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常见的季节判读问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90288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4.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常见的季节判读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高中地理常见的季节判读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高中地理常见的季节判读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高中地理常见的季节判读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高中地理常见的季节判读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常见的季节判读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常见的季节判读问题(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 高三地理一、天文方面二水文方面三气候方面四生物与农业生产方面常见的季节 判读问题五海洋方面六其他 一、天文方面【理论阐释】1、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动方向2、根据地球在公转轨转轨 道上的位置及速度3、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与变变化4、根据日出、日落方位,日影长长短5、昼夜长长短与变变化,极昼、极夜现现象的出现现6、光照示意图图等判断季节节。 【典例导导悟】例1 2009 重庆-2 图1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当地球在甲位置时( )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 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C例2 09全国-11 某旅游团

2、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赏“雷峰(塔)夕照”的同时,也领略“月到中天(月亮高度最大),水面风来”的情境。(注:月球公转周期约为30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中的视位置最靠近太阳)。若该旅游团在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并欣赏到“雷峰夕照”,那么这时( )A.华北平原小麦丰收在望 B.长江三角洲油菜花盛开C.松嫩平原稻谷飘香 D.山东半岛瑞雪迎春A例3 07全国1 -8 图4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Q、P两点的经度为90;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若Q地的经经度为为0,此时时正是北京日出。这这个季节节( )A.洛杉矶矶地区森林火灾等级级最高 B.长长江下游枫枫叶正红红C.长长城沿

3、线线桃红红柳绿绿 D.南极地区科考繁忙A东例4 下图为某时某纬线段(非直射点所在纬线)上各点与太阳直射点的距离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若该纬线段位于北温带,且P的值为777Km,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北印度洋呈顺时针洋流B、阿根廷草原正值草木葱茏C、非洲北半球热带的动物正向南迁移D、开普敦正处于火灾高发区A例5 06 天津2 我国科学家于12月18日到某处(62S,59W)考察,在此处观察太阳,观察时间(当地时间)与太阳所在方向组合正确的是( )A 3:00 东北方 B 8:00 西南方 C 15:00 西北方 D 19:00 东南方C例6 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斜线部分表示黑夜,横线

4、部分表示东半球,数字表示经纬度。据此回答 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存在的是( )A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B南极中山站出现极夜现象C罗马气候炎热干燥D我国北极黄河站出现极夜现象D例7 07 江苏 -2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图1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 : 40,树影遮档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读图回答,这一天( )A太阳距离地球最远B江苏省各地昼长夜短C晨昏线与极圈相切D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C二水文、气候、生物与农业生产方面【理论阐释】1、根据河流汛期2、根据河流封冻、解冻的时期及冰期、凌汛等现象的出现来判断季节。 3、河水

5、与潜水的补给关系4、根据不同地区典型的气候特征,锋面活动,干湿季节5、根据特殊天气现象和气象灾害的出现6、根据气温中心的变化,等温线的凸向,气压中心的变 化,气压带的断裂7、根据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及移动、季风风向的变化8、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活动都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可以根据草木枯荣,开花结实,动物的繁殖、迁徙等自然现象判断季节。9、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可以根据农作物播种、生长、收摘,植树,高山放牧,海水晒盐等现象判断季节。【典例导导悟】例1 07 广东-13 下列人类活动与季节选择相宜的是( )A长江截流夏季 B黄河调水冲沙冬季C珠江口补淡压咸冬季 D海河紧急泄洪春季C例2 为期两天的的亚

6、太经合组织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与2008年11月23日下午在秘鲁首都利马闭幕发源于西部安第斯山脉的马拉尼翁河是亚马孙河的源头,当马拉尼翁河水量丰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松花江已到第二个汛期B、阿姆河、锡尔河水位达到一年中最大C、拉普拉塔河水量达一年最丰富的时候D、此时勒拿河凌汛现象出现C例3 如下图开普敦地区的潜水面为b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梅雨 B天山的羊群往上迁移到山腰 C正值巴西高原动物稀少的季节 D 在苔原地带生活的驯鹿迁徙到亚寒带针叶林避寒 D【典例导导悟】例1 09海南-11 图图2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约为 1000 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约为

7、500 mm。图图3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变化。图图3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变化相符的曲线线是( )A B C DB【典例导导悟】例2 2009 全国-5 图1示意某区城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当M地月平均气压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 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 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D例3 下图是40N附近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海平面以下地层示意图。如图所示时间,下列关于该地气候和植被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正值炎热干燥季节 B.盛行西北风C.A河流量为一年中最大D.山麓落叶阔叶林枝繁叶茂A【典例导悟】例1 图为2010年某月上

8、旬冬小麦发育期和中旬霜冻期,读图回答问题该图反应的月份最有可能是( )A、一月 B、 四月 C、 七月 D、 十月B例2 读图,回答下题。 该作物处于开花期时,正值( )A.赤道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C.中国东北平原昼长夜短 D.潘帕斯草原草木茂盛D例3 今年江南丘陵地区采摘新茶季节,茶农却雇不上工人采茶,后来我武警官兵上山帮助采茶,解决了茶农的燃眉之急。江南丘陵采摘新茶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墨累达令盆地小麦种植季节 B.美国大平原麦翻金浪 C.潘帕斯草原绿野千里 D. 尼罗河进入丰水期A三、海洋方面【理论阐释】可以根据季风洋流,厄尔尼诺现象,河口处盐度变化等现象判断

