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心理学_复习资料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8102203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艺心理学_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文艺心理学_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文艺心理学_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文艺心理学_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文艺心理学_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艺心理学_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艺心理学_复习资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文艺心理学导论一、名词解释: 1文艺心理学文艺心理学是“心理文艺学”或“心理学美学” ,是文艺学或美学的一个 分支,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文艺创作,文艺作品和文艺接受中的问题。(江西省 09 年 07 月 名词解释题) 2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普遍心理的学科,研究方法多采用实验方法,力求 定量定性。 3心理活动即把审美主体的心理当做一种人类活动,一种人类的精神活动。它是动态的, 不是静止的,是多面的,不是单一的,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彼此孤立的。 4审美体验是人的一种生命体验。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它指向人的生命,具有强烈的情 感色彩,常常使人进入心醉神迷、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心理活动又是以

2、经验作为基础的,它是 对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味、反刍和体现。 5审美心理机制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接受过程中,语言、视觉、情感、记忆的各自功能 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另外还是审美主体心理活动的社会实践性。 二、问答题: 1、文艺心理学同文艺学其他分支相比,有什么优势? 答:文艺心理学既不同于文艺社会学,也不同于文艺哲学,它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 角度和研究方法,它把研究的重点从审美客体转向审美主体,它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自上而下” 的方法,而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方法,它不是高度思辨和演绎的方法,而是经验的实记的和归 纳的方法。与文艺哲学相比,对文艺现象作微观的把握很准确,与文艺社会学比,顾及了文

3、艺活 动的全部丰富性和复杂性,充分重视了艺术家的个性。 2、文艺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文艺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 活动中的审美心理机制。这样,艺术家的心理特性,艺术创作的动力,艺术创作的心理流程,艺 术伤口的心理蕴含,艺术接受的心理规律等,就自然成了文艺心理学的主要课题。 3、文艺心理学同普通心理学是什么关系? 答:普通心理学和文艺心理学关系最为密切,它在文艺心理学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文艺心 理学研究离开普通心理学是很难完成的。同时,它们又是两门学科,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 象。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普遍的心理,文艺心理学研究对

4、象是人类的特殊心理审美 心理。后者比前者更为复杂和微妙,它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内容。从研究方法看,普遍心 理学更带有自然科学性质,它的研究更多采用实验方法,力求定量定性。而文艺心理学面对情感 色彩强烈和复杂微妙的审美心理,更多采用体验和内省的方法,要达到定量和定性难度是很大的。第一章 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背景和研究途径一、名词解释: 1审美阀原则运用于意识水平的原则。它要求刺激在它能够使立体产生快乐或者痛苦之 前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2唤醒理论贝里尼在 60 年代提出,又称“规范与审美愉悦的关系理论” 。人的审美愉悦 是由两种唤醒而得到的:一是“渐进性”的唤醒,它使情感达到适当程度,

5、其过程是紧张情绪的 适度递增;二是“亢奋性”唤醒:情感超过可意的程度而剧烈上升,然后在唤醒下退时获得一种 解除的愉快。 3潜意识是人类精神活动最深层和最原始的部分,在这个层面中充满着不容于社会的各2种本能和欲望,它们时刻想冲出前意识和意识层面表现出来。然而,意识的抑制作用强迫它们留 在潜意识深处。因此,潜意识就是人的内心生活的能量的蓄积库,是一种被压抑的东西。 4俄狄浦斯情结(四川省 05 年十月已考)是弗洛伊德的著名论点。即人从儿童时期就 有了性的意识,男孩的恋母弑父的情意综,就是俄狄浦情结。 (江西省 09 年 7 月已考) 5人格结构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的理论,认为人格的构成包括本我、自我

6、、超我三个部 分。所谓本我,它是原始的,生来就有的潜意识部分,遵循顺应本能冲动的愉快原则。自我代表 着理智,以现实的原则控制本我的活动。超我是伦理化的自我,带有理想的特征。 6集体无意识指的是那种由于某种潜在体验的普遍性而形成的人类悟性的基本模式或原 型的贮存。 (江西省 09 年 7 月已考) 7原型指的是集体无意识中一种先天倾向,是心理经验的一种先在决定因素,它使个体 以其原本祖先当时面临的类似情境所表现的方式去行动。如英雄、大地母亲、智慧老人、魔鬼等 都是原型。 8自卑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人人都有的一种情绪,起源于童年期的弱小和无助,但只有 附加的器质性缺陷和社会性的挫伤才会形成一种复杂的

