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串讲讲义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134299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285.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串讲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古代汉语》串讲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古代汉语》串讲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古代汉语》串讲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古代汉语》串讲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串讲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串讲讲义(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汉语串讲主讲人:王昌东古代汉语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 门基础课、必修课,也是阅读古书的工具课。本课程注重基础知 识与应用能力相结合,要求自学者结合一定数量的文言文阅读和 背诵,通过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等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较系 统地掌握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并具有运用所学知识阅读一般文言 文的能力。一、了解该课程的性质和学习目的二、了解该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本课程的考试要求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 古代汉语课程本科的结业水平。本课程的内容分两大部分,即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和古文阅读 实践。基础知识包括绪论、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音韵、诗词 格律、古书注释、工具书使用等部

2、分;古文阅读实践包括古文阅读、古文句读、古文今译等部分。 其中,凡要求“了解”的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和理论,都与考核点直接相关,自学者应熟知其概念和有关知识,理解其原理,并能在 语言环境中予以辨认。凡要求“掌握”的内容,必须做到在了解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使之转换为能力,即能运用有关知识和理论来分析解决古汉 语书面语中的相关问题,并指导对古书的阅读。凡要求“一般了解”的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和理论一般不直接作为考核时的命题内容,但由于这些内容对于其他相关知识和理论 以及古书阅读能力的考核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要求应考者 在自学过程中对这些内容要有所了解,而不应忽略。此外,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如人名

3、、职官名),虽未列入考 核目标,但仍属古文阅读的有关知识,也要求应考者予以注意。三、历年考试题型和分值比例从最近四次考试题来看,试题共分七部分: 第一题是单项选择题,共20个小题,20分。内容几乎包含了所有基础知识,如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等。内容基本都是教 材内的,故需认真学习教材。第二题是多项选择题,共5个小题,10分。内容与单项选择题基本相同。第三题是解释加点的词,10个小题,共10分。其中既有实词,也有虚词。该词所在的句子都出自教材,因此也必须认真细致 地读懂每一篇课文。第四题是简答题,共4个小题,20分。形式或分析、或归纳、或说明、或背诵。内容涉及文字、词汇、语法、文选等。第五题是翻

4、译题,共5个小题,10分。形式是翻译一段话中划横线的句子。多为教材中某文选的一段。第六题是断句加标点,10分。该段文字不是教材里的,主要是考查应考者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 容涉及面非常广,很难确定其范围。第七题是古文阅读题,共20分。形式是给出一段话,或解释加点的词,或翻译其中的某些句子。这部分内容也不是教材里的 。根据此次讲课的具体情况,文选部分就不做具体讲解了,在 这里只提出一些要求: 1、不论是整篇整段的语言材料,还是单个句子的语言材料, 凡出现的关系到理解文意的各种语言现象,如文字、音韵、词汇 、语法、古注体例及用语等,都要求能运用已学过的各方面基础 知识予以正确

5、的理解和解释。 2、对自考教材中的文选,必须逐篇认真阅读,做到字、词、 句落实。对规定的重点篇目,要能够背诵。 3、要做到举一反三。从最近三年的考试题来看,2004年1月 的试题,有40分的题出自教材外,从2004年10月以来的6次试题 看,出自教材外的都是30分,两道大题,一道是断句加标点,10 分;一道是综合阅读,20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熟练掌握教材内 的基础知识,准确理解文选内容,灵活运用课本知识来解决课本 之外的问题。四、关于对文选的学习要求第一节、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自学考试大纲要求:1、了解教材常识部分所介绍的一般中文工具书常用的编排体例、检字法及注音方法。2、了解教材常识部分所介绍

