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6月联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068276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8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6月联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6月联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6月联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6月联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6月联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6月联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6月联考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2017201720182018 学年度下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二联合考试学年度下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二联合考试历史试题历史试题满分满分 100100 分分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 9090 分钟分钟第卷第卷(选择题,共(选择题,共 4848 分)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24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计分,共计 48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为史书左传的相关记载,由此可以推知:( )内容出处晋君大其私,而益(增加)归人田,不夺诸大夫田,则焉取以益此?

2、国语晋语六齐桓公“夺伯氏骈邑”(即过剩的邑)三百论语宪问晋邢侯与雍子争鄐田。左传昭公十四年A、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B、土地兼并严重C、贵族间经济矛盾激化D、诸侯夺田出于政治目的2、围绕皇权的争夺而出现的外戚、宦官的起伏交替专政,是东汉后期封建政权的一个特点。而其形成的制度根源在于( )A、三公九卿制度的确立B、中朝的设立C、察举、征辟的选官制度D、郡国并行制度3、下图为九品中正制的执行流程该种选官模式:( )A、使更多的人才被中央选拔出来B、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2 -C、使社会阶层更加固化D、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形成4、唐太宗鉴于儒经文字多有异同,经义师说多门,歧见纷出。乃命额师古统一文字,颁行学

3、官,恳为科举功令,明经取士悉遵化本,士于奉为宝泉,谨守而莫敢有异议。这种做法( )A、是三教并行政策的体现B、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C、使儒学成为唐初的统治思想D、为理学的形成奠定基础5、如以北宋初期太宗、真宗年间的物价指数为基数,到两宋之交的宋徽宗时,作为农产品代表的米价格上涨约11倍,作为手工业品代表的绢价格上涨约2倍。这种差异容易导致( )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B纸币普遍使用导致物价上涨C租佃经营占主导地位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6、在中国古代,地方管理一直都是封建王朝统治的重要命题,秦实行郡县制,东汉实行州郡县制;唐实行道府(州)县制;宋实行路府(州)县制;元则实行省路府州县制,由此可以得出的

4、结论是( )A、这些王朝都对地方实施了绝对控制B、三级管理体制优于两级管理体制 C、各朝地方管理体制因皇帝的好恶而调整D、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7、中晚明的科学技术出现了新的进步。1637年,宋应星在论气气声中认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或急速运动冲击空气而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播,同水波相类似。方以智则在物理小识中提出:“宙(时间)轮于宇(空间) ,则宇中有宙,宙中有宇。 ”提出了时间和空间不能彼此独立存在的时空观。在物理小识中正确地解释了蒙气差(即大气折射)现象。民间光学仪器制造家孙云球制造放大镜、 显微镜等几十种光学仪器。这表明当时( )A、当时中国自然科学领先西方B、中国科技有了

5、一定的突破C、传统科技占统治地位D、国家重视科学研究8、在清世宗实录内,雍正七年(1729年)到雍正十年(1732年)以前谕旨的发布途径,多为谕“内阁”及“谕议政王大臣、谕大学士等” ,雍正十年以后,则常“谕办理军机大臣等”不少于谕“内阁”次数。这一变化表明( )A、清政府内部矛盾尖锐 B、军机处成为执政机构- 3 -C、军机处地位上升 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9、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A、自然经济对英国商品的抵制作用 B、中国的棉纺织技术

6、领先英国C、中国在与英国贸易呈贸易顺差 D、英国成为了中国的商品市场10汪敬虞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的4年中,全国各省新开设的资本万两以上的厂矿共62家,资本总额1 246.5万两白银,远远超过甲午前20余年的总数,平均每年设厂数超过甲午前的7倍。这主要得益于( )A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B列强放松对华资本输出C实业救国思潮成为主流 D收回利权斗争的推动11、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提出:“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言新法数十年而效不睹,何也?则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 ”由此推知梁启超( )A、与陈独秀的观点是一致的 B、认为国民素质关系国家

7、兴衰C、反思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D、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12、抗日战争爆发后,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大量内迁。下表是截至1939年沦陷区企业内迁的情况,这种做法( )钢铁厂纺织厂机械厂食品厂电器厂化学厂文教用品厂其他1家92家168家22家28家54家31家14家A表明当时产业结构比效合理 B改变了西南地区经济落后局面C有利于官僚资本控制民族经济 D为抗日持久战提供物质保障13、下图为红军长征示意图,关于数字标注地点说法正确的是- 4 -A、在数字所示地方,为第一块革命根据地B、在数字所示地方,彻底纠正了左倾错误。C、在数字所示地方,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D、在数字所示地方,红一方面军长征结束14、1

8、936的9月20日,法国成立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以“联合全欧侨胞,不分党派、职业、阶级信仰,实行全民团结、抗日救国并增进华侨福利” 为宗旨,率先实现跨国家、跨地区华侨抗日团体的统一,救亡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这反映了( )A、日本全面侵华,海外华侨同仇敌忾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初步形成C、全民族抗战思想得到华侨的认同D、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15、下表为“建国初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变化表”年份1949年1952年1957年所占比重84.5%74.5%62.5%据此推知,该时期( )A、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B、国民经济比例日益失调C、工业化建设成就明显D、计划经济体

