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单判)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8143983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单判)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单判)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单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单判)(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单判单判第一章第一章1.学生管理周期有四环节:计划、执行、检查、总结2.中小学常规管理有利于中小学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能够促进他们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学生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3.德育是学习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4.学生的德育管理应建立一种以学校德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补充、以社区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体系。5.加强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的教育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6.新课标提出,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

2、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想法。7.在学习中营造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引导与管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使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8.管理者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首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差异,并努力去关注、研究学生的这些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管理的科学依据。9.只有师生关系融洽,在学生管理工作上,才能得到学生的密切配合,一切难题便迎刃而解10.学生管理的原则有: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激励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规范性原则、程序性原则、社会协调性原则、有效性原则11.团队成员要共同负担团

3、队的责任12.团队必须先有目标,才有团队13.共同目标是团队凝聚力的源泉,也是团队能否成功的关键14.树立共同目标一定要以成员的个人目标为基础15.团队里的每一位成员都应有机会参与团队目标的设定第二章第二章1.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事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教育家艾拉斯莫斯2.17C 捷克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3.1862 年清政府开办京师同文馆,产生班级授课制最早雏形4.1901 年“废科举、兴学堂”开启了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的现代教育5.制定明确、适当的班级管理目标是班级管理成功的开始,关系到班级管理目标的成败6.确定班级管理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的总体要求7.确定班级管理目标必须

4、依据学校的总体要求8.常规工作是班级管理的经常性工作,是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生活和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的相关工作9.班主任是学校教学思想的贯彻者、班级的直接建设者、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10.组织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11.学生及时被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12.确定主题是班会活动的关键第四章第四章1.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与 1922 年 5 月诞生2.共青团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3.共青团入团年龄:14 周岁以上,28 周岁以下4.活动就是团的生命5.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又是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6.团日活动是最具有“团味”的活动第六章第六章1.非正式群体是以个体的志趣、爱好为基础

5、而建立起来的松散的群体关系2.同辈群体强调的关键词有两个“同辈” 、 “意愿”3.同辈群体属于非正式、初级的参照群体。参照群体指一个人期望归属于其中的群体。4.最早拉开同辈群体研究序幕的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科尔曼。把这一群体成为“青少年社会” ,是一种亚文化、玩乐型文化。5.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斯首次提出了群体社会化理论,否定家庭环境影响的重要性6.对同辈群体的分类中,最著名的是美国克拉克。他把学生同辈群体分为:玩乐型亚文化、学术性亚文化和违规性亚文化7.“血缘、地缘、业缘”关系只是同辈群体形成的有利因素,促使他们走到一起的更多是一种“趣缘“8.三重社会理论:家庭、学校、同辈群体构成了学生社会化的三

6、重社会9.对儿童个性有重要深远影响的环境因素不是父母对待儿童的方式,而是他们与同伴的共享环境,尤其是同辈群体。10.同辈群体是儿童学习在家庭外行事的重要场所,也是他们人格形成的重要环境11.最早提出同逾文化一词的是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12.三逾文化:后逾文化、同逾文化、前逾文化。 (后逾文化是信息、网络发展的结果。是年幼者向年长者传授的文化,自下而上的传递;前逾文化是传统的文化传递方式,是年长者向年幼者传递的文化;同逾文化是指同代人相互学习的文化,即同辈群体文化)13.青少年更多的屈从于同辈的亚文化,而非代表社会期望的主流文化14.“重要他人”由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专指对个体的社会过程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15.学生的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偶像性重要他人16.互动性重要他人是学生在日常交往过程中认同的重要他人。同辈群体中学生的重要他人一般是互动性重要他人。17.群体极化由美国当代法哲学家凯斯桑斯坦提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