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18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一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110136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18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18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18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18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18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18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18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 20182018 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一)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一)24秦汉时期,丞相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 “门下”是皇帝的侍从机关。魏晋时“门下”发展为侍中寺,凡属重要政令,皇帝都要征求其意见,东晋时,改为门下省,权势渐重,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这一历程反映了A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 B门下省成为监察百官机构C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削弱 D宰相逐渐退出了权力中心25宋代话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 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

2、可见宋代话本A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B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C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 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26观察下图,图片信息表明明代画家地理分布图A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水平 B绘画艺术层次超越元代C江南地区画家数量全国最多 D北方经济发展日趋衰落27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些法律条文法律条文出处“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公婆)、奴婢告主”则“勿听而弃告者市 ” 汉简二年律令告律“告祖父母、父母者,绞” 唐律疏议斗讼律“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大明律“亲属相为容隐”大清律例刑律诉讼这体现了中国古代 A儒家伦理的法律化 B法律与公德的融合 C血缘亲情逐渐强化 D等级秩序日趋固化 2

3、8刘锡鸿是晚清首任驻英副使,不仅惊讶于火车轮船机器的功效,对英国民主的细节也 颇为了解,私下里羡慕“西洋国政民风之美” 。受朝中一些权贵指使,他却不断密告公使 郭嵩焘要“以夷变夏” ,甚至连郭披了洋人的雨衣,看了洋人的节目单都被当成罪行来告发,诋毁郭学西言行是“迎合洋人,坏乱风俗”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洋务派固守中体西用导致洋务运动失败2B官场的功利主义严重阻碍了近代化进程C晚清外交官员未能对西方有正确的认识D刘锡鸿的言行植根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29清末新政期间作为振兴商务重要内容的“自开商埠”得到推广,仅“关内”就有济南、武昌、昆明等省会城市开放。另外,一些市镇如山东潍县、江苏海州、福建鼓浪

4、屿、湖南常德等,也纷纷开辟商埠,招徕中外客商,从事经营贸易。这一做法A抵制了日趋高涨的革命运动 B推动了近代城市化进程C促使中国开始主动融入世界 D旨在推动内地经济发展301935 年 6 月,美国驻华武官史迪威在其中国未来的局势中认为, “他知道自己会吃败仗,而失败就意味着后方会爆发叛乱。因此他情愿坐视不动,控制住他能够控制的一切,指望外国的影响帮助他保住外商企业十分集中的上海。 ”可见,史迪威认为国民政府A开展了全国抗战的准备工作 B借助大国外交以谋求局势缓和C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D以对日退让换取领土主权完整31右图是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作品欢腾的葬礼 ,据此可知当时A人民欢庆“文化

5、大革命”宣告结束 B纠正了“大跃进”的“左”倾错误C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D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32苏格拉底说:“只要我还活着,还有力量,我就永远不会放弃哲学,或停止劝告你们,对你们之中每一个我所碰到的人指出真相,以我惯常的口吻说:最优秀的人啊,最强大、最以智慧和力量著称的雅典公民,你只关心钱财、名声和荣誉,却不注意也不想到智慧、真理及你的灵魂的完善,难道你不觉得羞愧吗?”可见当时的雅典A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盛行 B人文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C直接民主制度的弊端暴露 D城邦宗教信仰自由的缺失33美国 1787 年制宪会议对宪法的批准程序进行变革,由邦联条例规定的所有州议会的一致批准,改为在州

6、议会的建议下召开专门的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批准新宪法,9个州批准就能生效。这一变革体现了A三权分立由理论到实践 B代议制与政党政治相结合C州权和人民主权相结合 D联邦制与直接民主相结合 34英国工党成立后于 1918 年颁布了以公有制条款为标志的党章,鲜明地区别于其他政党。1945 年大选胜利后,开始了国有化实践。在党内部分人士的长期推动下,1995 年修改党章,用“公共服务”代替了公有制条款。1997 年布莱尔领导工党获得大选获胜,随后 13 年连任。这反映了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时俱进 B资产阶级政党的务实和局限 C政府提倡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D两极格局瓦解产生重大影响35戈尔巴乔夫是苏联解体

7、的关键人物,但 1990 年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由俄罗斯教育部审查认定、国家历史学会编写的新版历史教科书对此评述为:“苏联民众对此的反映却是敌对的、冷淡的。与此同时,西方社会却在庆祝戈尔巴乔夫对冷战和平演变的巨大贡献。 ”对此评述理解正确的是3A苏联解体主要由于西方和平演变 B苏联改革没有解决好民生问题C俄罗斯重视国家的意识形态导向 D历史教科书具有社会教育功能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材料:大一统思想滥觞于先秦时期, 诗经中就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说法,后来逐渐发展为一个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系统的、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下表是不同时期思想家或

8、政治家对此认识的摘要。孔子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孟子“天下定于一”董仲舒“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明太祖“朕即为天下主,华夷无间,姓氏虽异,抚之如一”清世宗“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孙中山“五族共和”毛泽东“中华各民族共同建立统一的人民共和国”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考生从所给的 44、45、46 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 的题号相同。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4. 【历

