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基础知识考试真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101319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0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基础知识考试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综合基础知识考试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综合基础知识考试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综合基础知识考试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综合基础知识考试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基础知识考试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基础知识考试真题(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马克思早期思想(二) (1842-1845年)一 探讨国家:黑格尔法哲学 批判 二德法年鉴时期:异化论 与社会革命论的结合 三 实践的人道主义: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四 批判鲍威尔;神圣家族 一 探讨国家: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v克罗茨纳赫,1843年6-10月写作黑格尔法 哲学批判; v1、黑格尔国家观的基本思想是国家决定家庭 和市民社会;v 如果家庭和社会的法律与利益同国家的法 律和利益发生冲突,家庭和市民社会要服从 国家,它们的存在以国家的存在为转移。 v 2、人性国家与非人性国家;v(1)马克思认为理性是国家的本质和基础。v 判明国家与法律现实性的尺度是理性,在 国家问题上就

2、是以国家概念为尺度。人是一 切社会组织的本质。v “国家应该是政治的和法的理性的实现” ;v “真正的法律是反映自由的肯定存在”;v “法律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v(2)人性国家v 实现理性自由的国家,是符合哲学要求的国家。 “哲学所要求的国家是符合人性的国家”;v 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本质;v 人能自由地实现自由,是人与动物的分界线;v(3)黑格尔的国家观点,没有真正做到从人的观点 来进行考察;v 黑格尔“在国家中寻找逻辑概念的历史的再现 ”;不是思想适应于国家的本性人的理性自由 ,而是国家适应于现成的思想。v3、政治国家的异化和人的本质的二重化;v(1)马克思区分政治国家与非政治国家;v

3、非政治国家:也称物质国家,即市民社会。v 市民社会,最初是指僧侣阶层和封建贵族之外的第 三等级;其引申含义是指财产关系、经济关系与社 会关系,尤其是指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关系。v(2)古希腊社会,政治国家与物质国家存在“实体 性统一”;政治国家本身是市民的生活和意志的真正的唯一 内容;v(3)中世纪社会,两者的统一性达到顶峰;市民社会的等级与政治国家的等级同一。v(4)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分离;政治国家给予每一个人以“平等”权利,他是人, 是国家成员;而在“市民社会”中则存在着种种差异 ;v(5)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异化,就是人的本质的二 重化;v 每个人既是国家的公民,又是市民社会的成

4、员;v人的经济生活,被看做是纯粹私人生活领域,看做 与人的本质无关的东西,而政治上的抽象平等权利 ,则被看做是人作为社会存在物的根本特性;v政治制度发生异化。人民创造了国家制度,民主制 是国家制度的“类概念”,其他是“种”,但是,人民 反而从属于君主和贵族的政治制度,这是一种异化 。v4、针对黑格尔的国家与法的思想,马克思得出了 自己的结论: (1)不是国家决定家庭和市民社会,而是家庭和 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家庭和市民社会才是国家的基 础和前提。 (2)不是政治国家决定私有财产,而是私有财产 决定政治国家,私有财产是国家制度的基础。 (3)政治国家是虚幻的共同体,它代表着虚幻的 共同的利益,它不

5、是市民社会矛盾的调和而是市民 社会的矛盾的表现。 二德法年鉴时期:异化论与社会 革命论的结合v1844年2月在德法年鉴上发表论犹太人问题 ,批评布鲁诺鲍威尔在民族问题上的错误。 v1、鲍威尔解决犹太人问题的措施;v把犹太人解放的要求归结为宗教问题,认为应当消 除宗教信仰,复归于自我意识。v2、马克思认为放弃宗教信仰不是政治解放的前提 ,相反,政治解放是国家摆脱一切宗教、宗教特权 的前提。v人类摆脱宗教异化的两个层次:一是国家摆脱宗教 (政治解放),二是人类彻底摆脱宗教(人类解放 )v 3、宗教解放、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理论 v (1)宗教解放及局限性。宗教不是世俗狭隘性 的原因而是它的表现,人们

