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华师大版第2册第14课《贞观之治新格局》课件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137783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74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华师大版第2册第14课《贞观之治新格局》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3华师大版第2册第14课《贞观之治新格局》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3华师大版第2册第14课《贞观之治新格局》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3华师大版第2册第14课《贞观之治新格局》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3华师大版第2册第14课《贞观之治新格局》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华师大版第2册第14课《贞观之治新格局》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华师大版第2册第14课《贞观之治新格局》课件1(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个人与一个时代不期而遇。一个时代因 一个人而登上历史的巅峰,一个人因一个时代 而名垂千古。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列举列举“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作用。 一、感受贞观一、感受贞观二、探究贞观二、探究贞观三、反思贞观三、反思贞观四、千秋功过四、千秋功过 后人评说后人评说大唐盛世的奠基人 唐太宗一、感受贞观一、感受贞观1 1、结合材料和你掌握的知识概括贞观时期的历史特点。、结合材料和你掌握的知识概括贞观时期的历史特点。2 2、“ “治世治世” ”和和“ “盛世盛世” ”

2、有何区别?有何区别?贞观:唐太宗年号,公元贞观:唐太宗年号,公元627649627649年年政治清明政治清明 社会稳定社会稳定 生产发展生产发展 民风淳朴民风淳朴社会和谐社会和谐 民族关系融洽民族关系融洽 对外开放对外开放 治世治世是在王朝初期,社会稳定、政权巩固、人民的基是在王朝初期,社会稳定、政权巩固、人民的基 本生活有保证,但整个社会经济不是很发达。本生活有保证,但整个社会经济不是很发达。盛世盛世是在治世的基础上社会更加稳定,政权更加巩固是在治世的基础上社会更加稳定,政权更加巩固 ,同时社会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经济繁荣。,同时社会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经济繁荣。 二、探究贞观二、探究贞观探

3、究一:探究一: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看待如何看待 嫡长子继承制和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嫡长子继承制和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嫡长子继承制不利于选举贤能之人统治国家,且容嫡长子继承制不利于选举贤能之人统治国家,且容易造成皇室内部争夺帝位的残酷斗争。但是因为李世民易造成皇室内部争夺帝位的残酷斗争。但是因为李世民 最具有取得帝位的实力、统治国家的能力与智慧,因此最具有取得帝位的实力、统治国家的能力与智慧,因此 ,这场争夺帝位的残酷斗争并未影响唐王朝的稳固基业,这场争夺帝位的残酷斗争并未影响唐王朝的稳固基业 ,反而将唐王朝推向更为辉煌的发展阶段。,反而将唐王朝推向更为

4、辉煌的发展阶段。 1 1、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 626626年年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争夺皇位继承权的矛盾。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争夺皇位继承权的矛盾。探究二:探究二: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太宗不过是个中等人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太宗不过是个中等人 才,其文韬武略不及梁武帝等人,之所以出现才,其文韬武略不及梁武帝等人,之所以出现 盛世,盛世,“ “皆皆时会时会为之,非尽由于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人力也也” ”。请从请从“ “ 时会时会 ” ” 与与“ “ 人力人力 ” ”两个方面,分析促成两个方面,分析促成“ “贞观之贞观之 治治” ”的原因。原因。2 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5、“ “时会论时会论” “” “人力论人力论” ”“ “ 时会时会 ” ”论:论: 隋末农民起义为唐初社会发展扫除了障碍,隋末农民起义为唐初社会发展扫除了障碍, 隋朝的灭亡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奠定隋朝的灭亡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奠定 了基础。了基础。 隋朝的建设和经济繁荣,为唐朝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条隋朝的建设和经济繁荣,为唐朝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条 件。件。 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的主要动力。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的主要动力。“ “ 人力人力 ” ”论:论:唐太宗的雄才大略,个人因素也起了重要作用。他顺应唐太宗的雄才大略,个人因素也起了重要作用。他顺应

6、 形势,调整政策、任贤纳谏,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形势,调整政策、任贤纳谏,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措施效果总体治 国方略 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法律方面文化教育民族政策对外政策3 3、具体措施:、具体措施:贞观十一年,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贞观十一年,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 ,四处巡游,劳民伤财,并以,四处巡游,劳民伤财,并以“ “ 百姓无事则易骄,劳役百姓无事则易骄,劳役 则易使则易使 ” ”作为藉口。魏征便连上四疏直谏。贞观十三年作为藉口。魏征便连上四疏直谏。贞观十三年 ,又上,又上十渐不克终疏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在十方面行为不,直指太宗在十方面行为不 及初期谨慎,太宗书于

7、屏风之以自警。及初期谨慎,太宗书于屏风之以自警。探究三探究三: :唐太宗晚年为什么不愿纳谏了?如何认唐太宗晚年为什么不愿纳谏了?如何认 识中国古代的识中国古代的“ “明君明君” ”到晚年都出现的这种到晚年都出现的这种“ “晚节晚节 不保不保” ”的现象。的现象。原因:治世已久,成就已在,滋生骄逸原因:治世已久,成就已在,滋生骄逸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君主权力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君主权力至 高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政治的好坏高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政治的好坏 过多依赖于君主的个人素质。过多依赖于君主的个人素质。三、反思贞观三、反思贞观伟大的时代,自有伟大的精神和智慧,伟大的时代,

