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068300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大石桥市二高中大石桥市二高中 2017-20182017-2018 学年上学期高一学年上学期高一 9 9 月月考月月考历史历史考试范围:必修一第一单元;考试时间:45 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2020 道小题,每小道小题,每小 3.53.5 题分,共题分,共 7070 分)分)1.汉武帝平定闽越国后,在闽越故都设立“东部侯官” ,隶属会稽郡;会稽郡则处于扬州刺史的管辖范围。扬州刺史对其行使的权力是( )A行政权B监察权C军事权D经济权2.有史学家指出:“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是逐渐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 ”相对于分封制,郡县制( )A解决了贵族权力继承的矛盾 B利于选拔人才

2、,扩大统治基础C削弱了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3.如图所示的我国古代中央机构分别出于( )A秦朝和西汉 B西汉和东汉 C秦朝和隋唐 D唐朝和宋朝4.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于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 ”下列语句与“此制”相符合的是( )A三代用人,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D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5.秦朝时为避“赢政”的讳,将“正月”改为“端月” ,西汉时因项伯有功而汉高祖刘邦赐其姓刘,这主要反映出( )A重视人才 B皇权独尊 C尊崇自然 D宗法观念6.自秦朝专制主

3、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后,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就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如图反映了皇帝与宰相关系的演变过程,从图中可以判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2A.君权与相权都逐渐加强 B.君权与相权都逐渐削弱C.相权逐渐加强 D.君权逐渐加强7.关于百家姓中的许姓,据史料记载,周武王因神农氏的后代文叔知礼守节,勤勉有功,便将其封于许,建立许国。后人便以国名“许”为姓氏。由此可知,与许姓来历有关的制度是( )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礼乐制度8.“(明朝)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

4、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责是( )A执行诏令 B审核政令 C协理奏章D决策军务9.中国好歌曲导师周华健连续抢下三位学员后高兴大呼:“连中三元!光宗耀祖!”与这一说法有关的古代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和分封制 B.察举制和宗法制C.九品中正制和分封制 D.科举制和宗法制10.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 ,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 ”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A.家国同构观念 B.孝敬父母C.中央集权意识 D.安土重迁理念11.我国北方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布局是分居四面的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

5、四合,开一个门。依照古代宗法礼仪观念,长辈应居住在( )A.东厢房B.西厢房C.北房 D.南房12.北京故宫“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写道:“军机处一日日程接近(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3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奉旨笔录,上传下达1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措施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汉武帝推行内外朝制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C.宋朝增设参知政事等 D.元朝时设置了中书省14. 著名学者黄仁宇在论及

6、某王朝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权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这里“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最有可能是指( )A.郡县制B.郡国并行制 C.分封制D.行省制度15.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选自旧唐书) 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16.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关于下面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B秦朝开始在全国实行郡县制C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完

7、全依法治国的国家D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17. 进步思想家认为:“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又创立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以下有关政体的图示能够反映出秦始皇为“创立一个世界”而努一力的是( )AB4CD18.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B.中央集权C.监察权力D.对农民的控制19. 有学者指出:“从汉朝以迄明清,宰相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熟,便会蜕变为闲曹,为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以皇权为中心,中国的宰相机构呈现出波纹式循环发生状态。 ”

8、下列选项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A.汉代中外朝制度B.汉代察举征辟制C.隋唐三省六部制D.宋代设参知政事20.“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一典故源自宋代政府的告示。当时的“州官”( )A.负责向中央转运钱粮赋税 B.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C.拥有封地,官位可世袭 D.由文官担任,受通判节制第第 IIII 卷(非选择题)卷(非选择题)二、主观题二、主观题13、 (30 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 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 诸侯国与王室关系(分封原因)地理位置晋同姓今山西卫同姓今河南北部鲁同姓今山东南部齐功臣今山东北部宋商

9、朝后裔今河南南部燕同姓今北京一带注:沿黄河流域的山西、山东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5材料二材料二 荀子记载西周初年 71 国中姬姓诸侯国比例(1)依据材料一、二,描述西周分封制的特点(10 分) 。材料三材料三 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 。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 。”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 ”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的建议。(2)根据材料三说明秦朝确立了怎样

10、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制度有哪些特征(6 分) 。材料四材料四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3)根据材料四,唐代的丞相制度与汉朝相比有什么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14 分)62017-2018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学年度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历史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设立十三州部,每州部

11、设立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刺史是地方监察官员,因此扬州刺史对其行使的权力是监察权,故B项正确。故选B。2.答案:D。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相对于分封制”切入,结合郡县制进行思考解答: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有皇帝直接任免,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故选D3.答案:C。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图片切入,结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行思考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图一反映了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图二反映了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度故选C4.答案:D。

12、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考查科举制的影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尤其是对科举制的掌握解答:依据题干材料“在于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可知,此制是科举制A项是世袭制,与题意不符,应排除。B项是察举制,与题意不符,应排除。C项是九品中正制,与题意不符,应排除D项体现的是平民子弟也可进入仕途,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科举制的影响之一,故D项正确故选D5.答案:B。解析:材料中涉及的是“避讳皇帝的信息以及赐国姓”,这就揭示了皇帝地位的独尊;解答:材料中指出:避讳皇帝的姓名,以及将皇帝的姓赐给有功的大臣;故选B6.答案:D。

13、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趋势。图中宰相面见皇帝的方式由坐到站再到跪的过程。这反映了宰相的权力不断削弱,而皇权不断加强。D项正确。故本题选D项。7.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结合题干可知许姓的来源和“许国”有关,而许国是周武王分封的诸侯国。这与分封制有关。C项正确。故本题选C项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考查学生的对已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根据所学知识,朱元璋即位后,废除丞相丞相被废除以后,全国的重大政7务都由皇帝亲自处理,明太祖平均每天要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忙得不可开交,于是他另设殿阁大学士,侍从左右,以备顾问由此可知这里的

14、“中级官员”也就是殿阁大学士没有ABD所说的职能,它只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一个侍从机构或秘书机构故选C9.答案:D。解析: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和宗法制。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连中三元”。光宗耀祖,意思是为宗族争光,使祖先显耀,这种观念是受宗法制的影响,故选D;排除A、B、C。10.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在古代中国,宗族不但是生产和其他社会活动最基本的单位,而且与国家行政系统相结合,构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家”是“国”的原型,而“国”是“家”的放大。“家”是“国”的结构

15、单位和政治细胞,家国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家事乃国事,国事乃家事,故A正确;中央集权意识与材料无关,排除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B选项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B。11.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宗法制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根据古代宗法礼仪观念,在整个院落中,老人住北房(上房),中间为大客厅(中堂间),长子住东厢,次子住西厢,佣人住南房,南房门向北开,故称为“倒座房”。女儿住后院,互不影响。故C正确;A、B、D错误。12.答案:D。解析:考查军机处的相关知识。材料中军机处的办事程序是“阅读奏折请皇帝旨拟皇帝旨意皇帝过目确定下发旨意”,从中可以看出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故选D。13.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材料反映的是君权与相权之间的关系:君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汉武帝推行内外朝制,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增设参知政事等,都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体现,体现了材料中的观点,A、B、C不符合题意;元朝设置的中书省在元代掌握大权,甚至左右皇位的继承,没有体现削弱相权,D项符合题意。故选D。14.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汉地方行政体制。通过“帝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