6、的宗教异化的根源在于 人们的政治异化,因而,不应该把世俗问题归结为 神学问题,而应把神学问题归结为世俗问题。不应 以迷信说明历史,而应以历史说明迷信。v (2)政治解放及其局限性。政治解放的宗旨是推 翻封建专制制度,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承认信 仰自由,取消财产资格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限制 等等。政治解放的主要局限性在于,政治解放无法 从根本上解决宗教问题,政治解放并没有解决现存 社会的问题。政治解放并没有取消私有制。v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并没有使人从政治动物跃进 到真正的人,而是转变为市民社会的成员。v(3)人类解放理论。v 实现真正人的解放。消除个体与类的矛盾,消除市民社会中 彼此孤立的利

7、己主义状况。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是自己的物 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第一、人类解放的内涵是消灭私有财产,扬弃人的自我的 异化。 第二、人类的解放的完成是人真正的过着类生活。 第三、人类解放的力量是无产阶级。“非市民社会阶级的 市民社会阶级”,“它本身表现了人的完全丧失,并因而只有 通过人的完全恢复才能恢复自己” 。v 4 马克思的理论工具彻底的人道主义的批判哲学 (1)把哲学批判同政治批判结合起来,对现存的一切进 行无情的批评。 (2)批判就世界中发现一个新的世界。 (3)把以人本身为核心的理论变成一种改变世界的物质 力量。三 实践的人道主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8、v1 异化范畴及异化劳动的基本表现形式 (1) 异化的含义v在一定条件下,人或者物向与自身本性相反的方向转化。v (2)异化社会v 人同自己固有本质相异化、相矛盾的社会。v 表现:A.生产的目的是占有,而不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 、丰富性的本质;v B.物与物的关系压倒了人与人的关系。人的语言失效 ,唯一可以了解的语言是物品;v C.彼此之间不把对方看作人,而是生产产品的工具和 手段。人的价值贬值。v D.人的价值就是人所拥有的物品的价值。v(3)异化劳动v劳动是人的类特性。v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 性质。v人的类特性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v异化劳动:指在私有制条件下,特别是

9、资本主义条 件下,作为人的本质活动的劳动变成了制约人、统 治人的力量。v(4)异化劳动的基本表现形式 A、劳动产品的异化 工人创造的产品越多,他就 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殖与人的世界的 贬值成正比。v B、劳动活动的异化。表现为劳动是外在的,劳 动是强制的,劳动是属于他人的。不是感到幸福, 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 ,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受摧残。工人像 逃避瘟疫一样逃避劳动。 v C、人的本质的异化。人(工人)只有在运用自己 的动物机能时才觉得自己在自由活动,而在运用人 的机能时,觉得自己只不过是动物。劳动对人是异 己的本质,它变成了维持个人生存的手段。精神

10、不 是丰富的,而是单调的;自然不是美的,不是人的 一部分(无机身体),而是一种外在的、单纯的有 用性。 D、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 是和谐的,而是工人与资本家的对立。v 2 劳动异化的扬弃和共产主义v(1) 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关系。私有财产不是一种永恒的 现象。私有财产一方面是异化劳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劳动 借以外化的手段,是这一劳动外化的实现。v(2)异化劳动与分工 分工与私有制是两个同义语,讲的是同一件事情,一个是就 活动而言,另一个是就活动的产品而言。v 注意:马克思这时关于分工的思想有一定意义,但不全面。 分工比私有制的历史更早。如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手工业的 分工

11、等。私有制在剩余产品出现之后出现。v (3)劳动异化的根源在于人的劳动本身。v 劳动具有双重效应:积极方面:劳动体现了人的主动性,是 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v消极方面:劳动体现了人的受动性,劳动需要对象物。而且劳 动者需要维持自己生存,劳动也是人被动维持生存的手段。v (4)共产主义的核心是异化的扬弃 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积极的扬弃, 而扬弃异化的实质是人的本质的复归。v 第一、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 )的积极的扬弃。 第二、自我异化的扬弃是人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 有,是人的本质的复归。 第三、这种对人的本质的复归是在以往的历史的 发展的全部财富的基础上的复归。 第四、共产

