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点详解:中国地理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67886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考点详解:中国地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考点详解:中国地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考点详解:中国地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考点详解:中国地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考点详解:中国地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考点详解:中国地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考点详解:中国地理(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地理考点详解中国地理(5)第四部分 中国地理191.黄河的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黄河的经济意义黄河的作用(母亲河的奉献):塑造 了平原、提供了丰富的水力、引黄灌溉。 黄河流域内,耕地广阔,人口众多,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流域内地下矿藏众多,上游开发水能,中游煤炭资源 丰富,下游石油丰富。流域内雨水少,灌溉是农业发展 基础,也是城乡居民用水,工业用水的重要来源。(注 意:过度开发利用,是黄河断流的重要原因)。191.黄河的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黄河的开发利用和治理。 上中下游的利用和治理: 上游:分段治理,层层建坝,梯级开发,兴修水库、 水电站

2、,防洪、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 中游: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治黄之本是搞好中游 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采取的根本措施有: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植树造 林,种草绿化;山坡修梯田,沟壑打坝淤地。 下游:培修加固黄河大堤;引黄淤灌;修建小 浪底水利工程调水调沙。191.黄河的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黄河流域主要的城市:西宁、兰州、银 川、包头、太原、西安、洛阳、郑州、开 封、济南、东营。 主要水电站:青海龙羊峡、李家峡;甘 肃刘家峡;宁夏青铜峡;晋豫交界处的三 门峡;河南小浪底(小浪底以防洪、防凌、 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191.黄河的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

3、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问题探究】刘家峡一带进行梯级开发的原因 及优越性。答:上下游落差很大,海拔一 级一级降低,每级可造一坝。梯级开发可最 大程度地利用水力资源;黄河泥沙可沿各级水 库逐渐沉积,减少黄河含沙量,利于水土保持 ;因为黄河水量季节变化大,上游的水库 蓄水,对下游水量有调节作用,汛期蓄洪,枯 水期放水,使两个水电站全年稳定发电,也可 保证下游电站的安全。192.珠江的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珠江的概况水系由南盘江、红水河、 西江、北江、东江、珠江等构成,流经 云、贵、两广,注入南海。 .水系及水文特征水量很丰富(仅次长江 ),汛期最长(6-10月汛期),含沙

4、量小, 无结冰期,落差大,水能丰富。192.珠江的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经济意义珠江流域内耕地、林地面积较大。 农作物有水稻、甘蔗、烤烟、黄麻、蚕桑等,热 带经济作物有橡胶、油棕等。著名矿区有个旧锡 矿、六盘水煤矿、平果铝矿等。珠江三角洲已形 成以广州为中心,包括深圳、珠海等几十个中小 城镇在内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成为全国城镇化 水平最高的地区。珠江流域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 较多的地区之一,以壮族最多,苗族次之。192.珠江的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开发利用和治理。红水河一带实行梯 级开发,有天生桥(桂、贵,南盘江)、龙 滩(桂、红水河)、岩滩(

5、桂、红水河)等水 电站。各项水利工程发挥了防洪、发电、 灌溉、供水、航运等综合效益,192.珠江的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扩展知识】 淮河水系:源于豫、鄂两省交界山地,流经河 南、安徽、江苏,经洪泽湖分路下泄,大部分通 过南面的湖泊和京杭运河在扬州附近注入长江, 小部分向东经苏北灌溉总渠注入黄海。 海河水系:由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 河、南运河五大支流组成,扇形水系,流入渤海 。193.京杭运河概况京杭运河所跨的四省二市(浙杭州-苏-鲁-冀- 津北京)和沟通的五大水系名称(钱塘江、长江 、淮河、黄河、海河)。 特点: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 人工运河;全长

