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研讨系列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8143976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导学研讨系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案导学研讨系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案导学研讨系列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案导学研讨系列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案导学研讨系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导学研讨系列(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导学研讨系列学案导学研讨系列反思问题反思问题 探求对策探求对策作者:喻屯一中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97 更新时间:2010-5-28 引言引言继 5 月 14 日河南延津县教研室领导到我校考察学习后,5 月 21 日,延津县教育局李宗建副局长带领百余名中小学校长及骨干教师再次到我校观摩调研。在两地老师座谈过程中,河南老师对我校的“学案导学,展示激学”课堂教学表现出极浓厚的兴趣,也急切地提出了诸多困惑:“学案编制的依据有哪些?”“编学案还用写教案吗?”“如何发挥小组长(课堂小主持人)的作用?”“展示激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评价?”“激学非得用掌声?”“”面对河南老师的困惑和质疑,解答

2、过程中,引发了我对实施“学案导学,展示激学”过程中现存问题的思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置身课堂教学之外,静下心来反思,再冷眼旁观我们的课堂,一些问题渐渐清晰起来。找到这些问题在“学案导学,展示激学”过程中的对应点,发现实质,反观内心,我们才能发现解剖、探究和修正各个问题的有效路径。一、学生一、学生仅仅仅仅展示一个展示一个“背背”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一个可笑的场面:相当多的学生背对着老师坐着,背对着黑板听课,背对背地交流对话,竟对答如流。仔细推敲,学生死死地保持一个“背对”姿势,既不符合展示激学的要求,更暴露出缺乏必要展示技巧的养成。因此,在今后的展示激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

3、生展示技巧和方法的养成,让学生的课堂展示成为一种不自觉的行为,成为一种无意识。教师一方面可采用对学生全员培训展示技巧的方式,也可重点培养小组长的展示技能,力求启到一点带面的功效。我校数学学科带头人王红岗老师通过课前和学生一块说课、演课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展示技巧。课前,他引导生生间模拟课堂激学,通过学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等方式进行预习交流。各小组对于分配的任务,(分配任务的方式很多:自选、抽签、班长指定、老师指派)进行展示,教师对展示不到位的地方进行总结、强调、提升,既提高了学生展示的信心,又激发了展示的勇气,启到“磨刀不误砍柴工”良好效果。另外,教师本身就是学生学习展示技巧的典范,学生

4、相当多的展示技巧都是模仿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举手投足获得的。令人欣慰的是很多教师已觉察到学生“背对”的问题,就充分利用教室内的三块黑板,将学案上的任务环节分成几个模块设计在三块黑板上,教师随着“学案导学”环节地展开,就站在不同的黑板前讲、评、演示。教师的讲台是移动的,一方面解决了部分学生背对老师,背对讲台的可笑场面;令一方面教师迈开步走下讲台,老师动起来了,师生互动的距离近了,整个课堂活起来,展示激学就更精彩。我的课堂我作主,我的精彩我展现。Come on !孩子们,在展示激学中点燃自我激情,把生命精彩留在课堂中。二、展示激学,教二、展示激学,教师迈师迈不开步不开步为进一步推进“展示激学”,我校

5、新投入近两万元为每班增添两块黑板。每次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问题:老师们独独钟爱带讲台的那块黑板,不肯走下讲台,不肯走进学生中间,不肯伏下身子和学生交流互动。教师在课堂上迈不开步,动不起来,自身点燃不起展示的激情,学生更不敢动,整个课堂就很难盘活,展示激学的效果大打折扣。特佩服喜剧学院的创意者,更佩服武文老师和他的一帮子学生。喜剧课堂虽没有“学案导学”,但他们的“展示激学”不仅仅带给观众欢乐,有时更多的是给观众另一种视角的思考。“大猩猩”李鑫这些学生们搞笑的展示,更多地散发着创造性思维。我们推行“学案导学,展示激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出发点之一不就是关注当前学生的课堂生活质量,激活学生的思维

6、,让学生充分地展示,在展示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吗 ?不会展示,不愿展示,不敢展示的老师们不妨多看几集喜剧学院,向武文老师和他的学生们学学,相信自己,相信学生。课前和学生一起忙乎备课,准备、编印学案,利用课下、自习课、晚自习、周六周日,深刻,为课堂的“展”做好准备。课上我们老师要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师生、生生动起来,特别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多去问一问。学生展示完后及时点评,并对学生讲的不明白或不到位的地方进行总结、强调、提升。使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展示自我的乐趣。在展示中,师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展示中,师生都是大明星。曾有人撰文说学案导学无论如何改革,都绕不过杜郎

