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文综火热专题(10):中国近代抗争与探索史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8114887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高考文综火热专题(10):中国近代抗争与探索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09年高考文综火热专题(10):中国近代抗争与探索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09年高考文综火热专题(10):中国近代抗争与探索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09年高考文综火热专题(10):中国近代抗争与探索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9年高考文综火热专题(10):中国近代抗争与探索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高考文综火热专题(10):中国近代抗争与探索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代抗争与探索史中国近代抗争与探索史【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本专题主要概括了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的地位所进行的斗争及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救国建国,选择各种方案、探索各种道路的历史。其中涉及的主要知识内容有:(1)农民阶级的抗争与探索,包括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2)地主阶级的抗争与探索,主要有抵抗派的抗争、洋务运动等;(3)资产阶级的抗争与探索,主要有维新派的戊戌变法、革命派的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维护中华民国的斗争以及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的新文化运动等;(4)无产阶级进行的抗争与探索,包括“五四”运动、中共的诞生、国民大革命运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本专题内容是近年来高考的

2、热点,属每年的必考部分。综观近年来高考的情况,从题型来看,选择、材料、问答三种题型都出现过;从能力要求来看,主要考查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对主要内容的分析概括归纳、对观点材料的分析评价等项能力。【学法建议学法建议】1复习本专题,首先要清楚其主要内容,并能按不同的阶级或派别分类归纳,如上所述可按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四大类进行分类归纳,从而形成对本专题的宏观认识。2各阶级进行抗争与探索的历程,特别是各阶级奋起探索的原因、探索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通过探索所提出的救国方案以及探索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等,既是本专题的重点,同时也是近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复习时,可从各阶级或派别所处的

3、阶级立场及时代背景等角度进行概括。如分析中国资产阶级的抗争与探索,可首先从其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得出其具有革命性和软弱性的双重特点,而正是由于这种双重性的特点决定了其抗争与探索不能成功;其次,中国资产阶级所进行的抗争与探索主要发生在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面临严重民族危机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的时代背景不仅决定了其选择用改良和革命的办法作为抗争的途径,选择西方的资本主义道路作为探索的方向,而且同时也决定了其抗争与探索的进步性。 3中国无产阶级进行的抗争与探索,即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部分内容较多,可再划分为若干个小专题进行复习。如:一种思路是按历史发展的阶段将其划分为中共成立和

4、大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来复习;另一种思路是按抗争与探索的不同内容将其划分为中共领导的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统一战线土地革命等四部分来复习。 例例 1 1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B是 20 世纪中国革命历程中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C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思路分析思路分析 本题除了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掌握情况外,同时还考查了学生对“封建制度”和“封建专制制度”(或君主专制制度)这两个不同历史概念掌握的情况。 “封建专

5、制制度”是封建制度在政治上的主要表现,辛亥革命主要是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但它并没有完全彻底结束封建制度。如辛亥革命后,社会主导地位的经济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考生要想答好此题,一是必须准确把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二是把握的时候,必须注意正确区分“封建制度”和“封建专制制度”这两个不同的历史概念。答案答案 C例例 2 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趋势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主要影响?中国 民族资产阶级为此先后进行了哪些重要活动?这些活动有何突出特征?其结局说明了什么? 思路分析思路分析 本题为分析型问答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分

6、析、归纳历史事件以及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解题时首先应认真进行审题,明确本题的题型、时空范围、分析评价的对象以及要回答的具体内容。其次,应按题目的要求分四部分回答。回答第一问时,要注意中外历史的结合。回答第二问时要特别注意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进行的活动。后两问教材上都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进行概括、归纳。再次,本题属大跨度试题,答案要求高度概括。答案答案 主要影响: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扩张,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重要活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则进行了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

7、争。突出特征和影响:体现了要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制度的强烈愿望和民族资产阶级中不同阶层要求的差异;是先进的中国人又一救国的方案。它们的失败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必须寻找新的救国方案。【知能达标训练知能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构成了中国近代三次伟大的革命高潮。 据此回答 13 题。 1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最主要是因为 ( ) A其规模和延续的时间均属空前 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D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沉重 2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 ) 都对中国近代化起了推

