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课从汉至元中央制度的演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92555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课从汉至元中央制度的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课从汉至元中央制度的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课从汉至元中央制度的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课从汉至元中央制度的演变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课从汉至元中央制度的演变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课从汉至元中央制度的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课从汉至元中央制度的演变(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太宗汉武帝宋太祖元世祖课程标准: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 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唐太宗汉武帝宋太祖元世祖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君主专制制度一、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地方君权相权三、选官用官制度材料一:著名学者黄仁宇在论及某王朝的统治政策 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 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权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 马式的省级组织。”材料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 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柳宗元封建论 1、材料一中的“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指的是什么制度?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结果如何?地方制度的演

2、变演变特点 西 汉 唐 朝北 宋元 朝汉初:郡国并行制 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唐朝中期地方上设置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实行行省制度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权力 不断削弱 ,中央权力 不断增强 ,中央对地 方的管理 日益严密军事上:将兵权收归中央,充实禁军; 行政上: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监督; 财政上:中央掌控地方财政. 古代的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比较比较点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不 同 点盛行的时 代 和中央政 府关系作用和影 响相 同 点西周 ( 奴隶社会)秦朝元朝权力地位世袭, 有很大的独立性一定时期产生过 积极作用;但容 易发展成为割据 势力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 维护了国家的

3、统一 被后世沿用,影响深远性质 : 目的 : 结果 :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长官都由中央任命, 对中央负责,无独立 性二、君主专制的演变阶段调整、演变情况趋势西汉隋唐北宋元朝重用亲信参与军国大事,以削 弱相权完善三省六部制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相权 不断 削弱皇权 不断 加强归纳古代皇帝削弱相权的两种方式?一种是多人共同行使宰相职权,相互牵制一种是利用身边的亲信近臣,形成决策核心阅读阅读 下列材料: 材料一:某朝代民谣讽谣讽 刺社会乱象

4、唱到:“举举秀才,不知书书;察 孝亷亷,父别别居。”材料二:诗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浓郁悲歌:“世胄蹑蹑高位,英 俊沉下僚。地势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材料三:宋真宗在劝劝学诗诗中说说:“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书中 自有颜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经勤向窗前读读”。结结合所学知识请识请 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种选选官制度?这这种人才选选拔制度的最初 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种选选官制度?能够够“蹑蹑高位”主要依靠什 么? (3)材料三中“男儿欲遂平生志”的主要途径是什么?三、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朝代选选官制度选选官依据演变 趋势 汉汉朝 魏晋南北朝 隋朝开始 察举制九品中正 制科举

5、制品德才学门第考试成绩选官权逐渐收 归中央1、(2010年海南高考)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 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 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 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巩固练习:B2、(2011年江苏高考历史)据南台备要记载 :“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 ,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 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 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 浙行省(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B3、(南京市2010届高三三模)唐朝杜牧在上宣州高大夫书

6、 说:“自去岁前五年,执事者上言,云科第之选,宜与寒士, 凡为子弟,议不可进。熟于上耳,固于上心,上持下执,坚 如金石,为子弟者,鱼潜鼠遁,无入仕路。”材料反映了当时 的选官制度( )A层层推荐 B注重门第 C唯才是举 D打击贵族4、(2011年江苏历史)右图所示 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 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 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DD5、(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 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

7、方控制加强 6、(2010年高考广东卷)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 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 ,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CD8、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 相是委员制。”对于此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A相权不断遭到削弱 B皇权不断得到加强 C皇权受到更多牵制 D宰相数量逐渐增加C7、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 央集权的是( ) 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东就国” B“别子

8、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 有五世则迁之宗。” 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 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D“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 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宜慰司以达之。”D谢谢!中 央河北、 山东、 山西宣政院辖地中书省 直辖地元史卷91百官志记载:“行中书省,凡十, 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 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 ,无不领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行省长官位高权重,掌管地方军事、财政、行政 等 行省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 事的局限行省制度是古

9、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中国省制的开端 行省长官权力巨大,容易发展成为割据势力A B C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巩固国家统一B唐代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 部吏 户 礼 兵 刑 工三 省皇 帝对当时:A、相权一分 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 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B、减少决策失误,提高 行政效率;对后世:是中国古代政 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 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1、运作程序:2、影响:(决策 )(审议 )(执行 )资治通鉴192卷中,记载唐太宗对黄门侍郎王珪 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 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由此可见 三省六部制在 当时可以起到什么作用?三

10、省六部制下,相权一分为三,这与近代西方三权 分立的“分权”本质相同吗?1、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监督制约,削弱相权,加强皇权2、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三省六部制,分权的本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君主专制 )三权分立的本质:防止专制,维护民主制度材料三: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绶,掌治其国。有 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 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景帝中五年(公元前145)令 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 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诸官长丞皆 损其员。武帝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 如郡都尉。 班固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景帝、武

11、帝不同时期诸侯 王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汉初景帝武帝汉初诸侯王实际统治其封国诸侯王失去对其封国的统治权诸侯王国的行政机构进一步缩小,官职设置模仿中央政府 诸侯王失去官吏的任免权诸侯国行政机构的规模也大幅缩小 诸侯王国与郡已经没有多大差别 材料一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 被隋文帝废除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 当时优试策而已。”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 终不为美,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 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有关科举制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谈 谈科举制的进步性。科举制创立的背景:

12、世家大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的废除 科举制正式形成的标志:隋炀帝设进士科 进士科最重要,最受重视 进士科很难考(2)进步性(1)信息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 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 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材料二 (科举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 断的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预国家的政治。此项 标准,一则求其公平,不容舞弊营私。二则求其预备之 单纯与统一,减免经济上之限制,使贫民亦有出身。又 间接助成国内风俗教化之统整,以辅成大一统政府之团 结与巩固 钱穆国史大纲 2、科举制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结合材料二说明科举制 在追求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3、根据材料三分析,科举制带来哪些影响?选官备考的经济成本低(公平参考) 根据考试成绩录取(公平录取)有利于形成“重学”的社会风气 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材料1:朱熹在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 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 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请你想一想: (1)朱熹关于北宋败亡原因的观点你同意吗?说说你 的观点。从中我们可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