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二专题《<指南录>》后序》课件(苏教版必修3)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108654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789.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二专题《<指南录>》后序》课件(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语文第二专题《<指南录>》后序》课件(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语文第二专题《<指南录>》后序》课件(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语文第二专题《<指南录>》后序》课件(苏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语文第二专题《<指南录>》后序》课件(苏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第二专题《<指南录>》后序》课件(苏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二专题《<指南录>》后序》课件(苏教版必修3)(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析 A项觇chn。B项縻m。C项毗p。D解析 当:主持、掌管。A解析 A项名词活用作动词,“取道”。B项同题干,名词直接作状语,“在草地上”、“在露天里”。C项名词活用作动词,“称王”。D项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宾客”。B解析 A项古义:没有依靠。今义:(言谈、行动等)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C项古义:留给自己的身体。今义:尸体。D项古义:意气激昂。今义:大方。B5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奉使往来,无留(于)北者。B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之)有为也。”C北驱予并往,而(北)不在使者之目。D(予)穷饿无聊,(北)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解

2、析 省略的是“予”。C解析 委:抛弃。D解析 A项皆介词,“凭身份”;B项助词,“的地方”/助词,与“为”构成被动;C项代词,“没有人”、“没有谁”/副词,“不要”;D项无,不/浪费。答案 A8“呜呼”是感叹句,文天祥在第5自然段用了几次?同样是“呜呼”,在体现层次和表达感情方面分别起什么作用?(5分)答案 用了两次。开头用“呜呼”一词,使文章很自然地由叙述过渡到抒情,作者连用22个“死”字,抒发九死一生而国事难为的痛苦心情。段末又用“呜呼”一词与开头呼应,不仅起到总结本段内容的作用,并且使悲愤感情达到了顶点,读来更感动读者。9文章第7自然段对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3、A本段以“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领起,抒发了作者不能救国的沉痛的心情。B作者历尽艰难却终无能为力,深感痛悔不已;但他依然信守忠义,决心以死报国。C作者屡次面临死地却不以身殉职的原因是要图谋拯救宋朝危难,对君亲有所交代。D本段夹叙夹议,充分体现了“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爱国情怀。解析 并非“夹叙夹议”,而是议论。D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2分)(2)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2分)(3)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2分)(4)若

4、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2分)(5)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3分)答案 (1)适逢双方使者往来频繁,元军邀约我国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国家的祸患。(2)唉!死生是早晚间的事情。死了也就算了,但是艰难险恶的处境,层叠交错地出现,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痛苦的事情过去之后,再回想当时的痛苦,那又是怎样的痛苦啊!(3)所追求的是尽一个儿子的责任,用父母赐予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而我已经历了许多危险)。(4)像我这样的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我的死地。(意为:无论死于何处,都死得其所,没有遗憾。)(5)从前假如我

5、的尸骨抛弃在荒草丛中(意思是死去了),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在君王和父母的面前无法文饰自己的过错,国君和父母怎么讲我呢!解析 “间”应解释为“间杂”。C解析 A项介词,到/语气词,呢。B项介词,用。C项表转折/表并列。D项介词,跟,同/连词,和。B13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古之文,初无所谓法也”的一项是(4分) ( )A其体势声色,曾无一字相袭B周秦诸子,亦各自成体C若其不俟模拟,人心各具自然之文D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者所祖解析 D项表明离骚诸篇,被后世言情韵者尊为“法”。D14.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从行文的顺序看,作者先说文集,次论文法,再论文风,

6、然后谈湖南文化源流,最后是对湖南文征及其编撰者的评价。B.论及群经之外的百家著述,作者认为,无论是以理胜者,还是以情胜者,都有其自身的不足,并非尽善尽美。C.谈到文化源流,作者认为,湖南虽属“山国荒僻之亚”,但由屈原、周子(敦颐)所开创的文化传统,泽被后世。D.文章结尾,作者认为,湖南文征收录考据之文极少的客观原因是罗研生深明考据家之学,“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解析 “客观原因是罗研生深明考据家之学”错。D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奚足以语文事?(2分)(2)而其弊常丰缛而寡实。(2分)(3)兹编所录,精于理者盖十之六。(2分)答案 (1)哪里够得

7、上谈论文章的事?(2)它的弊病常常(在)词藻华丽缺少实际内容。(3)这部文集所收录的,长于说理的文章大概十分之六。【参考译文】我的朋友湘潭人罗研生先生,把他编撰的湖南文征一百九十卷给我看,并嘱咐我给他的湖南文征在开头作序。我曾国藩很浅陋,而年龄又大了,更加衰老了,哪里够得上谈论文章的事?我私下里听说古人的文章,开始没有所说的“法”啊。易、书、诗、仪礼、春秋等经书,它们的结构内容,竟没有一个字是相沿袭的。就是周秦时代的诸子散文,也各成一家。拿这个和那个相比较衡量,就像金玉与花卉树木一样很明显的不同类,这哪里有所说的“法”呢?后人本来不能写文章,勉强拿古人所写的来模仿它,于是有相合的,有相背离的,

8、就有了“法”和“不法”的说法了。如果他不去模仿,人心里都具有了自然的文章,大约有两种情况:理、情。这二者是人人所本来就有的。把我所知道的理用笔写成书并传之于世,称举我所喜爱的、憎恶的、悲愤的、愉悦的感情,连缀文辞来表达它,就像把自己的肺肝剖出来陈述到简策上一样。这是自然的文章。性情敦厚的人,大多能这样做。而做得浅、深、工巧、笨拙,却相差十百千万倍没有尽头。从群经以外,百家的著述,大多有各自的胜人之处。以理胜的,大多阐发深奥的道理,而它的弊病是有时激宕而失去平和;以情胜的,大多是缠绵感人的话语,但它的弊病常常(在)词藻华丽缺少实际内容。自东汉至隋朝,文人秀士,大都坚持义而单方面施行,言辞大多骈俪

