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103738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全国通用版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全国通用版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全国通用版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全国通用版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新人教版必修(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辨易错学前启动回顾点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简述理由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简述理由 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3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黎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简述理由

2、经济、政治决定文化,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其作用是影响而非决定。4汉字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简述理由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回顾点二 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5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简述理由 各民族文化既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相互促进、2相互交融,存在差异但非冲突;中华文化不是各地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各地文化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6中华文化中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而日趋同一。简述理由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

3、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听名师细解考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史书典籍作用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特点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2中

4、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特点侧重点关注点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与其他国家文化相比,中华文化内容丰富,不同文化形式风格独特、特点突出以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为例说明本特点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不同区域文化存在差异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既渐趋融合,又保持自己的特色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类似于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均不是整体与部分、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都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3三个角度区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字面涵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根底深厚,没有中中华文化广博丰富,深奥精微3义断而延续至今侧重点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

5、文化的成就和魅力见证或表现汉字和史书典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体表现在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三个方面4.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角度阐释作用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地位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关系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研高考寻根觅源1(2017江苏高考)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

6、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 103 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解析:选 A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的基础” ,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 ,表明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具有包容性,A 项符合题意。C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集中体现,D项不选。B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追根教材本题是对教材中“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的考查。2(2016天津高考)

7、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称道的苏州园林, “虽为人作,宛自天成” ,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 B4C D解析:选 A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入选;中国园林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体现了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入选;夸大了对传统建筑进行保护的作用,排除;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追根教材本题是对教材中“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

8、开物质载体”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考查。3(2015福建高考)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解析:选 B 本题的题眼是燕赵、吴楚、北人、南人各具特色的文化特征。题眼信息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B 项当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体现是史书典籍、汉字,A 项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材料主要强调中华文化的区域性、民族性

9、和多样性,并未说明“一体” ,同时文化也不可能融为一体,排除 C 项;材料未涉及民族精神的内容,排除 D 项。追根教材本题是对教材中“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的考查。4(2013全国卷)台湾风物图卷长达 320 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 。中国国民党主席在 2005 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 )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具有与清明上河图

10、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A BC D解析:选 A 台湾风物图卷的丰富内容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 台湾风物图卷被誉为台湾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因此符合题意;说法错误;观点错误, “走向同一”违背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趋势。追根教材5本题是对教材中“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的考查。5(2012海南高考)3 000 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

11、,用牛角、竹子、椰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 BC D解析:选 A 海南地理环境是黎族文化的一个影响因素,错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错误;“3 000 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可见黎族文化历史悠久,是由人们的实践创造的,是中华文化的组

12、成部分,当选。追根教材本题是对教材中“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的考查。近几年高考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考查,多以中华文化具体形式的发展成就、地域文化、民 族文化等为背景,以选择题的形式加以考查,多为体现类试题,难度中等。复习时要重点对中华文化的这两个特征以及各自的表现加以区分。试模拟考点通关1(2018北京顺义区统练)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近距离展示了稀世珍宝的修复技术,讲述了一批故宫文物修复者的“日常”: 擦掉黄花梨箱柜铜组件上的锈,显出黄澄澄的光;一个个齿轮的调适,大座钟上的野鸭终于能扇动翅膀;颜色已经黯淡了的

13、瑟,一层一层刷上新漆后华彩焕然经历岁月风尘而破旧残损的各种文物在一双双神奇的手中重新焕发光彩。重视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是因为( )A文物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B文物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重要标志C文物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标识,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根本途径6D利用现代元素修复文物,可以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解析:选 A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我国重视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是因为文物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故 A 项入选。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汉字,故排除 B 项。C 项表述错误,经济的发展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根本途径。D 项表

14、述与题意无关。2(2018宣城二调)出门在外,最难改的是乡音,最亲切的是方言。方言被称作我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方言却日渐式微,流失严重。一些人士和地方疾呼保护方言刻不容缓。这是因为方言( )魅力独特,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运用广泛,是文化传播交流的工具 因时而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绚丽多彩,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A BC D解析:选 D 表述错误,此观点混淆了口语与方言的区别。表述错误,方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题目中,随着时代的变迁,方言却日渐式微,流失严重。一些人士和地方疾呼保护方言刻不容缓。这是因为方言魅力独特,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绚丽多彩,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15、故入选。3(2018山西五校联考)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才能不断拉近两岸同胞的认知,增进两岸同胞的感情,消融彼此之间的隔阂,加强心灵沟通,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这是因为( )文化交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基 中华文化是由海峡两岸文化组成的 文化认同是凝聚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A BC D解析:选 D 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才能加强心灵沟通,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说明文化认同是凝聚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正确;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错误;中华文化是由中华各民族文化组成的,错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辨易错学前启动1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中华民族友好的吸收一切外来文化。简述理由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兼收并蓄并非是吸收一切外来文化。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7简述理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简述理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听名师细解考点1全面认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内涵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