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少阳病篇(七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92497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359.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论--少阳病篇(七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伤寒论--少阳病篇(七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伤寒论--少阳病篇(七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伤寒论--少阳病篇(七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伤寒论--少阳病篇(七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寒论--少阳病篇(七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少阳病篇(七版)(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辨少阳病脉证并 治 广州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教研室 张横柳教授*1伤寒论概说 一、少阳生理功能v少阳之气:胆、三焦、胃及其相应经脉综合体现。 其中胆三焦为少阳之腑。胆 主疏泄气机通畅 藏精汁助胃消化以保胃气正常三焦 主持诸气:宗气、营气、卫气的运行须三焦气化的枢转 决渎水道:水液由肾所主,脾阳运转(制水)肺气肃降尚须三焦的决渎乃可渗入膀胱,故三焦有“中渎之腑”之称。Date2伤寒论胃:为后天之本“胃气壮,五脏六腑皆壮” 三焦胆胃受胆气制约 助胃消化 胃气与三焦互相依存 Date3伤寒论v少阳功能枢转气液,疏泄胃肠,决渎水道 二、少阳病病机 风寒直犯少阳胆气郁结,三焦失枢(263) (本经自感)

2、太阳病等误治传入胃虚胆郁,三焦失枢 (96)(传经而来) 注意上述所言非少阳病有二个病机,仅是病性 上有点差异,前者实中不虚,后者实中有虚 。总体属里实热证必须明确。 枢机不利Date4伤寒论三、临床表现: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 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食。 四、治则:唯一和解少阳,忌汗吐下。小柴胡 汤为代表方Date5伤寒论笫一节、少阳病辨证纲要一、少阳提纲证 原文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v提要:述风寒直犯的少阳病基本脉证 v分析: 口苦少阳热邪迫胆液上溢 咽干胆火灼津 目眩胆火上扰清窍此三症皆能揭示胆郁 化火的热证故称少阳 提纲证意指风寒直犯 少阳的主证。Date6

3、伤寒论二、少阳病治禁 原文264: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 中満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原文265: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 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 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Date7伤寒论v提要:补充少阳脉证及其治禁 v分析:头痛发热 太阳病 阳明病 少阳病脉弦细两耳无所闻 目赤 胸中满而烦少阳邪气郁于经输为经输证 v治禁:不可吐下悸而惊不可发汗谵语少阳病无疑故云“属少阳”Date8伤寒论第二节、少阳病本证一、小柴胡汤证 原文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 苦満,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 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 心下悸、

4、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 咳者,小柴胡汤主之。v提要:述太阳误治转属少阳的证治 Date9伤寒论v分析: 往来寒热 发热恶寒交替出现 正邪分争(正胜则热,邪胜则寒邪正相争 少阳热型)胸胁苦满 苦于满,胸胁以胁满为主 邪郁经输(经输证) 少阳受邪经气不利嘿嘿胆气郁结 胆郁 心烦胆火扰心 郁而化火 不欲食、喜呕胆气犯胃 木乘土 Date10伤寒论胸中烦而不呕邪郁胸胁而未犯胃 渴胆火灼热 腹中痛胆郁侮土 胁下痞硬胸胁苦满之重证 心下悸水停心下 小便不利水停下焦 不渴里和,胆无化火灼津 身微热 咳胆气犯肺少阳邪气致 表里内外上 、中、下三 焦气机不和Date11伤寒论v治法: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v

5、方义: 柴胡疏泄胆气 一疏一清 气郁得达 黄芩清泄胆热 和解少阳主药火郁得发 姜夏和胃降逆 止呕圣药 参枣草补中益气 防患于未然柴芩苦降寒 姜夏辛开热 参枣草甘调药物组成配伍特点泻 补集寒热补泻于一方,既各奏其 功:又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 整体即本方之寒温并用,攻补 兼施达到疏利三焦调达上下, 宣通内外和畅气机,故称之和 剂。Date12伤寒论v讨论:和解理由为何或然证多?从病位:半表半里 病 机:枢机不利居枢机之地即半表半里 少阳受邪,枢机不利Date13伤寒论半表半里之见v从素问阴阳离合论v从部位及功能胆在胁下,有疏泄作用,可通达 表里内外,外可从太阳之开,内可从阳明之阖 ,开则为阳,阖为

