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考能强化通关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103633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考能强化通关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考能强化通关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考能强化通关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考能强化通关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考能强化通关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考能强化通关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考能强化通关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3333 讲讲 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环境问题是全世界人民密切关注的问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大气中的 CO2急剧增加B大气中 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C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大气的方式只能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唯一方法解析:选 A。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化石燃料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因此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光合

2、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都能够固定大气中的 CO2。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都能释放 CO2。2(2018湖南株洲质检)EFoeminea(麻黄属植物)的受粉时间每年有很大差异,但都与7 月的满月紧密联系在一起。就连幼小的无法进行受粉的球果也在满月峰值时从毛孔形珠孔处渗出传粉滴(花蜜),吸引传粉昆虫。上述材料表明( )A每年 7 月,EFoeminea 开花与传粉昆虫成熟是共同进化的结果B满月、花蜜和球果都属于同种信息,信息传递方向是非生物生物生物CEFoeminea 分泌花蜜,吸引传粉昆虫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当地传粉昆虫获得 EFoeminea 能量一般为 10%20

3、%解析:选 A。EFoeminea 开花与传粉昆虫成熟是共同进化的结果,A 正确;满月属于物理信息,而花蜜属于化学信息,B 错误;EFoeminea 分泌花蜜,吸引传粉昆虫来传粉,体现了信息能维持物种正常的生命活动,C 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是指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D 错误。3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解析:选 C。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变化最小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强,抵抗力稳定性最高。4(2018河南洛阳检测)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部分)的组成及物质和

4、能量流向情况(秃鹫以动物尸体为食),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2AM 代表光能,N 代表热能,P 代表无机盐、CO2B图中共有 4 条捕食食物链,秃鹫所占有的营养级最多C图中狼与秃鹫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 10%20%D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选 D。依题意可知:该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物质和能量的流向情况,所以 M应表示光能和 CO2等无机物,N 表示生产者、消费者通过呼吸散失的热能和 CO2,P 表示由分解者分解释放的热能和 CO2等,A 错误;秃鹫以动物尸体为食,说明秃鹫属于分解者,不参与捕食食物链的构成,因此图中只有 1 条捕食食物链,B 错误;

5、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一般是 10%20%,秃鹫属于分解者,因此狼与秃鹫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不会是 10%20%,C 错误;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维持着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 正确。5下面图 1 为碳循环示意图,图 2 为某一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通过过程,碳由无机环境中的_转变成绿色植物(如玉米)中的_。(2)一般图 1 过程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_。设过程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 2 所示的关系,若 E 种群的能量为 5.8109 kJ,B 种群的能量为 1.3108 kJ,D 种群的能量为 1.5108 kJ,能量传递效率

6、为 10%,则 A 种群的能量是_kJ。(3)过程表示_作用。参与过程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_。(4)由图 1 可见,碳循环的特点是_。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是_。解析:(1)过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2)是捕食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动植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根据图 2 中的食物关系可知:E 是生产者,其余生物是消费者。已知 E 种群的能量为 5.8109 kJ;B 种群的能量为 1.3108 kJ,D 种群的能量是 1.5108 kJ,能量传递效率

7、为 10%,则 A 种群的能量是(5.810910%1.31081.5108)10%3107 kJ。(3)图中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3用;参与过程的生物是微生物(分解者),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4)由图 1 可见,碳循环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其特点是带有全球性的循环,而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答案:(1)二氧化碳(CO2) 有机物(2)低 3.0107(3)分解者的分解 群落(4)带有全球性的循环 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课下作业】基础达标1(2018山东菏泽高三模拟)大气中 CO2含量迅速增加,使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失衡,从而形成温室效应,因此倡导