9、之语。即使议论朝政,完成大礼,也每每用排比句,夹杂柔美缠绵的话语,经历了唐代,仍没有改变湖南作为一方邦国,北靠长江,南接近五岭,西与黔蜀接壤,是群苗占据的地方,大概也是山国荒僻的地方。然而周朝末年,屈原诞生于此。离骚等作品,被后世言情韵的人尊为始祖。等到了宋朝,周子又在这里诞生。作了太极图说、遏书,被后世言义理的人尊为始祖。这两位贤人,都没有师承前人的传统,而创作了伟大的文章。向上可以与诗经、周易有相同的风度,向下百代的才子都没有能超越他们的。更何况湖湘之地的沾染了时代风俗的后辈呢?这里所编录的,长于说理的文章大概十分之六,善于言情的大约十分之四,而骈体也很有可造就之才,不说法而法没有开始,有

10、了就乱了。只是考据的文章搜集极少。前哲的倡导没有定准,后世欣慕而学的也很少。研生之学,考察说文来要求得到解释,记录禹贡来明晰地理,本来也深明考据家的学说。而写文章只是追求概述,不崇尚广征博引,取其长处而不沉溺于其所偏向的,这就像君子谨慎地选择方法的道理一样啊!四、语言运用(8分)16仿照例句,用“假如,不要,要”的句式,写两个类似的句子,每个句子不超过30个字。(4分)假如生命是船,不要随波逐流,要高扬风帆在天风海雨中奋斗搏击;_,_,_ ;_,_, 。 假如生命是水不要故步自封要做奔腾的活水去摧山坼地去投奔江海假如生命 是草 不要自惭形秽要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自己的一星浅绿17.根据下面的话

11、题,结合你的阅读感受,写一个不少于60字的语段。(4分)翻开古诗文,你可以一一品味历代文人深切的思想感情。答案 读杜少陵、白居易,你懂得了什么是忧民情绪;读辛弃疾、陆放翁,你懂得了什么是爱国情怀;李白的傲骨让你钦佩,苏东坡的豪放让你叹服,文天祥的忠心让你扼腕。五、随堂练笔(20分)18.在叙述过程中抒发自己的感情,或带着强烈的感情来记述事情,使叙述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这种写法叫融情入叙法。朱自清的背影,用充满深情的笔墨,细细地描述父亲那“青布棉袍”、“黑布大马褂”、“走路蹒跚”的背影,虽未直接抒发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感情,但通过人物的一言一行,也让读者深深领悟到父子之间的深情。试用这种方法写一篇记

12、叙文,题目自拟,内容自选。【参考例文】雨中亲情萌 盈街道的尽头,看不见尽头,也找不到熟悉的身影。眼前是一片茫然,忽然觉得很无助,忘记了回家的路线。一只瘦弱的双手握住我,感觉很温暖。那时天正下着蒙蒙的细雨,街上到处是躲雨的人,他们互相推挤,我们的手依然紧紧地握在一起。我抬头望着那张满是焦灼的脸盘,瞬间觉得自己很是任性,为了简简单单的一件事,居然有了离家的打算,不就是一双安踏鞋吗?买不起,自己可以省下零用钱啊!我松开紧握的手,想去抚摸她满是皱纹的额角。她以为我想再次离开,就紧紧地抓住我的手臂。我迷惑地看着她,却被她的眼神震慑住了。她的眼神充满了留住我的信念和不容许反对的坚定。我对她笑了笑,按照原先

13、的意愿轻轻地抚摸着她的额角,“我只是想这样做。”她也笑了,额角上的皱纹全挤一块去了,但我不觉得丑。反而那是她为我付出的见证。我发现她手上攥着一包东西,不知道是什么,包在外面的黄纸已经被雨水浸湿了,她那力把纸弄得有些褶皱。我笑着看着她,拿过她手上的东西摊开一看竟是十个一角的硬币。那是她每日日晒雨淋辛苦挣回来的血汗钱,也是她省吃俭用好不容易省下来的钱,记得她曾经说过,她要用这些钱供我读书,买汉堡。我小时候经常站在麦当劳门口,两眼圆滚滚地看着那看上去香喷喷的汉堡,我认为没有人知道,没想到“我决定拿这钱给你买鞋穿,钱以后还可以再赚,女儿没了就真的再也找不回来了。”她就是我妈,一个从乡下来城市打工的农村妇女。她说这话的时候激动地抱住了我,我也抱住了她,这次没有丝毫的犹豫。“妈,不用了,我不买了,我只喜欢穿你给我缝制的布鞋,那穿起来才舒服呢!”我靠着妈妈的肩膀,头拨浪鼓似地猛摇。“但可是”她疑惑地看着我,脸上满是欣慰。“没有可是了,我们回去吧!”我拽住妈妈的肩膀,将她搂向自己,与她一齐步入雨中。在那其间,我看到了她眼中有点闪亮,我知道那是泪。也看见了她的额角上的皱纹又全聚集在了一起,我知道她在笑。两个互相依偎的身影,最终在人们的视线中、雨中模糊,消失。seo优化 http:/ seo优化 毡痋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