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4强专项专题集训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075509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4强专项专题集训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4强专项专题集训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4强专项专题集训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4强专项专题集训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4强专项专题集训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4强专项专题集训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4强专项专题集训新人教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业 1 学术论文(一)一、(2018河北省沧州市教学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纪元前后,世界有两个中心:罗马帝国与秦汉帝国。公元前 331 年,亚历山大东征到兴都库什山(在今阿富汗境内),在那里建立了“极远的亚历山大城” 。此后的希腊化时代,从地中海到伊朗高原,以亚历山大里亚(在埃及的尼罗河口)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相对一体化的世界;一个世纪以后,在东方,秦始皇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华夏九州也建成了一个政治文化一体化的世界。在这两个世界中间,横亘着从小兴安岭到喜马拉雅山脉的一系列隆起的大山,像一道由雪峰和高山组成的天然屏障,只有一些险

2、隘的山口,维持着两个世界间微弱的交通。中国由秦入汉后,开始向西北扩张,一直扩张到中亚。于是,两个世界中心长安和罗马,借助丝绸之路开始了频繁的交流沟通。此后就是漫长的 20 个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之后,再也没能在旧址上重建,而中国则由秦汉、隋唐、宋元,一直到明清,其间虽有阶段性的分裂动乱,但广土众民、天下一统、思想一贯,则是现实中的常态。从张骞出使西域到马戛尔尼出使中国,这 20 个世纪是“世界走向中国”的时代。如果说秦汉帝国只是当时世界的两个中心之一,那么后来的盛世大唐则是当时世界的中心。罗马帝国衰败以后,再也没有复原,而秦汉帝国的遗产被完整地继承下来。经过近四个世纪的战乱之后,隋唐重新统一了中

3、华,在秦汉帝国的版图上重建了一个胡汉混血的世界帝国。长安再次成为世界之都。于是,四邻番邦归附贡献,万里商贾远来贸易;波斯的流亡贵族、大食的商人教士、日本的留学生、东非或爪哇的“昆仑奴”和睦居住在同一座都市里;吐蕃的马匹,阿拉伯的鸵鸟,天竺的孔雀,波斯的铜器,爪哇的犀牛,高丽的贡纸,井然陈列在同一处市面上;佛教徒、道教徒、景教徒、摩尼教徒、拜火教徒与前来避难的伊斯兰教徒在毗邻的寺庙里相安礼拜。作为帝国之都的长安,有世界胸怀与气象。大唐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其文治武功的影响,西到印度,东及朝鲜、日本。西北的大山被翻越,征战、和亲、贡纳,贸易将大唐文明远播到吐蕃与波斯。中华文化在东亚传播,由中国而朝

4、鲜、日本,由越南而南洋诸岛,华夏文化圈到唐代基本形成。公元第一个千年,整个东亚东南亚都经历了一个“华夏化”的过程,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超越国家与民族、战争与敌意的“华夏文化圈” 。礼制天下、世界大同的儒家思想,为这个文化圈奠定了共同的价值基础。汉字为这个文化共同体提供了语言基础,建立在儒学科举、唐朝律令、汉传佛教基础上的共同的政教制度,为这个文明创立了统一的制度体系。此阶段中华文化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创立了一个代表着当时最先进文化的“华夏文化圈” 。(摘编自彭艳华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A纪元前后罗马帝国与秦汉帝国先后分别成为世界的中心

5、,二者之间只有微弱的联系。B从秦汉到明清,中国始终保持着华夏一体化世界,保持了广土众民、天下一统的状态。C盛唐成为世界中心后,长安是世界之都,聚集了世界各地的商人、物产及所有宗教。D公元第一个千年,中国创立了华夏文化圈,是此阶段中华文化对世界最大的贡献。解析:选 D。A 项, “只有微弱的联系”只是初期;B 项, “始终保持着华夏一体化世界”错;C 项, “所有宗教”错。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对比了秦汉帝国和罗马帝国崛起的方式及过程,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B第一段按照时间顺序,阐述了世界文明中心的产生、发展与兴衰的过程,思路清晰。C第二段论证“大唐是当时世