9、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材料:传统视域里民族政策只是反映政府对民族地区由上而下的管理,较少关注民族需求及上下交互式的政策演变。宋朝政府在西南地区实施的羁縻政策发生了变化,主要缘于溪峒与政府之间物质价值认同的迁移。 宋史记载:“蛮无他求,唯欲盐尔” 。食盐作为溪峒民族的生活必需品,曾一度成为溪峒与政府之间价值认同的媒介,一方面,缘于溪峒民族对食盐的需求程度高涨;另一方面,宋朝政府抓住食盐的货币职能谋求区域社会的稳定。宋真宗中后期,对能够在率领溪峒蛮人归投的土酋, “署其首领之名,月给食盐” ,这种维系人心的措施与授其土官等羁縻政策相辅相成。宋孝宗下诏:“平溪峒互市盐米价,体听民便,毋相抑

10、配。 ”从北宋前期“以盐易米”到南宋中后期的“以盐转易多物” ,食盐交换成为宋朝政府在西南民族地区羁縻政策的重要手段。这种与宋代茶盐专卖制度背道而驰的食盐交换手段,不仅实现了政府对民族地区的有效控制,也反映出国家民族政策的制定或推行必须先期平衡中央与地方的双向需求。摘编自董春林以盐制夷:宋代西南民族地区羁縻政策管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西南民族地区羁縻政策改革的特点。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宋代西南民族地区羁縻政策改革的影响。 (9 分)45.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 分)材料: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国务卿休斯认为,在国际关系中可以把法律

11、问题与政治问题分开,通过没有政治利益考量的、公正无私的法官来解决国家间的纠纷,而重组国际关系的首要工作是发展一套调解国家间纠纷的机制。共和党领导人把国际关系视为利益之争,认为一战的根源在于欧洲大国对原料和市场的争夺,如果各国在一个有序的国际关系4框架内可以分享原料和市场,实现繁荣,战争就可以避免。而实现经济繁荣的途径是把美国门户开放原则国际化,促进主要工业国在获取原料和开发欠发达地区等方面实现合作。但是,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家间的安全困境,可能导致一战那样的战争,而且大量资金用于军备而不是生产也会损害各国经济和世界贸易,增加各国的财政负担,不利于经济繁荣,从而削弱和平的基础。 凡尔赛条约并没有给欧

12、洲带来稳定与和平,欧洲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欧洲的经济复兴;二是欧洲的安全和稳定。没有欧洲经济的复兴,赔款和战债问题就无法解决,稳定与和平也就无从谈起;而安全问题不解决会带来欧洲局势不稳定,势必又会妨碍美国资本的流入和欧洲经济的复兴。欧洲经济的长期萧条还会影响美欧之间贸易,拖累美国经济,并可能带来欧洲各国严重的社会动荡,导致布尔什维主义向中欧和西欧传播。 摘编自王立新超越凡尔赛:美国共和党政府的国际秩序思想及其对欧洲稳定与安全的追求(1921192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美国关于国际秩序的主张。 (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美国关于国际秩序的主张。 (7

13、 分)4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 分)材料一:“西后与荣禄等既布下天罗地网,视皇上已同釜底游魂任其跳跃,料其不能逃脱,于是不复防闭,一听皇上之所为盖彼之计划早已定,故不动声色也。 ”总之,梁启超认为,慈禧太后允许光绪实行变法是企图废掉光绪的一个“阴谋” ,让光绪瞎折腾一翻,再以此为由“斩立决” 。 摘编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材料二:早在变法之初,慈禧太后就对光绪说:“变法乃素志” ;同治初就采纳曾国藩建议,派子弟出洋留学, “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 ”当光绪向她表示要推行“变法”时,她“为之动” ,同意颁布变法的定国是诏 ,宣称:“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1898 年,慈

14、禧太后以光绪帝的名义发布一份谴责康、梁罪责的诏书,这表明慈禧太后无意从根本上否定维新的举措,而且还要以反康、梁乱政来“次第推广所有一切自强新政” 。慈禧太后虽然镇压了维新运动,但并未将变法的新政统统废除,在变法过程中,慈禧太后在一定程度上是赞成包括创办京师大学堂在内的兴学举措的,而且也支持振兴商务、发展实业的改革措施,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慈禧太后并非绝对的死守传统、顽固不化。 摘编自费行简慈禧太后传信录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对慈禧的不同评价及其理由。 (9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慈禧评价存在不同观点的原因。 (6 分)5文综(一)答案历史答案题号24

15、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CDAABBBCACBC40 (25 分)(1)主张:自由平等的经济权利是追求效率与公平的前提;通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与发展实业,效率与公平两者可以兼得;效率与公平的兼得需要制度创新。 (每点2 分,共 6 分)评析:这一思想把西方的成功经验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反映了时代要求,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为后世提供了借鉴和有益的启示。 (每点 2 分,答出其中 2 点即可,共 4 分)这一主张目标过于理想化,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难以实现。 (2 分)(2)变化:从重公平、轻效率到保基本、重效率。 (4 分)原因:国家财政负担沉重;人们工作积极性降低;经济出现滞胀局面,凯恩斯主义失灵。 (每点 2 分,共 6 分)认识: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发展与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改善民生存在一定内在联系;效率与公平的实现需要制度保障;要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效率与公平进行历史评价(任答其中 1 点,言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