12、主义是实践的人道主义,即积极的人 道主义的生成。 第五、取代异化的人的将是“总体的人”。总体 的人指“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完 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v 3 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解 (1)人是类存在物。人有意识地把人同动物的 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人把类作为自己的本质。 人把类当作自己的对象,并把自身当作普遍的、自 由的存在物来对待。人的普遍性表现在,人把自然 界作为自己的无机身体。人和动物相比越有普遍性 ,人赖以生存的无机界的范围越广阔。(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按照任何物种的 尺度和自己的内在的尺度进行创造。人按照双重的 尺度再生产整个自然界。 (3)人的类的特征:自由

13、自觉地再生产自身和 自然界,即创造世界与自我创造。 v(1) 人与自然的统一 1)人化自然:指被人的对象化活动所改 造、变形、再创造,同时体现了人的本质力 量,体现了主客体统一的自然。 2)人与自然统一的基础是人化自然。 3)工业和自然科学实际地创造着这种人 化自然,也就是创造着人与自然的统一。 4)自然科学和关于人的科学是同一种科 学。4 自然主义与人本主义的统一v (2)完成了的或者彻底的自然主义。v 只有自然主义能够理解世界历史的行动。v 第一、人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人具有自然力、生命力,这些力量表现为天赋、才能与欲望,具有能动性与主动性;v 第二、人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

14、人的欲望的对象在他之外。 第三、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人只有在对象化的活动中才能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v 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只是思想上的即只是想象出来的存在物,是抽象的东西。v(3)完成了的、实践的人道主义 第一、人的本质不是给定的,人必须通过 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的活动而在对象化中确证 自己的本质。 第二、人的对象也不是自在的给定的,而 是通过人的活动而对人生成的,在这一生成 的过程中,它失去自然的自在性。 第三、人的历史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改造自 己的过程。 四 批判鲍威尔;神圣家族v1、背景v1844年8月末恩格斯在巴黎会见了马克思,两人开 始了长达四十年的事业上的合作。v神圣家族写于18

15、44年8月-11月,发表于1845年 2月,原定书名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付 印前改名神圣家族;v神圣家族指布鲁诺鲍威尔及其支持者。鲍威尔 1843年12年创办文学总汇报,表示与“1842年 的激进主义”划清界限,认为群众是消极被动的“群 氓”,是历史进步的阻力,推动历史进步的唯一力量 是“批判的批判”,而他们自己是“批判的批判”的代 表者。v2、布鲁诺鲍威尔的自我意识决定论v(1)自我意识作为世界的基础;v自我意识是万物的根源,是一切历史的创造者。“ 一切事物起源于自我意识”,“世界的唯一力量是 自我意识,而历史除了是自我意识的变易和发展外 ,没有任何别的意义”。v自我意识超越于实体之上。

16、整个发展过程,是自我 意识创造客体,又不断扬弃客体的过程。v关于历史。真理高于历史,历史高于人。个人仅仅 是历史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而历史又是真理达到 自我意识的过程。v(2)关于宗教;v宗教是自我意识的异化,是一种恐惧、压抑 心理,即不仅不相信人类、自我意识,连上 升为自我意识的普遍性的勇气都没有,这是 精神的贫乏和空虚。v宗教是一种束缚人的力量,人把自己的普遍 力量当作一种异己力量同自己相对立,并蔑 视自己,把救世主当作自己存在的保证。宗 教使人消极、贫穷、可怜和不幸。v(3)强调理性的批判;v 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雇佣劳动只是一些范畴 ,只要在思想上取消这些范畴,就改变了现实。工 人应当放弃任何实际政治活动,而专注改变自我。v(4)关于群众;v 群众自以为占有许多真理,实际上群众与真理无 关,真理是面向心灵深处,而不是面向经验的人。 历史活动之所以不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