6、界的中心”这一观点,运用了大量具体的实例,增强了说服力。D文章的写作思路遵循时代发展的脉络,符合历史规律,使论述具有强大的逻辑力量。解析:选 A。 “对比崛起的方式及过程”错,文章并没有对两种文明进行对比。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种文化只有不断融合、吸收别国文化,才能不断强大,才能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B儒家思想的价值基础、汉字的语言基础及科举等政教制度,使大唐成为当时的世界中心。C世界文化中心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有产生与衰亡的过程,只有不断发展才能长久保持。D中华文化有过令人自豪的繁荣时期,为世界做出过重要贡献,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解析:选 B。原文是说“儒家思想的价值

7、基础、汉字的语言基础及科举等政教制度”不是大唐成为世界中心的原因,只是“为这个文明创立了统一的制度体系” 。二、(2018山东省淄博市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京剧表演的是中国的故事,京剧摄影是将表演的精彩瞬间生动而完美地呈现出来。京剧舞台上动态与静态的变化具有直观性、独特性。剧中人在舞台上,或静如处子,或动如脱兔。人一动,则水袖翩翩,及至扇子、髯口、帽翅的开合、抖动、高扬,以及打3出手、云里翻等,都刻画着人物性格,演绎着剧情。那刚柔相济的飘逸之美,流动着艺术的韵律,恰似一幅幅流动的水墨画。摄影家在构思中,以此抓拍而完成的二度创作,源于舞台,又高于舞台,可完美表现摄影艺术的特质,拓

8、宽读者欣赏与想象的空间。动态的瞬间是形,传神的瞬间是眼。京剧演员的眼睛,经过长期的训练,灵动有神,顾盼生辉,因而在剧中优秀演员总会用眼神配合形体,表达剧中人物复杂细腻的感情、性格、思想与意念等。这是京剧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俗称“一身的戏在脸上,一脸的戏全在眼上” 。摄影家要把京剧的拍摄提升到一个新的创作境界,应在动态抓拍中以人物为中心,画龙点睛,以眼传神。果如此,自觉抓拍的人物眼睛喜怒哀乐悲恐惊的变化,或是忧愁思忆病醉疯的状态,会有神来之笔,提挈全片,摄影作品自会有了灵魂、灵动和灵气。剧场抓拍,并非易事,除了摄影者要具备专业的摄影技术外,还需要他们能够多做功课,包括多读剧本、熟悉剧情、了解人物

9、以及知道一场文戏或武戏的表演特点和出彩在何处,即哪时眼睛最传神,哪时表演的神与情独具魅力等。同时,进行抓拍创作时,又不可按预想刻舟求剑,要手握相机随表演的新变化盯住剧中人,用虚实、远近、渲染、衬托、对比、夸张、仰拍、特写、全景等手法,变换光圈和速度等,方可从容得神来之笔。京剧艺术荟萃中华艺术之美。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国情怀、伦理道德,以及对圣君贤相、清官廉吏的尊崇,对公平正义、美好生活的追求,融会贯通为舞台上的真善美,抽象幻化出内化心灵、外愉耳目之美。单从表演之美观察,它是写意之美、虚拟之美、程式之美与夸张之美的集成,是京剧摄影艺术丰富多彩的素材,激发创作灵感的要素,也是对京剧摄影艺术如何升华的挑

10、战。京剧摄影艺术和其他文艺创作相类,虽然工具是相机,是快门,但一样“功夫在画外” 。有志于京剧摄影艺术的专业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需要向京剧演员学习,以他们“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信念为鞭策,摒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冲动,留下京剧艺术的传神瞬间。(摘编自靳国君京剧摄影也需画外功)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京剧舞台上,剧中人表现的美就像一幅幅流动的水墨画,拓宽了读者欣赏与想象的空间。B优秀京剧演员总会用眼神配合形体,从而表达剧中人物复杂的感情。C技术精湛的摄影家只要多做功课,就会从容得神来之笔。D京剧艺术真实展现了中华民族真善美的文化传统,可以净化人的心灵。解析:选

