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近三年试题及命题趋势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080851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淄博市近三年试题及命题趋势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淄博市近三年试题及命题趋势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淄博市近三年试题及命题趋势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淄博市近三年试题及命题趋势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淄博市近三年试题及命题趋势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淄博市近三年试题及命题趋势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淄博市近三年试题及命题趋势分析(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0一三年学业水平考试 一轮复习研讨会沂源县教学研究室 二0一三年一月二十四日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一、课标要求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2、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并能进行简单计算,会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二、近三年本单元中考命题(一)试题(2011)1小芳骑着自行车在上学的路上,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A路旁的树木 B迎面走来的行人C小芳骑的自行车 D从小芳身边超越的汽车(2011)11.下列给出的数据中最合理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B家庭电路的电压为36VC一本初中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5cm D人

2、洗澡时水温接近100(2012)17.(3分)我国第五代隐形战机的速度可达声速的2.5倍,若以700m/s的速度飞行14km,所用的时间是_ s;飞行时以 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的。机翼的横截面设计成如右图所示的形状,是利用了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 的原理,从而使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压强差,为飞机提供升力。(二)考察的知识点及形式2010年未考,2011年(2.5分)主要以填空和选择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了机械运动的相对性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判断参照物;以选择的形式考查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 2012年(2分)以填空的形式考查会用速度进行简单计算以及参照物的选择。总体看本单元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为2

3、-3分。三、命题趋势会在保持以往命题的基础上,转化知识点考查形式,比如告诉参照物判定物体运动状态或给予具体生活实例,回答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估测长度和时间不可能单独考查,肯定与其它知识点的考查结合起来综合考查;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考查的可能性不大,要么不考,既使考的话会跟后面与此相关的实验结合起来考查。第二单元:声现象一、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2了解乐音的特性及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3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办法二、近三年本单元中考命题(一)试题(2010)34医生常利用听诊器诊断病情,听诊器的作用是A改变声源振动的频率,使声音的音调

4、变高B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增大C改变声源振动的振幅,使声音的响度增大D向人体发射超声波,获得体内疾病信息(2011)2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2011)16.(3分)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强烈地震并引发了海啸,对福岛核电站造成了很大的破坏。(1)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次声波是由于声音振动的频率太 (填“高”或“低”),超出了人类听觉的范围,所以人耳听不到。(2)地震引发的海啸冲毁了许多

5、建筑物,是因为流动的海水具有很大的 能。(3)地震引发核电站爆炸,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因为核能是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2012)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二)考察的知识点及形式2010年(2分)结合生活实例考查乐音的特性及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应用;2011年(3分)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和次声波频率;2012年(2分)考查的是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乐音的特性及波速。以上主要是以选择的形式进行考查。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为

6、2-3分。三、命题趋势预测仍以选择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内容重在声音的产生及传播、乐音的特性,及在现代技术中声音的应用。注意声音的危害及控制近几年都没考查,今年是不是要考查,要引起注意。第三单元:光现象一、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3.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二、近三年本单元中考命题(一)试题(2010)32小红在剧场里观看晚间演出,一个穿白色上衣、蓝色裤子的演员在红色霓虹灯下翩翩起舞,小红看到演员的A上衣为白色,裤子为黑色 B上衣为红色,裤子为蓝色C上

7、衣为白色,裤子为蓝色 D上衣为红色,裤子为黑色(2010)5(2分)左下图所示,MN 是平面镜,B 为发光点,A 为反射光线上的一点。试画出经过 A点的反射光线和与这条反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请保留作图痕迹)。(2011)5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2011)19.(3分)画出下图中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和反射光线 。(2012)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小孔成像B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银幕上的像C雨后的彩虹D游泳池内水的深度看起来比实际的浅(2012)19.(2分)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玻璃三棱镜,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注意标出法线)。

8、(二)考察的知识点及形式2010年(4分)考查的是物体的颜色及光路作图;2011年(5分)考查的反射现象的判定及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作图;2012年(4分)考查的是反射现象的判定及利用折射定律作图。光现象主要以选择和作图的形式出现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为45分三、命题趋势命题仍然会以作图和选择的形式出现。反射现象、折射现象的判定及反射定律、折射规律的应用仍是考查的重点,但近几年光的传播规律及现象解释,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等知识点没有考查,有可能成为今年的命题点,老师们要引起注意。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考查的可能性不大。第四单

