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中)——现代凯恩斯主义理论之新古典综合派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94699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4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中)——现代凯恩斯主义理论之新古典综合派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中)——现代凯恩斯主义理论之新古典综合派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中)——现代凯恩斯主义理论之新古典综合派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中)——现代凯恩斯主义理论之新古典综合派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中)——现代凯恩斯主义理论之新古典综合派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中)——现代凯恩斯主义理论之新古典综合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中)——现代凯恩斯主义理论之新古典综合派(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中) 现代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之新古 典综合派 概况:新古典综合一词是由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 经济学家萨谬尔森首创的,表示凯恩斯经济学与新古典经 济学的融合。这一学派是以美国麻省剑桥为基地发展期来 的一个凯恩斯主义学派,又称“美国凯恩斯主义”、“美国剑 桥学派。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在西方世界流传最广,影响最 大的一个经济学流派。1948年,萨谬尔森经济学的出 版,标志着新古典综合派的形成,此学派自产生就在西方 经济学中占统治地位,直到607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经 济“滞胀”局面的出现才开始动摇,并且受到其他学派日益 严厉的批判。进入80年代被视为各种不同学派之一。第

2、四章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中) 现代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之新古 典综合派 第一节、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第二节、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经济理论 第三节、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主张 第四节、新古典综合派评说第一节、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代表 人物1.阿尔文汉森:财政政策和经济周期(1941)、 经济政策和充分就业(1947)、凯恩斯学说指南( 1953)等 2.萨谬尔森:经济分析的基础(1947)、经济学 (1948)等。 3.托宾:国民经济政策(1963)、经济学论文集: 宏观经济学(1974)、十年来的新经济学(1974 )、经济学论文集:消费和经济计量学(1975)等。 4.索洛:线性规划与经济分

3、析(1958,与萨谬尔森、 多夫曼合作)、资本理论与利润率(1963年)、美 国的失业性质与原因(1964年)、增长理论:说明 (1956) 等。第二节、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经济 理论 一、收入支出理论 二、IS-LM模型 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 四、“滞胀”理论一、收入支出理论收入支出理论简单说就是关于社会总产 量及相应的就业量、总收入水平是由哪些 因素决定以及如何决定的理论。这一理论 是新古典综合派经济理论的核心,是在对 凯恩斯收入决定论进行修补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一、收入支出理论1.两部门模型 凯恩斯假定社会上只存在居民户和厂商两个部门 ,则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的条件是总供

4、给等于总需 求。若用C表示消费需求,I表示投资需求,S代表 储蓄,上述条件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CS=CI 由此可得: S=I 这就是凯恩斯国民收入均衡的基本条件。一、收入支出理论1.两部门模型 新古典综合派根据凯恩斯的上述分析,建立了收 入支出模型。汉森在其1949年的货币理论和 财政政策一书中提出,由于在45度线上任何一 点都具有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数值相等的性质,因 此,可以用来表示收入随消费与投资的变化而变 化的确定数值,从而建立了以C+I与45度线交点 为均衡点的宏观经济模型,这个模型经萨谬尔森 加以改进后,被公认为是对凯恩斯收入决定论的 一个重大发展。 一、收入支出理论2.三部门模型 按

5、照凯恩斯的观点,上述模型中所分析的国民收入均衡状 态并不一定是理想状态,因为这种自然均衡状态的均衡收 入通常都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收入。这是可以通过扩大政 府干预,刺激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均衡。但是,这一 思想并没有在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中得到反映,萨 谬尔森对此做了补充,用公式表示,即: C+S+T=C+I+G 其中,T代表政府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 这样就把原来的两部门模型扩大为三部门模型:居民,企 业和政府。 一、收入支出理论3.四部门模型 凯恩斯理论构建的是一个封闭宏观模型, 新古典综合派把它扩展为开放条件下的国 民收入均衡公式,从而提出了四部门模型 。这种模型的公式表达为: C+

