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经学院大学语文考试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8102185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经学院大学语文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经学院大学语文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经学院大学语文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经学院大学语文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经学院大学语文考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郁达夫一生孤独地奔走在天地间,在复杂多变的空间,行走在繁复与单纯之间,让真实的生命、真实的情 感尽情宣泄,用小说描绘现实的情状,用散文捕捉着审美意象;用诗歌的情致、韵调直抒心境性情;用杂 文、评论直抒胸臆,针砭时弊。字里行间始终有一种迷雾一般的情愫弥漫其间,萦绕于读者的心头,被他 的情绪所感染,与他一起哭笑,充满了人性的魅力与想像,把笔触直刺人类恒定的命运:迷茫、痛苦、顽 强和执拗。书生毕竟是书生,繁华褪去,真纯依然。 “经学”是以儒家经典为研究对象的学问。 说文:“经,织纵丝也。 ” 释名:“经,径也,常典也。 ” 文心雕龙宗经:“经也者,恒久 之至道,不刊之鸿论也。 ” 四库全书总目:“

2、经禀圣裁,垂型万世,删定之旨,如日中天。 ” 南宋朱熹删繁就简,编成了“四书五经” 。 “五经”周易 、 尚书 、 诗经 、 礼记 、 春秋四书” 论语 、 孟子 、 大学 、 中庸在四库全书的分类中, “四书五经”都归到了经部,这也就变成了 “经典的核心” 。 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 年) ,当时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将礼记中大学 、 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 成书,和论语 、 孟子合为“四书” ,并汇集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 四书章句集注 包括大学章句 、 中庸章句 、 论语集注 , 孟子集注 。成为官定的必读注本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元 史儒学传:“学以圣人为准的,然必得圣人之心,而后可学圣人

3、之事。圣贤之心具在四书 。 ” 相传为曾子作。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 章句。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 “传”十章。 “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 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 曾子:(前 505前 436 或 435) ,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生于东鲁(其父曾 点,点字皙)移居武城,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 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伋(子思)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 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 郑玄所注小

4、戴礼记第四十二篇全文,王守仁尊之为“大学古本” 。由程颢、程颐兄弟及朱熹所 改定的“大学章句”本。魏正始四年刻的“三体石经”本,亦称“石经大学古本” 。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 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 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 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5、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道: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 ,发 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 德即光明正大的品德。 亲民:“亲”应为“新” ,即革新、弃旧图新。亲民,即新民,使人民的道 德境界不断更新。知止:知道 应该达到的目标。得:有所收获。齐其家:家,与现代意义的“家庭”有所不同,内涵着封建家族所特有 的宗法等级含义。 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言简意赅、纲目明晰、教义深刻。 “记”原是先秦史学的著述

6、形式 “记”作用是记录经传本应载有却没有提到的事件和学说。 “记”的 补充对象可以是经,也可以是传 杜甫字子美,巩县(今河南巩义)人。世称杜拾遗、杜工部。其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 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被称为“诗史” 。他诸体兼备,无体不工,沉郁顿挫,律切精深,被后世尊为 “诗圣” 。有杜工部集传世。 王昭君,姓王名嫱,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她是汉元帝时以“良家 子”入选掖庭的。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 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 帝见大惊,意欲留

7、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 (后汉书 ) 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2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明妃曲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 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 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亿.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登岳阳楼大历三年(768)杜甫由夔州出峡,经湖北江陵、公安到湖南岳阳。这首诗就是作于当年十 二月。诗人年

8、已届老,离去世仅有两年,却还在漂泊之中,当时吐蕃进攻, 京师戒严, 战争频繁, 处于多事 之秋。杜甫抱病登上岳阳楼, 凭轩远望, 忧国伤时登岳阳楼, 悲从中来。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坼 ch: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字:书信。戎马:借指战争。 黍 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 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

9、;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晞(x):干。 湄(mi):水边河岸。 跻(j):登上高处 。 坻(ch):水中小沙洲。 采采: 众多。 未已,未止,未干。 涘(s):水边。 右:迂回、弯曲。沚(zh):水中小块陆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 中另有六篇“笙诗”

