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操作材料与幼儿经验迁移的关系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8102002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操作材料与幼儿经验迁移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数学操作材料与幼儿经验迁移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数学操作材料与幼儿经验迁移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数学操作材料与幼儿经验迁移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数学操作材料与幼儿经验迁移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操作材料与幼儿经验迁移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操作材料与幼儿经验迁移的关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操作材料与幼儿经验迁移的关系数学操作材料与幼儿经验迁移的关系宜昌市幼儿园 龚薇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以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由此可以发现经验的迁移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是多么重要。 幼儿经验的迁移就是幼儿通过回忆,提取自身的已有经验,从而获得新学习的过程。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选择与幼儿经验的迁移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材料的选择是幼儿学习经验迁移的前提 幼儿通过操作获取知识,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获取更多的新知,充分体现了纲要中让孩子主动学习的精髓。要开展操作活动就要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在长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存在材料的投放对于幼儿知识经验

2、的积累和迁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操作活动材料的选择既要让幼儿感兴趣,又要有操作性,更重要的就是操作活动材料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让幼儿轻而易举的得到答案,又不能过难,使幼儿寻求不到答案。因而,在选择操作活动材料时,就要考虑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操作需要。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材料的选择要具有层次性。为了保护每个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教师要设计具有不同功能、不同难度的操作活动材料,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起点,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发展速度选择材料,逐步达到目标要求。如:排序活动,我为能力弱的幼儿提供只有一个变量的材料,如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的排序规律排序;为能力一

3、般的幼儿提供两个变量的材料,并配有变量特征的标记,如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再接两个三角形一个圆形,按照递增三角形的规律排序,让他们按照这种递增规律排序;为能力强的幼儿提供两个变量的材料,如递增方式发生变化,并加入颜色的变化,按照更为复杂的规律进行排序。幼儿在完成了一种材料的排序后,允许他们更换不同层次的材料进行活动。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又能使每个幼儿用不同的方法练习操作。另外,教师在设计操作活动材料时,注意材料的多样性(可以设计一些辅助材料)帮助幼儿解决困难。心理学家说过“多变的刺激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 以给幼儿丰富的感官刺激,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兴趣。如:当有的幼儿无法给不同颜色

4、、不同形状的图形卡片分类时,教师就可提供一些表示颜色或形状的标记来帮助幼儿确定分类的标准。这样,就能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有兴趣地进行动手操作,深入探索,有效地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选择操作材料是还要紧紧围绕操作活动的目标,充分挖掘材料的潜能,使它能实现多项目标,发展最大的功效。如:在小班的分类教学中,如果让幼儿以颜色为标准来分类,那么就可以为幼儿设计出不同颜色、同一形状的图形卡片作为操作材料;如果让幼儿以形状为分类的标准来分类,操作活动材料就应该改为同一颜色、不同形状的图片。如果在上述两个活动中,为幼儿设计的操作活动材料都是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片,则容易导致幼儿混淆分类标准。但

5、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再开展分类活动时就可以增加干扰因素,提高分类的难度,使幼儿反复操作不同材料形成分类的概念。数学知识本身存在着一定联系,教师在设计材料时,要考虑到材料应该具有能刺激起幼儿对先前学习回忆的潜在功能,这样,就有利于调动幼儿以往的操作经验,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的迁移。 在统一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操作材料时可以给幼儿提供不一样的操作活动材料,但要注意材料的多量性,使幼儿置身于材料中与材料进行“交流”。如果操作材料有限,幼儿就不能尽情地与之接触,操作材料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而成为一种摆设。如:中班时,我给每人一刀卡片,其中一张是数量 5 的,这张表示数量 5 的卡片就各不相同,有的是 5 个

6、三角形,有的是 5 个圆点,有的是 5个五角星,即使都是 5 个圆点的卡片,每人手中的也不一样,有的是 5 朵花,有的是 5 条鱼,有的是 5 支笔,有的是 5 面红旗,有的(大量数量是 5 的卡片可供幼儿有多次选择的机会) 。当幼儿按教师要求找出数量是 5 的卡片时,由于每人的卡片各不相同,幼儿只能自己动脑筋,找出数量是 5 的卡片,然后,教师有意识地请持不一样卡片的幼儿介绍自己找出来的是不是 5 个的。这样,实际上起到了交流的作用,使幼儿在短短的时间内看到了数量是 5的各种不同物体,学到了 5 个元素的各种不同的排列形式,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数的实际意义。这种操作材料的不统一性,有利于幼儿独

7、立思考,相互学习,获得更多的信息。操作活动材料不在于多,而在于配合恰当,充分发挥操作活动材料的效益,尽量发挥材料的多功能性。如幼儿常玩的套筒,可以把它们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排列,作为幼儿学习排序的操作材料,如果加上数字卡片,并把数字卡片从小到大放入按序排列的套筒内,然后可以听教师指令,从套筒内取出相应的数字卡片,这时套筒与数字卡片又成为幼儿数数、认数的材料了,这就充分发挥了套筒的作用。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要尽可能地一物多用,让孩子们在发现中学习,不但“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 。提供 10 根不同长短、不同粗细、不同颜色、不同曲直的吸管让幼儿自编加法题目,幼儿会根据吸管的粗细、长短、颜