9、制开始形成16、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我深信所有国家都会从缓和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得到好处。 ”这一声明( )A、有助于中美关系改善B、开始中美关系正常化C、标志美国放弃支持台湾D、直接导致中日关系正常化- 5 -17、公元前413年,雅典远征西西里失败,很多雅典人不是总结教训反省自身的原因,而是转而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好像他们自己没有表决赞成似的,其出而反尔的手法近乎无赖。这反映了雅典( )A、直接民主存在决策风险B、公民道德素质严重缺失C、演说术有助于民主决策D、集体决策成为战败根源18、西塞罗说,制定法律的目标是为了“保障公民的福祉、国家的繁昌和人们

10、的安宁而幸福的生活” , “法律应成为恶的改造者和善的促进者。 ”这说明他( )A、开始提出自然法思想B、批判公民法的狭隘C、主张私法要高于公法D、认为法律要公平正义19、法拉第曾经描述他所见到的泰晤士河水, “整条河变成了一种晦暗不明的淡褐色液体气味很臭,就像街道上散发的臭气一样,印象深刻至极这时,整条河实际上就是一条臭水沟。 ”这一现象说明( )A、伦敦人口急剧增长B、重工业是主要污染源C、曼彻斯特工业水平高D、工业革命带来环境污染20、有位政治家这样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 ”在这里, “得益于美国”体现在A、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得

11、以延续B、确立了联邦制的国家结构C、国王掌握国家最高权力D、行政权领导立法权21、苏联“二五”计划规定:“轻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将由一五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重工业则由40.1%降为14.5%” 。 “二五”计划实施的结果,轻工业年增长率为14.8%,重工业则高达19%。材料说明苏联“二五”计划意在( )A实现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B使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C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D尝试调整轻重工业发展失衡22、1963年6月下旬,美国总统肯尼迪访问西柏林,并发表了一段著名的演讲:“两千多年前,人们说的最自豪的一句话是我是罗马公民 。今天,在这个自由的世界,最自豪的一句话当属我是

12、柏林人 ,我也以我是柏林人而感到自豪!”一时间掌声、欢呼声雷动。肯尼迪的演说A给胶着的冷战降温 B增强了西德冷战的信心 C炫耀了其军事实力 D有意深化与苏联的矛盾23、供应学派主张“供给创造需求” ,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经济学派别,80年代该- 6 -学派的理论被里根政府采纳,以应对美国当时的经济“滞胀” 。受此学派影响里根政府可能采取的做法是( )A部分企业国有化 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C大幅度降低税率 D增加社会福利开支24、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将世界经济全球化划分为三阶段:从 1492 年到 1800 年为全球化 1.0 版本,从 1800 年至 2000 年为

13、全球化 2.0 版本,从 2000 年后进入全球化的 3.0 版本。下列有关解读不正确的是( )A、在 1.0 版本中国家力量起着主导作用B、在 2.0 版本中世界经济趋向于有序化C、在 3.0 版本中国家疆界意识逐渐淡化D、在 2.0 版本中力量主要源于跨国企业第第卷(非选择题,共卷(非选择题,共 5252 分)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计 52 分。25、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成为当下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丝绸之路”始通于西汉张骞“凿空” 、在西域设置行政管理机构之时。当时的道路由东而西: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经这条路运往西

14、方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等,从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有良马、葡萄、石榴等。汉代丝绸之路引发了各国互相接触的强烈愿望。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 2材料二 唐朝丝绸之路畅通, “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的局面形成后,丝绸大量输往许多国家,外来物品也纷纷涌入。丝绸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礼物,唐初赠帛与彩缎予突厥,稳定边疆形势。 “秦汉以来,唐马最盛” , “绢马贸易”满足了西域各国渴望得到的丝绸,西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成为中西交通的重要工具。外来物品如金银带把杯、彩釉玻璃等器皿传入中原,激发了唐朝工匠的仿制兴趣和创新热情,工艺技术的模仿和审美情趣的启示,最

15、终使唐代手工业品的制作风格发生了改变。商贸活动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西域音乐、舞蹈、绘画,给传统文化注入清新的气息,以外来乐舞为参照,中国古代“功成作乐”的礼仪制度进行了更新改造。敦煌壁画描绘出只交纳商税、不承担政府义务、定居唐朝境内创业的外国商旅,莫高窟珍藏的大量佛门经文,- 7 -以及融合西方艺术创造出崭新东方美的造像,将人类共同的美、共同的人性经过潜移默化的整合后以艺术形式再现出来。在不同文明的碰撞过程中,唐朝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和发展,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 3(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影响。(15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丝绸之路绵延不衰的原因。(1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简表 发展阶段筑路总里程(公里)综合统计大事记肇 兴(18761894)473.4,其中官办占 69.3%全国总里程 2.3 万公里,计 0.23 公里/百平方公里,东北和沿海地区占比 94%。钢轨型号 200 多种,机车型号 120 多种,32%的车站无信号设备,货车平均载重 800 多吨。1880 年,第一家铁路工厂胥各庄机修厂诞生。第一次筑路高潮 (1895191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