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2018年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106603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2018年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宁夏2018年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宁夏2018年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宁夏2018年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宁夏2018年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2018年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2018年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宁夏银川一中宁夏银川一中 20182018 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24商周时期铜器的铭文多有族氏徽号;春秋铜器铭文仍有颂扬先祖,祝愿家族团结昌盛的内容;战国铜器铭文较多简单地记载铸器之事,并出现“物勒工名”的内容,即记载监制青铜器的官职名号与工匠姓名。以上变化反映了A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B宗法制的逐渐衰落C汉字的日益系统化 D中央集权受到削弱25据明李乐见闻杂记记载:湖州府乌青镇“里中有中人之家,贷钱开油饼坊,其雇工人与市上一人剧饮而醉相殴,雇工人推其人堕水死,主不知也。事闻于官,官不诘责下手之人,主人费六七十金,半偿死者之家,半赂衙门人,事竟得寝。

2、”材料主要反映了A雇佣关系下仍有封建隶属关系B雇佣关系下自由劳动力的生活C明清社会治安混乱和官场腐败D农业手工业生产的日益商品化26明仁宗时科举取士一度南北分卷, “科举之士须南、北兼收,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 。这实质上反映了A文化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B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南北方矛盾日益加深27 “星坠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偶然)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此材料反映的观点是A君权神授 B

3、天行有常 C天人合一 D敬鬼神而远之28甲午战争后“中国新式产业发展进入民营化为主阶段” ,这一现象反映了A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C清政府废除了重农抑商政策D洋务企业丧失了垄断地位29以下是民国初年成立的部分政党。据此可知,当时 名称创立时间代表人物宗旨中华民国宪政党19123伍廷芳“博采民国宪法,确定纯粹中华政体”统一党19123张謇“巩固全国之统一,促进共和政治”共和党19125黎元洪“防止分裂,便利政务进行,实行共和政治”国民党19128孙中山、宋教仁“促成政治统一,维持国际和平”民主党19128梁启超“拥护法赋自由,调和社会利益”- 2 -A政党林立,国家分裂

4、 B政治变革推动政治转型C民主共和制不断完善 D革命党人积极参政议政30日本发动九一八侵华事变后,红七军团高举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旗帜,于 1934 年 7 月 7日从瑞金出发,孤军深入闽、浙、皖、赣等地,历时 4 个月,行程 3200 余里。11 月初,与闽浙赣红十军胜利会师。红七军团这一举措的目的是A积极配合国民政府共同抗日 B威胁日军占领的南方中心城市C配合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 D缓解中央红军的军事压力312017 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对我国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判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56 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也曾对我国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分析,对二者的看法符合史实的是A

5、都是根据具体国情做出的正确分析B矛盾分析造成此后经济建设的冒进C都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益探索D生产力发展促使生产关系发生质变32梭伦看到国家经常处在党争状态,而有的公民竟然漠不关心国事,听任自然,因此他制定一种特别法律对付他们,规定任何人当发生内争之时,袖手不前,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份子。据此可知,古代雅典A立法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 B城邦利益高于个人自由C公民意识得到法律的肯定 D党争不断孕育直接民主33一位学者认为,光荣革命实际上意味着英国政府有了永久的“专制权” 。它“在 1688 年之前只能间或动用,但此后却可以一直享有”这份权力。材料反映了光荣革命后的英

6、国A君主已经统而不治B实质是资产阶级专制C权力中心转移到议会D民主只是寡头的政治341927 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合作社已成长为联合了数百万农户的强大机体,要通过合作社把小农经济引上社会主义道路,通过流通过程,同时也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通过生产本身的改组和联合,把个体的分散的生产单位改造成以新的技术(电气化等)为基础的大规模的公有化经济。由此可见当时苏联A新经济政策推行效果显著 B准备调整农村生产关系C管理经济的手段单一 D扩大了集体经济的自主权35有学者认为:“片面强调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必然会把人类的全部历史当代化或当成当代的历史。以这种历史观指导历史写作,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沦为历史

7、的伪造者,尽管自认为是合理地构建过去。 ”由此可见,该学者强调A回到特定时代去认识历史 B历史研究材料的选择性C努力发掘历史的现实意义 D历史叙述逻辑的严密性- 3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材料一 盐,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之一,长期以来政府都是采取专卖制度。以明朝长芦盐区为例,所产海盐成品全部以“贡盐”的名义纳入官仓,由官厅支配。编入灶籍的人户,必须“世守其业” “世代以籍为定” ,不能“辄与改役” 。明朝时期“煮海为盐”的技术发展到引海水晒盐,大大减轻了盐工的劳动强度,方法简单,适合于单个家庭从事。清代废除灶籍制,灶户逐渐成为具有自由身份的手工业者。食盐也由垄断性的官产官销

