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本体论认识及其意义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94960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5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家的本体论认识及其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儒家的本体论认识及其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儒家的本体论认识及其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儒家的本体论认识及其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儒家的本体论认识及其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儒家的本体论认识及其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的本体论认识及其意义(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儒家的本体论认识概述天与天道一)中国早期的一)中国早期的“ “神神” ”观念观念自然神自然神 自然力的人格化自然力的人格化百神百神天神天神地祗地祗有一物即有一神有一物即有一神日、月、星、辰,日、月、星、辰, 风、雨、雷、电之神风、雨、雷、电之神社稷神、四方神、社稷神、四方神、 河岳山川之神河岳山川之神一、儒家一、儒家“ “天天” ”及及“ “天道天道” ”观的演变观的演变祖先神祖先神 人鬼的提升人鬼的提升祖祖宗宗庙庙血统观念血统观念嫡庶观念嫡庶观念祭祀、敬拜祭祀、敬拜二)中国早期二)中国早期“ “天天” ”观念的源头观念的源头天知识(经验)源头巫术、宗教源头农牧文明巫史传统物象形象天象意象灵魂

2、鬼神帝天分类阴阳天人道天神孝命象数天自然性神秘性统摄性时序性自然之天宗教之天政治之天伦理之天三)三) 中国早期中国早期“ “天天” ”观念的属性与结构观念的属性与结构l上古时代巫文化的不断发展,孕育出“神”观 念,自然巫术向神灵巫术发展。l夏商时代,神灵信仰与自然崇拜普遍发展。 自然神观念与祖先神观念逐步结合,祭祀称 为“国之大事”。l殷商后期,神灵观念的内涵:天神:上帝、日神、风神、雨神等;地祗:社神、四方神、山川河岳神等;人鬼:殷人的先王、先公等。l(上)帝殷人信仰的至上神,管理天象 与下国,殷人的祖先神可“宾于帝庭”。四)上古到殷商的信仰与崇拜四)上古到殷商的信仰与崇拜l五经是原始儒家思

3、想的主要素材,其成书约为周 代(内容:殷周、西周与东周)。l诗经和尚书“帝”、“天”观念较明显。l皇矣上帝,临下有赫诗经大雅l昊天疾威,敷于下土诗经小雅l帝乃震怒尚书洪范l闻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尚书康诰l上帝是高高在上、俯临下民的主宰,是有意志的人格 化的神,具有天上的威力,能够降下灾祸、遍及人间 。五)五) 中国早期典籍中的中国早期典籍中的“ “帝帝” ”、“ “天天” ”观念观念1.1.五经五经中的中的“ “帝帝” ”、“ “天天” ”观观l商人天、帝并存的观念:l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经商颂l帝立子生商诗经商颂l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尚书汤誓l天命靡常诗经大雅l五经中“天”和“帝”常可

4、互换,无本质 区别,至上神操纵自然、完全决定人事, 干涉人间事物,是人间皇权的源头。天帝 之权命并非永恒,而是不断改变的。主要 体现于周人的天、民、德的观念联结中。l周人的天神信仰:l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泰誓l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同上l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蔡仲之命 l天道福善祸淫尚书汤诰l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诗经大雅l在周人的天神观念中,天的意志是伦理化的 ,天不是喜怒无常的暴君,而是善恶有则的 裁判。l神性意义的天道:l天道赏善而罚淫国语周语中l宋灾,于是乎知有天道左传襄公九年l自然意义的天道:l盈必毁,天之道也左传哀公十一年l天道皇皇,日月以为常。明者以为法

5、,微者则 是行。阳至而阴,阴至而阳。日困而还,月盈 而匡。国语越语下l一般法则意义的天道:l君人执信,臣人执恭,忠信笃敬,上下同之, 天之道也。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2.2.先秦其他典籍中的天道观先秦其他典籍中的天道观l在原始儒家经典的记述中,对天、帝的信仰 ,突出的是至上神作为自然与历史的主宰者 的角色,既未肯定亦未否定其创生者的地位 。l帝与天虽是有情志、有人格的最高主宰,虽 监督下民、赏善罚恶,但并非是宇宙的创造 者。这种观念,注重“主宰”而不重“创生”, 与中国上古无创生神话相关,有对以后的本 体论思想发生某种影响。l天的意志在五经中已为民、德思想所浸润, 为以后的思想发展进程,进一步淡化

