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到na里去了说课稿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8102452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到na里去了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水到na里去了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水到na里去了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水到na里去了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水到na里去了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到na里去了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到na里去了说课稿(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水到哪里去了水到哪里去了说课稿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吕辉君,来自鼎城区武陵镇常沅小学。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河北版四年级下册第八课水到哪里去了 。说教材说教材本课是本单元知识的教学重点,在前一单元学习天气变化的基础上,探究水的三态变化,引导学生认识到温度的变化可以促使物质状态的变化。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沸腾可以使水由液态变成气态,而本课重点探究蒸发这一常温下的汽化现象。为下节课雨的形成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作铺垫。说学情、目标说学情、目标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就是要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

2、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知识经验、自主探究的能力和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对直观现象较易了解,据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水在常温下能蒸发,并且蒸发时要吸热,能够了解液体蒸发的快慢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并能用正确的科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蒸发现象。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大胆猜测、实验验证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亲生经历探究过程,通过观察、猜测、实验、讨论、交流来完成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让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呵护学生科学探究的好奇心。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亲身

3、体会感受蒸发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水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说学法、教法:说学法、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用到了这些方法:引导探究法,分组讨论法,对比实验法。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领学生学者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在每次探究活动中,我适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他们乐于交流,并能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同时,我还注重了学法的指导,老师只作启发式点拨,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科学素养。多媒体课件、酒精、汽油、温度计、水、温水、滴管、纸、湿布、烧杯、等是我这节课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4、说教学程序说教学程序我的教学程序分三大环节是这样安排的我的教学程序分三大环节是这样安排的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3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新知。第三个环节是拓展知识,提升技能。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出示学生日常易见的图片(水坑中的水,晒干了的衣服和粮食)问:水坑中的水过一段时间会怎样?衣服和粮食晒在外面会怎样?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类似的现象?这时学生会举出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例子,如,变干了的苹果、变干了的土豆,买了几天的蔬菜、没下雨而干涸的池塘等等,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在大量的事实面前让学生说说你想知道什么。为了让学生们亲身观察,感受蒸发,加深体验,我用湿布快速的画

5、出一条大尾巴金鱼,让同学们观察“金鱼”有什么变化,等一会儿“鱼”不见了,随着鱼的慢慢消失,我急切追地问同学们“鱼到哪里去了?”因为有前面的谈话学生不难答出,鱼没有了,水干了。对于孩子们的回答我首先是给与表扬和鼓励,确实鱼的消失是因为画鱼的水干了,那“水到哪里去了”呢?(板书:水到哪里去了)此刻让学生充分讨论、猜测水为什么消失不见了呢?因为前面已经学习了水的三态,及沸腾能使水变成水蒸气,所以经过的讨论学生是能够说出鱼的消失是因为水变成水蒸气了,至此顺利导出这节课的主题蒸发。 (板书:蒸发)并用多媒体给出蒸发的概念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为了让学生们知道液体的蒸发

6、并不只有水,我准备了一瓶酒精一瓶汽油,打开盖,让学生猜猜看我拿的是什么,因为学生们已经闻4到了酒精(汽油)的气味很快就能说出是酒(汽油) , “为什么你能闻到酒(汽油)的气味呢?” “酒(汽油)又是怎样跑到空气中去的呢?这又说明了什么?”用这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知道其它液体同样具有蒸发现象。(设计意图)学生已有的生活资料是非常丰富的,在探究之前我让他们说出生活中变干了的实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画金鱼的实例使学生获得了充分的视觉体验,体现了科学的真实性,而利用闻一闻使学生知道其它液体同样具有蒸发现象。这样设计不仅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且体现了科学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

7、体验到学习的了乐趣。二 主动参与,探索新知为突破蒸发要吸热这一难点我设计如下三个层面的活动:活动一:初步感知,大胆猜测活动一:初步感知,大胆猜测我让每个学生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上或手背上,仔细体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这个过程我会多留一点时间让孩子们充分去感知水在他们皮肤表面蒸发时的变化,接着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充分的交流这种感觉,分享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的新体验,当学生们说出抹温水后感觉会比较凉时,我会及时引导学生猜测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呢?结合上节课所学习的水在沸腾时要吸热的,学生们不难猜测是水蒸发时也要吸热。活动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活动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为了验证蒸发吸热这一科学现象

8、,我又引导孩子们做一个对比5实验:每个小组准备两支同样的温度计,分别记下当时所显示的温度:将其中一支温度计的液泡在水中浸泡一下,取出并仔细观察两只温度计,它们显示的温度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了呢?在动手实验前让孩子们猜一猜,在水中浸泡过的温度计的温度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让他们充分发言、大胆猜测,孩子们可能会猜:没有变化,温度会降低、温度会升高等等,老师都不要作答,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下面的试验验证打下基础。在实验中学生会很明显观察到,被浸湿的温度计所显示的温度会下降,这充分验证了水在蒸发过程中要吸收热量。(设计意图)这个两个环节我主要引导学生亲历探索过程,先让学生实际感知水蒸发会吸热,

9、再用对比试验来验证这一体验,突破了水蒸发要吸热这一教学难点。在这里,我没有简单的通过讲授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亲历探究的全过程,获得正确的科学知识。活动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活动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科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是检验科学的最好方法。我用课件直接出示了以下事例(图片) ,让学生们分析:1淋雨后为什么会感觉冷?2发烧时在头上敷上湿毛巾,这是为什么?3天热时,在家里的地面洒水后为什么会感觉凉爽?4. 天热时,我们吹电风扇会感到凉快些,这是为什么?通过学生运用刚才学习到得知识解释生活中事例,使学生真正6认识到水蒸发时要吸热,完成了从习得知识到知识内化过程,同时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三

10、 拓展知识,提升技能这个环节,先用多媒体放出利用蒸发的画面, (将堆着的谷子摊开晒、晾衣服、用吹风机吹干头发)针对这些现象我提出问题: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学生可能会回答,这样做能加快水蒸发,那怎样才能使水蒸发得更快些了?这里我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去讨论,然后我出示一张实验单7我们要研究的问题: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的假设:1、蒸发的快慢与 有关。2、蒸发的快慢与 有关。3、蒸发的快慢与 有关。需要的材料:实验步骤:1、 2、 3、 实验记录:我们的结论:我们又想出了哪些办法再次证明自己的结论:由于蒸发实验需要时间较长,具体操作可请学生在课下进行。特别注意提醒学生们在实验室要注意安全,

11、实验结论可以在下节课讨论交流。这样的设计是希望在课堂上引发的科学学习能够延伸到课下,使学生的探究活动不因课堂教学的结束而终止,将科学探究带到生活中课堂外。8说板书说板书水到哪去了蒸发水水蒸气 吸热这样的板书简洁、一目了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印象。说教学评价说教学评价总的来说我这节课的设计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从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得科学知识,真正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培养。以上是我对水到哪里去了一课的说课设计,希望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