6、1800千米; 现在,江苏、浙 江境内的运河段,仍然是重要的水上运输线, 它的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居 全国的第二位。 运输的货物:北运:粮食;南运:日用工业 品和煤炭。193.京杭运河概况【知识扩展】: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湘江、漓江之间 的灵渠(桂);四川岷江上的都江堰;新建 吐鲁番的坎儿井。 中国现代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东 、中、西线);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引 黄入晋等。193.京杭运河概况193.京杭运河概况【南水北调工程】: 利用的原理利用的原理:水循环和水平衡。 三条线概况:东线工程:将从长江下游的扬州附近 取水,以京杭大运河为主要输水渠道,利用现有湖泊 、河道

7、、水利设施每年向北方调水。中线工程:从汉 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取水,利用自然落差,将水送到 华北平原和黄淮地区,最后到达天津、北京。西线工 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从大渡河、雅砻江和 金沙江的源头河段,向黄河上游调水,补偿黄河水资 源的不足,缓解西北地区干旱缺水的问题。193.京杭运河概况比较东线和中线工程的优缺点: 东线的优点:长江下游取水,水源保证;充分利 用江苏已建的江水北调工程及大运河等水道、工 程量和投入较少,技术上简单收效快;可以基本 解决天津、河北、山东等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紧缺 问题。它的问题是有水的污染和供水区偏东,建 成后需电力提水,运转费用较高。比较东线和中线工程的优缺点:

8、 中线的优点:引用丹江口水库的清洁水,供京广 沿线城市,全线自流。问题是:汉水水量有限; 年内供水不能持续;沿途无大水库与之直接相连 ,调蓄不灵活;丹江口大坝加高和输水渠沿线需 要占用较多的土地和迁移较多的居民,工程量、 投入、移民数都较大。但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可 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保障汉北平原及武汉 市安全。193.京杭运河概况6.中国的区域差异 194.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划分要素:地貌和气候。这两个要素是决定 自然地 理环境差异的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是 反映自然地 理环境的两面“镜子”。 划分界限:东部季风区大致以400毫米等降 水量线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为界,青藏高寒

9、区 北部以昆仑 山一一阿尔金山、祁连山、东部约以3000米等 高线与其他区为界。194.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三大自然区基本特征: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 (面-45%、人-95%)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面-30%、人-4%)青藏高寒区 (面-25%、人-1%)包括区域二级: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横断山区 三级:三大沿海平原、丘陵二级阶梯上: 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 和准噶尔盆地第一级阶梯上: 青藏高原地形地势海拔较较低、平原众多广阔阔海拔较较高、差异显显著海拔高,4000米,多雪 峰气候季风风气候显显著,夏季普遍高 温多雨;冬季大部寒冷干燥降水少,气候干燥。年较较

10、差、日较较差大,多大风风空气稀薄、太阳辐辐射强、 风风大、水汽输输入不多植被森林为为主,部分为为森林草原大部荒漠,部分草原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 丛丛土壤森林下发发育的土壤,生物繁 多荒漠土壤或草原土壤土壤浅薄,冻冻土广布水文外流河,以雨水为为主要来源大部内流区;湖多咸水。西北内流区,东东南大河源 头头人类活动影响广泛深刻,天然植被少 ,栽培植物广,是我国最主 要农农耕地区人影响不如东东部,水是农农 业发业发 展决定性因素(绿绿洲 农业农业 、草原牧场场)人影响微弱,原始状态态。 人口稀少(畜牧业为业为 主, 少数林业业、河谷农业农业 )195.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南北差异:热量条件的变化是差

11、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北 部东西差异以水分为主要因素。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马蹄形地貌;寒温带、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及草甸 草原;黑土肥沃;全国粮林基地;春小麦,一年一熟。 积温3200等值线为界 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大平原和高原为主, 西高东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落叶阔叶林为主; 黄土广布;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水分不足、旱作为主( 冬小麦)。 南方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积温4500为界 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195.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南北差异: 热量条件的变化是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北部东西差异 以水分为主要因素。 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积温450