8、色、曲直、摆放位置,拼搭的物体等编出多道应用题。如:幼儿根据彩棒的颜色摆放编出加减法题,彩棒有 4 根红颜色、6 根绿颜色的分别编出加减法各一道,有的幼儿把 4 根红颜色的吸管放在前面,把 6 根绿颜色的彩棒放在后面,就编出了 4+6=10 的加法,把 10 根彩棒放在前面,把 4 根红颜色的彩棒放在后面,编出了一道减法题,10 根彩棒去掉 4 根红颜色彩棒,还剩 6 根彩棒,也就是 10-4=6;也有的幼儿把 6 根绿颜色的彩棒放在前面,把 4 根红颜色的彩棒放在后面,就编出 6+4=10 的加法题,把 10 根彩棒放在前面,把 6 根绿颜色的彩棒放在后面,编出了一道减法题,是 10 根彩棒

9、去掉 6 根绿彩棒剩 4 根红彩棒,也就是 10-6=4,幼儿用同上的方法编出一长短、粗细、曲直等加减法应用题等。在实践活动中,幼儿逐步变单向思维、模式思维为多向思维、创新思维,会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增强了。在操作材料时他们会灵活多变、充分体现了操作材料的多功能性。二、幼儿学习迁移源于生活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能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因此要为幼儿为幼儿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纲要”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数学活动中依然强调幼儿的亲自性、参与性,对学习活动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和方式,选择

10、了大量的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活动内容,更是创设适宜的情境,使幼儿自主地进行学习迁移。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幼儿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前运算阶段,其知识、经验更多的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知。因此,教学情境应尽量接近幼儿的真实生活,让抽象的数学活动生活化,使幼儿的学习过程轻松自然、温暖亲切。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意义学习才会产生。让幼儿自己寻找生活中的数学操作活动材料,不仅学习的速度大大加快了,而且还会让幼儿产生自觉的学习行为。活动室里的物品,从门、窗、桌、椅、床,到玩具、书、小朋友等,

11、都可作为数学活动材料让幼儿自由地去操作、探索和发现。如:幼儿可以通过观察门、窗、柜子的形状来发现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通过将椅子一对一塞到桌子下面获得简单的关于对应的知识;提高幼儿点数、计数的能力的方法有:幼儿在阅读图书时可以让他们数一数有多少本书、每本书有多少页,分一分有几种图书,每种图书有几本;以及每天组织幼儿点数一组上来了多少个小朋友,缺了几个小朋友,全班一共来了多少个小朋友等;还有那些颜色 、形状、大小、粗细、长短不同的玩具可以作为幼儿学习分类、排序、比较的数学材料这些活动室里熟悉而多样的操作材料,不仅能激发幼儿对材料操作的兴趣,而且能引发幼儿对材料操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使

12、幼儿获得有益的数学经验。同时也增强了幼儿对活动室里每样物品的关注与热情。三、 幼儿学习迁移借助教学手段得到发展。动手操作是最好、最直接的认知过程,能引起大脑的积极思维,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来自运动器官的信号,当幼儿注意变为幼儿直接操作的对象时,就使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引起高涨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提供与先前的知识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便于他们模仿,以达到学习迁移的初步阶段。如:在让幼儿做 8 以内的加法练习时,改变以往的死记硬做,在练习本上无休止的做练习题,而是发给幼儿不同颜色的橡皮泥,让幼儿搓搓、玩玩,搓成一个个小圆球,然后让幼儿进行串球游戏,即用牙签把3 个黄球和 5 个

13、绿球串在一起幼儿津津有味地进行着练习,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运用。又如数学活动中,提供由孩子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空瓶子(如茶叶罐、饮料瓶、薯片罐、牙膏盒等)通过观察比较来获得长短、粗细、大小等知识;认识几何图形可以组织幼儿自己制作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同时可以得用这些材料引导幼儿学习排序、分类、点数、计数等数学方法;让他们在图书上寻找数字(学过的和没学过的) ,并把它们写或画下来用于学习数物匹配,同时进一步加深对数字的认识,鼓励他们回到家里去寻找某种图形相似物,并带到幼儿园,可提高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迁移能力等等。由幼儿自己提供的数学操作材料摆在幼儿面前时,会让他们倍感亲切,并乐

14、意去观察、操作、探索,从而使他们有效获取数学知识经验。幼儿学习是一颗永不休止的好奇心,他们会用自己独有的方式理解周围的世界,他们会充满想象来建构自己的知识或技能。数学知识的抽象逻辑性和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幼儿数学概念形成要经过“操作层次形象层次符号层次”的逐步抽象和内化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该结合活动的要求和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选择最佳的操作材料,使操作材料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发挥最大效应。应该鼓励幼儿在大胆操作、自由交流、分享结果的探索中,既巩固已有经验,又完成新的游戏。同时,还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和提供与先前的知识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便于他们模仿,以达到学习迁移的目的,从而培养其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