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阅读正确断句入门的若干要点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82343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PPT 页数:139 大小:877.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文阅读正确断句入门的若干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古文阅读正确断句入门的若干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古文阅读正确断句入门的若干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古文阅读正确断句入门的若干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39页
古文阅读正确断句入门的若干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文阅读正确断句入门的若干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文阅读正确断句入门的若干要点(1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备考专题讲座古文阅读基本要点1.古文复习的几个要点古文考查是一项知识积累和判断能力紧密结合的考查; *知识积累三要素: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 *文言知识积累三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文言实词的积累; *文言文阅读要求的判断能力是:确认、整合和发散。 *顿绝方苏 每次到行丧礼边哭边跳时,总会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叩头晕倒,许久方才苏醒。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例11994每至哭踊,顿绝方苏。 饥渴而顿踣捕蛇者说例2.文言实词的知识积累考查范围为常见文言实词,即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或其他名篇中常出现的文言实词; *考查重点为古今词义有差异又有关联的部分: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

2、一词多义; *既考查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况又考查结合文意理解的能力。知识积累与能力提高并重。 *3.文言虚词的知识积累考查范围为常见文言虚词,即考试大纲规定的十八个虚词; *考查重点是十八个文言虚词中一般用法中比较特殊的那些用法;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学习和复习的重点不是罗列虚词知识,而是结合理解相关文意。 *例12003年北京卷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 哀:悲伤B.崧辞曰。 辞:推托 C.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 识:见识D.君乃舍之 乃:就A.哀:悲伤 B.辞:推托C.识:见识 D.乃:就

3、 君将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说公辞焉 殽之战汝识之乎 石钟山记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师说答案: B例22003年全国卷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讽:劝告B.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讥笑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致力A.讽:劝告 B.哂:讥笑C.遇:优待 D.务:致力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夫子何哂由也 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荆轲刺秦王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答案: C例32001年全国卷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B.齐人未附。 附:归附C.使老

4、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拔石城 廉颇蔺相如列传齐人勿附于秦 六国论乘鄂渚以反顾兮 涉江追亡逐北 过秦论A.拔:被攻取 B.附:归附 C.乘:巡视 D.北:指败逃者答案: C例42004年全国卷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组是 *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尽心力而为之,必有后灾因召里中少年,戒曰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AB不译(连词)不译(连词)趁(介词)于是(连词)例42004年全国卷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组是 *与我银,为君致阁职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遂弃其粟,以舟载之。以此知之,故欲往 CD替(介词)替(介词)用、由(介

5、词)用、由(介词) 例5 2005年全国卷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举手指之而言吏人莫不怀之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AB他(代词)他(代词)呢(助词)他(代词) 例5 2005年全国卷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所食唯菽盐菜而已所居第屋,不免霜露并收庸为市官马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 CD的(助词)的(助词)替(介词)替(介词)例62002年全国卷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 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李将军之谓也?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等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大概是说李

6、将军的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例72003年全国卷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 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 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佞伪;国君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佞伪就会变为忠诚。 *试题举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 失:过错。B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 募:招求。C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 祠:祭祀。D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 挠:阻碍。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谏太宗十思疏) 募有能捕之者(捕蛇者说)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

7、涉世家)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唐雎不辱使命) 屈服 例1 2007年全国卷 文言实词 8 例2 2007年全国卷 信息筛选 9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均恩德感动民众的一组是 禁人丧葬不得侈长 诣阙乞还者数千人百姓耆老为祷请 其为民爱若此使中黄门慰问 后闻其言而追悲之A B C D.当时法令规定恩德感动民众皇帝派人慰问皇帝追思伤情恩德感动民众恩德感动民众法禁乞均为均宋均上使上闻 例3 2007年全国卷 分析归纳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宋均早年任郎官时好读经书,常用休息日从师学习 ,精通诗礼二经,长于论辩。任上蔡令时执政 平稳,不做偏激之事,体现了宽厚的风格。

8、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迁上蔡令,时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曰:“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今有不义之民,尚未循化,而遽罚过礼,非政之先。” 竟不肯施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B宋均任九江太守时,认为虎豹鼋鼍所以为害,在于未 能善待它们,应屏除贪欲,撤除槛阱;对于共祠唐、后 二山的习俗,主张不应当因此肆扰百姓。 *迁九江太守,郡多虎豹,数为民患,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曰:“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

9、鸡豚也。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浚道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均乃下书曰:“自今以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于是遂绝。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C宋均在尚书令任上正直敢言,任地方官又有治绩, 故而深受皇帝赏识。他因病请求辞职时,皇帝给他优厚 待遇,不仅派人问候,同时仍想委以重任。 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每有驳议,多合 上旨。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数月,出为河内太守,政化大行以疾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问,固留养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10、是 * D宋均认为烦苛的人,可能廉洁守法,而那些狡诈刻 毒的人,却会带来灾祸;早年任尚书令时即想以此向上 陈告,只是限于当时形势,因而未敢上奏。 *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帝后闻 其言而追悲之。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 讼:控告 B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 暴:突然 C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 谨:严格 D姑息重荣不能诘。 诘:追问 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狱中杂记) 澭水暴益(察今) 谨使良奉白璧一双(鸿门宴) 终不敢诘(狱中杂记 ) 恭敬

11、例4 2007年全国卷 文言实词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安重容“怀异志”和“非诮高祖” 的一组是 天子宁有种邪 重荣箕踞慢骂 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屈中国以尊夷狄 AB怀异志谩骂使者怀异志非诮高祖 例52007年全国卷 信息筛选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安重容“怀异志”和“非诮高祖” 的一组是 重荣诱之入塞 而充无厌之欲 重荣怒,执拽剌 此晋万世耻也 CD诱入吐浑非诮高祖捉拿使者非诮高祖 例62007年全国卷 分析归纳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A安重荣虽为武官,但也通晓文吏事务。在处理一起 家庭纠纷时,生父不忍杀其子,继母则提剑杀逐,重荣 不满继母的行径,厉

12、声将她斥退。 虽武夫,而晓吏事,其下不能欺。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重荣拔剑授其父,使自杀之,其父泣曰:“不忍也!”其母从傍诟骂,夺其剑而逐之,问之,乃继母也 ,重荣叱其母出。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B安重荣愤然于高祖屈尊事夷,每遇契丹使者均极力轻 慢侮辱对方,甚至抓捕杀死他们,高祖屈已礼待契丹, 而对重荣的一系列做法坚决反对。 *是时,高祖与契丹约为父子,契丹骄甚,高祖奉之 愈谨,重荣愤然,以谓“屈中国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 ,而充无厌之欲,此晋万世耻也!”数以此非诮高祖。 契丹使者往来过镇州,重荣箕踞慢骂,不为之礼,或执 杀之。是时,吐浑白氏役属契丹,苦其暴虐,重荣诱之 入塞。契丹数遣使责高祖,并求使者,高祖对使者鞠躬 俯首,受责愈谨,多为好辞以自解,而姑息重荣不能诘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C契丹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