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歌唱原理与训练方法

ji****n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566.42KB
约23页
文档ID:48160404
歌唱原理与训练方法_第1页
1/23

歌唱训练方法编写:梁伟鸿 Email:972149243@.com内容概要 一、歌唱训练的组成 二、音质的改变方法 基础:识图环节 (一)音质的审美标准 (二)添加符合标准的音质特性的方法 1、音质特性的决定因素 2、腔体的成分和音质特性 3、共鸣原理和响度 4、能够共鸣却不会共鸣的原因 (1)声波的分配问题 (2)腔体肌肉的松紧分配问题 (3)打开会厌和小舌头不震动问题 三、总结 四、视频(胡晓晴的声乐)和音频示范一、歌唱训练分为:音质和控声一、歌唱训练分为:音质和控声(一)什么是音质?音质,是指某种材料和结构的物体振动产生 声音所具有的特性,不同物体有不同音质 (二)什么是控声?控声,就是控制声音的高低、大小、强弱以 及节奏总之,跟着伴奏唱就是了二、因为音质的改变比控声难多了,二、因为音质的改变比控声难多了, 所以下面的内容全都是讲音质的改变所以下面的内容全都是讲音质的改变 方法在学习前,先识图在学习前,先识图1、不符合的音质特性尖锐、发虚、散开、发扁、低沉、干涩、平白 2、符合的音质特性圆润、浑厚、力度感、清脆、明亮、集中、金属 色彩、穿透力(一)怎样的音质才能达到唱曲的审美 标准呢?(二)如何让自己的音质中增加这些符合标 准的音质特性呢?1、首先,我们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音质 特性是如何产生的?是由什么决定的?实验1:分别敲打同样形状的玻璃杯、不锈 钢杯、塑料杯、木杯,它们分别产生不同 的音质特性,清脆、明亮、平白、沉闷。

结论1:大小形状相同的物体,材料不同, 振动产生的音质特性也不同实验2:分别敲打同样材料大小形状不同的玻 璃杯,所产生的音质特性也不同结论2:材料相同的物体,大小形状不同,振 动产生的音质特性也不同综上所述,音质特性,是由材料材料和大小形状大小形状 决定的2、那么,人体的腔体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呢? 振动时分别会产生怎么样的音质特性呢?组成成分人体主要拥有三个能增加音质特性的腔体:胸腔、 口腔和头腔腔体是由骨骼骨骼和抱着骨骼的肌肉肌肉构成 的 音质特性胸腔:浑厚、力度感、成熟感、深情口腔:平淡无奇,白开水头腔:清脆、集中、明亮、金属色彩,穿透力3、平时,我们唱曲时只用到最上端的胸腔、 口腔和口腔与鼻腔的交会处,因此音质特性 比较稚嫩、平白、暗淡和虚散,有时甚至添 上尖锐刺耳的鼻音那么,我们如何突显增 强头腔和胸腔的音质特性,并且将此特性的 响度尽可能达到最大呢?下面我们就探讨一 下共鸣原理共鸣原理和声音响度响度的影响因素实验1:体会一下,一个人和合唱团分别唱同 一首歌的声音区别,显然,合唱团的声音比 一个人的要响亮、集中、富有立体感;在冲 凉房洗澡时唱歌,当然是要关门的,声音同 样像是被麦克风加工过,响亮、集中、富有 立体感,但是在空旷的地方唱歌却有种平白 无力的感觉和音效,为何呢?再如对着空杯 子唱歌,同样能达到以上的效果。

结论1:声波可以通过叠加使声音的响度加 强,另外,声波是从声源向四面八方传播 的,所以在相对封闭的空间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声波传播 受阻反射交叉叠加受阻反射交叉叠加使声音响度增强,大面 积的叠加使声音富有立体感立体感,这便是共鸣 的原理实验2:用手适度握住玻璃杯,使敲打杯子 时局部振动,然后松手用同样的力度敲打 杯子,明显后者声音响度更大综上所述,空间空间(如大鼓)振动时能产生 共鸣,增加响度,富有立体感,突显音质 特性;振幅振幅(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响度 越大4、为何我们拥有能够能够共鸣的腔体空间却不会不会 共鸣呢?下面我们探讨一下原因共鸣产生的条件仅一条:声波(唱歌)能够传向整个空间 (四面八方)或者整个空间(鼓)都在振动在人体中,声带振动产生声波,声波向四面八方传播:一部分往上传:喉头以上舌根以下的肌肉收缩振动,牵引 包裹着口腔骨骼的肌肉被迫共同振动,形成口腔共鸣,但小 舌头这肌肉没有收缩振动,无法牵引包裹着头腔骨骼的肌肉 被迫共同振动,所以无法形成头腔共鸣一部分往下传:由于气管很短、空间很小,对胸腔共鸣的 贡献很小,大部分声波被两肺如水绵那般消音浪费掉一部分往四周传:包裹着喉头水平面上的肌肉没有收缩振 动并牵引包裹着胸腔骨骼的肌肉被迫共同振动,无法形成胸 腔共鸣。