8、低碳生活的理念获得全世界人们的普遍认同。下列根据下图所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增加自养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 CO2含量B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C大气中 CO2的增加主要与异养生物的数量增加有关D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解析:选 C。自养生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大量的氧气,其产生的氧气量远多于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所以植树造林、增加自养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 CO2含量,A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其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B 正确;大气中 CO2的增加与异养生物、异养生物的数量增加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异养

9、生物的数量增加对大气中 CO2的浓度改变不会有很大影响,大气中 CO2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所引起的,C 错误;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因为能量流动除了呼吸消耗和分解者分解,还有流向下一营养级和未被利用等几个方面,D 正确。2(2018南通、扬州、泰州模拟)如图为某沙漠地区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的全部生物构成生物群落B蚂蚁的数量最多,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4C从个体角度分析,山狗个体体内贮存的能量最少D蜥蜴和蛇、蛇和山狗之间的信息传递是相互的解析:选 D。食物网中的生物不包括分解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 错误;生态系统的主

10、要成分是生产者,B 错误;从个体角度分析,山狗个体体内贮存的能量并不是最少,C 错误。3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X1过程吸收的 CO2总量与 Y1、Y2、Y3及 Z 过程释放的 CO2总量相等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 X1过程能量值的 1%4%D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 Z 过程释放的 CO2中的碳解析:选 C。X1过程包括化能合成作用和光合作用。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是原核生物,也有一些原核生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没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

11、器)。只有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X1过程吸收的 CO2总量与 Y1、Y2、Y3及 Z 过程释放的 CO2总量相等。稳定的生态系统中上下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是 10%20%,X1到 X3能量传递了两次,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 X1过程的 1%4%,即最小能量值为 10%10%1%,最大能量值为20%20%4%。如果分解者的作用较弱,则有机物会积累,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比 Z 过程释放的 CO2中的碳多。4(2018湖北武汉高三调研)运用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实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利用性引诱剂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B将阳生植物与阴生植

12、物混种充分利用空间,以提高对光能的利用C多为作物施用有机肥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以提高作物的产量D可通过增加食物链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减少病虫害解析:选 C。可利用性引诱剂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这属于信息传递在生产中的应用,A 正确;将阳生植物与阴生植物混种充分利用空间,以提高对光能的利用,这是利用的光合作用原理,B 正确;能量只能单向流动,不能循环利用,C 错误;可通过增加食物链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以减少病虫害,这是利用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D 正确。5下列关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中B生态

13、系统中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只能占据一个营养级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独立的过程5D同等强度干扰下(生态系统不被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解析:选 A。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在交错的食物网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B 错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得以循环往返,C 错误;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同等强度干扰下若生态系统没有被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恢复速度快,D 错误。6下图示某农业生态系统部分物质循环过程。该系统获得了鱼、猪、蚕和粮食的全面丰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14、A丰收的主要原因是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高B蚕粪便喂鱼、鱼粪喂猪均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C粪便、塘泥做肥料又归田,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D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弱解析:选 A。丰收的主要原因是各营养级间的能量利用率提高了,但是传递效率没有改变,A 错误;蚕粪喂鱼、鱼粪喂猪均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B 正确;粪便、塘泥作肥料又归田,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C 正确;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弱,但是恢复力稳定性较强,D 正确。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强B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C不同的生态系统

15、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D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解析:选 D。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强,A 错误;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B 错误;不同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不同,一般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低,C 错误;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 正确。能力提升8(2018江西南昌一模)某水库存在一条由甲、乙、丙三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如图表示三种生物在水库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A甲、乙、丙一起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甲的光合作用能推动物质和能量的循环C影响甲分布的物理信息主要来源于无机环境D丙与乙之间的个体数量比值就是能量传递效率解析:选 C。群落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所有生物的集合,该水库中的甲、乙、丙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A 错误;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 错误;甲是生产者,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光照,C 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并不是个体数量的比值,D 错误。9如图是人们设想的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可表示航天员所需的食物、氧气和水等生活资源B飞船中的能量循环利用,使飞船生态系统保持长期稳定C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