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总结-徐州教育信息网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108647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83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总结-徐州教育信息网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古代诗歌鉴赏总结-徐州教育信息网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古代诗歌鉴赏总结-徐州教育信息网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古代诗歌鉴赏总结-徐州教育信息网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古代诗歌鉴赏总结-徐州教育信息网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总结-徐州教育信息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总结-徐州教育信息网(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总结江苏省新沂市瓦窑中学 陆可教nA、考试大纲要求:n1.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 n2.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 nB、做诗歌鉴赏题的步骤:n1)把握分析诗歌意象。n2)注意诗题、诗序、注释、作者等辅助 信息。n3)注意题干的提示作用。n4)注意诗词的后半部分。前半部分往往 写景叙事,后半部分则往往表情达意。n5) 注意实写(明写)内容与深层含义。n一、内容n(一)准确把握内容n 诗歌内容宽泛地说包括表达内容和思想感情 。n 有时是对整首诗表达的考查,而有时又是考 查诗中具体的某句或某联的写作内容,但无论 如何都要做好整体把握,然后再结合题目具体要 求

2、进行答题,这样才能不失之片面。n诗歌内容类型举例:n1、边塞诗歌 2、爱情(闺怨)诗歌 3、羁旅诗歌 4、送别诗歌 5、怀古(咏史)诗歌 6、咏物诗歌 7、写景诗歌n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后问题。 n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 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n请分析本诗借菊表达的思想内容。w (注:郑思肖,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宋亡后, 隐居苏州。坐卧必向南,因自号所南,以示不忘 宋室。专工画兰,花叶萧疏,他画兰不画土、根 ,寓宋沦亡之意。) w 一二句写菊花独立疏芳,自甘寂寞,不求虚 荣,坚持节操,傲霜怒放,光彩照人,诗三四两 句精心刻画了菊花宁带着清香枯死枝头,

3、决不向 北风屈服飘零落地的顽强精神,这些也正是诗人 的自我写照,表现作者不愿随从于世俗权贵,独 守清高的精神,以及其耿耿忠心、铮铮铁骨,及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n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05年山东卷)n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 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 神州。 n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n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 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w 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 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 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的最为强烈和集中。该 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地

4、惯常心理, 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 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 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理。n二、表达n(一)语言的锤炼n(二)修辞的巧用n 1.比喻2.隐语,(谐音)双关3.对比 等 。n(三)表现手法(重点)n 1.象征n 2.托物言志n 3.写景n(四)结构n层层渲染,铺垫n首尾照应n(一)语言的锤炼n 古人讲究炼字,要注意体味关键字词的意味 。n例如:华子岗(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 草露唏。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n 【析】“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 程,写出了诗人在夕阳落下一步步下山的生 动情景.“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 也使人想见山色青

5、翠可爱,柔和多姿.这两 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 正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 n鉴赏困惑:n在单个词鉴赏的时候,一些同学不知道从何 入手,往往用“这个词用得很好,很形象很 生动”来概括,但是没有一句切合采分点, 结果是写了很多话,却一分也得不到。这是 什么原因呢?我们知道,词的鉴赏不能离开 句子进行,“一个词的妙处”中的“一个词 ”往往是这首词里最富表现力的词,它的表 现力从哪几个方面体现呢?我们必须对此进 行考察,才能找到单个词鉴赏的钥匙。 n题型分析:n一般来说,单个词的鉴赏通常这样出题,n比如:历代评论家对该词十分赞赏,你认为 它妙在何处?或者:这首诗中的某个词很有

6、 表现力,请加以分析。n那么我们从哪几个方面考察呢?综合起来看,我们鉴赏单 个词,必须考虑下面几个因素:n1、 看该字词有无运用修辞手法。n2、 看该字词有无转化(动静、虚实、乐哀 、远近等)现象。n3、 该字词所反映的事物情状。n4、 该字词所表达的作者情感。n5、 该字词在结构上的作用。上面五个方面把单个词的妙处、作用 、表现力都涵盖进去了,其中有两点 是不能少的,那就是第3点和第4点 ,其他三点有则分析,没有就不写, 不必面面俱到。有了这五个方面的考 量,我们的单个词鉴赏是不是变得简 单而且可操作了呢?n3、 该字词所反映的事物情状。n4、 该字词所表达的作者情感。n规范格式:n根据上述

