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文学形象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121051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6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文学形象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文学形象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文学形象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文学形象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文学形象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文学形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文学形象(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什么是文学作品的形象 文学作品的形象是指文学作品的创造出来 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情感的生活图 景,通常指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及其精神 面貌和性格物征。譬如鲁迅笔下的河又、 孔乙己、祥林嫂,茅盾笔下的吴孙甫,曹 禺笔下的周朴园、繁漪、鲁侍萍等,都是 著名的文学形象。平时课堂教学中,老师 引导我们所做的人物性格分析,实际上就 是做的鉴赏文学形象的工作。 二、鉴赏文学形象的目标 鉴赏文学形象的具体目标有两条:一是揭 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的 性格特征。 例1高等教育(司玉笙) 强高考落榜后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 口城市打工。 那城市很美,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本家 哥说,不赖吧?

2、强说,不赖。本家哥说, 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自个儿的家,人 家瞧不起咱。强说,自个儿瞧得起自个儿 就行。 强和本家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空缝补 篷布。强很能干,做的活儿精细,看到丢 弃的线头碎布也拾起来,留作备用。 那夜暴风雨骤起,强从床上爬起来,冲到 雨帘中。本家哥劝不住他,骂他是个戆蛋 在露天仓垛里,强察看了一垛又一垛,加固被掀起 的篷布。待老板驾车过来,他已成了个水人儿。老 板见所储物资丝毫不损,当场要给他加薪,他就说 不啦,我只是看看我修补的蓬布牢不牢。老板见他 如此诚实,就想把另一个公司交给他,让他当经理 。强说,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吧。老板说我看 你行比文化高的是人身上的那种东

3、西! 强就当了经理。 公司刚开张,需要招聘几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 轻人当业务员,就在报纸上做了广告。本家哥闻讯 跑来,说给我弄个美差干干。强说,你不行。本家 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强说,不行你不会把这里 当成自个儿的家。本家哥脸涨得紫红,骂道,你真 没良心。强说,把自个儿的事好才算有良心。 公司进了几个有文凭的年轻人,业务红红 火火地开展起来。过了些日子,那几个受 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知道了他的底细,心 里就起毛说,就凭我们的学历,怎能窝在 他手下?强知道了并不恼,说,我们既然 在一起共事,就把事办好吧,这个经理的 帽儿谁都可以戴,可有价值的并不在这顶 帽上 那几个大学生面面相觑,就不吭声了。

4、 一外商听说这个公司很有发展前途,想洽 谈一项合作项目。强的助手说,这可是条 大鱼啊,咱得好好接待。强说,对头。 外商来了,是位外籍化人,还带着翻译、 秘书一行。 强用英语问,先生,会汉语吗? 那外商一愣,说,会的。强就说,我们用 母语谈好吗? 外商就道了一声“OK”。说完了,强说,我 们共进晚餐怎么样? 外商迟疑地点了点头。 晚餐很简单,但有特色。所有的盘子都尽了,只 剩下两个小笼包子,强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 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 虽说这话很自然,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 看那外商。那外商站起,抓住强的手紧紧握着, 说,OK,明天我们就签合同! 事成之后,老板设宴款待外商,强和他

5、的助手都 去了。 席间,外商轻声问强,你受过什么教育?为什么 能做得这么好!强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 可他们对我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 后来我父亲去世,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学。她 说俺不指望你高人一等,你能做好你自个儿的事 就中 在一旁的老板眼里渗出亮亮的液体,他端起一杯 酒,说,我提议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 最好的教育把母亲接来吧! 这是一篇很有意味的微型小说。主人公强是一名 高考落榜生,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人们说他 受过最好的教育。文中主要叙写了强三方面的事 :雨夜主动加固篷布,抢救仓垛而“实话实话”, 当了经理后,不徇私情,真诚地选人用人;高尚 的人品打动了外产,办成事