12、0等值线为界 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山地、丘陵与盆地为主;湿热 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土壤肥力较 低(红壤);水田为主,一年两熟到三熟。 积温7500等值线为界 华南热带湿润地区:多低山丘陵;热带季风气候;植 被四季常绿,一年三熟、可种植热带作物(橡胶、可可、 咖啡、椰子、油棕等)。195.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考纲中没有的知识点】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干旱为主,降水 虽距太平洋里程的增加而减少,新疆西部因受大西洋 和北冰洋水汽,降水较多。从东往西,植被变化为: 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以贺兰山( 200mm)为界,分为: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内蒙古高原,宽广坦

13、荡;距海 较近,属半干旱气候;多属内流区;草原为主。 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 位居大陆腹地,气候干旱,光照丰富,年较日较差大 ;河流少、短、流量小;荒漠草原及荒漠为主,绿洲 农业。195.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地势西北高(较完 整高原),东南低(高山峡谷)。夏半年受印 度洋和太平洋水汽的影响,东南部温暖湿润, 西北部寒冷干旱。内部差异: 东南向西北的水平变化山地森林-高山草 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与西北水平分异相似。 垂直分异明显:喜马拉雅山有7各自然带。人 类活动垂直分异:河谷农业,高寒牧业。196.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东部季风区多平

14、原,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 住和栽培农作物,是我国最主要的农耕区。西 北干旱半干旱区因缺水主要发展畜牧业,在 有水灌溉的地方形成绿洲农业。青藏高寒区 低温、空气稀薄、地形崎岖、土层粗瘠、风大 、水少等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限制较大,交通 落后,以高寒畜牧业为主,耕作业在海拔相对 较低,热量条件相对较好的河谷,发展河谷农 业。196.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能力训练】我国主要经纬线附近的地理事物(行政区 、城市/地形区/河流矿产交通线、农业工业区) 80E:伊犁谷地、天山、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昆仑山 、新疆(和田)、青藏高原西部西藏。 90E: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乌鲁木齐东侧)、 吐

15、鲁番盆地、罗布泊、昆仑山、可可西里、唐古拉山、 拉萨西侧、雅鲁藏布江、喜马拉雅山、孟加拉湾。 100E:阿拉善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青海湖、巴 颜喀拉山、横断山脉(金沙江虎跳峡)、澜沧江、云南 (丽江、大理、西双版纳)、中南半岛、泰国湾。196.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05E:内蒙古高原(阴山西侧)、贺兰山、六盘山、 黄土高原、秦岭、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云贵交界)。 110E:内蒙古高原(阴山东侧、白云鄂博、包头、鄂 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黄河中游)、渭河平原、秦 岭、汉中盆地、巫山(三峡)、雪峰山、南岭西侧、雷 州半岛。 115E:锡林郭勒高原、华北平原(北京西侧、纵贯河 北,

16、石家庄东侧、豫鲁交界)、淮河、大别山、大冶、 纵贯江西(赣州)、南岭、广东大亚湾。196.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20E:呼伦贝尔高原、大兴安岭、辽西走 廊、山海关、秦皇岛东侧的渤海、山东丘陵 、江淮平原、长江三角洲(太湖)、浙江杭 州、闽浙丘陵、福建福州、台湾海峡。 130E:小兴安岭、松花江、长白山。196.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326 N:云南(澜沧江)、广西(南宁 北侧、西江)、广东(广州北侧、汕头 )、台湾玉山。 30N:浙江杭州、安徽黄山、江西九江 、大冶铁矿、武汉、巫山南侧、重庆北 侧、成都南侧、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西 藏(拉萨)。 34N:青藏高原、秦岭、淮河、黄海。196.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0N:辽东半岛、渤海湾、河北(山海关 、秦皇岛)、北京、山西(大同)、内蒙 古(河套平原南侧的鄂尔多斯高原)、甘 肃河西走廊(酒泉、嘉峪关、玉门、敦煌 )、南疆棉花基地、中国最西端。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