6、阴,故为“枢”v从病理:少阳受邪,邪正相争,进退表里之间 ,势必致开阖枢机不利,故称为半表半里证。 邪胜于正,由外向里则恶寒,正胜于邪,能抗 邪出外,则发热,由于正邪相争,各有进退从 而寒热往来,故寒热往来是枢机不利,也是半 表半里证之特征。太阳为“开” 阳明为“阖” 少阳为“枢”Date14伤寒论原文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 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 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腑相连,其痛 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v提要:再述非外感转属的少阳的病因、病机v分析: 血弱气尽腠理开气血虚衰腠理不固 邪气因入外邪乘虚

7、而入 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Date15伤寒论往来寒热休作有时 嘿嘿不欲饮食 脏腑相连肝胆,与其他脏腑如脾胃胃虚胆郁 枢机不利其痛必下 邪高痛下非指位置高下,而指少阳胆气 受邪所影响邻近器官及病变趋势以 “故使呕也”可据此即胆气犯胃。Date16伤寒论v启发: 阐明少阳病因有97条很强调胆气犯胃胃失通降有“故使呕也”可据 ,总之96、97仲景不厌其烦阐述胃失通降病理表 现,以揭示胆胃在生理、病理状态下关系极密切 。96条提示少阳柴胡证的来路是太阳,97条结尾二 句话又指出转属阳明的去 路,从而说明少阳小柴 胡证实属表里之间,其意甚精。263条 96条 97条Date17伤寒论原文266:本

8、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 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 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v提要:再述太阳转属少阳的脉证v分析:此条属太阳转属少阳,证见胁下硬满 (96条胁下痞硬之甚),干呕不能食,往来 寒热,在96条己有阐述;本条脉沉紧与265 条脉弦细皆属少阳之脉。沉紧脉之紧为弦之 甚。治同施小柴胡汤。Date18伤寒论原文101:伤寒中风,由柴胡证,但见一证便 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 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 复发热汗出而解。v提要:指出小柴胡汤运用原则及药后机转v分析: l指病机l指证候继98、99、100条小柴胡汤运用再 述其运用原则,以99条三阳合病

9、只有“胁下满” 一证便云;“小柴胡汤主之”l“往来寒热”或“往来寒热,休作有时”一症, 因前述过此症是柴胡证最特征性症状。但见一证便 是不必悉具Date19伤寒论必蒸蒸而振,却 复发汗出而解服小柴胡汤后正邪相争中正能胜邪的反映 言小柴胡汤也能发汗,为间接取汗与三焦有关。Date20伤寒论原文99: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 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v提要:三阳合病,病势偏于少阳证治v分析:身热恶风项强太阳 颈强,胁下满少阳 手足温而渴者阳明治从少阳以“小柴 胡汤主之”可据 Date21伤寒论原文100: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 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小柴胡汤主 之

10、。v提要:少阳兼里虚的证治v分析:中虚脾络不通 腹中急痛(木乘土)中虚脾络不通 脉涩脾络不通血行不畅 脉弦少阳主脉,也与腹痛有关Date22伤寒论v施治: 先予温中补虚散邪缓痛小建中汤 腹痛止而少阳之邪未解小柴胡汤 此即“不差者”之本意。v启发:此条文以先建中后开郁是和法的活法,绝非先与 小建中不愈再施以小柴胡的思维。腹痛96系少阳胆气郁结为主,脾 虚为次先小柴胡汤 本条系中虚为主,少阳胆郁 为次,予小建中后开郁 。Date23伤寒论原文229:阳明病,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 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v提要:以“发潮热”展开阳明病与少阳病之辨v分析:发潮热 应与不大便腹胀满痛俱见为阳明实证 今大

