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127220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主讲人 崔桂田n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n物质世界和实践n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n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n本章原理所涉及的当代热点问题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n世界观与哲学n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当代启示n哲学的基本派别与形态(一)世界观与哲学1、世界观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哲 学哲学家对世界观的 理论化系统化概括2、哲学的界定与理解(1)“哲学”一词的来源哲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的意思。所谓“智慧”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解释,就是关于事物 的普遍原理和根本原因的知识。智慧的三个特性:第一,普遍

2、性,即越普遍 的知识就越具智慧。第二,终极性,即越接近 事物终极原因的解释越具有智慧。第三,真知 性,即越是真知,而不是实用技术的知识越富 有智慧。中国古代没有哲学二字,但有“哲,智也” 的表述,解释为“聪明”的意思。十九世纪日本 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用汉语“哲学”二字表述 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思想。中国晚清学者黄遵宪 把这一名词引入中国。(2)哲学含义的不同解释第一,亚里士多德:哲学是用来解释事物的原 因与原理的智慧。第二,托马斯阿奎:哲学是用理智来讨论上 帝的真理。第三,爱尔维修:哲学是研究人的幸福的学说 。第四,黑格尔:哲学是对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第五,马克思: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是文明的

3、活的灵魂。第六,冯友兰: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 系统的反思的思想,是“思想我们的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的概括(1)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化和系统化。(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 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4、哲学含义的启发1、哲学的本质是一种超越精神,是一系 列的追问与问答。2、哲学的指向是人的自由。3、哲学的知识形态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世界观。4、哲学世界观的核心是信仰问题。5、哲学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当代启示1、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与演变(1)远古时代的“灵魂与外部世界的关 系”。远古时代的“灵魂不死”、“万物有灵” 等观念反

4、映的是原始人处理思维与存在 关系所达到的水准。(2)古希腊关于世界本原是“原初物质”还是 理念的认识“水本原说”、“气本原说”、“火本原说”等反 映的就是古希腊关于思维与存在关系的“朴素 形式”。例如被称西方哲学第一人的巴门尼德 提出“所是的东西不能不是”,“不是的东西必定 不是”的定理,认为一切思想总是相关着存在 的东西,存在着的东西就是思想的内容,而非 存在或不存在的东西则既不可能存在,也不可 能被思想。(3)中世纪经院哲学关于唯名论与唯 实论之争“一般”与“个别”哪个更为实在更为根 本是双方争论的主要问题。唯名论主张“ 个别”是唯一实在,唯实论主张“一般”是 唯一实在。(4)近代西方哲学

5、对“精神对自然的关 系”探究。康德从人类具有“先天的知识形式”出 发,提出了“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 题;黑格尔对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进行 的论证。2、哲学基本问题的主要内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有两方 面的内容(1)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反映的是关 于世界的本质问题,也称本体论问题。它是一切哲学 理论体系得以建立和展示的基础和根本出发点,规定 着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基本方向,使划分唯物主 义与无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反映的是 世界是否可知的、人的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现实的问 题,是哲学中的认识论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 论的标准

6、。3、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 意义(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对世界上一切现 象的高度概括和抽象。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派别和 哲学家都无法回避的最主要的问题。 (3)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决定和影响和其他 哲学问题的解决和方向。 (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我们实际工作 中的根本问题。4、研究哲学基本问题对当代的启示(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展示了一幅人 与世界的图景。思维存在人世界现实的人现实的世界 (按人的需要、追求、价值、理想“安排世 界”和“改造世界”)(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内涵着两条不同的 认识路线,即是从“物到感觉到认识”还是从“感 觉、心理到

7、物”。 (3)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内涵着理解、解释 和把握人类世界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即用什么 将人与世界联系起来,人与世界的中介是什么 ? (4)当代的许多重大问题,从哲学层面上离不 开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研究。(三)哲学的基本派别和形态1、唯物主义凡是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的哲学派别称唯物主义。(1)朴素唯物主义。也称自发的唯物主 义,产生于公元前7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 和殷周时期的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形成以前的 唯物主义都属于这种形态。代表人物是西方的 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和中国的王充、范缜 等。朴素唯物主义的主要特征:第一,以自然原因去解释自然现象,把万物 本原