6、天的人 格主宰性质奠定了基础。l到孔子及其门徒的时代,虽仍然肯定上帝和鬼 神的观念,如中庸之l“鬼神之为德其盛矣夫”、l“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l但此时的儒家思想中,天、天命已经更加非人 格化了。“以仁释礼”使外在之天向内在化转向 。l维天之命,於穆不已。中庸26l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中庸33l天已经成为一种神奇莫测、无形无象、其大无 穷的实体。3.3.四书四书中的中的“ “天天”“”“帝帝” ”观念观念l中庸的核心讲的就是“性与天道”:l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l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 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则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7、则 可以与天地参矣。l论语直接说及“天”、“天命”之初较多:l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 者其天乎!l五十而知天命l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l孟子的“仁政”思想与“天”的心性化转向:l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 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 可运之掌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 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l孟子之“天”心性化的极端发展嫌疑:l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 ,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天寿不贰,修身以俟之, 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上l其后,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和

8、“天人合一” 思想,试图调整这一转变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但却出现了儒学宗教化的倾向。l在儒学史上,易传长期被视为孔子思想 的体现,其时代与四书相同,均为战国时代 的作品。十翼提供了儒家学派早期宇宙 论的重要观念基础,“元”、“极”的观念极为 重要。易传彖辞以“乾元”、“坤元”作为 万物产生的根源:l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 施,品物流形。l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 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l乾元为天之本性,坤元代表地的本性,二者 共同成为万物的根源。4.4.易传易传中中“ “天天” ”观念的新变化观念的新变化l系辞上说:乾知太始,坤作成物。l进一步将乾坤二者结合

9、起来作为万物资生 的根本,究其深处,乾元显得更为根本。l接着系辞更为明确地提出了一种中国 特有的一元论思想,即以“太极”作为统生 阴阳的本始根源,“太极”的作为本原意义 使用使“天”作为“神”的色彩进一步消退。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 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系辞上l其中,“易”是宇宙变化的总历程、总规则,它 本始于“太极”这一根源。l“极”极尽极至之处,“太极”天地未生 的状态,最本源的开始。l太极生阴阳两仪,两仪生四时及其变化,四时 衍变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 基本自然事物,世界因此形成与演化。l“太极”与“阴阳”从此成为儒家宇宙论思想中的 最重要概念,

10、特别是对宋明理学的影响极大。 (周敦颐、邵雍、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 明、张载、王夫之、黄宗羲等)l汉代儒学宇宙论承继了易传的“元”观念, 发展了原始儒家的“天”观念,在易传与宋 明道学之间架起了承继的桥梁。l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董仲舒 :春秋繁露顺命第七十l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 之所上类天也。天子受命于天。春 秋繁露为人者天第四十一5.5.汉儒对汉儒对易传易传“ “天天” ”的继承与革新的继承与革新l天覆育万物,既化而生之,有养以成之。 春秋繁露王道通三地四十四l此间,天既是自然万物的根源,也是人类最本 始的祖先,又是人类社会的主宰者。天为万物 之祖,故“万物非天

11、不生”;天为人类之根,故 “人副天数”,人与天相类、相象。l董仲舒有时也以“天地”合称为宇宙的本源:l天地者,万物之本,先祖之所出也。 春秋繁露观德第三十三l在董仲舒思想中,天不仅是主宰者,也是创生 者。这正好弥补了五经体系中对天作为宇 宙根源的思想缺陷。l董仲舒还提出了“元”作为宇宙的最终根源:l惟圣人能属万物于一而系之元也。 元犹 原也, 故元者为万物之本,而人之元在 焉。安在乎,乃在乎天地之前。春秋 繁露王英l在此,“元”被赋予了先于天地存在的根源性意 义。它与易传中的“太极”、“乾元”和“坤 元”之“元”一致,既是自然万物的根源,又是 人类的根源。l易传之“易”、“元”,杨雄以“玄”换