8、自有伟大的精神和智慧,即使相隔千年,依旧照耀今天。即使相隔千年,依旧照耀今天。中国历史上,贞观一朝,不是我们的国家中国历史上,贞观一朝,不是我们的国家经济最繁荣,或是疆域最广阔的朝代,但是,经济最繁荣,或是疆域最广阔的朝代,但是,其政治清明,却无有朝代可出其右。其政治清明,却无有朝代可出其右。 探究四:如何认识探究四:如何认识“ “贞观精神贞观精神” ”以及对我们今天以及对我们今天 的启示。的启示。以德化民,民惟邦本以德化民,民惟邦本选贤任能,知人善任选贤任能,知人善任广开言路,克己纳谏广开言路,克己纳谏以民为本,慎用刑法以民为本,慎用刑法以诚相待,民族融合以诚相待,民族融合对外交流,兼收并蓄

9、对外交流,兼收并蓄文德治国,崇儒尊孔文德治国,崇儒尊孔理性执政理性执政 创造和谐创造和谐以民为本以民为本 勤政爱民勤政爱民“ “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 人不怨,功大过微德未亏。人不怨,功大过微德未亏。” ”唐太宗自评唐太宗自评全唐文全唐文卷十卷十四、千秋功过四、千秋功过 后人评说后人评说“ “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 ” ” 唐唐 吴兢吴兢 贞观政要贞观政要 序序“ “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北宋北宋 欧阳修欧阳修 新唐书新唐书

10、 太宗本纪太宗本纪 “ “太宗在唐为一代英明之君,其济世康民,伟有太宗在唐为一代英明之君,其济世康民,伟有 成烈,卓乎不可及已。所可惜者,正心修身,有愧於成烈,卓乎不可及已。所可惜者,正心修身,有愧於 二帝三王之道,而治未纯也。二帝三王之道,而治未纯也。” ” 明明 明宪宗明宪宗 探究五: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探讨唐太宗在推探究五: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探讨唐太宗在推 动封建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动封建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易经易经:“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 一个人与一个时代不期而遇。一个时代因一个人而登上历史的巅峰,一个人因一个时代 而名垂千古。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共生共荣, 共创

11、中国历史的一个神话。昭陵六骏是原置于唐太宗昭陵 北麓祭坛两侧庑廊的六幅浮雕 石刻。李世民,唐高祖李李世民,唐高祖李 渊次子。隋末,随父在渊次子。隋末,随父在 晋阳起兵反隋。晋阳起兵反隋。618618年年 ,李渊即帝位,国号唐,李渊即帝位,国号唐 。李世民为尚书令,不。李世民为尚书令,不 久,被封为秦王。在唐久,被封为秦王。在唐 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 李世民军功甚多。他先李世民军功甚多。他先 后打败薛举、刘武周、后打败薛举、刘武周、 窦建德等,同时迫使盘窦建德等,同时迫使盘 踞洛阳的王世充出降,踞洛阳的王世充出降, 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玄武门之变玄武门

12、之变626626年年7 7月月2 2日,日, 李世民率部下埋伏于李世民率部下埋伏于 玄武门,射杀太子李玄武门,射杀太子李 建成、齐王李元吉,建成、齐王李元吉, 后又逼李渊退位,自后又逼李渊退位,自 己登基称帝。己登基称帝。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剧照剧照“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为政之要,唯在得人” ”;“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内举不避亲,外举不 避仇避仇” ”。太宗说:太宗说:“ “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若即慎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若即慎 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乙卯,发卒修洛阳宫以备巡幸,给事中张玄素上乙卯,发卒修洛阳宫以备巡幸,给事中张玄素上 书谏,以为

13、:书谏,以为:“ “以今日财力,何如隋世?陛下役以今日财力,何如隋世?陛下役 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恐又甚于炀帝矣!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恐又甚于炀帝矣!” ”上谓玄上谓玄 素曰:素曰:“ “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 ”对曰:对曰:“ “若若 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 ”上叹曰:上叹曰:“ “吾思之不熟,吾思之不熟, 乃至于是!乃至于是!” ”政治方面:政治方面: 选贤与能选贤与能 虚怀纳谏虚怀纳谏魏徵回答说:魏徵回答说:“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 所以暗者,偏信也。所以暗者,偏信也。” ” 有一次魏徵惹他

14、发了火,太宗对长孙皇后称有一次魏徵惹他发了火,太宗对长孙皇后称 :“ “会须杀此田舍翁。会须杀此田舍翁。” ”长孙皇后婉言相劝道:长孙皇后婉言相劝道:“ “ 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徵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徵直,由陛下之明故也。” ”太宗谓梁公曰:太宗谓梁公曰:“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 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征殂逝,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征殂逝, 遂亡一镜矣。遂亡一镜矣。“ “ “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

15、舟。舟。“ “ “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 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 “ “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 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 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 贞观政要贞观政要 经济方面:经济方面: 以民为本以民为本 修养生息修养生息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颁行租庸调法,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不夺农时;设义仓,救灾备荒;增殖人口,奖励婚嫁;兴修水利设施,疏浚河渠。 法律方面:法律方面:慎用刑法,宽简慎用刑法,宽简唐律唐律在贞观年间,还建立了死刑三复奏制度,在贞观年间,还建立了死刑三复奏制度,即对要执行死刑的罪犯,必须复奏皇帝三次才即对要执行死刑的罪犯,必须复奏皇帝三次才能用刑。到贞观四年,全国秩序已经恢复正常能用刑。到贞观四年,全国秩序已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