9、季节1北印度洋季风洋流2. 河流入海口的盐度变化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是在东南太平洋秘鲁寒流附近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正常年份出现在圣诞节前后,北半球为冬季。 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是在东南太平洋秘鲁寒流附近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正常年份出现在圣诞节前后,北半球为冬季。 【典例导导悟】例1 例09上海33 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水体,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并按时针方向说明夏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流动的方向。四其他 1.雪线高度的变化2黄淮海平原盐分在土壤中的运动3气象,地质灾害4.科学考察和南极臭氧空洞发生规律以及极光现象5.特色旅游3气象,地质灾害:气候灾害如台

10、风、寒潮、洪涝灾害、大型的大气环境污染现象有季节性。我国北方冬半年寒潮多发;台风、暴雨、洪涝和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多发时,为夏、秋季节;黄土高原夏季暴雨时,水土流失严重;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多发生在春季。4.科学考察和南极臭氧空洞发生规律以及极光现象科学家赴极地考察主要在当地夏半年;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扩大时为北半球的秋季(9月11月);极光现象当地冬半年(极夜时)。5.特色旅游:如攀登珠峰应选在春秋季节较好(少雨,风速小,安全)。黄山旅游最好是夏季(多云雾,景色美)。看北京香山红叶最好是秋季。【解析】北印度洋为典型的季风洋流。夏季受西南风影响海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答案】顺时针流动。 例2 05

11、全国-10、12 图4是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米到20米之间先升后降。据此回答(1) (2) 题 。 10图4中、曲线依次代表 A.盐度、温度、叶绿素含量B盐度、叶绿素含量、温度C叶绿素含量、盐度、温度 D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12此次监测所处的时节A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江淮平原草长莺飞二月天C燕赵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 D太行群山一霜叶红于二月花【解析】根据题干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米到20米之间先升后降,可知代表叶绿素含量。再根据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情况,可知线代表水温(表层水温高,底层水温低)。则代表盐度曲线。C正确。【答

12、案】C【典例导导悟】例1 08广东-26 2008奥运圣火首次照亮世界之巅。综合自然因素,适宜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季节是(双选)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解析】珠穆朗玛峰顶终年积雪,4月下旬6月上旬或9中旬-10月上旬气候最佳,较为温暖,且又避开雨季与多风时节,【答案】A C由于地球的公转转以及黄赤交角的存在,导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归线 之间间的季节节移动动,又造成了地球上任意点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长短的季节变节变化。进进而季节变节变 化又带带来了气候特点的变变化,带带来了地球大气环环境及水热热状况的季节节性及周期性变变化规规律。反过过来说说,利用地球上任

13、意点的大气环环境及其水热热状况的季节节性及周期性变变化规规律,也就能判断其所属的季节节、以及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甚至全球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长短的变变化规规律、地球在公转轨转轨 道中的位置等。应该说应该说 ,地理环环境的季节节性与周期性变变化规规律是地球的运动动特征(黄赤交角、公转转方向、公转转周期)所决定的。它同时对时对 人类类的生产产、生活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所以如何利用气候的季节节性与周期性变变化规规律为为人类类生产产与生活服务务一直是人类积类积 极探索的永恒话题话题 ,也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问题 之一,更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难点,值值得高度重视视。常见见的季节节判断方法可以根据天文

14、、水文、气候、生物、农业农业 等方面的知识识内容加以判断。1.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3月21日前后到6月22日前后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由赤道到北回归线)。6月22日前后到9月23日前后在北半球向南移动(由北回归线到赤道)。9月23日前后到12月22日前后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由赤道到南回归线)。12月22日前后到第二年3月21日前后在南半球向北移动(由南回归线到赤道)2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及速度:地球的公转速度最快时(近日点)是1月初,北半球冬季;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时(远日点)是7月初,北半球夏季。1.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3月21日前后到6月22日前后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由赤道到北回归线)。6月2

15、2日前后到9月23日前后在北半球向南移动(由北回归线到赤道)。9月23日前后到12月22日前后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由赤道到南回归线)。12月22日前后到第二年3月21日前后在南半球向北移动(由南回归线到赤道)2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及速度:地球的公转速度最快时(近日点)是1月初,北半球冬季;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时(远日点)是7月初,北半球夏季。3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与变化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次日后逐渐减小,12月22日达到最小;12月22日后逐日增大,到6月22日达到最大。南回归线以南地区相反。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一年中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度),当地的冬至日最小。4日出、日落方位:太阳东北出、西北落,为北半球夏半年;太阳东南出、西南落,为北半球冬半年。5日影长短与方向:日影总是与太阳的方位相反,且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6昼夜长短与变化、日出日落时间以及极昼、极夜现象的出现:当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附近区域出现极昼时,为北半球夏半年。夏半年日出早于6时(当地地方时),日落晚于18时;冬半年日出晚于6时,日落早于18时。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