7、情结。 9镜像阶段拉康提出的著名理论。即人初涉世界是非主体的,不分化的存在,在我与物 之间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一旦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大约 6-18 个月)就进入镜像阶段,人就 达到一次主体性跃迁的转换点。即婴儿在镜子中看到自己,也就是看到镜像活动与自己身体活动 之间的关系时,他为自己的发现感到高兴,并拼命向镜子靠近,以便看得更清楚些。这种识别的 行动正是“我”的初次出现,也就是所谓的“初次同化” (婴儿和镜子的合一) 。 10同形性格式塔心理学的两条重要原则之一。即认为在知觉活动中,在作为对象的物 理现象与作为认知主体的人的大脑生理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同形关系。 11表现性表现性就是艺术品中的

8、“格式塔质” ,它是在作品各组成部分的联系中呈现出 的总体性质。或者说是由可见的艺术品表现出来的不可见的意蕴。 12知觉概念阿恩海姆提出的一个新的名词,即人们感知外物时,大脑皮层就开始了对 该物的结构特征的提炼过程,而不是将这个物体的形状原原本本地印进脑海中。 13简化原则阿恩海姆提出的著名观点,即对于绘画之类的造型艺术来说,所谓简化就 是要抓住表现的结构特征,用最精粹的形式将其呈现出来。 14需要层次在马斯洛看来,人的需要可分为 7 个层次,犹如一座金字塔。它们由低级 到高级分别为心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以及自 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被看作是人

9、的最高需要。 15自我实现-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的自我发挥和自我完善的一种欲望,也就是一种使 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的倾向。 16高峰体验马期洛自我实现论中的重要概念,指人在进入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状态时 可能感受到的一种欢乐至极的体验。 (江西省 09 年 7 月已考) 17决定论原则人的心理和意识是属于个人的,是有个体性的,同时又是受社会生活所 制约的在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看来,心理决定于生活方式,并且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它总 是积淀着社会文化历史的蕴含。 18意识和活动同一原则由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提出,认为活动是人对周围现实的能动关 系的最重要的形式;认为人的活动有外部的,实践的活动,也有内部

10、的心理活动,而且二者是统 一的。 二、问答题: 1、试具体谈谈费希纳的某一审美原则。 答:费希纳的 16 种审美原则中的第四种:没有矛盾、一致或真实的原则。如果矛盾重重,人 们就陷入苦苦思索中而不得要领,是不会产生审美情感的,或者内容是虚假而美丽的,人们开始3何许也会有审美情感,而一旦发现事物真相,只能产生被欺骗和愤怒的感情。 2、如何评价实验派的文艺心理学研究? 答:在实验艺术心理学这一令人略感新奇和依然陌生的研究圈中,虽然对艺术活动至关重要 的情感动机和人格均末或暂无可能充分涉及,但是它的前进步态还是明显可辨的。它的第一进展 组成的过程总是要呈现为渐进的链式的结构。虽然和艺术心理学的第一种

11、分支研究一样,实验的 艺术心理学的第一个成果同时也会是人们抱憾的一种目标。不过,类似的感受与其说是一种现实 的要求,还不如说是一种理想的期待。 3、梦与艺术创造的关系应当如何理解? 答:首先,梦有巨大的压缩作用,而压缩也有一种躲避意识监视的倾向。同样,艺术家在选 择和提炼题材时也是为把潜意识中的力比多加以伪装和变形;其次,梦意是呈现视觉的形象,绝 少有抽象、无形的思想,在梦的世界里,最为活跃和流动不定的总是与记忆相关的情绪性表象具 有很强的可再现性;其三,梦中的视觉形象几乎都是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的“戏剧性”中,也就是 说,它与日常生活中的情形形成了相当鲜明的对照,因而是一种移位了的东西;第四,梦