7、五点给大家一个规范格式,在考试时按 这个规范格式答题,就可以避免挂一漏万的现象 ,更不会出现无话可写的情况。n格式:该词采用修辞手法 ,化为,写出了 情形,表达了作者思想感 情,同时在结构上还照应了( 前)后文的(或“为做 了铺垫”)。n给大家举例说明,请看:n望庐山瀑布 李白n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n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n题目:该诗第二句中的“挂”字用得很传 神,请说出它的妙处。n参考答案:“挂”字采用比拟的修辞手 法,化静为动,写出了庐山瀑布的 磅礴气势和远看时的特有形态,表 达了诗人对庐山瀑布的喜爱之情。 (没有结构上的作用,不用回答)n黄钟人月圆 山中书事 张可久

8、n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 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 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n题目:“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 明理由。n参考答案:“倦”字既写出作者对朝代更替 、兴亡交现的倦怠和厌倦,也表达了作 者渴望归隐田园、过着“酿酒煎茶”闲淡 日子的内心情怀,从结构上看,它还有 为下文“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埋下伏笔 (呼应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的作用 。(没有修辞手法和转化,不必回答)n春行即兴 李华n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n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n题目:本诗最后一句的“空”字历来被评论家所 称道,请你说说它妙在哪里

9、。n参考答案:“空”字写出芳花自落、小 鸟鸣叫无人欣赏的情景,表达了作者 寂寞孤独和浓浓的惜春之情。(没有 修辞手法,没有转化,没有照应铺垫 ,不用回答) n请你试一试:n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n过香积寺 王维n不知香积寺,数里入去峰。古木无人径,深山 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 曲,安禅制毒龙。n(安禅:安静地打禅。毒龙:坏念头)n题目:诗中的“咽”历来被人们所称道 ,请说说它好在哪里。n答: n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n天仙子 张先n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 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 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10、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 应满径。n题目:“云破月来花弄影”是传颂千古 的名句,其中的“弄”很有表现力,请 说出它的表现力体现在哪里?n答: 炼字举例:n唐代诗人齐已曾写过一首早梅,其中有“前 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两句。诗人郑谷看后说 ,此诗好是好,不过宜将“数”字改成“一”字 。齐已连连叫绝,故拜郑谷为“一字师”。为什 么这个“一”字就锤炼得好呢?其实,如果遵循生活真实的法则 ,诗人早晨起来看到的也许就是 凌寒开放的几朵梅花;然而,艺 术毕竟不同于生活,它得具有感 染力,一个“一”字,给人的新 奇夺目的气氛比“数”字要浓得 多,而且又有引发读者想象的韵 味,更给人以无限的希

11、望。 n(二)修辞的巧用: n1.比喻: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 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 情态特征. n例如: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 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 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n【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 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 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 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n2.隐语,(谐音)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 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 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我们读过的如刘禹锡的竹 枝词n又如:春思(唐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 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

12、入 罗帏? n【析】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 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 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 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 ),“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 思念情怀. n(二)修辞的巧用:n3.对比n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 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 n画眉鸟(宋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 人间自在啼. n 【析】这首诗就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 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 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 对比,结构明晰.表达作者对禁锢思想,束 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由,

13、解放人 才理想的向往. n(三)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艺术手 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n1.象征,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 象征人的品德节操.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等无不 可以写入诗歌寄寓一定的象征意义。n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n松坚贞高洁 n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n莲表达爱情 n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n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n鹧鸪鸟离愁别绪n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n2.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 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 又叫感物抒怀.n如: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 留清气满乾坤. n【析】此诗运

14、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 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 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n(三)表现手法n3.写景,常用写景方式有: n(1)侧面烘托n(2)以景衬情 n(3)动景、静景或动静景结合或动静景相互映衬n(4)塑造意境,渲染氛围,融情入景,抒发感情n(5)虚实结合n(6)卒章显志n(7)移情n(8)烘托n(三)表现手法3.写景 (1)侧面烘托n诗人在写景时,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 有关的侧面景物入手,以对侧面景物的描写来达 到反映主题的效果,即是侧面烘托.如: n例如:石头城(唐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 女墙来. n【析】本

15、诗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 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 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 国“的没落与荒凉. n例如:乌衣巷(唐 刘禹锡) 朱雀桥 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 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n 【析】本诗与石头城有异 曲同工之妙.本诗通过乌衣巷周围 景物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 阳斜照,旧时燕飞入普通百姓家 写出了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 衣巷了,今日的乌衣巷一片荒凉, 昔时豪门世族已不复存在. n(三)表现手法3.写景 (2)以景衬情 n诗人在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的情感或 浓情密意时,往往通过景物来渲染衬托. n双调清江引 秋怀(元 张可久) 西 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 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n【析】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 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 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 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 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 图.那么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 的色彩呢?一想便知: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 ! n鹿柴(唐 王维) n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n【析】这是一首隐逸诗,作者写出 了空山的宁静,幽深.作者在渲染空 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