6、情,也感动了老板。 言语不多,但很朴实,“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 吧”,“把自个儿的事办好才算有良心”,“把这里 当成自个儿的家”。这样看来,强是敬业爱岗,一 心“做好自个儿的事”。诚实而有作为的青年人的 代表。这是对人物的总评价,也就是所谓揭人物 的典型意义。但是,仅有这样的总评价还是不够 的,还得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依据作品所 叙事件,依据人物自身的言行和其他人物对主人 公的态度,可以对强作出下列简要分析和概括: 极为敬业,总要把自己应办的事办好;忠 厚诚实,待人处世,总是实话实话,从不花言 巧语,更不会为求得别人好印象而骗人;爱 惜财物,即使一针一线,两个包子,也不浪费 ;秉公办事,

7、不徇私情,即便是本家哥哥来 求职,因为他“不会把这里当成自个儿的家”, 也不予录用;胸怀宽广,解团结有才干哪怕 是对自己有微词的人,共同工作,把公司搞得 红红火火。这样使完成了对强这个人物的鉴赏 分析。 三、鉴赏人物形象就注意的问题 主要应注意两点: 1从作品实际出发 这就是从作品中具体人物自身所具有的东西出发。这里 的“东西”是指人物自身的言行以及作品对具所作其他种 种描写和评述,而不应是用现成的概念往人物身上套, 不能贴标签,更不解将人物自身所没有的东西强加于人 物。 2对人物性格应有简要分析 这就是说,对人物的性格不能仅用一些概括性的词语作 表述,还要联系作品的事实作简要分析。如上文对强

8、的 分析,“极为敬业”这是概括性表达;“总想把自己应办 的事情办好”,这便是简要分析。没有这样的分析,“极 为敬业”就会成为适用许多人的“套话”。上文“忠厚诚实 ”后面的话也许更解说明什么是对人物性格的简要分析 了。 四、典型题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黄土 邹志安 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 ,像一把黄土。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 意。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的。 他死于肺心病。这是严重威胁劳动人民健康的疾病之 一。中国农民在平时,是不大主动去医院检查身体的 ,即有病躺倒,还要拖磨。我父亲民国十八年遭年馑 时去南山背糖,走冰溜子,回来时冻掉了十个

9、脚指甲 ,并且扎下了病根。以后一直半声咳嗽,而从不看病 吃药。真到死前几个月,在我强迫下才去医院作了平 生第一次心电图。医生打比方说:“机器运转一生,主 要同已经磨损,太缺少修复和保养了!”为了挽救, 吃“心脉宁”一类比较贵的药。他问:“一瓶多少 钱?”听说有三元多,半天沉默不语,后来就说 :“不要买药了,我不要紧。”当我不在时,就偷 偷停止服药。他一下计算过:一瓶药的价值要买 近二十斤盐,要让儿媳们劳动好多天 他平生也就只知道劳动。繁得的劳动使他累弯了 腰。不知创造了多不财富,自己却舍不得乱花一 分钱。有一次我给了他两元零用钱让他买点好吃 的,半年后他还在身上装着。在重病期间他出现 了谵语,

10、净念叨“把猪喂了没有”“把锄头安好”麦 黄了就快收“之类。临死时他默默流泪,留恋这 个世界他为之洒尽汗水然而仍不富裕的世界 。 父亲从来无是无非,关心而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可 以说在精神上是贫困的。富有者被给与,贫困者剥夺, 那么他是被剥夺了:从前因为贫因而没有机会接受文化 教育,后来倒是不断地接受各种政治教育,而终于都没 有明白。但他显然没有遗憾过,因为他有劳动,因此而 填补了一切缺憾。巧者劳矣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但他还有所求祈求世事不乱,有安稳的日子。 他现在去了!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黄 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的人。 那时我跪在泥水里为他送行。我曾经想

11、到过:他活了七 十七岁,已很不易;而我们周围能活到七八十岁的老人 又实在太少。不是老人们不想活,也决非儿女们不孝顺 ,实在是因为生活水平太差。那么,尽快发展生产,改 善人民生活,则是儿女们挽留老人多驻一时的最符孝道 的方法了。哭也徒然,哀也无助。死者长已矣。生者当 勉力。 将军和领导人死了,会有无数悼文,因为他们功勋昭著 。一个普通劳动者死了,我们撒下这一把黄土,并期望 世人能够容纳。 1这篇散文题为“黄土”,请结合阅读材料,简 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 2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 人物形象。 第1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答案要点是: 象征了“我”的父亲;象征了辛勤一生、默