11、 B。A.拓宽读者欣赏与想象空间的是摄影者的抓拍,C.说法太绝对,D.“真实展现”不当。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A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京剧摄影要留下京剧艺术的传神瞬间,也需画外功。B文章立论的前提是,京剧舞台上动态与静态的变化具有直观性、独特性。C文章在论证中用较多文字阐述京剧表演形和眼的瞬间,突出了剧场抓拍的难度。D文章最后两段分别将两种艺术之美进行类比论证,强调京剧摄影不能急于求成。解析:选 D。倒数第二段没有采用类比论证。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摄影家需抓拍京剧舞台上动态与静态的变化,才能完美表现摄影艺术的特质。B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京剧摄

12、影家抓拍京剧表演形的瞬间和眼的瞬间也需一种“画外功” 。C京剧摄影家需向京剧演员学习,学习他们刚柔相济的表演美,这也是“画外功” 。D仰拍、特写、全景等手法的运用,变换光圈和速度等技术并不属于“画外功” 。解析:选 C。京剧摄影家并不需要学习京剧刚柔相济的表演美。作业 2 学术论文(二)一、(2018河南省开封市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民俗学是研究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在过去某些学者看来比较狭窄,仅限于民谣、民间故事、民间信仰及某些比较古怪的风俗;现在比较广阔,如物质生活(衣、食、住、行等)、社会组织(家族、村落及各种固有的民间结社)、岁时风俗、人

13、生礼仪以及广泛流传在民间的一切技术、文化等。民俗学的主要任务是用实地调查的方法,把长时期被蔑视、被抹杀的民族基层文化资料收集起来给以科学整理,进行精密分析、论证,揭示产生的社会原因,生长、消亡及传承、传播的规律,揭示它的社会作用。今天研究民俗学作用何在?民俗学能满足人们希望认识自己祖先的历史和伟大文化创造的需要。民间各种风俗是历代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创造的文化财富之一,与其他重要的社会事象密切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存在和发展。民俗是每个民族以及整个人类的文化史上不能缺少的篇章,越往上推,意义和所起的作用就越重要。其次,经过科学整理和探究的民俗学知识,能正确地显示出文化创造上所体现的历史规律和科学

14、法则。再次,民俗学知识又能推动我们进行新的文化创造。许多无名氏在历史的长流中,凭智慧和毅力在生活上、生产上和社会斗争中所创造、继承和发展的无数业绩,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创造出来和继承下来的。其中不少部分还留存在我们的生活里,并且起着资助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创造的作用。民俗学知识能让我们比较清晰地分析各个时期的文化现象,能够比较理性辨析民俗中哪些应该消亡,哪些应该批判、改造,哪些应该扶植,这正是今天迫切需要做的。作为科学的民俗学起源于 19 世纪的英国, “五四”前后传入中国,是从搜集、整理和研究民间歌谣开始的。20 世纪 20 年代,在我国一些国立大学里得到培植,短短几年间出5版民俗周刊一百多期和

15、民俗丛书近四十种。30 年代以后,逐渐与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科学连结起来,道路更加宽阔。40 年代的解放区,出于创作为人民服务的新文艺需要,重视民间文学艺术,使民俗学的发展和搜集、整理工作有了新的方向。建国后,由于某些原因,除了民间艺术和文学有较大发展外,民俗学受到冷遇。70 年代,社会科学院将民俗学跟民族学、社会学一同列入全国社会科学研究学科的计划,相继成立了省市级的民俗学会,专门的民俗期刊诞生了,记载民俗的专著也出现了。民俗学作为一门不可缺少的社会科学,在飞速发展的今天研究它,不仅具有科学和文化史的意义,而且有助于创造时代新文化。(摘编自钟敬文民俗学及其作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

16、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民俗学是一门以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B从搜集、整理和研究民间歌谣开始的民俗学,一旦与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连结起来,范围就宽广了。C民俗是人们日常生活形态的反映,属重要的文化财富;越是古老的民俗,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影响就越大。D民俗学传入我国后一直很受重视,发展蓬勃;各省市相继成立了民俗学会,出版了民俗期刊和专著。解析:选 A。B.“一旦与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连结起来,范围就宽广了”表述有误。C.“越是古老的民俗,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影响就越大”表述有误。D.“一直很受重视”表述有误。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探讨了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指出了民俗学的任务和作用,阐述了我国民俗学的发展历程。B文章第二段论述今天研究民俗学的作用时分层议论,逐层深入,论证清晰而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C对于民俗学,文章首先阐述相关知识,然后以我国民俗学的研究为例,揭示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