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2017_2018学年度高一化学4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111445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2017_2018学年度高一化学4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2017_2018学年度高一化学4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2017_2018学年度高一化学4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2017_2018学年度高一化学4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2017_2018学年度高一化学4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2017_2018学年度高一化学4月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2017_2018学年度高一化学4月月考试题无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 2017-20182017-2018 学年高一化学学年高一化学 4 4 月月考试题(无答月月考试题(无答案)案)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S(32) Fe(56) 第第 I I 卷(选择题)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一、单选题(每题 3 3 分)分)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吸热反应是指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放热反应是指反应物的总键能高于生成物的总键能C. 核外电子总数相同的电中性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原子D. 二氧化氮与水反应能生成硝酸,所以二氧化氮是酸性氧化物2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

2、对周围土地、海域产生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先后检测出放射性物质131I,含量较低,对人们的生活、健康没有造成影响。下列对131I 的叙述错误的是( )A. 131I 的质量数为 131 B. 131I 原子核外有 5 个电子层C. 1mol131I 的质量为 131 D. 131I 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 73根据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可知,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 质子数不同 B. 中子数不同 C. 电子数不同 D. 质量数不同4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B. 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锌电极流向铜电极C. 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

3、负极被氧化D. 原电池中一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5肼(N2H4)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环保型碱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 20%30%的 KOH 溶液。电池总反应为:N2H4+O2=N2+2H2O下列关于该燃料电池工作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N2H4+4OH-+4e=4H2O+N2B.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O2+4H+-4e=2H2OC. 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D. 溶液中 COH保持不变6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 2 -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图为 N2(g)和 O2(g)反应生成 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 )A. 1 mol N2(g)和 1 mol O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 180 kJB. 通常情况下,N2(g)和 O2混合能直接生成 NOC. NO 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D. 1 mol N2(g)和 1 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 2 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7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烧杯中溶液的 pH 均增大B. 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C. 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D. 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8下列现象中,其原因与氢键存在无关的是( )A. 水的熔沸点比较高B.

5、HF 的沸点比 HCl 的沸点高 C.NH3的稳定性很强 D. 水在结冰时体积膨胀9已知 X、Y、Z、W、R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 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 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 0,Z 的二价阳离子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W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 3 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R 的原子半径比 Z 的大 B. R 的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W 的强C. X 与 Y 形成的化合物只有一种 D. Y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 W 的强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 -A. 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B. 区别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方

6、法是看其水溶液是否能够导电C. 离子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D. 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共价化合物不能11. 短周期的两种元素 A 和 B,它们的离子 A和 B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 AB B 电子总数 A B2+ C 离子半径 A B2+ C 原子半径 AB12下列对于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芒硝晶体(Na2SO4 10H2O)白天在阳光下曝晒后失水、溶解吸热,晚上重新结晶放热,实现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继而转化为热能B. 将植物的秸秆、杂草和人畜粪便等加入沼气发酵池中,在富氧条件下,经过缓慢、复杂的氧化

7、反应最终生成一氧化碳,从而有效利用生物质能C. 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需要大量应用氢能源,但需要解决氢气的廉价制备、氢气的储存和运输等问题D. 垃圾处理厂把大量生活垃圾中的生物质能转化为热能、电能,减轻了垃圾给城市造成的压力,改善了城市环境13短周期元素 A、B、C、D 原子序数依次增加。X、Y、Z、W 是由这四种元素中的两种组成常见的化合物,Y 为淡黄色固体,甲为气体单质,乙为红棕色气体,上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省略)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DCBAB. C、D 的氢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C. 图示转化关系涉及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D. 最简单气态氢化