8、动作用都是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运动都试图建 立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既是否定又是发展 A B C D 3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抗争同以前有较大的 不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运动的领导阶级 B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C抗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抗争都是在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 近代前期,在外国侵略和国内人民反抗斗争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内部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据此回答 46 题。 4促使道光帝认识到鸦片贸易的巨大危害的直接原因是 ( ) A人民反抗 B工商业萧条 C林则徐上书 D银两短缺 51

9、9 世纪六七十年代,清王朝内部的顽固派与洋务派的分歧主要在于 ( )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镇压人民反抗斗争 C抵抗外侮,维护天朝大国 D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6在维新变法高潮时期,光绪帝曾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 中西所同,而西人考究较勤,故可以补我所未及。 ”这反映了光绪帝 ( ) A同顽固派斗争的决心 B变更国体的主张 C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D大兴民权的意向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中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道 路的历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据此回答 79 题。 7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的过程中,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尚未完成的工作是 ( )

10、 A确立党的名称和党的纲领 B明确党的性质和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C确定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性质 D选举产生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8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 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成熟的时期。 ”这里“成熟”的表现是指 ( ) 根据中国国情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找到了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惟一正确的道路形成了独立自主解决本国实际问题的领导核心根据国内社会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 两党的关系 A B C D 9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土地政策,其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B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 C中国社会

11、矛盾的变化 D中国革命纲领的变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曾两次实现合作。据此回答 1011 题。 10国共两次合作的共同基础是由 ( ) A社会性质决定的 B中华民族的利益决定的 C中国革命的性质决定的 D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 11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共方面的显著特点是 ( ) 中共有独立的军队,但在形式上服从国民政府有自己的政权,但承认南京国民政府 是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结束“工农武装割据” ,创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联合国民党内的亲 英美派,打击国民党内的亲日派 A B C D 二、材料分析题二、材料分析题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7 年 6 月 30 日

12、,陈独秀操纵中共中央扩大会议,通过国共合作十一条决议: “国民党,当然处于国民革命领导地位。国民党中的共产党分子,虽然参加政府工作,而只 是以国民党党员的资格参加,不是以共产党员资格参加。工农等民众团体受国民党党部之领 导与监督。工农等民众之要求应依照国民党大会与中央会议之决议案及政府公开之法令。 武汉现有之武装纠察队,为避免政局之纠纷与误会,可减少或编入军队。 ” 摘自党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在打退国民党第一次高潮后,中共中央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统一 战线工作中的策略思想有了重大发展,创造性地确定了几条重要的策略原则:(二)在与 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中,应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

13、必犯人”的自卫立场 和“有理、有利、有节”的原理。 (三)在抗日统一战线中,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 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四)在争取时局好转的同时,充分地准备应付可能发生的任何 地方性和全国性的突然事变,使全军在精神上有所准备,在工作上有所顺利。否则就会再犯 1927 年的错误。 材料三 1941 年 3 月 6 日,蒋介石在国民参政会第二届会议上发表演说, “保证”决不 再有“剿共”的军事行动。 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第二次国共合作比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进步之处。(2)据材料二分析,中共中央制定策略原则的出

14、发点是什么?(3)结合材料二、三分析说明中共中央政策的作用。【综合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1中国近代史前期,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以后,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的活动与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看待和评价这些活动。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知能达标训练知能达标训练】 1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正确评价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要明确决定农民 革命水平的标准是什么?这个标准可以包含它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的程度、它延续时间的长短、 革命规模的大小、是否建立政权等,但最根本的还是革命中反映了农民反封建的最高理想, 是否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明确提出了彻底废除封建土 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因而是比较完整的反封建纲领,故 C 是正确答案。答案:C) 2D 3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比较的能力,另解题时还要注意此题是 个逆项选择题。因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 C 项是不正确的。答案:C) 4D 5A(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明确顽固派和洋务派都是封建地主阶级内部的政治派别。本 质上毫无区别。因此,B、C 是二者的共同要求,D 则是二者共同反对的,其分歧只能在学习 西方这个问题上,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顽固派则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