6、S+T+M=C+I+G+X 其中,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 二、IS-LM模型收入支出理论考察的只是商品市场的均衡 ,而且是建立在利息率不变的假定条件下 的。事实上,利率是经常变动的一个因素 ,利率的变动会影响投资,并通过投资进 而影响收入。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收 入水平与利率水平紧密联系,商品市场与 货币市场的均衡相互影响。二、IS-LM模型凯恩斯体系的矛盾在于,产品市场的均衡可以确 定均衡收入水平,但无法确定均衡利率水平,而 利率水平却是确定产品市场均衡的一个前提;货 币市场的均衡可以确定均衡利率水平,但无法确 定均衡收入水平,而收入水平又是确定利率水平 的一个前提。在客观上、逻辑上都要

7、求把产品市 场和货币市场联系起来。凯恩斯绕开矛盾走,在 讨论产品市场时,假定已经存在货币市场的均衡 利率;在讨论货币市场时,假定已经存在产品市 场的均衡收入。 二、IS-LM模型稀克斯和汉森修补了这个缺陷,提出了IS- LM模型,把国民经济的实物方面和货币方 面结合起来,即把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结 合起来,考察了均衡收入和利息率水平的 决定问题,新古典综合派在稀克斯和汉森 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了这一模型。二、IS-LM模型1.IS曲线 假定经济中只存在居民和厂商两个部门,商品市 场均衡条件为: S=I,即S(Y)=I(r) 其中,S(Y)表示储蓄是收入的函数,I(r)表示投资 是利率的函数。 又

8、由于它们之间存在以下的序列关系: rIYS 所以,在投资和储蓄相等的条件下,r和Y呈负相 关关系二、IS-LM模型1.IS曲线 IS曲线的含义是:第一,IS曲线表示的是使投资 等于储蓄的商品市场均衡的各种利率和国民收入 水平的组合。第二,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 在商品市场均衡条件下,一个较高的利率水平对 应一个较低的国民收入水平;一个较低的利率水 平对应一个较高的国民收入水平。第三,在IS曲 线左边和右边的任何一点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 合,都是商品市场的非均衡点;只有IS曲线上的 任何一点的利息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才是投资 等于储蓄的商品市场的均衡点。二、IS-LM模型2.LM曲线 (M:

9、 货币供给;L:货币需求;L1:货币 的交易需求;L2:货币的投机需求。) LM为货币供求函数曲线,它表示在保持货 币供给(M)与货币需求(L)相等条件下 ,r和Y呈正相关关系,亦即当M为既定时, Y、L(L1+L2)、r有如下序列关系: YL1L2r二、IS-LM模型2.LM曲线 LM曲线的含义是: 第一,LM曲线表示的是使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货币市 场均衡的各种利息率和国民收入水平的组合,LM曲线上的 任何一点的利息率和国民收入都是可以保证实现货币市场 均衡条件的组合。 第二,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在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 ,一个较高的利息率对应一个较高的国民收入水平;相反 ,一个较低的

10、利息率对应一个较低的国民收入水平。 第三,LM曲线左边或右边的任何一点的利息率和国民收入 的组合,都是货币市场的非均衡点;只有在LM曲线上的各 点的利息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才是货币市场的均衡点。 二、IS-LM模型3.两市场均衡模型 两市场均衡条件就是两种市场同时均衡,即: S(Y)I(r) ML1(Y)+L2(r) L1(Y)表示货币的交易需求,它是收入的函数; L2(r)表示货币的投机需求,它是利率的函数。 它表明,在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必有一个 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能够既使商品市场上投 资等于储蓄,又使货币市场上货币供给等于货币 需求。 二、IS-LM模型3.两市场均衡模型 IS-

11、LM模型的含义是: 第一,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E所表示的是使商品市场和 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的唯一的利率与国民收入的组合。 第二,在均衡点E以外的IS曲线和LM曲线上的任何一点, 都只是实现了一个市场的均衡,而没有同时实现两个市场 的均衡。IS曲线与LM曲线外的任何一点表示的都是两市场 都不均衡状态。 第三,在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时,可以通 过调整利率和国民收入,来逐步实现两市场同时均衡状态 。 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 模型)IS-LM模型分析了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状态 ,它暗示了两个前提:其一,物价水平固定不变,货币价 值的升降与实际价值一致,即名义价值