6、的几部工具书。五、具体内容串讲具体内容: 一、字典辞书的编排、注音与释义 这一部分重点了解字典辞书的编排体例。 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这是最常见的编排体例,即把部首按 笔画多少的先后顺序排列,同一部首的字都归入该部之下,然后 再以每个字笔画的多少为序。如说文解字、康熙字典、 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等。 2、按音序排列。民国以前按音序排列的字典辞书多是按平上 去入四声和平水韵106韵分列,如佩文韵府、经籍籑诂等 。当代的字典辞书,则多按汉语拼音方案字母顺序排列,如新 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 3、按号码排列。通常使用的是四角号码,如四角号码新词 典。 现代常用的编排

7、方法是第一种和第二种。但由于这两种编排 体例也各有利弊,所以现代新版的字典辞书,采用部首笔画法的 ,也附有音序表;采用音序法的,也附有部首检字表。二、常用工具书简介 1、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字典。全书把汉字分为540部 ,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 说文的最大特点是 分析字形,解释本义。其注音方法是反切(通行的大许本)。 2、康熙字典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编写,收字47035个。该字典是按 部首笔画排列,把汉字分为214个部首。注音方式是反切(唐韵 、广韵、集韵中的反切)。 3、汉语大字典这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共收单字 56000多个,也是按部首

8、笔画排列。释义古今兼备,以古为主。注 音既标汉语拼音,又同时标注反切。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这是一部小型古汉语字典。共收古汉语常用字3700多个,另 附“难字表”,收难字2600多个。 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编排,用 汉语拼音注音。使用起来比较方便。5、辞源(修订本)这是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按部首 笔画排列法编排,后附汉语拼音检字表。对每个字同时标注汉语 拼音、注音字母和反切。6、辞海(修订本)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 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 等。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按部首笔画法排列,后附汉语拼 音检字表。标注汉

9、语拼音。 7、汉语大词典 是迄今为止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文词 书。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采用部首笔画法编排,标注汉语拼音 。 8、经传释词 清人王引之著。是一部古汉语虚词词典,着重研究先秦和汉 代经传中虚词的用法。共收虚词160条,按古汉语声母排列。与此 相类似的还有清人刘淇的助字辨略。 9、词诠 近人杨树达著,也是一部研究古汉语虚词的词典,按注音字 母的顺序编排。 10、诗词曲语辞汇释 近人张相著。这部书汇集了唐宋金元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 的特殊语辞537个,是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根据已经考过的试题,关于工具书部分的知识,重点掌握该 字典的性质、作者(有的没

10、有具体作者)、特点、编排体例等。第二节、汉字的结构自考大纲要求:了解汉字的结构类型和书体演变常识。重点掌握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并 能通过结构分析来辨认或理解常用汉字的本义。理解并掌握古书用字中字形歧异的各种常见现象。具体内容:一、汉字的结构和六书“六书”是古人通过对汉字的形体进行分析之后归纳出来的 六种条例。运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基本结构并探求汉字本义的, 应该首推东汉人许慎。他在说文解字序中,提出了“六书”的 名称,下了定义,并举了例字。但应该注意的是,这“六书”并不是 从同一角度来说的。清人戴震首提“四体二用”说,即象形、指事、 会意、形声,是四种造字法,转注、假借

11、是两种用字法。这种观 点已被今人所接受。 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象形字的结 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象形字所记录的,大多是表示动物、器物 和具体事物的名词,如马、牛、羊、犬、虎、车、行(hng)、 人、女、止、又、夕、屰等。(重点把握:象形字表示的一定是 具体的事物,从词性上看,一定是名词。)2、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意思是说, 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意义所在。指事字可分两类:一类是由抽象符号构成的纯粹指事字,如 :一、二、上、下等。另一类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指事符号构 成的指事字,如:亦、曰、本、末、刃、甘等。(指事字的数量

