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指导之答题模式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73320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450.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鉴赏指导之答题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诗词鉴赏指导之答题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诗词鉴赏指导之答题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诗词鉴赏指导之答题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诗词鉴赏指导之答题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词鉴赏指导之答题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鉴赏指导之答题模式(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邹城一中 张建华模型 一 分析诗歌意境型模型二 分析表现技巧型模型三 分析语言特色型模型四 分析炼字型模型五 分析关键词型模型六 分析形象型模型 一 分析诗歌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模型 一 分析诗歌意境型 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既忠实于原诗,又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创造。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第三步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模型 一 分析诗歌意境型 答题步骤: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之情等。注意:切忌空洞 要答具体。模型 一 分析诗歌意境型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模型 一 分析诗歌意境型 答题示例: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回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

3、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游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模型 一 分析诗歌意境型 答题示例:江 汉 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2004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 模型 一 分析诗歌意境型 答题示例:答:(题干要求紧扣几个意象分析,步骤一“再现画面”可略去)

4、“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步骤二),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步骤三);“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步骤二),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步骤三)。 模型 二 分析表现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 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模型 二 分析表现技巧型 表现手法:抒情手法 描写手法 修辞手法抒情手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墨梅 王冕

5、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相关知识链接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需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例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相关知识链接抒情方式: 间接抒情:A、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 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 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情感。例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相关知识链接抒情方式: 间接抒情:B、托物寓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

6、活水来。模型 二 分析表现技巧型 表现手法:抒情手法 描写手法 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衬托 反衬动静衬 声寂衬 乐哀衬正衬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 白描修辞手法:比兴 比喻 拟人 夸张 双关 用典 设问 反问 反语等模型 二 分析表现技巧型答题步骤:第一步明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模型 二 分析表现技巧型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回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了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

7、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表现出诗人出行之早,心中产生由漂泊引起的孤独 寂寞之感(步骤三)。答题示例:李白听蜀僧濬弹琴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2004年天津卷)回答:主要采用了侧面描写手法(步骤一)。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步骤二)。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步骤三) 。模型 二 分析表现技巧型练习:指出下列诗词的表现手法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 短松冈。(苏轼江城子)虚实结合练习:

8、指出下列诗词的表现手法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苏轼浣溪沙) 渲染烘托模型 三 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 来的语言风格。一般可表述为:清新自然、 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 、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 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

9、感情。模型 三 分析分析语言型 答题示例: 春 怨 金日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回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模型 三 分析分析语言型 练习: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模型 三 分析分析语言型 回答:委婉含蓄。商女,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后庭花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

10、今又有人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呢!表现出诗人对封建贵族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 模型 三 分析分析语言型 模型 四 分析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 字?为什么? 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 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 ,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 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这种题型是要求 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 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 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

11、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模型 四 分析炼字型 答题示例:南 浦 别 白 居 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提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模型 四 分析炼字型 答题示例: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回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 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模型 四 分析炼字型 模型 五 分析关键词型

12、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第一步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第二步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模型 五 分析关键词型 答题示例: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提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模型 五 分析关键词型 回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

13、“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模型 五 分析关键词型 模型 六 分析形象型 提问方式: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形象? 提问变式:作者塑造的形象有什么寓意?作者笔下的某一意象有何特点,象征了什 么样的形象(品质)? 模型 六 分析形象型 解答分析:回答这种题,必须熟悉和了解一些诗歌意象的基本寓意。如: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蝉 以蝉表品行高洁。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琴瑟 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模型 六 分析形象型 解答分析:双鲤 代指书信。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白衣苍狗 亦叫

14、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莼羹鲈脍 指家乡风味。“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柳营指军营。怀桔指孝顺双亲。“执牛耳”指盟主。“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找到诗词中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明了形象类别(景、物、人);第二步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第三步结合诗词主旨分析作者写这一形象的原因;第四步指出作者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模型 六 分析形象型 答题示例: 竹石 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提问:作者笔下的“竹”具有什么特点?象征了什么样的品格?模型 六 分析形象型 回答:立足破岩,备受风霜雨雪的磨难,依旧顽强的生存着。诗人在赞美岩竹的坚定顽强中,隐寓自身不媚权贵、不流世俗、洁身自好的刚劲风骨。 模型 六 分析形象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