12、等于实际价值;其 二,不考虑劳动市场的变化。但是实际上,一般物价水平 上涨是经济生活中的经常现象,而劳动市场变化也是不可 忽视的因素。因此,20实际60年代新古典综合派对IS-LM 模型作了两项修正:第一,把货币供给视为一个内生变量 ,可受价格水平左右的变量;这样,IS与LM的交点E就会 在价格水平影响下左右摆动,从而导出总需求曲线。第二 ,将工资水平引入分析中,通过生产函数为中介,建立劳 动力市场理论,并由此导出总供给曲线,从而建立了AD- AS模型。这个模型是对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供给学派 和理性预期学派的综合。 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 模型)从AS线来看,影响其移动的因素很

13、多,主要有: 第一,工资率的变动。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工资就意味着 增加成本,减少利润,企业增产的势头减弱甚至缩小生产,于是AS线 向左上方移动;反之,向右下方移动。 第二,其它如能源等要素价格的变动,它们与工资的变动一样,影响 AS曲线向左上方或右下方移动。 第三,技术水平和生产率的变动。技术进步,生产率提高后,因为能 降低成本,增加利润,AS线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上方移动 。 第四,劳动和资本的变化。劳动力增长,资本存量因投资而增加,AS 线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上方移动。 总之,AS线和AD线都会因种种因素的变化而移动,从而使均衡点发 生变化。 三、总需求-总供给模

14、型(AD-AS 模型)从AD线来看,影响其变动的因素也很多,主要有 : 第一,国家财政政策变动。由于实行扩张性财政 政策而增加投资和消费支出,或者由于减少税收 而促进企业增加投资和个人增加消费,都会使AD 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 会使AD线有左下方移动。 第二,货币金融政策的变动。实行扩张性货币政 策,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下降而刺激投资增加 ,并通过投资乘数作用使消费需求增加,从而使 AD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下方移动。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 模型)最初的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分别为AS1,AD1,其均衡产 量和均衡价格分别为y1,p1。现假定总供给曲线不

15、变,而 总需求曲线则因种种原因移到AD2,这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 价格则分别为y2,p2,假定y2为充分就业的均衡产量。这表 明当供给函数不变,并在达到充分就业产量之前,总需求 曲线上移,在物价上升的同时,产量也得到加大幅度的增 加,但物价上涨不及社会需求增加得多,当价格由P1升到 P2时,这是温和的通货膨胀。当总需求曲线继续上移到 AD3,则只有物价迅速上升至P4,产量却不变,仍为y2。但 物价由P2升到P4却是真正的通货膨胀。这一模型是凯恩斯 的模型,只考虑总需求,不考虑总供给,因为他认为总供 给是一个常态,常处于供给过剩状态,不用考虑。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 模型)新古典综合派

16、把总供给曲线的移动也考虑在内。 通过减税减少福利支出以增加资本和劳动等措施 可以增加供给,因此,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时,总供给曲线也可以向右下方移动。即由AS1 移到AS2。AS2与AD2的交点确定的均衡产量为y3, 均衡价格为p1。这表明,由于供给因素的增加, 在产量增加的同时,价格有所回落,由P2降到了 P1。而AS2与AD3的交点确定的均衡产量仍为y3, 但均衡价格却上升至P3。当然,这相对于P4来说 ,价格仍有所下降。这说明,增加供给的作用是 很有限的。四、“滞胀”理论根据凯恩斯理论,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经济衰退和 失业,过度需求则产生通货膨胀。在充分就业以 前,有效需求的扩大会增加产量和就业量,有温 和的通货膨胀现象,在充分就业以后,继续扩大 需求就会引起绝对的通货膨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