10、,有目无辞,不计在内) ,所以又称诗三百 。 最初称诗 ,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也称诗三百 。 风声调 ,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 。雅典范的音乐,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颂专门用于宗 庙祭祀的音乐。赋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朱熹诗集传 “赋者,敷也,敷陈其 事而直言之者也”。比比喻之意。 朱熹 “以彼物比此物” 。兴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物作铺垫。 朱熹 “先言 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 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句式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的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语言质朴优美, 音节和谐明快,形象鲜明,寓意深刻,富于艺术感染力。 以抒情诗为主流 。除了极少数几篇,完全是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

11、日常经验。具有显著的政治 与道德色彩。在表现个人感情时,总体上比较克制因而显得平和,以抒忧伤之情较为普遍。语言形式、表 现手法 四言为主、叠章、声韵、 赋比兴的使用等。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公元前 571 年至公元前 471 年之间,是“中国哲学之父” 。晚年在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不知所踪。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 仅有五千文,即老子 ,也叫道德经 。它是道家的主要经典,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 料。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 候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12、。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大成若缺、大 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所伏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小国寡 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孔子(公元前 551前 479 年)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生活于春秋末期,著 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名人之首。 孔子是殷商的后裔,曾言:“而丘也,殷人也。 ”周武王灭商,封商的后裔微子启于宋。孔子的先人孔父嘉3就是宋国宗室。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记录了孔子和他的 弟子言行,集

13、中反应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 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首创语录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 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 “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 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 ,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 计有:鲁论语20 篇, 齐论语22 篇, 古论语21 篇。东汉末年,郑玄以古论语为依据,参 考齐论语 、 鲁论语 ,作论语注 ,是为今本论语 。现存论语共 20 篇,492 章 。 戴维梭罗(18171862) ,美国哲学家、思想家、散文作家与自然主义者。1817 年生于康科德城

14、; 18331837 年就学并毕业于哈佛大学; 18381840 年回到家乡,执教两年。后住到爱默生家里,当 门徒,又当助手,并开始尝试写作。1845 年,他单身只影,拿了一柄斧头,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 湖边的山林中,独居到 1847 年才回到康城。1848 年他又住在爱默生家里;1849 年,他发表了论文 消极反抗 。1854 年, 瓦尔登湖出版了。于 1862 年病逝于康城。 东山魁夷:1908 年 7 月生于横滨。原名新吉,画号魁夷。1931 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1934 年留学德 国,在柏林大学哲学系攻读美术史。其早年绘画作品冬日三乐章 、 光昏分别获得 1939 年第一回日 本画

15、院展一等奖和 1956 年日本艺术院奖。1969 年获文化勋章和每日艺术大奖。其代表作有 1968 年创 作的京洛一四季组画,及 1975-1981 年创作的唐招提寺障壁画等。他还长于散文写作,著有东 山魁夷文集11 卷。东山魁夷不仅是享誉世界的大画家,也是一位风格独特的散文家,其行文简洁质 朴,意境如画般清明澄澈,谈艺中饱含人生哲理。他说:“我所描绘的风景是人们心灵的象征。我是 通过自然景物本身抒写人们的内心世界的。 ” (一片树叶 ) 听泉就是如此。 钟理和(19151960) ,号钟坚,又号钟铮,笔名江流、里禾。祖籍广东省梅县,出生于台湾屏东县高树乡 广兴村世代务农的小康之家,台湾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1945 年在北京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夹竹桃 , 1946 年回台湾。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笠山农场 、中篇小说雨 、短篇小说原乡人 、 贫贱夫妻等。 钟理和一生贫困,他的大部分作品是以台湾的农村社会为背景,这对我们了解台湾,特别是了解台湾的客 家社会以及台湾客家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这位被称为“倒在血泊里的笔耕者” ,生 前一直在默默地拓荒,其作品的价值直到他去世后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