8、物的稳定性:BC14如图是 Zn 和 Cu 形成的原电池,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4 -铜为阳极,锌为阴极;铜极上有气泡;SO 向铜极移动;若有 0.5 mol 电子流经导线,则可产生 0.25 mol 气体;电子的流向是铜到锌;正极反应式:Cu2e=Cu2。A. B. C. D. 15甲、乙两种金属性质比较: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常温下,甲能与水反应放出氢气而乙不能;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比较,乙比甲的强;甲、乙作电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组成原电池,乙电极表面产生气泡。上述项目中能够说明甲比乙的金属性强的是( )A. B. C. D. 16燃料电池的优点是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而

9、不经过热能这一中间环节,能量利用率高。氢氧燃料电池可同时供应电和水蒸气,所需燃料为 H2,电解质为熔融 K2CO3。已知该电池的正极反应为 O2+2CO2+4e-2CO3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放电时 CO32-向正极移动B. 随着反应的进行,CO32-在不断消耗C. 负极反应为 H2+CO32-2e-H2O+CO2D. 当该电池产生的水蒸气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22.4 L 时,转移电子 4 mol第第 IIII 卷(非选择题)卷(非选择题)17(8 分)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前三周期:AAAAAAA0- 5 -一A二BCDEF三GHIJ回答下列问题:(1)J 元素的元素的名称:

10、_。(2)G 元素与 I 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A、G、E 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3)表格中十种元素的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属于两性氢氧化物的是_(用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 。(4)将 H 单质与 C 的一种单质(导体)按如下图装置连接,其中 C 极为_极(填正或负) ,并写出该电极反应式为:_。18 (8 分)I下列是中学化学中熟悉的物质,请用序号完成下列问题O2 Na2O2 NH4Cl HCl NaOH CaCl2(1)这些物质中,只含共价键的是 。(2)只含离子键的是 。(3)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的是 。(4)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属于共价化合物

11、的是 。II (1)20 世纪 30 年代,Eyring 和 Pzer 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如图是 NO2和 CO 反应生成 CO2和 NO 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说明这个反应是 。 (填“吸热”或“放热” )反应,NO2和 CO 的总能量 (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CO2和 NO 的总能量。- 6 -(2)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物质燃烧;酸碱中和反应;Ba(OH)28H2O 与 NH4Cl 反应;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碳;19(8 分)

12、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X、Y、Z、W,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 32,在周期表中 X 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Z 左右相邻,Z、W 位于同主族。(1)X 元素符号是_;(2)Z、W 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写化学式) 。(3)由 X、Y、Z、W 四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一种强酸,该强酸的稀溶液能与铜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4)由 X、Y、Z、W 和 Fe 五种元素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92 的化合物 B,lmolB 中含有6mol 结晶水。对化合物 B 进行如下实验:a取 B 的溶液加入过量浓 NaOH 溶液并加热,产生白色沉淀和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过一段时间白色沉淀变为

13、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b另取 B 的溶液,加入过量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盐酸沉淀不溶解。由实验 a、b 推知 B 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_;B 的化学式为_。20(16 分) 为探究元素性质递变规律,设计如下实验。(1)填写各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选填相应序号;不重复选) 。实验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_ - 7 -将磨去表面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加入 2mL 水,滴入 2 滴酚酞溶液,加热至水沸腾。_ 将磨去表面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投入 2mL 1 mol/L 盐酸中。_ 将磨去表面氧化膜的一小片铝投入 2mL 1 mol/L 盐酸中。_

14、A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B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C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D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2)实验:向 1mL 1 mol/L AlCl3溶液中滴加 2 mol/L NaOH 溶液至过量,观察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该实验现象: _ 、 _ 。(3)实验:在试管中加入 35 mL Na2SiO3溶液,逐滴加入稀硫酸,边加边振荡。观察试管中出现白色凝胶。相应化学方程式: _ ,证明酸性:_ (用化学式表示) 。(4)实验:向新制得的 Na2S 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观察试管中出现黄色沉淀。相应离子方程式: _ ,证明氧化性:_ (用化学式表示) 。通过以上实验和讨论,推断钠、镁、铝的金属性逐渐 _ (选填“增强”或“减弱” ) ,硅、硫、氯的非金属性逐渐 _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