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络脉学说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启发作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90249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3.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帝内经》络脉学说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启发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黄帝内经》络脉学说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启发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黄帝内经》络脉学说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启发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黄帝内经》络脉学说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启发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黄帝内经》络脉学说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启发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帝内经》络脉学说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启发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帝内经》络脉学说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启发作用(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欢迎您!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欢迎您!热烈祝贺四川省中医学会心脑血管病 专委会成立暨首次学术会议召开!内容提要1、 黄帝内经养生之道可降低心脑血管 疾病发病率。2、经脉与络脉训练有助于心脑血管疾病康 复。3、 黄帝内经络脉学说对心脑血管疾病 防治的启发作用。4、近年来络病研究的新成果简介。5、对经络研究的几点思考。发病率居高不下和急性发病后的恢复调养问 题,是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两个难题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有两个难题,一个是发 病率和致残率居高不下,另一个是急性发 病后的恢复调养问题。例如急性心梗介入 或溶栓后心肌无再流的难题。心肌梗塞患 者早期虽可通过介入或溶栓治疗迅速开通

2、 闭塞的冠状动脉,但冠脉开通大血管血流 恢复后,缺血区微血管结构与功能完整性 破坏,导致无复流使心肌不能实现有效再 灌注成为治疗的难点。 黄帝内经养生之道可降低心脑 血管疾病发病率我们在健康培训和治未病工作中,发现 黄帝内经养生之道和经络学说,特别是 其中的络脉学说,对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尤其对降低心脑血管 疾病发病率和致残率以及解决一些治疗难 题出现了有价值的苗头,隐现出可喜的科 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前景。为此进行了初步 探索,还很不成熟,仅仅作为抛砖引玉, 简介如下,与大家共同探讨。黄帝内经养生之道可降低心脑 血管疾病发病率心脑血管疾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世界卫 生组织前总

3、干事中岛宏博士指出,只要采取预 防措施,就能减少一半的死亡。也就是说,有 一半的死亡完全是可以预防的。很多病本来是 可以不让它发生的,关键是人们没有去作有效 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正是这样。欧美发达国 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 率直线上升,采取健康干预以后,得到有效控 制,近年来发病率和致残率更呈下降趋势。黄帝内经养生之道可降低心脑血管 疾病发病率正因为如此,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在加 拿大维多利亚召开的国际心脏健康会议 上,发表了著名的维多利亚宣言, 宣言强调指出:“当前主要的问题,是在 科学论据和民众之间,架起一座健康金 桥,使科学更好地为民众服务。”黄帝内经养生之道可降低心

4、脑 血管疾病发病率北京曾实施了一个健康教育培训项目,范 围达2284个居委会、330万人口。健康教育 培训内容就是对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进行 健康宣传和培训指导。培训结束后,仅对其中9700多名高血压患 者进行统计,使其治疗率从24.7%提高到 90%,血压控制良好率从6.1%提高到58% 。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了。 黄帝内经养生之道可降低心脑 血管疾病发病率回到泸州后,我就在考虑,其实黄帝内 经的养生之道比我们在北京的培训内容 更贴近群众的生活。而近年面对群众的 黄帝内经讲座,都是直接讲白话而不引 用原文,致使有的学者和群众质疑,黄 帝内经真是这样说的吗?因此,决定采 取直接引用黄帝内经原文加

5、阐述的方 式,向群众宣讲黄帝内经养生之道对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这一想法,获 得了孙老师和思进院长的支持。黄帝内经养生之道可降低心脑 血管疾病发病率开始我还担心,家乡的群众对古老深奥的 黄帝内经是不是有兴趣,结果呢,群 众对黄帝内经的兴趣和对健康的渴望 ,超出了我的预料。请看报导:另外几场讲座,也是场场爆满,赞美之声 不绝于耳,搞得我浑身起鸡皮疙瘩。说明 广大群众对黄帝内经养生之道在心脑 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是非常认可的。 黄帝内经养生之道可降低心脑 血管疾病发病率养生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本神 。该篇在论述了精神魂魄心意志思虑智的 递进关系后(背这一段),说:“故智者之 养生也,必顺四