7、口模式。我们不求绕过任何人,不特意追求最好,但求更好地鼓励教师在思想和行动等方面迈开步,走下讲台,走进学生,精心打造适合我校校情的“学、展、练”课堂教学模式,多方位多渠道为师生的精彩展示打造平台。三、学案在三、学案在导导学中能否学中能否“物尽其用物尽其用”?触及到学案的话题,河南的老师们给我们挑了三个“刺”:一、课上老师们并没有对学案上的预习作业检测评估;二、学案上的“收获平台”环节,教师并没有给学生谈收获、谈不足、谈反思的展示时间,有,也仅仅蜻蜓点水。三、教师要求学生谈反思,写感悟,自己是否写教学反思?这三个“刺”并没有刺痛我们,相反引起我们更深层次的反思。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

8、案。学案的设计为“展示激学”展开与推进提供了蓝图。它不仅要为导学中师生、生生的有效展示提供前提保证,更要为“学案导学,展示激学”课堂教学效果的落实提供保障。正因为如此,凝聚学校物力、财力、师生智力的学案在课堂导学中理应做到“物尽其用”。如何处理好预习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包括检测评估学案上的预习作业),一直是我校实施“学案导学,展示激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思考和探索的课题。我们深知学生课前预习程度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展示的广度和深度。尤其学案上预习作业中要求学生上网收集资料,制作教具、学具等,对我们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目前我校各学科普遍采用“导生制”,即重点督导检测小组长课前作

9、业预习状况,引导小组长检测其他学生的预习作业并将检查情况汇总报之老师。这样老师课前就已知此知彼,课上就可有的放矢地运用学案导学,引导学生展示激学了。另外,学案上的“收获平台”环节,很明显是老师教案上“教学反思”的山寨版,旨在引导学生变学为思,变学为悟,教会学生学习。不断地摸索实践证明,教会学生学习是有效促进“学案导学,展示激学”的路径之一。如何展示学案上的“收获平台”环节,我校有两大观点在争鸣:像语文、政治、历史等文史类学科认为“收获平台”是学生知识生成的精彩展示,更是一节课画龙点睛之笔,当堂展示最妙;而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则坚持课堂展示是“动”态学习,“收获平台”环节恰恰为学生创设了静思、

10、静悟的空间,课下反思最佳;争鸣将持续进行,反思万万不可丢。无论老师和学生,我们不妨向美国土著人学学反思,美国土著人外出旅游往往走上两天就修整一段时间,他们说是等等自己的灵魂,怕走得急灵魂跟不上。实施“学案导学,展示激学”我们是否也走得太急太快?我们是否也要等等自己的灵魂?对于教案、学案、教学案、教辅等教学资源我们是否常有顾此失彼的感觉?课堂是有性格的,我们是否已惯坏了“展示激学”的课堂?种种的顾虑、质疑、拷问迫使我们不断反思“学案导学,展示激学”现存的问题,在不断实践和反思中探索“学案导学,展示激学”的教学真谛。四、四、课课堂堂评评价,价,仅仅剩掌声?剩掌声?当河南的老师走进教室,学生报以热烈

11、的掌声。课结束,掌声再次响起欢送。一节课下来,掌声经久不息。试问掌声除表达了对远道而来客人的热情,难道都是对精彩展示的赞赏之声?难道老师没有其他“激学”的鼓励评价手段?还是学学喜剧学院的武文老师吧!对学生的展示,武文老师评价手法可谓多矣,不仅仅有口头的“哇塞”“你这脑瓜忒灵”“好雷人呦!”,还有肢体鼓励,拍拍学生的肩,和学生击掌,甚至抱起学生;更有通体黄色的教棒助威,学生展示精彩,武老师拍打教棒喝彩;展示出格,武老师当头棒喝;武文老师多元鼓励评价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展示潜能,节目一期比一期精彩。由此可见,鼓励评价学生展示的方式一方面要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另一方面更要提振学生展示的自信心、自豪感和

12、勇气,使学生产生成功学习的心理体验。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效。掌声响起来,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老师们,您们准备好了吗?结结束束语语品析着“学案导学,展示激学”现存的问题,忆起送别河南老师考察团时的情景,犹为他们虚心学习的认真劲而感动。他们向出课老师要手机号码,询问邮箱,记下博客网址,索求学案,合影留念短短几小时,两地老师在交流互动中升华了彼此间的友谊。“您们是真真实实在做教育,做得很认真。”握别时,一位河南的校长动情地对我们说,我觉得这是对我们的最高的评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一进我校大门就能看到的一句话,喻屯“一中人”始终秉承一个“真”字做教育。我们虽然已经起步,但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有许多的疑难和困惑。我们的课尚处于毛坯房阶段,要想成为精品典藏,需要打磨,需要创意,还需要反思,更需要走出去学习观摩,一边实践着,一边摸索着,一边思考着,一边改进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一定坚持地走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