12、称 之,而认为“玄”不仅具有根源性的意义, 还具有超越一切存在物的意义。l玄者,幽攡万类而不见形者也。资陶虚 无而生乎规,扌關神明而定摩,通同古 今以开类,擒措阴阳而发气,一判一合 ,天地备矣。杨雄:太玄攡l在此,“玄”是万物发生的根源,万有存在 的所以然,无所不在而又超越一切对待, 气及万物皆根源于“玄”而发生。l“玄”与“极”和“元”的不同之处在于, “玄”不仅 为根源,而且还是“道”本身,即宇宙的根本原理 和法则。l夫玄也者,天道也,地道也,人道也,兼三道而天名 之太玄图l这使“玄”涵纳了“三才之道”而成为宇宙的本源,扩充了 易学本体论的思想。在宋儒中得到了较大的发展。l杨雄的太玄篇以“

13、玄”解“天”,它模仿周易 的结构模式,试图通过新的卜筮模式来重新建 构宇宙结构模式,但由于“太玄”本身的复杂与玄 妙,所以并没有能够使先秦儒家之“天”的神秘性 得到消解,反而更神秘。最终使其走向虚无,在 魏晋时期发展为以“贵无”为特征的玄学。l北宋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发展了易传的 太极论体系的宇宙论。l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 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 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 也,阴阳一太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 。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 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 生之而变化无穷焉。周

14、敦颐:太极图 说6.6.宋儒对秦汉及早期宋儒对秦汉及早期“ “天天” ”的继承与革新的继承与革新l二气五行,化生万物,五殊二实,二本则 一,是万为一,一实万分,万一各正,大小 有定。周敦颐:通书理性命章l在周敦颐的思想体系中,无极是指宇宙出现 之前的无形无象之状,太极作为宇宙的根源 ,虽无形无象,但却有动静。太极之动静使 阴阳两仪得以产生,阴阳的分化使天地得以 形成。阴阳的交合变生出五行,于是五气顺 布、四时顺行,所以阴阳二气在此条件下化 生出一切物类。l在此宇宙图式中,五行来源于阴阳,阴阳来 源于太极,太极为“一”,品物为“万”,“一” 是“万”的根本性起源。l二程(程颐、程颢兄弟)在此时则

15、致力于把兼 有价值意义的“理”观念融入“天”的观念中。l天者,理也。“神”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 程颐:二程遗书卷十一l乾,天也。天者,乾之形体;乾者,天之性 情。乾,健也,健而无息之谓乾。夫天专言 之则道也,天且弗违是也。分而言之,以形 体谓之天,以主宰谓之帝,以妙用谓之神, 以性情谓之乾。程式易传l问:“天道如何?”曰:“只是理,理是天道也 。且如说皇天震怒,终不是有人在上震怒, 只是理如此。”二程遗书卷二十二上l在二程的思想中,“天”乃最高的本源和本体, 但它并不意味着一个人格的主宰者,“天”的内 涵完全等同于“理”,由此产生了“天理”、“天 道”的概念。l宋儒的“天理”、“天道”观念已不同于古代,它 是“道体”即宇宙本源与本体的概念。由此论释 原始儒家经典,“乾”是指一种性质,“神”是指 一种奇妙的功能,“帝”是指宰制调控的作用, 自然之天则是作为天道所以存的物质形体。l真正的本源意义的“天”,必须被理解为“理”和 “道”,而“理”又是最高的价值根源。l古典、近世的儒家宇宙论思想,在儒家思想的 集大成者朱熹那里得到了完整的表述。他明确 指出:l“太极,形而上之道也”,太极是“造化之枢 纽,品汇之根柢”朱熹:太极图说解 l太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