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金版》高三一轮(辽宁专版)语文课件【第2编第2部分】7-4断句和翻译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82917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379.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金版》高三一轮(辽宁专版)语文课件【第2编第2部分】7-4断句和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2011《金版》高三一轮(辽宁专版)语文课件【第2编第2部分】7-4断句和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2011《金版》高三一轮(辽宁专版)语文课件【第2编第2部分】7-4断句和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2011《金版》高三一轮(辽宁专版)语文课件【第2编第2部分】7-4断句和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2011《金版》高三一轮(辽宁专版)语文课件【第2编第2部分】7-4断句和翻译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金版》高三一轮(辽宁专版)语文课件【第2编第2部分】7-4断句和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金版》高三一轮(辽宁专版)语文课件【第2编第2部分】7-4断句和翻译(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断句和翻译1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夫 学 者 所 以 求 益 耳 见 人 读 数 十 卷 书 便 自 高 大 凌 忍 长 者 轻 慢 同 列 人 疾 之 如 仇 敌 恶 之 如 鸱 枭 如 此 以 学 自 损 不 如 无 学(节选 自颜氏家训) 【答案】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 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忍长者/轻慢同列/人疾 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 无学2把文言文阅读 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 成现代汉语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建 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 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及羽杀颜良 ,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

2、赐 ,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 ,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 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 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 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 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 割炙引酒,言笑自若。(节选 自三国志关 羽传)(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 军。 译文: _ (2)羽尝为 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译文:_ 【解析】 (1)关键点:“封”,动词,译为“ 封存”;“拜书”,动宾短语,“拜”为动词,表 敬称,“书”为名词,译为“书信”,“拜书”译为 “呈上书信”;“奔”,译为“投

3、奔”;“于袁军”为 介宾短语作后置状语,翻译时应移至动词前 。 (2)关键点:句式“为所”表被动;“ 贯”为动词“贯穿”,这里据语境译为“射穿”。【答案】 (1)关羽全部封存了曹操给他的赏 赐,呈上书信告辞,然后到袁绍军中投奔刘 备去了。 (2)关羽曾被乱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参考译文】 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穿透了他的左 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了,(但是)每到阴雨 天,骨头常常疼痛。华佗说:“箭头有毒,毒 已渗入到骨头里,应当切开臂膀(再一次治疗 箭伤),刮掉渗入毒药的骨头,(完全)除掉毒 药,这样以后,病才能根除。”关羽便伸出臂 膀让华佗切开。当时,关羽恰好邀请各位将 领在一起喝

4、酒吃饭,臂膀上的鲜血淋漓,溢 出盘子,而关羽却(依然)切烤肉(吃)举起酒杯( 喝),谈笑自若。一、文言翻译 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 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 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 对整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要想理解文言 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 ,弄明 句中有关词语 的指代义,把握分句间隐 含 的语意关系等。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 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语法规范的白话文 ,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流利畅达。1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要脱离 全文这个大语境,必须坚 持“词不离句,句 不离篇”的原则,必

5、须把句子放到全文中去 理解,要从原文找答案。(2)要正确理解句意,还要掌握通假、活用 、倒装等现象,还要注意语法、修辞等现 象。(3)要弄清代词的指代作用,对句子中的省 略成分也要分辨清楚,特别是省略的主语 、宾语 、代词等,如果对这 些内容分析不 清,就会曲解句意。(4)对复杂不好理解的句子,可以作句子成 分分析,也可以抓关联词语 ,分析句间关 系,这样 可以帮助理解句意。2翻译要求:信、达、雅 翻译文言语句,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信 、达、雅”。“信”就是准确,即忠实于原文, 做到字字落实,不添、不漏、不走样。以直 译为 主,意译为辅 ,凡是能直译的,要按照 原文逐字逐句对照翻译,原文字词

6、尽可能在 译文中有所落实,保持原文语句的特点。“达 ”就是要使句子通畅,符合现代汉语 的句子 安排、表达习惯 ,没有语病。在遇到古今异 义、通假字、文言句式等无法直译时 ,要灵 活地进行改变或调整。“雅”就是要求句子生 动、优美,即具有文采,用词造句要考究, 能传达出原句的韵味,能体现出译者的文采 。在上述原则中,“信”和“达”是最基本的原 则,“雅”是在“信”和“达”的基础上发展提高 的,考试中对考生的考查,主要就是对“信 ”和“达”的考查,离开了“信”和“达”的原则 ,片面追求“雅”无实际 意义。3翻译手段:直译与意译在翻译过 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 主”的

7、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 ,对句子 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 ,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 , 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 和词序,把文言文 对换 成相应的现代汉语 ,使字不离词,词 不离句。“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 文很不同的表达方法。像有些不好照字面直 译的,或者表达不出原意的,或者是修辞 义的(比喻、借代、委婉说法等),如“下车 ”“视事”“乞骸骨”等,那就只能按照这些词 语所表达的意思,在现代汉语 中找一个相 应的说法来译了。4翻译方法 翻译的方法有“留”“删”“补”“调”“换”等。 (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 物