6、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 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 至,长生久视。”解释:僻,不正,僻邪, 病邪。视,活。在这里提出了“养生”二 字。这段话还提出了养生的内容: 重复。黄帝内经养生之道可降低心脑 血管疾病发病率我们再联系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里的另一段内容:黄帝内经素 问上古天真论说:(“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 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日: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 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

7、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 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 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段话用对比的写作方式,生动地说明了由于生活方式不同,健康长 寿和早衰疾病竟然相差五十多岁!我们把黄帝内经这两段经文列成如下表格:解释。会否养生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智者 之养生(会养生的人) 今时时之人(指违违背养生之道 的人) 生活方式 原文 归类归类 原文归类归类法于阴阳, 和于术术数, 食饮饮有节节 ,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劳 顺顺四时时而 适 寒暑,和喜 怒而安居处处 ,节节阴阳而 调刚调刚 柔1、衣:法于阴阳。 顺顺四时时而适寒暑。虚 邪贼风贼风

8、 ,避之有时时。 2、食:食饮饮有节节 3、住:安居处处 4、行:不妄作劳劳 、起居有常 5、运动:和于术术数 ,节节阴阳而调刚调刚 柔 6、心态:和喜怒, 不妄作劳劳 以酒为浆为浆 ,以 妄为为常,醉以入 房,以欲竭其精 ,以耗散其真, 不知持满满,不 时时御神,务务快 其心,逆于生乐乐,起居无节节 食住行:以酒为为 浆浆,以妄为为常 ,醉以入房 生活规律与心 态:起居无节节 ,以欲竭其精, 以耗散其真,不 知持满满,不时时 御神,务务快其心,逆于生乐乐 结结果 僻邪不至,长长生久视视。 故能神与形俱,而尽终终其天年 。故半百而衰也。黄帝内经养生之道可降低心脑 血管疾病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指出

9、:健康长寿的影响指数中,遗 传占15%、社会占10%、医疗占8%、气候占7% 、自我保健占60%。 因此,提出健康的四大基石 :心态平衡,适量运动,均衡营养(包括戒烟限 酒),充足睡眠。与黄帝内经养生之道不谋 而合。研究证明,按照这样的养生之道去做,可以使高 血压发病率减少55%,冠心病发病率减少60%, 中风发生率减少75%,糖尿病发生率减少50%。 说明黄帝内经养生之道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 确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经络学说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 作用大道至简至易。上面衣食住行和心态等( 重复上述经文),对于已经患心脑血管疾 病的人来说,人人都可能亡羊补牢,通过 主观努力来争取做到。唯有“

10、和于术数”即适 当运动,这个度不好掌握。人生真理在于 度。患者适当运动的这个度,我们医生有 责任指导患者掌握。例如心肌梗塞或中风 后遗症患者,躺在床上,怎样让他们也能“ 和于术数”即适当运动,争取早日康复呢?经脉与络脉训练有助于心脑血管疾病康复这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第 二个难题:即急性发病后的恢复调养问题。例如 急性心梗介入或溶栓后心肌无再流、脑梗后遗症 的康复等难题。我们根据黄帝内经的经络学 说,结合后世和现代对络脉学说的继承和创新, 创编了中华经脉功动功和静功,以及血液循 环功,高血压、心绞痛、偏瘫的推拿按摩,用于 临床,效果良好,深受患者欢迎。现正在创编心 络(冠脉)运

11、行功、脑络运行功等。中华经脉功动功和静功经络学说,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其中关于十二经脉,黄帝内经灵 枢经脉篇 论之甚详,沿用至今,有效指 导着临床实践。根据十四经脉循行路线, 我们创编了经脉腧穴歌、中华经脉 功静功和动功,静功是大小周天运行法 ,动功是一套优美大方的形体操。已经在 广大群众和患者中推广应用。(播放并讲 解录像)关于经与脉黄帝内经关于经脉的论述,有时是经脉并称 ,有时是经与脉分离,二者涵义不同,处于若即 若离、相互交叉、互称并用的状况 。例如素问 脉要精微论曰:“夫脉者,血之府也”。就明确 把“脉”定义成容纳血液的器官。这是因为,黄帝内经是一部经过几百年才形成的 论