11、便溏阳明腑实未成无疑 与胸胁满不去者少阳病无疑故云“与小柴胡汤”大便溏是 辨证要点Date24伤寒论原文230: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 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 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v提要:以“不大便”展开阳明病与少阳病之辨v分析:不大便 与舌上白胎者阳明病可排除 与胁下硬满、呕 舌上白胎少阳病可辨故 云“可与小柴胡汤”舌上白胎为 辨证要点 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戢然 与101条同义 Date25伤寒论v启发:原文229、230条内容均符合“有柴胡证”, 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理,故条文中“ 大便溏”舌上白胎者,亦为使用小柴胡汤指 征之一。22

12、9、230条可视为阳明兼少阳而治从少阳 ,不仅因其有“胸胁满不去,胁下硬满,呕 舌上白苔”即所谓有柴胡证,更因小柴胡尚 有内和肠胃之功,乃一举两得之法。 Date26伤寒论原文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 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 ,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 亦在里也,汗出微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 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 。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 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 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v提要:述阳微结证与阴结的鉴别 Date27伤寒论v分析: 阳微即阳微结脉法笫一问曰:脉有阳结, 阴结何以别之?

13、答曰:其脉浮而数,能食, 不大便,此为实,名曰阳结也。可视表证条 解,里已成实而己。何以可选用小柴胡汤, 取其循上焦而透在表之外邪,又能解在里的 郁结,和胃气而通大便。 阳结与阴结鉴别:在于阴结没有表证,没有头 汗出。Date28伤寒论原文98: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 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 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 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 也,食谷者哕。v提要:太阴表证误治后变证及小柴胡汤治禁 v分析: 脉迟浮弱 恶风寒, 手足温太阴表证误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 面目及身黄 颈项强小便难湿郁化热,邪 仍在少阳胆可 考虑小柴胡汤Date29伤

14、寒论与柴胡汤后必下重中虚更甚。 本渴饮水而呕者胃虚水停,误用则呕逆不止。小柴胡治禁v鉴别:96 胸胁苦满少阳邪郁经输98 胁下满痛中虚失运水停胁下96 不欲饮食胆气犯胃98 不能食脾胃虚寒不受纳96 小便不利三焦失枢水停于下98 小便难中气不足 Date30伤寒论笫三节、少阳病兼变证 一、少阳变证治则 原文267: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 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v提要:少阳误治后变证的治则v分析:知犯何逆以法治之与16条互参Date31伤寒论二、柴胡桂枝汤证 原文146: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 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 桂枝汤主之。v提要:太阳少阳并病

15、证治v分析: 发热微恶寒 支节烦痛 微呕 心下支结太阳表证 少阳证 两经症状并存 ,明显区分和解少阳 解肌祛风Date32伤寒论v治法: 柴胡桂枝汤(柴胡汤与桂枝汤各半量合方) 三、大柴胡汤 原文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 ,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 ,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v提要:少阳兼里实的证治 Date33伤寒论v分析: 呕不止 郁郁微烦v治法:和解少阳 攻下里实大柴胡汤v方义: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大黄枳实泻阳明里实 芍药配大黄酸苦涌泄少阳胆郁失枢之证 心下急(胸胁苦满之甚)热结于肠 少阳兼里实 姜枣载药和中,祛饮止呕 制缓大黄速下之势Date34伤寒论原文165: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 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v提要:少阳兼里实证治 v 分析: 发热汗出不解 心中痞硬 呕吐下利v鉴别与运用:大柴胡汤证条文有103、165、379三条应互参 继103条补充大柴胡证脉证 又可视少阳兼里实另一种 临床表现,治同103条Date35伤寒论大柴胡证小柴胡证96 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喜呕 163 发热汗出不解 心中痞硬 呕吐大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