12、 最少,记住教材中的例子就差不多了。)3、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会意字是由 两个或两个以上“意符”构成的。从词性上看,基本是动词或表示抽 象意义的名词。如:隻(hu,即“获”)、逐、取、及、武、冓、 戒、莫、劣、歪、甦等。4、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声字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 类,叫形符,也叫意符;另一部分表音,叫声符。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的位置,通常有以下几类:左形右声:松 赐 结 理 越 右形左声:雏 瓯 救 壮 期上形下声:茅 简 耄 空 罟 下形上声:基 裳 恐 姿 盘 (盤)外形内声:园 阎 匮 街 衷 内形外声:辩 闻

13、 雠 岡 辨但有些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并不像上面这样容易分析 ,故需要认真加以辨别。(1)注意分析结构层次有些字表面上看由多个偏旁构成,但实际上只能分为形 符和声符两部分。如:鸿、薄、藩、骤、缝、撕等。(2)形符和声符的位置反常如:“祖”、“福”、“祈” “祷”都是以“示”为形 符,而“视”、“祁”则以“示”为声符。再如:“锦”、“钦”,“金”是声符,而“钊”,“ 刀”是声符。(“到”的声符也是“刀”)再如:“问”、“闷”、“闻”,“门”是声符,而“ 阔”、“阁”,“门”是形符。再如:冯,从马,仌声。和,从口,禾声。蚀,从虫, 食声。孟,从子,皿声。笃、筑、竺,都是“竹”声符。(3)形符和声符

14、不能按自然结构分析如:條、倏、修、脩分别从木、犬、肉、彡,攸声 。穀、毂、彀、縠分别从禾、车、弓、糸,殻(qu) 声。勝、滕、腾、謄分别从力、水、马、言,朕声。栽、裁、载、哉分别从木、衣、车、口,哉(zi, 左下无“口”)声。辩、辨、瓣、辫分别从言、刀、瓜、糸,辡(bin )声。颖、颍分别从禾、水,顷声。旗、施、旌、旂都从旗(yn,右下无“其”),声 符分别是其、也、生、斤。裏、裹、衷都从衣,声符分别是里、果、中。從、徒都从辵,声符分别是从、土。对以上这些形声字,要掌握其规律和特点。即使对某一 个字一时难以断定,只要找一些结构类似的进行对比,就能够正 确地作出判断。对以下这些形声字,则要记住形

15、符和声符:務,从力,敄声。佞,从女,仁声。疆,从土,彊声。 哀,从口,衣声。戚,从戉,尗声。随,从辵,隋声。雜,从衣 ,集声。赖,从贝,剌声。(4)省形和省声省形的如:籑(zhun,同“撰”,清阮元编经籍籑诂 ),从食省,算声。星,从晶省,生声。釜,从金省,父声。省声的如:累、雷,分别从糸、雨,畾省声。徽,从糸 ,微省声。豪,从豕,高省声。雪,从雨,彗省声。对这一部分字,首先要知道它们是形声字,然后进一步 了解其形符和声符。二、汉字书体的演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尚未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夏代已经出现了文 字,现在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其后出现了 金文、大篆、小篆、隶书。隶书是

16、古今文字的分水岭。隶书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部首形体的变化。二是简省和讹变。三是混同。掌握这些字难度很大,需下一番功夫。如:服、脍、朔,看起来都从“月”实际上“服”从“舟”,“脍” 从“肉”,“朔”从“月”。再如:春、舂、泰、秦、奉、奏,形符本不相同,可是 隶变后便相同了。再如:活、括、适,声符本不是“舌”,但隶变后与“舌”同。再如:馬、鳥、燕、魚、然,下面的四点,意义本不一 样。三、汉字的结构与本义的探求这一部分知识放在第五节中详细讲。这里只要求记住,形声字的形符标示词义类属,对判断 词的本义有重要作用。如“诛”有诛杀、谴责、责求等义,根据形符“言”,可知本 义是“谴责”。第三节、古书中的用字这部分知识掌握起来难度较大,需要认真理解,在此基 础上加深记忆。一、假借字凡文献中的用字,如果它所记录的词不是该字的本义和 引申义,那么这个字就是假借字。假借字有两种类型:1、本无其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