12、文集,非一人一时之书,不可能象我们现在开 个学术会统一概念。几百年间出生的论文作者怎 么能坐在一起开会呢?况且春秋战国是一个百家 争鸣的时代,学术上有不同见解,反应到黄帝 内经中,是很正常的事。 关于经与脉但是,现代有学者认为:“内经以经脉通称 时往往涵盖运行气血的经络系统,独言经时往往 指的是运行经气的通路,以脉 时则主要表达的 是脉管的概念。” (详吴以岭院士络病学说形成 与发展的三个里程碑)这一结论则有失偏颇。 例如灵枢经脉篇:“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 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 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 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 指之端

13、;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就是以脉单言运行经气的通路,而不是 以“脉”“表达的是脉管的概念。” 黄帝内经关于心- 血- 脉系统的 论述与血液循环功在素问经脉别论中,有这样一段话:“食气 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 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 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权衡 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解释)明确指出 “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 血- 脉共同组成了人 体内的血液循环系统,心是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 行的动力器官。把这段经文与现代血液循环联系 起来,我们创编了“血液循环功”,心脑血管疾病 患者练习后,效果良好。先简述血液

14、 循环,再结 合经脉别 论:“食气 入胃,浊气归 心,淫精于脉, 脉气流经,经 气归于肺,肺 朝百脉,输精 于皮毛,毛脉 合精,行气于 府,府精神明, 留于四藏,气 归于权衡。”黄帝内经关于心- 血- 脉系统的 论述与血液循环功我们先照模式图给患者讲解血液循环,并纠正对 模式图“左边走动脉右边走静脉”的误解。然后让 患者读懂并记住上面经脉别论的这段原文,再对 照上图进行默运。有的心绞痛和心梗后患者,再 辨证论治酌情添加手少阴心经与手厥阴心包经的 运行,并选择通里、灵道、神门、劳宫、间使、 内关、大陵等心经与心包经穴位,以及左胸部乳 根穴(位于第5肋间隙,距胸正中线4寸处)、渊 液穴(左乳头向左

15、旁开,在腋中线上)、天池穴 (左乳头向左旁开1.5寸)心俞、厥阴俞等穴位, 以适当手法按摩推拿,临床效果良好。典型病例黄帝内经关于心- 血- 脉系统的 论述与血液循环功黄帝内经关于心- 血- 脉系统的 论述与血液循环功黄帝内经络脉学说对心脑血管 疾病防治的启发作用1、黄帝内经首次明确提出了络脉的概念。 灵枢经脉:“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 者为孙。”示人络脉的功能,是把在经脉中线性运 行的气血,面性弥散全身,成为布散气血津液, 提供营养交换,络属脏腑百骸的网络结构。2、指出了络脉的运行特点。 灵枢经脉:“黄 帝曰: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道而出 入 。”示人心梗后缺血区无复流使心肌

16、不能实现有 效再灌注可从络脉入手,使其绝处逢生。黄帝内经络脉学说对心脑血管 疾病防治的启发作用3、指出了络病的特点。(1)、络脉出血:灵枢百病始生:“起居不 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 阴络伤则血内溢。”为脑出血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 路。 (2)、络脉绌急:素问举痛论:“脉寒则缩 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 痛。”为心绞痛、头痛等各种痉挛性疼痛从络脉治 疗提供了依据,开阔了思路。黄帝内经络脉学说对心脑血管 疾病防治的启发作用(3)络脉瘀滞:灵枢百病始生:“卒 然外中于寒,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 气上逆则六俞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 而不散,津液涩渗(甲乙经作凝涩) ,着而不去,而积皆成矣。”又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