8、,转变为垄断性的民产民销。明清时期盐商运销食盐,须先向盐运司交纳盐课,领取盐引,然后到指定的产盐区向灶户买盐,再贩往指定的行盐区销售。实力雄厚的盐商基本上垄断了全国的食盐销售,但政府对盐业的垄断本质并未改变。商人暗里支出用来打点官吏的费用几乎相当于成本的一半。激烈的竞争导致灶户两极分化加剧,一些灶户成为了海盐生产中的雇工阶层。摘编自长芦盐业史话材料二 从 19 世纪末,西方列强就已经开始要求清政府以盐税作为战争赔款的担保。1913 年,袁世凯政府还用盐税核收和监督主权换取善后贷款。所有的盐务收入,首先偿付以盐税为担保的外债本息,剩下的款项以“馀盐”的名目交付中国有关当局。1914 年由范旭东开

9、设的久大精盐厂生产的“海王星”牌精盐,打破了英、美在精盐销售中的垄断,结束了国人食粗盐的历史,而且为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积累了资金和办厂经验。不久永利碱厂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日军入侵中国后,我国沿海地区的盐场几乎都被占据,大量盐业资源被掠夺到日本。摘编自长芦盐业史话(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食盐生产经营的特点。 (12 分)(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盐业生产经营的变化和启示。 (13 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1977 年 9 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 10 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

10、生考试。1977 年冬天有 570 多万人参加了考试。1978 年 3 月 18 日至 31 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有 6000 人参加会议。邓小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并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观点。1977 年底胡耀邦在党校创办的理论刊物理论动态上发表文章,论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在党内和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到 1978 年下半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达到了高潮。- 4 -1978 年,小岗村的 18 家农户为了能吃饱饭, “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率先实行了“包产到组、包产到户” 。1978 年 12 月 16 日,

11、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 年 12 月 18 日至 22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依据材料,提取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社会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材料 明朝初年,朱元璋废除行省制度后,地方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互相制约,为了弥补新体制带来的缺陷,巡抚制度应运而生。而后由于军事

12、需要,遇到跨地域的军事行动,各省的巡抚“多不能振联属之策,兴讨伐之师” 。在此情况下,总督制度逐渐建立,并逐渐确定了“分省设抚,跨省设督”的原则。总督的辖区都在一省以上,品级比巡抚高。明朝前期总督因事特遣,主要负责监察和考核官吏,监督军政,后来发展到能够提督军务,巡抚、总兵、地方三司俱听节制,举凡行政、军政、司法、监察之权,无不过问。有明一代,总督始终以中央特遣官的身份出现,总督并不是地方一级行政官员,入清以后经过多次调整才最终定型为地方行政机构,摘编自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1)依据材料简要说明明代总督制度的特点。 (8 分)(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总督制度的影响。 (7 分)4

13、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材料一 当巴黎和会落下帷幕时,战胜国惊讶地发现其战略形势堪忧。一战后的英法两国都比德国弱,唯有期望联合在一起才能制得住德国。很可惜英国并没有看清形势,有许多人竟然想以德国来制衡法国。法国心知肚明自己与德国比起来是多么虚弱,于是通过与德国周边的新兴小国结盟来制衡德国。劳合乔治对此评论说:“世上数一数二积极进取与实力雄厚的德国居然被一群小国所包围,而其各民族中有不少从未能建立稳定的政府,但每一国中都有大批吵着要与祖国统一的德国人” 。德国则被排除在凡尔赛体系之外,他必须让出大量的领土和所有殖民地,军事受到严格限制。革命后的苏俄,对这次帝国主义分赃大

14、会不屑一顾。战胜国中最有实力的美国也随后退出。摘编自一战百年- 5 -材料二 维尔戴尔森的漫画和平和未来的士兵 。1919 年,巴黎和会召开,漫画中右侧人物是英、法、美、意四国政府首脑。漫画左侧是一个裸体哭泣的孩子,旁边写着“等级 1940” (1940 Class) 。克里蒙梭(昵称“老虎” )说:“有意思,我好像听到有个小孩在哭。 ”英国学者谈漫画里的政治(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巴黎和会后“战胜国的战略形势堪忧?” (10 分)(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漫画的寓意是什么?(5 分) 图 94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材料 张元济(1867-195

15、9),浙江海盐人。出身书香门弟,早年热心维新运动。他认为:“夫以数千年之古国,一旦欲效法欧美,变易一切,诚非易事” , “今之自强之道,自以兴学为先,科举不改,转移难望。 ”1897 年,张元济创办了通艺学堂,宗旨有三:一、 “国子之教六艺是职,艺可从政,渊源圣门,故此学堂名曰通艺。 ”二、 “欲开风气,必先首善;以宏造就,必资儒流,故此学堂设于京师,以待缙绅与其子弟有志于此者。 ”三、 “欧美励学,新理日出,未知未能,取资宜博,故此学堂专讲泰西诸种实学。 ”这种识见,在当时急躁鼓荡的社会运动中不为时人所重,但以后的历史证明了它的价值。戊戌狂澜一夜平息,蔡元培有所领悟,他说:“康党所以失败,由于不先培养革新人才,而欲以少数人弋取政权,排斥顽旧,不能不情见势绌。 ”继而甫下绍兴办学,并由此而萌发了“教育救国”的信念。-孙延波张元济的文化教育情结(1)根据材料概括张元济维新运动期间的教育主张(8 分)(2)根据材料结合及所学知识评价张元济的教育主张。 (7 分)- 6 -宁夏银川一中 2018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历史参考答案选择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