更无法谈增大胸腔骨骼振幅,增大响度了因此,解决声波的分配问题、肌肉松紧分配问题和喉头上升 和小舌头不振动问题,可获得并达到最大的胸腔和头腔共鸣 下面就具体说说解决办法1)、声波如何分配才能充分高效利用呢?原理1:哪里肌肉紧张振动,哪里就耗费声波,总 声波一定,无关肌肉耗费了,那么剩下的就可能 不足以支持必须共鸣的地方的肌肉收缩振动原理2:高密度的物体(骨骼)振动产生的声音响 度越大和反射声波的效果越好原理3:空间越大,共鸣越大胸腔>气管)结论:我们要将声波尽可能多的传向比气管空间 要大得多的胸腔骨骼,并让骨骼整体全面振动, 另外,完全完全放松除横膈膜、腹肌、腰肌、小舌头横膈膜、腹肌、腰肌、小舌头 和包裹喉头水平位置的肌肉和包裹喉头水平位置的肌肉以外的所有腔体肌肉, 骨骼才不会(如同手握杯子实验那般)被自身包 裹着的肌肉抵消振动,此时骨骼振幅最大,共鸣 以及响度最大最大具体方法:具体方法:将往下传的声波,通过包裹喉头的水 平肌肉的收缩振动,牵引包裹着完全放松的胸腔 肌肉被迫共同振动,全部转移到胸腔骨骼的振动 中,(所谓的肌肉完全放松是指,骨骼不因为包 裹其本身的肌肉因被迫收缩而抵消骨骼的振动, 而是最大幅度不受其肌肉束缚地共同振动),由于 喉头更靠近胸部骨骼,所以胸腔共鸣主要靠胸部 骨骼的振动,然后牵引背肌和腰肌被迫振动使得 背部骨骼(包括脊椎骨)振动,再牵引包裹着脊 椎骨的咽壁肌肉收缩振动,再牵引鼻腔肌肉被迫 收缩振动,增强头腔共鸣;与此同时,声带振动 往上的声波,通过小舌头这肌肉收缩振动(振动小舌头这肌肉收缩振动(振动 时小舌头会上提)时小舌头会上提),牵引鼻腔肌肉被迫收缩振动, 形成头腔共鸣。

2)如何放松包裹喉头、胸腔和头腔的肌肉?原理:吸气是放松腔体肌肉的唯一方法方法:叹气或打哈欠,是最简单的方法,是 半吸气半呼气的平衡发声状态要求:肌肉被迫收缩振动时不能抵消阻碍喉 头、胸腔和头腔骨骼的振动,而是被骨骼带带 动动共同振动,让骨骼自由振动达到最大振幅3)、如何打开会厌和小舌头收缩振动呢?原理1:喉头上升,会厌关闭,喉头下降,会厌打 开原理2:吸气发声时,小舌头被吸起(受吸力)收 缩振动,呼气时,小舌头不受力自动垂下因此,吸气时,将喉头吸下,小舌头被吸起;呼气 发声时,用叹气或打哈欠的方法,保持吸气趋势, 那么喉头就能保持在低位置,会厌就能持续打开, 小舌头也会持续被提起收缩振动三、总结三、总结目的:增强胸腔和头腔的音质特性原理:共鸣和响度原则:控制声波全部传向胸腔和头腔骨骼中, 不能浪费;骨骼全面振动,而且振幅最大; 腔体肌肉放松,不抵消骨骼振动;吸气打开 会厌和小舌头被吸起方法:叹气或打哈欠(一)、体会头腔共鸣与普通唱法的区别 1、男生发A母音的共鸣唱法 2、女生发i母音的共鸣唱法 3、小舌头提起 (二)、喉头下降 (三)、控制气息 (四)、高音问题 (五)、鼻音过重 (六)、咬字换字谢谢!谢谢!。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