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8114780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09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09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09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09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沙县安洛乡熊洞煤矿有限公司二零一零年度灾 害 预 防 及 处 理 计 划二九年十二月八日编制说明 1第一章矿井概况2第二章矿井灾害预防计划3一、 瓦斯事故的预防3二、 顶板事故的预防8三、 矿尘事故的预防10四、 火灾事故的预防10五、 水灾事故的预防11六、 运输事故的预防11七、 放炮事故的预防13八、 电气事故的预防14九、 预防各类灾害的组织措施14第三章 矿井灾害事故的处理计划15一、处理重大事故的组织措施 15二、瓦斯、煤尘及火灾事故的处理 18三、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具体处理 20四、水灾事故的处理20五、冒顶事故的处理21六、总体原则22第四章 附图23第五章、抢险救灾物资储

2、备表24编制说明矿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是煤矿企业为了防止灾害事故发生和一但发生后,如何安全、迅速、有效地抢救人员,保护设备、控制和缩小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是救灾的关键。煤矿生产中,自然灾害多,环境情况特殊,条件复杂多变,在生产过程在受到瓦斯、矿尘、火、水、顶板等灾害的威胁。这些事故一旦发生,往往给社会造成极大影响,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保护职工健康和生命安全。一旦事故发生,最高指挥者如何在事故面前,做到果断、冷静、理智、全面考虑问题,快速做到科学正确的救灾决策,以达到防止事故的发生,并在事故发生时能

3、有效控制事故扩大,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编制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的最终目的。会会 审审 表表金沙县安洛乡熊洞煤矿有限公司 2010 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会审地点矿办公室时 间2009.12.82009.12.8会审负责人签字会审负责人签字法 人生主副矿长矿 长通风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机电负责人安全副矿长调度室负责人本 矿 会 审 意 见煤 炭 局 审 批一、矿井概况一、矿井概况熊洞煤矿位于金沙县城西南部安洛乡境内,矿区范围由 AH 的 8 个拐点的连线形成封闭的图形,走向长2.3km,宽 0.561.20km,面积为 1.7559km。区内可采煤层为一层即 15 号煤层,赋存稳定,

4、煤层平均厚度为 1.6m,煤层平均倾角为 6,煤层直接顶板为泥岩,或粉沙质泥岩,往上为灰岩,煤层底板为灰白色铝土质泥岩,往下为浅灰色中厚层状茅口灰岩。本矿 2005 年开展了瓦斯鉴定工作,根据鉴定情况,绝对瓦斯涌出量为 0.654m/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4.34m/t,矿井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 2004 年 6 月 24 日提交的贵州省金沙县安洛乡熊洞煤矿 15 号煤层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本矿的 15 号煤层经过爆炸实验,其火焰长度均为 0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为 0,鉴定为煤尘无爆炸性。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 2004 年 6 月 24 日提交

5、的贵州省金沙县安洛乡熊洞煤矿 15 号煤层煤炭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报告表 ,15 号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为三类(不易自燃) 。根据安全专篇提供,矿井涌水量预测,根据对矿井充水条件分析,矿井充水主要因素是大气降水通过采动塌陷裂隙渗入矿井,预测本矿涌水量:最小涌水量为:10m/h;最大涌水量为:30m/h。矿井充水因素分析:井田构造简单,地形有利于地表水排泄,正常情况下,地表水对今后矿井不够成影响,矿井内地下水、地表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位于含煤地层之下的矛口组灰岩,为高压水头的强含水层。15 号煤层底板与二叠系下统茅口组灰岩顶间隔的铝土质泥岩隔水层厚度平均为 3.55m,在未来开采 15 号煤层