12、具有相 当的象征意义,特别是与性有实质的联系。梦不是什么无稽之谈,而总是有所指涉,有所意味。 4、如何评价弗洛伊德的文艺心理学观? 答:弗洛伊德的文艺心理学观,在今天仍然或多或少地受到怀疑,但是却又被外行地运用于 艺术问题和美学,而且经常是以一种错综的或歪曲的方式去运用,因此,有人坚决反对把精神分 析运用于艺术之上。但是,如果谨慎地应用同时又不排斥其他资料,精神分析理论对于艺术和艺 术家的解释依然是深刻的解释。 5、谈谈原型特定文化的关系。 答:艺术中的母亲原型之所以能独立地形成,同人类寻求保护和得到养育的集体无意识有着 一定的内在联系。这样母亲原型就更具有普遍的力量。不过,由于母亲这种预先形

13、成的心像在不 同的婴儿和母亲之间的现实关系中存在,就逐渐呈现为不同的确定性形象,与此同时也就产生变 体,但是尽管如此,它们还是具有一定的定向,那就是它们几乎都意味着养育、保持、帮助、献 身和肥沃、丰饶等,而这些不能不说是人类有关母亲的集体无意识内容。正是这种深层的东西成 了母亲原型在艺术中成为永恒的感人至深的主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6、描述艺术活动中的自卑和超越。 答:艺术家在很多方面和处于自卑或无能状态中的儿童一样,他们的心中总是拥有着某种目 标,而且往往是由想象而生的优越性目标,因而,艺术家的内心充满了诸如此类的心理冲突:贫 乏和富有,附属性和支配性,苦难和幸福,无知和全知以及无能和创造等。

14、在这里,想象的目标 越是优越,艺术家的不安和痛苦就可能越深,但也可能同时意味着可以激发更为惊人的创造力, 获得某种真正的自卑的超越。 7、格式塔文艺心理学是如何解释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心物关系的? 答:格式塔文艺心理学对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心物关系提出了两条重要原则:其一,整体性原 则。认为人的一个知觉视野具有组织起来的趋势,呈现为一个完整的图形,即“整体大于部分之 和” 。其二,同形论,又称为异质同构论。认为在知觉活动中,在作为对象的物理现象与作为认知 主体的人的大脑生理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同形关系。 8、格式塔文艺心理学是如何解释审美活动的生理基础的? 答:当人们看到某种客观物体或景物时,这些客观物

15、体或景物的结构形态会通过观察者的视 觉系统在大脑皮层上引起生理力的活跃,这种生理力就构成了类似物体或景物结构的内在形式。 当这种生理力的内在结构形式被观察者的心理所体验到时,尽管观察者体验到的是自己大脑皮层 上的变化,但他却认为是体验到了来自物体或景物的性质。在心与物之间有了这层以大脑皮层生 理力的变化为中介的关系,心理事实与物理事实便被沟通了。 9、为什么马斯洛的心理学是第三思潮?4答:由于马斯洛的心理学不像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那样探求人的意识的隐蔽之处,也不像行 为主义的心理学那样注重刺激与反应的模式,而是倾心于人的“高级意识心理” ,从而耀眼地成为 心理学的第三种力量,即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

16、心理学之外的第三种声音。 10、谈谈马斯洛的“存在性世界”与艺术的关系。 答:马斯洛的“存在性世界”是超越性体验的世界,是人们直接了解人类的最高美德与理想, 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层次,是同人类的终极价值与存在价值联系在 一起。在马斯洛的“存在性世界”中,艺术无疑是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是,对于存在性价值的提 升与实现,艺术的作用其实是有限的、间接的,因为存在性价值更是艺术以外的重大问题。 11、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文艺心理学有什么重要特征? 答:一是决定论的原则;二是意识和活动统一的原则;三是心理在活动中发展的原则。 12、维戈茨基如何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结构的内在矛盾来揭示审美反应的心理机制? 答:在维戈茨基看来,分析作品的结构主要是分析结构的内在矛盾,从心理基础来讲就是所 谓“逆向感情”的运动。正是这种运动造成艺术的感染力,产生艺术的特殊功能。他认为“逆向 感情”就是构成作品内容的情绪和激情沿着两个相反而以趋向同一终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