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4.1认识三角形4.1.1认识三角形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109531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4.1认识三角形4.1.1认识三角形教案新版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4.1认识三角形4.1.1认识三角形教案新版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4.1认识三角形4.1.1认识三角形教案新版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4.1认识三角形4.1.1认识三角形教案新版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4.1认识三角形4.1.1认识三角形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4.1认识三角形4.1.1认识三角形教案新版北师大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1.14.1.1 认识三角形认识三角形年级年级七年级学科学科数学主题主题三角形主备教师主备教师课型课型新授课课时课时1时间时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图形说出三角形的基本要素及符号表示方法。2.能记住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和应用。3.能按角将三角形分类,会应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教学教学重、难点重、难点重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综合应用。导学方法导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导学步骤导学步骤导学行为(师生活动)导学行为(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回顾旧知,回顾旧知,引出新课引出新课出示如右图所示的图片,并提问:你能从图中找

2、出 4 个不同的三角形吗?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引入课题新知探索新知探索一、认识三角形1、明晰概念:由于学生在小学接触过三角形,因此很容易答出三角形具有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所以教师只需将三角形概念明晰。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它有三条边,三个内角和三个顶点。2、表示三角形及其基本要素学生在交流各自找出的 4 个不同的三角形时,只能用“这个三角形” 、 “那个三角形”或是用手指在图上比划来进行,非常不方便,此时引出三角形的表示就显得非常必要。引出研究本节课要学习知识的必要性,清楚新知识的引出是由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学生积极参

3、与学习活动,为学生动脑思考提供机会,发挥学生的想象2例题例题精讲精讲acbBCA如图,可记作“ABC” ,线段 AB、BC 和 CA 可记作边AB,边 BC 和边 CA,有时边用边所对的顶点的小写字母来表示,即边 BC 用 a 表示,边 AC,边 AB 分别用 b、c 来表示。三个内角可分别记作A、B、C。3、练习:学生用所学方法交流各自找到的 4 个不同的三角形。BAC DFGE二、激活思维,用推理来确定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1、在小学我们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还记得是怎样得到这个结论的吗?【剪拼 测量、计算】2、上述方法有可能存在误差,你能否通过其他方法来确定这个事实吗?给足学

4、生思考时间,若仍没有学生考虑出方法,教师可在黑板上操作,给出几何直观,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引导他们将口头表达转换成文字表达。3、明晰结论:“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 180”4、练习:ABC 中,A=44,B=46,C=_ABC 中,A=50,C=20,B=_ABC 中,B=60,C=45,A=_ABC 中,A=B=40,C=_力和创造性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教师给出准确概念,同时给学生消化、吸收时间,当堂掌握例 2 由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ABC 中,A=90,B=20,C=_ABC 中,A=B,C=40, B=_三、发展思维,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1

5、、完成 P65、66 议一议2、思考: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钝角?为什么?直角呢?锐角呢?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能否有一个钝角,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同时存在?为什么?3、按三角形内角的大小将其分类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用 RtABC 来表示直角三角形 ABC)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钝角4、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之间的数量关系由于直角三角形中有一内角是直角即 90,所以另外两个内角都只能是锐角,且其和为 180-90=90,即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课堂检测课堂检测1、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单位:cm)(1) 1,

6、3, 3(2) 3, 4, 7(3) 5, 9, 13(4) 11, 12, 22(5) 14, 15, 30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 3cm 和 4cm,则第三边长X 的取值范围是 。若 X 是奇数,则 X 的值是 。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练习,教师批阅部分学生,让优秀生帮助批阅并为学困生讲解.4这样的三角形有 个若 X 是偶数,则 X 的值是 。这样的三角形又有 个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 2cm,另一边是 9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cm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 5cm,另一边是 7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cm总结提升总结提升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在说理方面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板书设计4.1.14.1.1 认识三角形认识三角形(一)知识回顾 (三)例题解析 (五)课堂小结(二)探索新知 例 1、例 2(四)课堂练习 练习设计本课作业本课作业教材 P83 随堂练习 1、2本课教育本课教育评注(实评注(实际教学效际教学效果及改进果及改进设想)设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