6、时,会引起底板突水。井田开拓方式为斜井单一水平上下盘区开拓,根据井田范围、主采煤层数,将矿井划分为三个盘区开采,盘区间的开采顺序为一盘区,二盘区,三盘区,现矿井正在一盘区做开采或开采前准备工作,正在开采的回采工作面为11503 工作面,掘进队组正在掘送 11504 回斜巷巷道,矿井布局简单、合理,一采一掘,即可保证矿井 9 万吨的设计生产能力。二、矿井灾害预防计划二、矿井灾害预防计划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为:水、火、瓦斯、煤尘、顶板、运输等。我矿现为扩建试运转煤矿,根据我矿井下实际,防治瓦斯、顶板、运输等事故是我矿灾害防治的重点,现对我矿 2010 年度可能出现的灾害制定如下预防措施:(一

7、)瓦斯事故的预防:1、保证通风系统的合理、稳定。加强通风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保证其正常使用,使漏风损失降到最低水平,提高矿井的有效风量率。加强对矿井的主要运输大巷、主要回风大巷及其联络巷、回采工作面的进风斜巷、回风斜巷的巷修工作。尽量降低通风阻力,保证足够的通风断面,达到文明生产的标准。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根据矿井的生产能力,合理选择主扇,配足各采掘工作面、峒室及其他用风地点的有效风量,保证各用风地点有足够的风量供给,满足生产需要。2、加强局部通风管理:、局扇必须安装在进风巷道中,距回风口的距离不得小于 10m,保证正常运转,不产生循环风。、风筒口到掘进面的距离为不大于 5m,风筒接头严密、吊

8、挂平直、逢环必挂、无破口,拐弯处设弯头。正确选择局扇风机,保证作业规程规定的供风量。、局部通风机必须由指定人员负责管理,保证正常运转,全风压供给掘进工作面的风量必须大于局部通风机的吸入风量,掘进中的煤巷和半煤岩巷的最低风速为0.25m/s,最高风速为 4m/s。、必须采用抗静电、阻燃风筒。、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应采用“三专” (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供电和两闭锁(风电及瓦斯电闭锁) 。每天应由专人检查一次,保证局部通风机可靠运转。、不得使用一台局部扇风机同时向两个作业的掘进工作面供风。、使用局部通风机的掘进工作面不得停风,因检修、停电等原因停风时,必须撤出人员,切断电源,恢复通风前

9、,必须检查瓦斯。只有在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 10m 之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都不超过 0.5时,方可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临时停工地点不得停风,否则必须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提示警标,禁止人员进入,并向调度室报告。停工区内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达到 3.0,不能立即处理时,必须在 24h 内封闭完毕。、通风系统或通风设施的破坏或异常(如风门该关未关,风道堵塞,临时改变通风系统,掘进风筒脱节或破坏等)都会造成局部或区域风量不足甚至无风,产生瓦斯积存。因此出现这些异常,必须及时修复,采取措施,恢复正常通风。3、严格主扇的管理的使用,满足矿井通风需要:、风井通风设施随时保证完好,漏风量符合规定。、主扇必须保

10、证正常运转,电、钳工每月检查一次主扇的完好状态。、主扇因检修等原因造成矿井有计划停风时,必须制定停风和恢复生产的措施;突然发生故障停止运转时,立即打开防爆门和有关风门,开成自然通风;并立即通知矿井作业人员,撤出人员到地面。4、加强通风设施管理:、各种控制风流的设施要符合规程的要求。、加强对通风设施维修工作,使之处于正常的各种状态。、随生产的变化及时调整通风设施,保证各用风地点的风量。、各采掘班对本工作范围内的通风设施的管理和使用负责,严禁任意损坏或变更,瓦斯员、安全员负责对井下所有通风设施的检查工作,发现问题能马上处理的马上处理,不能处理,立即向调度室报告,调度室要向在关矿领导汇报并及时安排处