9、元:透镜及其应用一、课标要求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2.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二、近三年本单元中考命题(一)试题(2010)36把蜡烛放在凸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调节光屏得到清晰的像。若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一些,但仍在两倍焦距以外,为了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A将光屏靠近透镜一些,观察到的像比原来小 B将光屏靠近透镜一些,观察到的像比原来大C将光屏远离透镜一些,观察到的像比原来小 D将光屏远离透镜一些,观察到的像比原来大(2011)3.小强同学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小了,你认为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正确的是A小强同学已患上

10、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小强同学巳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小强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小强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2012)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距凸透镜36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当蜡烛距凸透镜18cm时,它的像一定是A像距为36cm,且成缩小的实像B像距为36cm,且成放大的实像 C像距为18cm,且成缩小的实像D像距为18cm,且成放大的虚像 (二)考察的知识点及形式2010年(2分)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2011年(2分)考查的是近视眼的问题;2012年(

11、2分)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中考中所占分值2分左右三、命题趋势凸透镜城像规律应用的考查仍是13年命题的重点内容之一,结合日常生活实例进行考查的可能性更大;另外凸透镜、凹透镜的会聚反散作用有可能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考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考查可能性不大。第五单元:质量与密度一、课标要求1.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2.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密度3.会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二、近三年本单元中考命题(一)试题(2010)10(10分)某电热壶的铭牌如右表所示,在壶中装上2L温度为20的水。 额定电压220V额定功率840W频率50Hz容量4L C水4.

12、2103J/(kg)求:(1)正常工作时电热壶中的电流多大?(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壶中所装水的质量是多少?(3)在额定电压下烧开这些水需要多长时间?(外界气压为标准大气压,不计热损失和壶吸收的热量)(2012)20.(6分)下图中A、B是从一块厚度均匀的金属片上剪下来的两块小金属片,其中A是长方形,B的形状不规则。小晶同学利用刻度尺、天平和砝码测算出了金属片B的面积。(1)请写出小晶同学的主要实验步骤(所测物理量用相应字母表示):_。(2)推导出金属片B的面积表达式(写出推导过程,表达式用(1)中所采用的字母表示):。额定电压220V 额定功率840W 频率50Hz 容量4L(二)考察

13、的知识点及形式近三年看,2010年考查的是质量的计算约占2分,2011年没有涉及,2012年考查的是密度的测量及密度的应用占6分,主要以计算和实验的形式进行考查三、命题趋势本单元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对较少,从教材整体来看,主要是学习力学的基础,所以单独考查的可能性不大,预计2013年计算和实验考查的可能性较小,但是会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我市一直没有考查,这类题目应该是目前中考命题的趋势,这类题目往往以填空和选择的形式出现,因此要引起老师们的注意。第六单元:力和运动一、课标要求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2.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

14、二力平衡的条件3.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二、近三年本单元中考命题(一)试题(2010)31(2分)电视台转播棋类比赛节目时,讲棋室内所用的棋盘是竖直放置的,棋盘和棋子由磁性材料制成,使棋子可以在棋盘上移动但不会掉下来。棋子不会掉落的原因是A棋子受到的重力很小可忽略不计 B棋子和棋盘间存在很大的吸引力C棋子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棋子重 D棋子受到空气的浮力等于棋子重(2010)3(2分)2010年2月,在世界冬奥会冰壶比赛中,中国队取得优良成绩,比赛时,运动员有时在冰壶行进前方的冰道上用冰刷“扫刷”。冰壶被推出后,能在冰面上继续滑行是因为冰壶具有 ,用冰刷

15、“扫刷”冰道的目的是为了减小 。(2011)9为了加强交通安全,交通部门要求严禁车辆超速超载,严禁驾驶员酒后开车,从2011年5月1日起对醉酒驾驶员施以刑法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车辆超载会加大对地面的压强,从而对路面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B车辆超速超载会使其动能增大,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危害极大C酒后或醉酒驾车,驾驶员反映迟缓,会加大反应距离,易发生交通事故 D酒后或醉酒驾车,驾驶员极度兴奋,反应迅速,易避免发生交通事故(2011)20.(8分)汽车大量增加,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但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一个重要原因是汽车从制动到完全停下来需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的大小与轮胎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有直接的关系,同学们以“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课题,进行如下探究:下表是某小组同学利用长木板、毛巾、2块完全相同的带钩木块、弹簧测力计等器材,在实验探究时得到的一组实验数据:(1)你认为表中哪个数据是不合理的,并指出在弹簧测力计正常使用下导致数据不合理的原因: ; 。(2)分析第1和第4两次实验数据,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