12、默无 闻的中国老一辈农民;象征了博大宽容 本文运用象征手法,“黄土”是象征物。它象征什 么呢?文章首句说:“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 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这便是 答案第一点所本。第二、三两句又说:“黄土长了 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全中国老一辈的 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这便是答案第二点所本。 倒数第三段说:“黄土是博大宽容的”这便是 第三点所本。 第2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答案要点 是:父亲是中国老一辈农民的代表; 勤劳,直到临终念念不忘的还是锄头、庄 稼、收割;节俭,对自己十分悭吝,舍 不得花一分钱;善良,与世无争,惟一 的祈求是过上安稳的日子;精神贫困, 关心却弄

13、不明白国家大事。 鉴赏人物形象,不解架空分析,要结合作 品内容作分析归纳。鉴赏人物形象,首先 要概括人物的典型意义;还要分析概括人 物的性格特征。答案第一点是评述人物典 型意义,它是依据总领全文的第一段作概 括的。其他四点都是依括各段内容作归纳 的,第到点后面都有“简要分析”的一 句话,也可以说得更详细一点。 3请用一、两句概括文中所反映的当时中国农村 的状况。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中通过医生所打的比方,形象地描写出父 亲积劳成疾、病入膏肓的身体状况。 B父亲偷偷停止服药,主要是舍不得花钱,同 时也说明当时缺乏起码的医药卫生条件。 C父亲关心而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既反

14、映 了他的爱国情结,也表现了他的愚昧无知。 D文章开头说“我的父亲像一把黄土”结尾 说“我就撒下这一把黄土”首尾属呼应,深化了“黄 土”的象征意义。 E作者文笔朴实,但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生动 地刻画出父亲的形象,表达了对父亲真挚的感情 。 F作者笔下的父亲同朱德笔下的母亲一样,虽然 极其平凡,但都具有感人的人格力量。 第3题带有推断性质。这篇散文主要描写老 一辈农民的生存状态和心理,为此而写到 他们的生存环境。本题要求依据当时的生 存环境作概括作推断。这便是依据文听材 料推出新的结论来。答案是:广大农村还 很落后,生活水平很差,人们的精神贫困 。(意思对即可) 第4题考查综合赏析解力,不正确的

15、两项是 B、C。B项“同时也说明当时缺乏起码的医 药卫生条件”之说,在文中无根据。文中说 他“不大主动去医院”;即使去,也是被强 迫的,而不是说医药卫生条件差。C项“愚 昧无知”之说与文意不符。父亲弄不明白各 种国家大事,是被“剥夺”的结果,是“也事 ”混乱所致,而不是“愚昧无知。” 五、练习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4题。 我的同班 冰心 L女士是我们全班男女同学所最敬爱的一个人 。大家都称呼她“L大姐”。 她是闽南人,皮肤很黑,眼睛很大,说话作事 ,敏捷了当。在同学中间,疏通调信、排难解 纷,无论是什么集会,什么娱乐,只要L大姐 登高一呼,大家都是拥护响应的。 在医预科的末一年,有一天,我们的班导 师忽然叫我去见他。在办公室里,他很客 气的叫我坐下,婉转的对我说,校医发现 我的肺部有些毛病,学医于我不宜,劝我 转系。这真是一个晴天霹雳!我要学医, 是十岁以前就决定的。因我的母亲多病, 服中医的药不大见效,西医诊病的时候, 总要听听心部肺部,母亲又不愿意,因此 ,我就立下志愿要学医,学成了好替我的 母亲医病。在医预科三年,成绩还不算坏 ,眼看将要升入本科了,如今竟然功亏一 篑!从班导师的办公室里走出来的时候, 我几乎是连路都走不动了。 在生理学实验室。我说:“L大姐,我不能同你们在一 起了,导师不让我继续学医,因为校医说我的肺有毛 病”L在姐愕然,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