11、理。5、加强瓦斯管理:、瓦检员的配备和瓦斯检查制度符合煤炭安全规程要求。、采掘面爆破作业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由瓦检员和放炮员分别做好记录备查。、采掘面的开工、停采、停掘必须履行报批手续,或向主管领导报告。、加强瓦斯管理,认真执行瓦斯检查制度。瓦斯超限,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处理瓦斯积聚或超限,要根据现场实际,制订处理措施。、严格管理和控制生产中可能发生的火源。6、加强瓦斯排放管理:、恢复有瓦斯积存的盲巷或打开密闭以及采掘工作面接近这些地点,必须事先排放其中积聚的瓦斯,并由技术人员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报矿长批准。、对停风造成瓦斯积聚的排放:A、对于计划内停风地点,必须在三天

12、前向矿长书面报告,经参谋长办公会决定后,通知有关人员做到有计划、有安全技术措施的前提下开展工作,对无计划随意停风造成瓦斯积聚影响生产的,必须严肃查处。若井下某个环节发生故障需临时停风,则由当班班长打电话报告生产矿长,经生产矿长同意后,做出相应的安排。B、对停风的采掘工作面,技术人员必须编制排放瓦斯的安全技术措施,由矿长批准,其主要内容:计算瓦斯量、供风量和确定排放时间、路线、排放方法,严禁一风吹,确保排出风流在全风压风流混合后的瓦斯浓度不超过 1.5;确定风流控制设施的位置,各种电器设备的位置,瓦斯检查方法和地点等必须文图明确;明确停电、撤人范围,凡是受排放瓦斯影响的巷道,和被瓦斯切断安全出口

13、的采掘工作面必须停止作业,撤出人员,指定警戒人员位置,禁止其他人员进入;排出瓦斯流经巷道的电器设备必须事先指定专人切断电源,并设警示牌和专人管理;瓦斯排放后,由瓦检员检查瓦斯,只有在排放瓦斯巷道内的瓦斯浓度不超过 1,电器设备周围 20m 内瓦斯浓度不超过 0.5时,方可恢复供电。7、加强巷道贯通管理:、巷道贯通必须由技术人员编制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其内容包括防治瓦斯、放炮管理、顶板管理等。、掘进工作面相距贯通巷道 20m 以前,必须停止一头掘进作业,地测部门必须按规定填图,并向矿长报告,同时书面通知施工班组,贯通前,被贯通的巷道要保证通风,每放一次炮都要认真检查瓦斯、通风、顶板情况,如有隐患

14、待相关人员处理完毕,注意消除后再进行相关工作,确保巷道的贯通安全。、通风人员必须在巷道贯通前做好调整风流的准备工作,便于贯通后立即调整通风系统,合理分配风量,风流稳定后再进行其它采掘工作。8、必须按煤炭安全规程要求上瓦斯监测监控系统,随时掌握全矿各作业地点的瓦斯情况,并保证瓦斯监测监控系统正常可靠运转。(二)顶板事故的预防:1、各采掘工作面都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编制正规的作业规程,并切实按作业规程要求组织施工。2、采煤工作面的安全出口、运输巷、回风巷的超前支护,上下端头支护、支柱的排距、柱距、采空区处理方法、炮采三角区我支护等,都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有明确规定。3、采煤工作面过破碎带,断层褶

15、曲、初采、初放、工作面收尾、回撤等都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有领导现场指挥。4、采、掘工作面必须有足够的备用支护材料,其数量、规格、存放点和管理方法都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有明确的规定。5、采掘工作面在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支护和围岩情况,放炮崩倒的支柱、支架要及时保持保量补上,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并在施工地点有相应的工具,及时处理危岩、悬石等。6、各类巷道的永久支护材料、形式、规格等要根据现场实际,在作业规程中有明确的规定。7、永久支护到工作面的距离不大于 2.1m,围岩破碎时不大于 1.0m,前探梁超前支护要在作业规程中有明确规定。8、当永久支护施工需撤除原有的临时支护时,要本着先支后撤的原则,并及时排除顶邦活矸、危岩,并必须采取有效的临时支护后,才能进行永久支护工作。情况特殊时,落实专人负责临时支护工作。9、回收报废井巷内的支护材料和设备,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10、采掘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