,常发生短时间内讲不出话来,或听不懂别人讲话的情况,往往是痰浊阻滞,舌本失

9、灵,痰浊蒙心,清窍不利;或肾虚不能上泽,虚风内动所致。可用橘红 12g,茯苓 15g,胆南星、怀牛膝、半夏、炒枳实、石菖蒲、远志、红花各 10g,全蝎、羌活各 6g,水煎服。如有肾虚者可兼服杞菊地黄丸。针刺可选百会、间使、曲池、合谷、天突、风池、足三里、阳陵泉、丰隆、复溜等穴。容易出现一过性视物不清或失明现象。乃肝肾不足,精血不能上荣于目,虚风夹痰浊上扰,下虚上实所致。可用钩藤 2030g,生荆芥穗、羌活各 6g,红花、沙苑子、蒺藜、青箱子、决明子各 10g,水煎送服杞菊地黄丸,日 2 次,每次 1 丸,妇女可去红花,加香附 10g,送服归芍地黄丸。针刺可选风池、大椎、丝竹空、光明、神庭等穴,

10、也可配用肾俞、昆仑、三阴交等穴,或灸第 1椎至第 5 椎。时常突然感到头晕,视物旋转,站立不稳,多为肾虚肝旺,肝风上扰,兼之髓海不足所致。可用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茯苓、防风、牡丹皮各10g,山药 15g、泽泻 1525g,天麻 610g,生石决明(先煎) 、钩藤各2030g,羚羊角粉 2g(分 2 次冲服) ,水煎服,日 1 剂,头晕甚者,可加全蝎69g,蜈蚣 3 条,泽泻、钩藤、天麻都适当增量。针刺可选用丝竹空、通里、大敦、申脉等穴;也可灸百会、曲池、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平日作息正常的人,突然变得嗜睡,多因中焦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聚生痰,痰浊上犯,蒙蔽清窍所致。可用茯苓、猪苓各 1

11、5g,泽泻 30g,防风、陈皮、苍术、半夏、红花、罗勒、石菖蒲、远志各 10g,生荆芥穗、羌活各6g,水煎服。甚者可兼服苏合香丸,每次 1 丸,日 2 次。针刺可选用二间、三间、厉兑、脾俞、足三里、丰隆等穴。在性格、行为、智能等方面,突然反常,变得孤僻、寡言、萎靡、抑郁、焦虑或轻浮、欣快,易发狂怒,智力减退,缺乏正常的判断力和理解力,多是肾不养肝、肝阳亢盛、肝火燎心;或心肾不交,神不守舍所致。可用生地黄1518g,生石决明(先煎)30g,桑寄生、珍珠母(先煎) 、生赭石(先煎)各2030g,远志 12g,石菖蒲、郁金、防风各 10g,丹参 1520g,茯苓、续断各 15g,生明矾 3g,水煎服

12、。针刺可选用人中、间使、神门、曲池、少海、肝俞、肾俞、风池、太冲等穴。突然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或原有头痛病变得剧烈,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头痛,或伴有恶心、呕吐。如头痛以头顶和后头痛为主,多是肝肾不足,督脉失养,虚阳上越所致;如为偏头痛或两侧头痛,多是肝阳上亢,风火上冲所致;如兼眩晕、头重,多为风痰上扰。常用自拟镇肝防风汤。处方:生石决明、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均先煎) 、钩藤、桑寄生、泽泻各 30g,玳瑁(先煎) 、蔓荆子各 10g,牛膝 20g,防风、焦槟榔各 1015g,夏枯草、鸡血藤各 15g,丹参 2030g,生白芍 1215g,生地黄 1518g。水煎服。肝阳亢盛、头晕眼花者可加羚角粉 23g,分 2 次随汤药服。针刺可选百会、人迎、风池、脑空、头维、率谷、合谷、太冲、足三里、丰隆、昆仑等穴;虚证头痛还可补气海、关元、足三里;灸百会、大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