8、归结为某种物质形态,用一种或某几种具 有固定形态的物质来说明宇宙万物的生灭变化 。第二,与辩证法天然地结合在一起,确信世 界万物都是处在变化之中。第三,是在经验观察基础上的猜测和想象, 缺乏科学论证,具有明显的自发性和朴素性。(2)机械唯物主义。也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萌芽于1416世纪,形成于1617世纪,在 18世纪达到高峰。主要代表人物是拉美特利、 狄德罗、爱尔维修、费尔巴哈等。机械唯物主义以近代实验科学对自然现象 的实证研究为基础,以新的实证知识和科学方 法论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摆脱了古代唯物主 义的朴素性,研究了认识内容的来源等问题, 确认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原则。机械唯物主义

9、的局限性:第一,机械性。把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和过程统统归 结为机械运动,一概用力学规律加以解释。第二,形而上学性。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质上是 不变的,即使有变化也是数量增减和场所变更,否认 事物内部矛盾是变化原因。第三,超社会性。离开人的社会性、人的历史发展 来研究社会现象,对社会历史的研究是唯心主义的。(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略)2、唯心主义凡是主张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第一性 ,物质第二性的哲学派别都是唯心主义。(1)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主观 意志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作世界的本原,当 作第一性的、决定一切的东西。认为万物都是 “我”的感觉、观念、意志、情感的产物,没有“

10、我”就没有世界。(2)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人类 的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把某种客观精 神或精神原则确定为是先于并独立于物 质世界而存在的,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 种客观精神的表现和产物。唯心主唯心主义义义义认为认为 精 神是世界的 本原,坚坚持 精神第一性 ;物质质是精 神的产产物或 表现现。贝贝 克 莱陆陆 九 渊朱 熹黑 格 尔客观观唯心主义义主观观唯心主义义3、辩证法凡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对待世界 上的一切事物,主张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 变化原因的哲学派别是辩证法。4、形而上学凡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对待世 界上的一切事物,否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变 化原因的哲学派别是形

11、而上学二、物质世界和实践(一)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1、自在世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自在世界,是与人类世界相对应的概念,自 在世界又称天然自然,这一概念包含双重含义(1)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界 ,是人类世界产生前的先在世界。(2)自在世界是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 界。即自然界中尚未被人化的部分。2、人类世界(在实践中认识的物质世界 )人类世界,是与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相对 应的概念,是“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1)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 ”,即被人的实践改造过并打上了人的目的和 意志烙印的自然。(2)人类社会。人们在从事物质生产、改 造自然的同时,又形成、改造和

12、创造着自己的 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形成人类自己的社会。(二)世界的客观实在性1、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发展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古代哲学家们从世界的“本原”、“始 基”等问题引出物质概念,在具体的物质 形态中寻找世界的共同本质。其最高水 平是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中国 古代的“元气说”。泰勒士:“水”是万物的始基 赫 拉 克 利 特 : 火 是 万 物 的 本 原 物质=物质具体形态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主要是指17、18世纪的英国和法国 的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最小的物质单 位,原子的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不便 的属性,并进而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得 出原子时世界的本质

13、,原子的特性是一 切物质的特性的结论。把“物质质”理解 为为当时时所发现发现 的物质结质结 构的 最小层层次 原子把原子的某些物 理属性(如质质 量不变变性、广 延性、不可入性 和不可分性)当 成一切物质质的 共同属性。洛克爱爱尔维维 修拉美特里培根物质=原子(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恩格斯指出:“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 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 来的”。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 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 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而复 写、摄影、反映。”“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 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 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 依赖于我

14、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 、反映。”列宁 “实物、物质无非是 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 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 中抽象出来的”。恩格斯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1)指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 实在性,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 观,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指出了物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 的,揭示了物质的可知性,同唯心主义 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3)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 学范畴,强调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 特性,同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划清了界 限。(4)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既概 括了自然界的物质性,也概括了社会历 史的物质性,完成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 然观和历

15、史观的统一。(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存在 的根本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担 当者。 (2)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 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 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2、运动的绝对性质和相对形式(1)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物质 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因而是绝 对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 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其辩证关系的体 现。(2)承认相对静止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的意义:只有认识了事物的相对静止,才 能认识事物的绝对运动;只有认识了事物的相 对静止,才

16、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只有承认事 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利用不同事物。3、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 式(1)时间、空间的概念及其特性时间指的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 序性。时间的特性是一维性。空间指的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 张性。空间的特性是三维性。(2)时间与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时空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 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人们的时空观念不过是客观存在的 时间和空间的反映。时空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 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时空的相对性是指不同事物的时间和空间 的具体特性是受物质运动的具体特性所制约的 ,即它们的个体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人 们关于时空的观念也是可变的、发展的,因而 是相对的。(3)时间、空间的无限性与有限性时间的无限性是指整个宇宙的持续性是无 始无终、无尽无休的;时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 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有始有终、有尽有休的 。空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世界在空间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