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直视环境问题)试题鲁教版必修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074291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直视环境问题)试题鲁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直视环境问题)试题鲁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直视环境问题)试题鲁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直视环境问题)试题鲁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直视环境问题)试题鲁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直视环境问题)试题鲁教版必修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节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直视环境问题直视环境问题) )合格达标练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的采猎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后工业社会。读图,回答 12 题:1.下列选项中,对图中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 A.A 表示环境,B 表示人类社会 B.在阶段,人类与环境没有关系 C.在阶段,人地矛盾最尖锐 D.箭头 b 表示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 2.下列认识或行为与图中所示的思想发展阶段对应组合正确的是( )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节能减排,植树造林 C.伐木为薪,围湖造田 D.竭泽而渔,焚林而猎 解析:1.A 2.C 第 1 题,在阶段,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没有认识;到阶

2、段,由于生产力水 平比较低下,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很有限,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此时人们受地理环境决定论思 想支配,所以只认识到自然对人的作用;到了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人们开始认 为自然是人类任意开发和利用的对象,一味夸大人类社会的作用;到了阶段,人类体会了过 度利用自然资源带来的恶果,认识到人类可以认识和改造自然,但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因为自 然对人类也有制约作用。第 2 题,“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阶段显然 是不具备的;“竭泽而渔,焚林而猎”“伐木为薪,围湖造田”都是人类中心论思想;“节能 减排,植树造林”是人地伙伴论思想。读漫画,回答 34 题:3.有关其环境问题及危

3、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臭氧层破坏,危害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 B.森林破坏,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 C.生态破坏引发的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D.全球变暖,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24.针对上述环境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 A.问题属于区域性问题 B.问题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城市 C.问题是向环境中过度索取资源造成的 D.问题已经危及人类的生存 解析:3.C 4.D 第 3 题,水污染属于环境污染问题。第 4 题,问题为臭氧层破坏,为全球 性问题。问题为森林破坏,主要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和广大乡村地区。问题为水污染,是 由于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大量废水和有毒物质造成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有“中华水塔”之称的

4、青海省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据测算,长江总水量的 25%、黄河总水量的 49%、澜沧江总水量的 15%都来自这里。这里是 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最为集中的地区,被科学家誉为“生态处女地”。近年来,三 江源地区过度放牧、淘金、采药、偷猎野生动物等现象屡禁不止。据此回答 56 题: 5.关于三江源生态环境遭破坏,产生后果的正确叙述有( ) A.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的径流增加,而地下水相应地减少 B.地表蒸发更加旺盛,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源头会干涸,长度也会缩短 C.由于这里野生动植物资源稀少,破坏后较容易再生并恢复原貌 D.植被退化、减少,既会造成荒漠扩大,又会导致水土

5、流失 6.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适宜采取的发展战略、措施正确的叙述是( ) A.必须停止经济建设,将居民全部迁出自然保护区,切实保护环境 B.只有加快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居民转产、迁移、脱贫,才能有效 保护生态环境 C.青藏铁路不应在此穿过,否则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划将落空 D.要积极建设人工草场,恢复天然林,此地不能实施把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战略 解析:5.B 6.B 第 5 题,目前,本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植被破坏。这种情况会使当地植被 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三条大河的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也相应减少。第 6 题,要保护当地生态 环境,将当地居民全部迁出是不现实的,只

6、有加快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大力恢复当地植被,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7.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将下列选项序号填入与结构图中方框相对应的字母后面(每个选项只能选用一次): 改善环境质量 人类与环境的统一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对立 物质 资料生产 统一 (2)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对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从的关系 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3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 D.人应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发展自己 (3)协调人地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A.控制人

7、口规模 B.转变发展模式 C.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D.我们每个人积极参与 解析:第(1)题,从图中分析,人类主观要求有目的的活动与环境客观属性、客观发展过程之 间存在对立关系,故 A 填“对立”,人既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人类同周围的环境 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说明人类与环境是统一的,故 B 填“统一”。人类的 生产既有自身生产,也有物质资料生产,人类自身生产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故 C 填“物质资料生产”,D 填“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E 填“改善环境质量”,F 填 “人类与环境统一”。第(2)题,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

8、然、谋求人地协调四个阶段,从上图可以看出人地关系思想是谋求人地协调。人类与环境是 对立统一的,只有人类善待自然,自然才能善待人类,才能实现人类的长远发展。第(3)题,环 境问题、资源问题、发展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口问题所致,因此要从根本上协调人地关系, 必须控制人口规模。 答案:(1)A. B. C. D. E. F.(2)D (3)A 等级提升练下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据此 回答 89 题: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9、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9.关于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 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解析:8.D 9.B 第 8 题,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 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第 9 题,农业社会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生物能源的开 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4下图为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自然

10、资源对人类作用程度和环境污染程度示意图。读图,回 答 1011 题:10.自然资源对人类作用程度表现为( ) A.随时间推移由强变弱B.农业社会最弱 C.工业社会最强D.后工业社会最强 11.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环境污染程度表现为( ) A.农业社会最重B.由轻到重 C.由重到轻D.由轻到重再到轻 解析:10.A 11.D 第 10 题,分析图可知,虚线代表自然资源对人类作用程度,随时间推移由 强变弱。第 11 题,实线代表环境污染程度,图中显示随时间推移污染由轻到重再到轻。 12.(2016浙江洞头县检测)读图,分析回答问题:(1)A 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 。 (2)近年来导致 A 周边地区

11、冬春季节多沙尘暴的气候原因是 。 (3)对 A 周边地区沙尘暴现象的出现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4)B 地区酸雨现象严重,其原因是 。 治理措施是 。 (5)图中部分河流水质严重下降的原因是 。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 地区为我国西北地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垦及过度放牧,致使土 地沙化现象严重,而且在风力作用下易产生沙尘暴现象。B 地区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工业排 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江、黄河、珠江部分河段水质较差, 其原因是流域内工农业发达,废水排放量大。 答案:(1)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过度樵采,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2)冬春季节降水少,风力强 (3)退耕还牧、植树种草。 (4)该区有色金属冶炼发达,排出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易形成酸雨 减少 SO2的排 放或回收利用,制成硫酸 (5)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河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