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改变生活》读后感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8121055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造改变生活》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创造改变生活》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造改变生活》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造改变生活》读后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创造改变生活读后感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 ZF 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 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 大型展示会。它的特点是举办时间长,规模大,参加的国家之多,影响 十分深远。 世博会的理念是:理解、沟通、欢聚、合作,其宗旨是促进各国 人民之间更好地相互了解与沟通。这点很明确,世博会是全世界的盛 会,当然会有许多国家参展以及国外游客访问上海。沟通、欢聚与合 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世博会园区,全世界的人们欢聚一堂,有着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互换观点、交流对话,感受、了解彼此不同的风 土人情和独特文化。不论人们来自哪个国家,不论其源于任何文化, 在世博会上,面

2、对全人类共有的智慧成果和科技进步时,每个人都是 平等的、智慧的,各国人民之间更为默契的和平与合作的愿景正是基 于这种理解与沟通。 创新,并不是闭门造车,只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见与想象去胡乱 地下定义,否定现实,瞎编乱造。盲目的创新通常只会弄巧成拙,成为 人们的笑柄。创新,需要在借鉴、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在他 人正确的理论引导下,探索更深一层次的问题,提出宝贵的意见。只 有创新,才有了人类的进步,不仅仅只是在科学领域,在生活中同样 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牛顿由一个掉落的苹果发现了地球的万有引力; 伽利略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结论,证明两个铁球能够同时着地, 如果没有这种难能可贵的创新精神,或许

3、,我们至今还只能够停留在 前人错误的理论中。只有创新,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需求。譬如,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 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 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水稻梦一做就是 40 多年,正是因为 敢于探索,勇于创新,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我们国家因此避免了粮 食危机,而袁隆平的努力,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院 士说得好:搞科研,应该尊重权威但又不能迷信权威,应该多读书但 又不能迷信书本。科研的本质是创新,如果不尊重权威、不读书,创新 就失去了基础;如果迷信权威、迷信书本,创新就没有了空间。还不要 害怕冷

4、嘲热讽、标新立异。如果老是迷信这个迷信那个,害怕这个害 怕那个,那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只有敢想敢做敢坚持,才能做科 技创新的领跑人。要埋头苦干,不畏艰辛,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或者失 败,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顽强坚持的毅力社会的前进需要不断创 新的人。而所谓创造,则更为重要。如果没有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 力,哪会有如今的电脑、电视,哪那会有如今发达的科学技术,正是因 为创造,人们的生活水平才能够不断提高,一个个不可能就在此刻成 为了可能。前人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 满足,创造的步伐不能因此而停止,前人已经为我们铺好了第一块砖, 难道只能站在这一块砖上,而迟迟不再动工吗?不,我们不能。时间 的长河仍旧在流淌,我们只有不断地再创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向更好更强迈进。陶行知说的不错,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一个敢于创新,学会创造 之人,只要我们肯努力、肯付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我们展现 才华的机会,只有创造和创新,才能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从 这一刻开始吧,大胆挑战,敢于创新,学会创造,你,就是祖国未来的 栋梁,未来的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