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南通三模“人生旅途中”作文讲评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102748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南通三模“人生旅途中”作文讲评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5届南通三模“人生旅途中”作文讲评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5届南通三模“人生旅途中”作文讲评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5届南通三模“人生旅途中”作文讲评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5届南通三模“人生旅途中”作文讲评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南通三模“人生旅途中”作文讲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南通三模“人生旅途中”作文讲评(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生旅途中”南通市2015届高三三模作文讲评(2课时)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生旅途中,我们有时会觉得无家可归。但人性 的可贵之处在于追求永恒的归宿,这种归宿常常隐藏 在人的灵魂深处。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 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文题呈现审题立意指导人生旅途中,我们有时会觉得无家可归。但人性 的可贵之处在于追求永恒的归宿,这种归宿常常隐藏 在人的灵魂深处。人生现象追求人生归宿的可贵性人在旅途审题立意指导无家可归家园荒芜精神漂泊为什么?人事变迁安逸,灵魂空虚困境、彷徨社会浮躁,功利怎么办?追求永恒的归宿

2、建立精神家园 审题整体性原则:第一句话中“家”和第二 句的“人生归宿”的内涵更为明确,即“精神 家园”。整则材料的中心非常明确,即寻找 精神家园,让心灵获得慰藉、安顿。 (查词典 归宿: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审题立意指导关于精神家园精神家园是分层次的,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 的精神家园的标准。当满足这个标准时,这可以 认为已经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所以从这个意义 上讲,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例如:当 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使人民似乎老是处于动荡之 中,这时平衡、和谐和宁静也便成了现代人追求 的目标。这就是他们需要的精神家园。但是世间 没有完美的永恒,人们的要求也是无止境的,精 神家园的标准也在变化,

3、或提高,或降低。所以 材料中的永恒最好理解成相当长的一个阶段。 1 作文材料从人性的角度命题,但写作时 一定要化大为小,尤其是切入角度。既可 写个体人生追寻“精神家园”,也可从“乡村 ”“文化”“艺术”“民族”等大的角度入手,联 系其领域的某个方面,紧扣追求“精神家园 ”这一核心概念,深入剖析或生动描述,表 现某种特定的价值追求,展现正能量。 写作注意点 2 化虚为实,一定要阐释精神家园的内涵 ,不能空洞、笼统,浮于表面,像人生不 能没有精神家园,精神家园很重要。(比 如:一种心灵的境界/一种向上、积极的精 神/艺术追求/大爱/父母之心/在真善美中展 示人性美/恬淡、自然、向善)写作注意点 3

4、追求精神家园的意义。在失意时,我们是 如何寻找这一家园的,它又是怎样支撑我 们走出困境、走向美好的;在得意时,我 们又是怎样寻找这一家园的,它又是如何 引领我们从空虚甚至狂妄中走出来,并从 成功走向更大成功的。写作注意点 4还要注意两点第一,此家园在我们较长的生活中的意义与 价值(体现“永恒”); 第二,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家园,我们的生活 、人生有可能会是怎样的光景。(可以虚 写、略写) 5关于书写与错别字(印象分喔)写作注意点审题立意 拟一个准确而又靓丽的标题 1、自是故乡炊烟伴入眠; 2、精神的家园; 3、灵魂(心灵)的归宿; 4、追魂(心); 5、信仰心灵栖息地; 6、爱上远处的阳光; 7

5、、何处是吾乡? 8、永恒追求不止; 9、处处无家处处家; 10、追求无止境; 11、那一抹棕香(浓浓棕香情); 12、带着灵魂旅行(带着精神上路)透过这些标 题,你认为 比较切题的 是哪些?肯 定偏题的是 哪些?为什 么?马国福跟着炊烟回家1、曹文轩的前方、刘亮程的今生 今世的证据(必修一教材)。2、马国福跟着炊烟回家3、安庆一条少年的街道4、温软的稻草 素材积累要求:从所给的8篇佳作中任意选择一篇 ,详细点评。优点:角度不限,由整体到局部你认为值得商榷的地方,为什么?(重点分析心的归依)佳 作 引 领心的归依1心若没了归宿,到哪里都是流浪。2朝歌夜弦里,灯红酒绿下,太多年轻人把心落在 了名利

6、场,浮生绘,回到富丽堂皇的家中,恍如隔世, 无家无归的寂寞与空虚紧锁你的身躯,让你无法给心灵 一个“家”。3沧海霁月,落崖炼风,迂客骚人,把心伴于真纯 ,安于恬然,归于宁静。王安石用“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幽静氤氲出一个真纯的世界供心栖 居;陶潜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因受勾勒出一 座恬静的小屋让人休憩;而林浦、东坡、太白更是以舟 作伴,随心飘流,以天为盖,地为庐,身心皆归于超然 之境,享受永恒的安宁。4三毛说:“心灵没有栖居之所,到哪里都是 去流浪。”5生活就是充满鲜花和无限可能性的现实的梦 。而我们易沉溺于美好的华春文境而把心弃了, 思无家可归的惘然。且不说伟人如何给心

7、安家, 单看以炎黄二字广布善心的老人张纪清,一摞不 留名的汇款单,一抹赢弱而倔强的背影,追求内 心丰腴与安宁的同时,拒不囿于物质生活的简朴 ,粗茶淡饭如何?布衣陋鞋如何?无车无房又如 何?当一张张汇款单平整的压于枕下,当一个个 孩子笑容如花,当一座座学校书声琅琅,他知道 ,身的流浪换来了心的安居,默默无私的给予给 了他精神上,灵魂深处前所未有的归属 ,心从“ 小家”迷离,恬恬然住在了“大家”之中。6当三毛目光赫然投向撒哈拉,当马尔克斯 坚定的扑向文字之塔,当 罗诗意的栖居瓦尔登 湖畔,我感觉到,心灵的归属感溢于他们的身 心,屋室不在身边,却有了一个渺远而坚固的 家,而这种归属感源于灵魂的释然与满足,世 界之大,处处无家处处家。7心理学有种说法:“当一个人的心归于沉 静,即使风餐露宿也不会有无家可归之感。”我 想,灵魂的安宁早已让他的心底筑起一垛坚固 的堡垒,任凭生活的大风大浪,也冲不垮,这 正是永恒最为直接的体现。8有人感慨,昨天又昨天,任谁 都逃不出时间的尊严。9而我渗悟,心灵的丰腴,灵魂 的宁静,正是人一生永恒的皈依。10车若又离了,心若又静了,无 妨,你并不在流浪。心的归依重点:谋篇布局化虚为实 第一招:化为具体人物历史事件 第二招:化为生活细节(生活典型场景) 第三招:化为自然景观历史遗迹 第四招:化为古典诗词 第五招:运用修辞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