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论文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8128738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 专业的背景和特色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业务中的简称。我国会计电算化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由简单的单位自制软件,到有计划的商品化软件,逐步向网络化发展,并在日常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财政部从 1988 年开始,规划我国会计电算化的中长期目标、组织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建立会计电算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开展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指导基层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等,从而推动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健康发展。经过20 多年的实践,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势头较好,目前国内 90%的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都是我国自行设计生产的,可以说会计软件已成为我国软件行业的一面旗帜

2、。我国同国外相比,处于实施处理阶段向管理信息系统阶段发展,并进一步朝管理型网络化发展,并且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改善与发展。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与手工会计系统相比,不仅仅是处理工具的变化,在会计数据处理流程、处理方式、内部控制方式及组织机构等方面都与手工处理有许多不同之处,它的产生将对会计理论与实务产生重大的影响,对于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促进会计职能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和加强国民经济宏观管理,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 课程体系设置特点本课程体系在遵循“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预算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审计会计综合模拟操作”的程序的基础上,还设置了“培养从

3、事一线工作的中高级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技术人员所需知识、技能、态度的模块化课程,以实现就业导向的会计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的建设还遵循了如下原则:1.课程体系结构以能力为本位,兼顾综合素质的培养。会计电算化专业有自己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在构建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结构时,应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从职业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以形成以能力为核心、同时兼顾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2.课程体系结构应按模块组建。就会计电算化专业来讲,设置了四大模块:文化基础课程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技能与职业态度;会计技术平台课程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会计核心技术课程模

4、块,着重培养学生关键技术知识与技能;专业拓展课程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外延发展能力,其中选修课程模块体现了课程设置的灵活性,考虑了学生个体的兴趣和需要。3.课程体系结构应突出技能培养。在基础会计之后安排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之后安排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之后安排成本会计实训;会计电算化课程应每周两节理论讲授,四节上机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将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进行融合。4.课程体系结构应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目前,我国 经济 建设中缺乏大量适应一线岗位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应用型人才。 计算机等级证书、会计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助理会计师证书等都是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就业的“绿卡”。三、 会计电

5、算化的发展趋势1.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网络得以建立。电算化信息处理从形式上看是信息处理手段的变化,实质上却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种网上处理、传载信息以及上网使用的方式是知识经济下的最为普通的财务信息的生产与消费方式。绝大多数的公司对外提供财务信息都是通过网上的在线服务方式,财务信息不上网的公司会处于筹资劣势,将缺乏竞争力。 2.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化、智能化。由于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性较强,需要专门的人才,因此,要求我们的高校多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同时也要求企业的会计专业人员不仅要精通本专业业务,还要熟悉计算机,具

6、有上机处理基本业务核算工作的能力,掌握一般性故障排除方法和纠错方法;计算机专业人员除应有本专业知识外,还应有财会专业知识,了解会计核算工作,通晓会计数据流程。他们都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以不断满足电算化会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形成复合型人才。 3.与管理会计系统相结合,促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从发展的眼光看,企业应同时建立两个子系统并予以有机结合,以便运用财务会计资料,建立适应管理需要的会计模型,使电算化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和完善。 4.面对 WTO、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冲击,企业应重新定义新经济时代生存、发展的全新

7、规则。以前那种缺乏前瞻性、国际可比性、闭关自守的会计信息,已经跟不上国际形势的发展。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具有透明度、更加可靠,并具有国际可比性的国际财务管理模式,这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的提出与推行,将对传统会计观念、会计理论、会计实务等产生重大影响,并将彻底改变中国原有财务软件的形象,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理论的发展,提高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综合实力。 四、 就读本专业的原因会计电算化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信息系统是财务、业务和人事等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过程,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改造的过程。由于企业自身原因与外部环境的影响和财会工作自

8、身的特点,现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现分析如下:1. 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首先,许多企业领导者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片面认识,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看不到其对会计职能、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的深刻影响。其次,在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应用中,多数单位缺乏对手工系统进行充分分析的意识,没有针对本企业自身的管理要求和运行模式,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设置和调整。2. 缺乏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许多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手工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大多数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不多,不能灵活运用软

9、件处理的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处理。当计算机运行出现问题时,计算机维护人员又大多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又不甚了解,所以不能够把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等财务知识融合在一起。3. 会计电算化下的财务信息存在安全问题财务数据是企业的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多数财务软件的开发都是把重点放在理财和提供多功能管理和决策上,很少放在数据的安全保密上。很多企业没有针对网络环境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会计电算化安全防范措施,一旦发生问题将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4. 会计电算化重视账务处理却忽视管理应用就目前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现状来看,会计电算化的使用还停留在记账、算账水平上,并没有应用到企业全

10、面管理活动中,也可以说会计软件只是实现了它的会计功能,并没有实现它的管理预测和分析功能。基于上述行业中存在的问题,我希望在本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到如下技术基于上述行业中存在的问题,我希望在本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到如下技术和技能:和技能:1.强化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认识学会在具体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在确定系统目标与规模的基础上,加强对手工系统的研究与分析,编制实施计划和方案,对各个处理环节的权限和职责做出明确规划,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最大效益。2.成为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首先,坚持学习会计电算化专业和与财务相关的计算机专业的知识结构,在计算机与财务两个方面并重,两手抓,两手都要

11、硬。其次,在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计算机的技能和财务知识培训,成为一线应用与系统维护及能够进行二次开发应用的会计电算化人才。3.学好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基础管理工作学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建立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岗位责任管理制度、操作管理制度、维护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等制度;其次,学会做好财务信息档案管理工作,包括数据输入输出的管理、备份数据的管理、存档数据的管理和保密规程等方面。4.学会将会计电算化软件纳入管理信息系统使企业向全面管理方向过渡。学习现代跨国企业经营和企业集团化发展对会计软件的需求。五、 职业规划在我国现阶段,内地数

12、百所高校中几乎每个学院都设有财经专业,尤其是会计专业。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会计专业大学结业生涌上人才市场,虽说会计是热门职业,在这种现状下普通和初级财务人员也肯定供大于求。但高端财务人才却千金难觅。越来越多的集团开端对其从业人员有了新的希望和要求。目前,具有几年会计工作实践经验,并且取得会计职称如注册会计师、ACCA、AIA 等的中高级会计人才成为市场上抢手货。这些现状使其就业市场比拼日益激烈。此外,国际会计专业人才的需要一步步趋热。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尚缺 9 万名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国际会计专业人才,专业人才的巨大缺口意味着我们正面临着拓宽国际视野和应对能力,向国际化、专业化迈进的崭新挑战。综上所述,我的职业规划是通过资质认证和相关工作经验的积累,成为一名注册会计师或企业信息化咨询顾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