8、名、地名、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梦游天姥 吟留别)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 情表)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 行)(2)删同义连 用的实词 或虚词中的一 个,有些关联词语 、结构助词、偏义复词 中的陪衬等,都要在翻译中剔除。如“之” ,作为助词,它可以用在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也可以作为宾语 前置的标志 ,这些情况下就无法译出,可以删除。另 外某些发语词 、语气词、表停顿、补足音 节和缓语 气的虚词,也应删 除。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 ,梓泽丘墟。( 滕王阁序)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 ,保卒余年。( 陈情表) 师道之不传

9、也久矣!(师说 )便可白公姥。(孔雀东南飞) (3)补文言文中的省略部分,翻译时必 须补出,使上下文衔接。 (河伯)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 ,不见水端。(秋水)(补主语)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鸿 门宴)(补谓语 ) 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 宴)(补宾 语)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于)项王。(鸿门 宴)(补介词)比好游者尚不能十(分之)一。(游褒禅 山记)(补出分数相应的部分) 女子十七(岁)不嫁,其父母有罪。(勾 践灭吴)(补出量词)(4)调在翻译时 ,有些倒装句的词序需 要调换 ,如谓语 前置句、宾语 前置句、定 语后置句、介宾结 构后置句、互文见义 句 等。 何由济

10、乎?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 钟山记)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 公移山)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鸿门 宴)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刘豫州 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赤壁之战)例中的“何由”是“由何”的倒装,即“凭借 什么”。 例中的“余”是“欺”的对象,“不余欺”即“ 不欺余”,译为 “没有欺骗我”,将宾语调 至 句后。 例中的“子孙荷担者”是定语后置的结构 ,“三夫”作为数量词,也要调前,译为 “三 个能挑担子的子孙”,才符合现代汉语 的习 惯说 法。 例中的“三”表示“举所佩玉玦”的次数, 按现代汉语 的习惯应 是“三举所佩玉玦”, 即“多次举起”的意思。例中的“必

11、”是“一定”的意思,修饰“破操 军”,译为 “一定能击溃 曹操的军队 ”,才 符合现代汉语 的习惯 。(5)换文言词语 要准确选用恰当词义 ,用现代词语 代替。词类 活用必按较为 固 定的格式翻译,体现出词类 活用的特征来 。 古文中的单音词,现代汉语变 成了双音 词。 敬亭亦无所不安也。(柳敬亭传 )(安:安心) 古文中的单音词,现代汉语 中变成了另一 个单音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 宴 )(倍:背)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余:我;自:从;适:到)要注意古今异义中古义和今义的区别。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五人墓碑记)(古义,头颅;今义,某 些集团的

12、领导人)(6)贯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用典、 讳饰 、婉辞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 使文意通顺。 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 宴) 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二、文言断句 文言文断句,过去称为句读(du)。所谓“ 句”,就是作者已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 到此应断句,用标点符号来表示,即用“句 号”。语意未完而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叫“ 读”,相当于今人使用的“逗号”。弄清句读 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句读之不知”, 对原文的意思就会领会错误 。古文断句标 点与古文阅读 理解是相辅相承的。下面介 绍一些断句的具体方法:1掌握大意,高屋建瓴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

13、的文意,而领会 全篇的文意的基础是要对文段中关键词句的 理解。如: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脚),信乎 ?”曰:“夔,人也;何故一足(脚)?彼其无 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足够)矣 。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足够 )。非一足(脚)也。” 这段话的断句很典型,如果不理解“足”两 层含义(脚;足够),要断清这段文字,就 非常困难。大致弄清了文意,断句就有了 基础。2抓住标志,沿波讨源 (1)虚词标 志: 句首虚词:夫、惟、盖、凡、窃、请、敬 、即、苟、若、纵、纵使、于是、且夫、 向使、虽 句中虚词:于、以、而、者 句尾虚词:也、乎、哉、矣、耶、耳、焉 这些分类只是相对的,如“

14、也”有时作句中 语气助词,“者”也可作分句末的停顿语 气 词,等等。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 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 语气词和连词 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 方。例如: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 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 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 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 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我们看加点的虚词,可置于句末的有:焉 、也、焉、也;句首的有:夫;分句句首的 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段标点 ,如果顿号不计,共12处标点,有10处可依 据以上虚词断开。“游者众”后的分号,可根 据

15、文言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开。“非常之观”是 由于主语较长而作的停顿。(2)实词标 志: 对话 中的标志动词 :曰、道、云。 文言文中对话 、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 志。不过,一定要分清对话 、转述及引用 等不同情况。如: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 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庞葱 曰:)“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 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信之矣。” (战国策魏策二)这里,庞葱的第二、第三次问话 ,作者把 主谓部分都省略了。如果把引号直接贯下 去,成为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 王信之乎?”就错了。有一段介绍唐朝诗人白居易作诗的情况:“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听之问曰解否曰解则 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要是加上标点,便是:“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听之,问曰:解否?曰解,则录 之;不解,则又复易之。”上述文章,不 是以白居易同老妪对话 形式出现的,是作 者叙述的语气,因此在老妪答话的“曰”字 下,不必加冒号。“解”“不解”后,不必在引 号里加句号,应在引号外加逗号。一般动词 作标志 主谓宾 是一个句子的主要成分。文言文中 ,主语、宾语 省略现象较多,谓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